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今天对家认输了吗 > 第13章 第13章

第13章 第13章

“一生愿遂忠和孝,料想苍天不负吾……”

在李寄斩蛇开场之时,另一边的戏台上,意气风发的苏武,刚刚亮了相。

母慈子孝,娇妻美眷,一家和乐融融,给老夫人庆祝寿诞。宴会一场,珠围翠绕,花团锦簇,正是常规的剧情。

先前观者都有议论:两位少当家这两出擂台戏,必有删改。这些删改,肯定是围绕着两位少当家的主角做决定,削减不必要的配角。

在这出《苏武牧羊》里,配角本有很多。值得说道的,是和苏武的坚贞不屈做对比的,投降外敌的李陵和卫律两人。这是重要的人物,删减不得。

其余配角人等,出场都很少。

譬如在开头、中途、结尾间隔着,出现仅仅两三次,唱上几句,就要下场的苏母、苏妻;隔三差五就出来问一问“苏武投降了没”,仿佛没有其他事做的单于;莫名开始插科打诨的小番子们……

这些冗余之人,才是修改的关键。

然而,戏到第二折,观者都有些奇怪。

为什么几个小番子依然上了场?

难不成,是这袁少当家闭门造车久了,没有临场的经验?所以在两场之间,行头更换不过来,需要这些小番来拖一拖剧情,好让主角改头换面再出场么?

若是别家的年轻人,或许有这样的可能。

但这可是“草台状元”文凤英一手带起来的孩子,绝不会有这样的纰漏。

那是怎么回事呢?

//

上台口,黄显穿戴停当,等候在那里很久了。

台上小番闲话,需要多少时间,来往如何做戏,他早已烂熟在心。此时不该他的事,只当充耳不闻。垂下眼皮,眼观鼻,鼻观心,呼吸匀净,静静地站在那。

排练之时,父母就对他如今的沉稳风范有点惊讶。

当年的小皮猴子,现在竟像个成名成家的一般,镇得住整台戏了。

黄显便答:

“如今,总算懂戏了。”

他很清楚这个变化。

这也是他自己追求来的变化。

小时候,他就爱抢着自己出头。上台时,多是挑一折戏,选一个小段出演,恨不得台上连个桌椅都没有,由着他自己挥洒。

到学艺十年间,日夜和那些演了一辈子戏、奏了一辈子乐、泡了一辈子勾栏的长辈相处,看过他们互相的了解和默契,看过一整台戏是如何从散碎的生旦净丑,渐渐地攒出你一言、我一语,最终合成满堂彩的。

这才知道,一个班社里,缺谁都不行。

姥姥常说“一枝独放不是春”。

整台出力,那才叫戏。

于是,到黄显真的能为自己排戏的时候,要考虑的,就不只是自己需不需要,而是,这台戏需不需要。

苏武牧羊的第二折,戏本子写得明明白白:

苏武虽是全本的主角,在这里却只作为使臣,在一折末尾亮相,以少量的唱词交代剧情。

这戏台,在前面大半段的时间里,都要留给小番子们。

饰演苏武的艺伶,要趁这个小番子垫场的机会换衣,补妆,这是必须的。

但这一折中,小番子们自有作用。

若只为主角垫场,马虎以对,那才是对不起观者呢。

这群小番,在穿着上,和第一折的汉人有明确的区别。所以才能在第一场戏之后,立刻将观者的思绪带到胡地。

他们的口音、不一样的举止,也提醒着大家:此来已是千里之外的北漠。在这里,苏武才是异类。

在衣装之外,苏武的异类感,也要靠他们来对比,才能立得起来。

若没有这长官糊弄、小兵惫懒,互相使唤不动的情态,那苏武即便再仪表堂堂,再做更多的戏,也不会让观者觉得他很特别了。

这就是老戏本子的讲究处。

也是黄显最喜欢仔细琢磨之处。

台上闲话叙过,乐声响起。黄显睁开了双眼。

从现在开始,这一身功力的深浅,再瞒不得台下的眼睛,要实实在在地拿出来了!

//

再次出场,观者皆觉得眼前一亮。

第一折中的苏武,只是个平凡的文官而已。不曾想到了这一折,在形貌猥琐的小番子们中间,正如鹤立鸡群。

苏武身上这套使臣行装,都是按照规制做出来的。

此时的黄显,经过多年打磨体态,在台上的一举一动,不用多在意操控,也尽在规范之中。

互报家门几句,本来又是寻常事。

但这时一开腔,可就显得不一样了。

听听,这道好嗓子!

离得近的观者,只觉得他嗓音宏亮,但看面容沉稳,开口毫不费力。离得远的观者,原懊恼位置不好,未必听得清,没想到他声音朗朗,能传遍整个庙堂院。

是以才唱到:“南汉使苏武……”

台下便有人喊:“好!”

——喊得太早了吧,这位姐姐!

