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仙侠玄幻 > 居奚山 > 第246章 称帝

第246章 称帝

在蒲先生的叙述下,他们终于得知了过去几十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公元前589年,太上皇十四岁即位,直到五十六岁退位,在他执掌朝政的这四十二年间,齐国虽然未能恢复从前与蓝曲国并肩的超级大国之强盛,却也有过一时的风光。

那时候有“一齐两沈”的说法,说的就是掌兵权的沈延开与大学士沈良玉。

沈延开是沈秋嶙的父亲,虽然没封都护,却是实实在在的兵权分配者,就连北都护手里的兵,也要听沈延开的调度。他还掌握着部队官职升降,提拔上来了不少有能之士,包括后来的安南将军与田将军,都是从他手下出来的。

沈良玉与沈延开同姓不同氏,往上数三辈才有血缘关系,按后来整理的族谱计算,沈良玉得喊沈延开一声舅舅。然而沈良玉的爷辈并未受到祖荫庇护,是靠自己读书挣来的功名,轮到沈良玉这一代更是写得一手漂亮文章,风头无两。沈良玉夺状元的那一年,太上皇亲自召见的,当堂封了翰林院编修,不过三年又封学士。

两人政见不同。沈延开主张强兵强国,一切都要为练兵让道,参照赵国的模式,很快就能重新问鼎中原;沈良玉主张民生为先,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急不得,何况文明时代岂能同蛮夷语,兵力早已不是衡量国力的唯一标准。

每一任皇帝都要处理与前朝旧臣的关系,更要努力扩张自己的新势力,所以即便两人吵吵闹闹,太上皇依旧将他俩收为己用,并尽力从中调和。

他们的主张都很有道理,很难取舍。

“根据国情与国际来具体实施”这句话听上去简单,作为上位者却很难做到,身居庙堂之高,面前放着的都是朝臣们愿意让你看见的,究竟谁说的是真谁说的是假呢?不知道。要亲自挨个去辨别吗?那一天十二时辰都不够用的,齐国虽然国土面积不比蓝曲国大,却也不是一日便可骑穿的小国。

太上皇感到头疼,年纪越大越疼得厉害,于是在胞弟的推荐下,他开始寻求心灵上的慰藉。

齐国尚道就是这么来的。

沈延开不信此道,却懂逢迎。

沈良玉对此不屑一顾,却在编史的过程中看到了关于蒲氏一族的记载。他怀疑是有史官私心写进去的,于是多方求证,发现这不是书中的一句妄言,而是精心缩简后一笔带过的神奇史。

他开始暗地寻找这一族人,终于在他四十岁这一年,找到了一个叫做蒲清上的人。

蒲清上同他见了面,成为他府中座上宾,然而一年后便因别的事离开了沈府。

又再十四年后,太上皇私访玲珑玉,观赏了一出由诗改编的歌舞表演,那首诗是这样唱的:仗剑齐城下,藏锋赵国中。无聊时自舞,四壁起秋风。

舞者很美,编排很妙,太上皇被吓得不轻,头疼已然化为抚之不去的心病,他要沈延开立刻清查国内图谋不轨之人。

这时永乐岭起了大火,明明不是冬季,又是白天,火势却来得又急又猛,烧了几天几夜,该烧的不该烧的都烧了个干净,实在诡异。

县衙不敢上报,永乐岭的便要组团直面圣上,新仇旧恨一起算。县衙那边层层拦下,反倒比火灾死了更多人。

偏凤华帮的也插手了,这样一闹,难□□言传出,沈良玉私下访问得知详情,便写了奏折呈上去,虽然太上皇因此专门派了人去处理,却也批评了沈良玉僭越,早被他得罪了的人便纷纷趁机参他一本,于是沈良玉被软禁在家了。

赵国钦天监擅预言,有人不远千里从赵国带回了十四字口信“齐国的未来将毁于女官之手”。这话太白,显然是经过了人为翻译的,可想要原文是要不到的,因为那人带完口信便当场口吐白沫死翘翘了。

那人服过毒,泄露天机便得了个横死的下场。

彼时太上皇四十三岁,放眼后宫只得两儿两女,两个女儿都已嫁了出去,两个儿子也都娶了妻,朝臣们已有分立之势,与其惶恐地等着孩子们指不定哪天将自己推下去,不如他自己换种方式继续把控朝政。

于是三年后他的第三个儿子出生,十年后立为新帝。

原以为危机就此解决,谁知道新帝十四岁便诞下一女,灵德公主出生的那天皇宫被乌云笼罩,那乌云浓得散不开,远远看去仿佛天下落下一滴墨。

太上皇更加不安,认为这是天要亡齐的征兆,杀是杀不尽的了,不如养到身边,养成个废人。

话说回来,沈府当年为何被抄呢?正是因为沈良玉不得道却信道,四处搜集与道术相关的书籍与异人,到了痴迷的程度。

太上皇一门心思求子,新帝降生那天却难产,宫口迟迟不开,好不容易开了宫口却先露了腿。太上皇得知是个男婴,便找人做法求顺利,有人趁机告发沈良玉,说他在家不好好悔过,反学那歪门邪道妄图报复,小皇子难产正是因为此人!

太上皇派人去了沈府,沈良玉来不及收拾的屋子里什么都有,一片狼藉,甚至还有摆阵烧纸的痕迹,当时便抓走下了大狱。

其实沈良玉摆的阵学的法并不针对小皇子,他只是触碰到了不该他触碰的事情——明府。蓝曲国表面与齐国交好,齐国也早就被渗透得足够深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沈良玉百口莫辩,很快便落了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作为旧时同族,沈延开是应当救他的,可当时攻讦沈良玉的人,一并将所有姓沈的都攻击了,骂的就是他沈家权柄遮天。沈延开担不起“只手遮天妄改国姓”的罪名。

沈良玉下狱的那几天,外面比里面的呼号可喧闹多了,人人忙着和他撇清关系,人人忙着表忠心,人人只求当个缩头乌龟。

就连沈良玉的学生们,也都各执一词,有的说他德不配位,有的说他沦为炮灰,有的说他早就不对劲了,有的说杀学士如同杀学识......

沈延开在行刑的那一天才见到沈良玉,好好的大学士已被狱卒折磨得一点翩翩公子的样都没有了,双眼又黑又青,嘴角血痂撕裂,头皮都秃了一块,他们明明年纪只差几岁,此前名声也都对半开。

沈延开怕了,亲眼见证沈良玉被斩过后交了兵权称病不出,专心在家带孩子了。

之后的事不用蒲清上讲,沈荷和屠姣也知道。

新帝在十岁即位之前,都是受到太上皇亲自教育,对于既有政策深信不疑,可对大臣们来说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迟早是要长大的,如果他们不提前把位置摆好,将来肯定吃不了兜着走。

于是以言官为首的朝臣主张新帝斩断纽带,鼓励新帝下到民间亲眼看亲耳听,可是新帝年纪太小了,他还不明白手里的权力是多么沉重的东西,他习惯了依赖,于是在最初的几年里,又死了不少人。

等到新帝生了孩子,而孩子被夺走,他仿佛才一夜长大般,终于懂得为自己筹谋,可惜为时已晚,即便他大着胆子与太上皇正面对抗,他能够扶持起来的力量也十分有限。

民间不知传言,人们虽然不认为太上皇准备让灵德公主继位,可在新帝之前是有两名兄弟的。人们认为,新帝高估了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是以民间几乎没有支持新帝的呼吁之声。

帝不爱民,民不爱帝,这是双向的结果。

饶是新帝处处反抗,太上皇也没有将他怎样,还是让他做了十二年皇帝,然后才顺水推舟送去了蓝曲国。如今太上皇七十一岁,放到民间是已经可以收拾收拾准备好去死的年纪了,放在权贵圈中却还能再撑一撑。

“是我就赶紧的趁这时候把位置传给随便哪个儿子,然后推出一系列利民新政,拉一波好感,让大家看看朝廷还是有能力做好事情的。”屠姣说,“偏要在这时候把着权柄不放,也不知道他到底在撑个什么劲,是撑一撑就能撑到一百岁吗?还是撑一撑就会有天神降临来救他们?”

沈荷理解她的表达欲,憋太久了,连她都忍不住问:“所以您说我与父亲不同,是指我不信道?”如果是这样的话,不就是在暗指自己不应该来找他帮忙吗?

蒲清上手指一弹,小火炉的火苗倏地重新燃起,他将茶壶放到火炉上,说:“沈良玉不得道却信道,而你,不信道却得道。”

沈荷觉得可笑,自己什么都没做,只不过看见了一幅别人看不见的画,就算是得道了吗?她知道典城有个范道长,念经修行、驱鬼降魔,至少那样的才应该算得道吧。而她,最多算是......或许有这方面天分而已。

得道哪有那么简单。

“我说的得道,不是说你要得道飞升了,只不过你能够摸到别人摸不到的门槛,你有修道的资格。”蒲清上说。

沈荷道:“那又如何?若先生因我是能摸到门槛之人便帮我,那么为何是我?随便找个道人来便是了。”

屠姣真想拦一拦,既然人家答应帮忙,赶紧糊弄过去得了,干嘛还要追根究底的呢?可是沈先生也确实问出了她的心中所想,这位姓蒲的智者,之前怎么都不肯答应,就因为沈先生能看到这幅画就答应,那说不定之前居奚也能看见呢,只不过不知道这是关键而已?

想想也不对,居奚观察力强,也擅长寻找突破口,连沈先生都知道从蒲先生的爱好入手,居奚能不知道吗?

这画肯定就是专门摆出来给沈先生看的。刚才沈先生自己不也说了吗,这原先是挂在她家里的。

屠姣灵机一动:“不是啊沈先生,这画不是您父亲的吗?蒲先生取走此画,说不定正因此欠您父亲人情呢!”

蒲清上毫不留情地驳回了:“非也,此画本就是我家的,我去贵府正是为了取回此画。”

屠姣讷讷地哦了声,闭嘴了。

继而蒲清上抛出了令两人皆为之一震的结语:“我可以帮忙,但是你必须称帝。”

仗剑齐城下,藏锋赵国中。无聊时自舞,四壁起秋风。——裴大鹏《乐毅舞剑房》

元旦快乐!

谢谢观阅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6章 称帝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诡仙

洄天

纯白恶魔

误会,我真没和师尊秀恩爱

天界选秀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