黄显虽然腹诽,同时心中一松。

他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完全不怯场。

排练的时候,他或许会精雕细刻地研究每一个动作、眼神,每一处唱腔和做工,显得很瞻前顾后的样子。可一旦上了台,听到台下欢声和抚掌声,他就能放下那些束手束脚的规矩,将所学融汇一番,化入自然而然当中来。

譬如今日这苏武,得了一声喝彩,更见轻松态度。举手投足丝毫不见做作,仿佛他就生在长在这戏台上,从来是这样的说话,这样的行走。恰好他是身量刚刚长成的少年人,这挺拔俊逸的姿态,眉目舒朗的容颜,悄悄地博得了满场的好感。

到了一折戏结束,苏武要被小番带下场时,他临场做了个改动。

小番拥挤、推搡,若在其他人,至少有些意外和惊慌的神态。而黄显这苏武,依然站得挺直。他警觉地环视着周围,微微皱起眉来,将代表汉家尊严的节杖护在了怀里。

他知道,可能很少人会注意到这个细节。

不过,今天才是第一次这么演。多演上几次,注意这个动作的人就会多起来了。这样的演法,或许还能成为新的规矩呢。

他之志向,从来不在修改一出戏、一个人物上。

他是要把这些小小的不一样,形成观者新的习惯。到了将来,这就是一面独特的旗帜。

开宗立派,是他的最终理想。

从不改变!

//

夜幕低垂,华灯照彻戏台。

这《苏武牧羊》的原戏本有二十三折,全演出来,想必一夜也不够,自然要经过一些删改,才能在午夜之前全然呈现出来。

黄显选择留下的,全是重头戏。

那降臣卫律,妒忌苏武的气节,一心要断了他的后路。所以在单于面前搬弄是非,小人嘴脸尽显。苏武执意不屈,意图自刎保全气节,却没有成功。惹恼了单于,下令将苏武衣衫除去,扔在寒冷的地牢里,不给饭食,要消磨他的意志。

那江湖上一般的艺伶,演到此处,未免是情绪悲愤。

但黄显深知,戏本中写,此时苏武已经在地牢里挨饿受冻三天了。他在排练时,已经有了准备。

苏武的出场,脚步显得虚浮,身姿显得瑟缩。紧紧裹住身上一层毡布包裹身体,依旧是将节杖护在自己怀里。

虽然在戏台上,必须衣冠整齐,不能真的露出肌肤,但黄显的脚一触碰到地,就会稍稍掂起来一些,似乎禁不住地面寒冷。在观者眼中,这便是赤足了。

他“冷得发抖”,也并非是其他艺伶那样,而是在唱曲时,时常不经意蜷缩一下。

尤其是唱到思念家中的时候,他已是摇摇欲坠,显得脆弱,凄凉。

但当他下决心不服输的时候,他挣扎着,把背挺直了些。

饮雪吞毡,一番艰难求生时,他怀中始终抱着节杖。每望着节杖一次,就多了些力量似的。到最后唱出:“怀抱慷慨,便觉精神力气强”,又恢复了双目炯炯,挺拔的模样。

戏到了此时,台下观者已经在这些零星积累的小细节里,看出了改动的意图。

于是,下半场的喝彩之声,越来越响,和隔壁此起彼伏。

//

江湖上都知道,水溪镇是个至清之地,观者水准都很高。

但是,江湖上成名立派的艺伶却少,顶尖的演艺班社大多是被各路雇主预约着,天南海北地赶场子,并不可常驻在水溪镇一处。

正因为如此,水溪镇的观者,长期得不到满足,抓心挠肝的。

这一次,自从教坊戏班和德胜班的两位少当家打起擂来,久未开放的文武戏台,一连多日都热闹到午夜。

水溪镇来往的客人都乐坏了,今晚去文庙看看,明晚去武庙看看,无论看哪一出,都觉得十分过瘾。

同时,也觉得遗憾。

“这擂台,不过短短十天,如今时间过半,正是看一出,少一出。”

“我又想看苏武,又想看李寄,每到晚上,都不知道选哪边好!”

“唉,若是能学个道法儿,把我这人一劈两半,一半放文庙,一半放武庙,那多么好!”

“看您说的!若真能这样,您看看这水溪镇上,还会有整个的人吗?全都把自己劈两半,分别看戏去了!”

“哈哈哈哈!”

一整个茶楼都开心得不得了。

//

就在这么一个欢乐的早晨,丹小瑜听到了她最不愿听到的建议。

“妞儿,你不能再演下去了。”

丹志梅这么说着,神态间依然很平静。

丹小瑜急急分辩:“可是,我还能唱,只是气息不太稳定——”

“不行。”

父母同时严肃地拒绝。

“度过这关,万事可依你,但现在,坚决不行。”

“我还没有和袁宝分出胜负呢!”丹小瑜急得不行,“我才不要无故认输!”

“一时胜负又有何妨?可是,若你勉强把这一场演了下去,以后或许再也无法登台演艺了。这个道理,你是明白的。”

是啊,她当然明白的。

只是她又何尝甘心!

丹小瑜垂着眼睛,只觉得心里乱成一团。

苏武牧羊记,是一本比较成熟的戏,现在昆曲中常演的,好像仅有《望乡》这一折。

昆曲有它自己的范式,不能瞎改的,所以作者就不写太多情节和发挥太多演技了~

下一章开始,让我们继续走剧情~!硬,刚,起,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第13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婚内上瘾

替身A在求生综艺被前任她姑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