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
他爱何也?
开什么玩笑。
何也算什么东西?也配得到他的爱?
他承认他对何也可能有些占有欲,说他对何也有喜欢,他可以认,毕竟喜欢何也,就好比他喜欢一个玩意,喜欢一个物件,他不想让别人碰属于他的物件,这无可厚非。
但爱?
这怎么可能?
你不会去爱一本书,一块表,一个死物件,那很愚蠢。
何也就是这样一个物件。
何也很好用,他很喜欢使用这个物件,所以在何也身上打上属于他的标签,他并不介意。
哪怕说他喜欢何也,他也可以勉勉强强地接受。
可是要说他爱何也,那简直是对他的侮辱。
何也是何晚棠那个女人的孩子,是抢走母亲所拥有一切的罪魁祸首之一。
他只能恨何也,恨何晚棠,恨跟“何”这个姓氏有关的一切。
如果不是何晚棠生下了宋晚成,外公怎么会想要改遗嘱,怎么会想要收回母亲在宋氏的实权职位?
自顾望朔记事起,宋甯就是个热爱工作的人。
工作就好像她的生命,工作大于她的丈夫,她的孩子,她的家庭,甚至大于她自己。
作为宋氏集团的董事长,宋甯几乎无可指摘,即便是董事会里最封建的董事,在看到宋甯的努力和工作成果后,也乖乖闭上嘴,接受了以后将有一个女人领导他们的事实。
宋甯花了整整十年消除董事会中对女人的偏见,以恩威并使的手段,获得了董事会中每一位董事的认可。
作为宋建业的独生女,她本来不必如此用心去经营,但宋甯还是去做了,她努力了很多年,终于名正言顺地继承了公司,堵住了质疑她的悠悠众口。
然而宋晚成出生了,她所建立起的信任大厦,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变得裂痕百出、摇摇欲坠。
偏见是太过可怕的东西,它就像一把正中要害的利剑,总能一击毙命。
一个老来子的到来,瞬间否定了宋甯先前的所有努力。
如果宋晚成是个不成器的孩子,那么或许宋甯还会有机会,她只要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优秀,那么她就有理由反对宋晚成继承家产。
但宋晚成很优秀。
他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哪怕出生得更晚,却也更加成功。
宋晚成七岁的时候,宋建业去公证所修改了遗嘱,对他所持有的股份进行重新分配。
宋建业成立宋氏集团的时候,已经完成了大量原始资本的积累,所以即便后续进行了多轮融资,宋建业手中的股份也高达56%。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炒股热期间,宋建业凭着自己留学的经验见识,在股票刚进入国内时做了吃第一口螃蟹的人。
当时的股票市场和交易方式都并不成熟规范,通过信息差,宋建业做成了不少一本万利的买卖,进而为自己赚取了可观的启动资金。
靠着这笔钱和原配妻子张婵的支持,宋建业先是成立张宋外贸公司,迎着改革开放的风口,他们吃尽了做外贸的红利,进而为后续成立集团打下基础。
几十年过去,集团经过了多次转型创新和并购,最终才形成如今的庞然大物。
作为宋建业的原配妻子,张婵在成立张宋外贸公司时不仅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支持宋建业,还为了丈夫借遍了亲朋好友,在公司成立后,张婵更是付出了自己的全部时间精力给他们的事业,以至于年纪轻轻就因为肝硬化所致的上消化道大出血而去世。
所以张婵死后,宋建业过了二十多年都没再娶,哪怕他后来功成名就,有无数年轻漂亮的女孩抢着要嫁给他,他也始终保持着鳏夫的身份,从来没动摇过。
曾经,宋甯是海城所有千金羡慕的对象,她们羡慕宋甯有个好爸爸,羡慕宋甯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
宋甯也以为,她的爸爸会一直支持她、站在她身边,给她所有的爱。
直到何晚棠嫁进来,直到宋晚成出生,直到宋建业更改遗嘱。
每一个事件的发生,都在明晃晃地告诉宋甯,她不再是爸爸最宠爱的小女儿了。
在那份修改过无数次的遗嘱上,宋甯的继承股份,由56%,变成了可怜的15%。
这意味着在宋建业百年之后,她不会是宋氏中最有话语权的人。
在未来,她只能做一个拿着股份吃分红的董事。
她该怎么接受这样的落差?
去恨宋建业吗?
不,她没法去恨。
她不可能因为爱不再深刻,就否定过去得到的爱。
人就是这样复杂而矛盾的动物,做不到去恨自己所爱的人,就会去恨那些无关紧要,但更容易恨的人。
她只能去恨何晚棠,去恨宋晚成,去恨跟着何晚棠来到宋家的何也。
不仅她恨,她还要让自己的丈夫,甚至自己还不谙世事的儿子也跟着恨。
她想要全天下都去恨这三个人,但她却没有勇气去伤害何晚棠与宋晚成。
因为宋建业爱着他们,如果伤害了他们,她的父亲会难过。
作为宋建业唯一的女儿,宋建业提出要再婚的时候,宋甯其实是高兴的。
谁能忍心看着自己的父亲孤独终老呢?
至少宋甯不能。
但宋建业再婚的对象站在宋甯面前的时候,宋甯又犹豫了。
那个女人只比她大一轮,比宋建业小了整整十四岁,最重要的是,带了个十六岁的儿子。
她该叫这个女人“姐”还是“妈”?
而那个拘谨局促的少年,如果她生孩子早一些,孩子说不定真有这么大,她以后难道就要叫这么一个男孩“弟弟”?
混乱的伦理关系包围了她,宋甯一时难以接受这样的结果。
但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那个男孩最终没有进入他们家的户口本,宋建业只是允许他在宋家老宅住到十八岁。
如果一切到这里就结束,宋甯或许不会恨他们。
偏偏他们有了宋晚成,宋建业又修改了遗嘱。
所有的事情,在修改遗嘱的那一刻开始,就向着不可挽回的坏结果狂奔而去。
在事件中的所有人,除了何也,都选择了对尽头的巨石视而不见,他们只是低下头,盲目地为这趟重点是毁灭的列车加速、再加速,直到列车撞上巨石,有人死在这场疯狂又愚蠢的博弈中。
何也清楚地知道,他会是这个事件的牺牲品。
他是宋建业推出来的活靶子,是这个家里最边缘,也最容易被攻击的人,他的职责就是分担投向何晚棠和宋晚成的恶意,并为宋晚成铺出坦途。
何也本来应该愤怒。
但和宋甯一样,他被困在了名为“爱”的牢笼里。
何晚棠过去十几年的爱,宋晚成对他的爱,把他钉死在了审判的十字架上。
十字架上总要有一个耶稣,为过去的罪、现在的罪、未来的罪牺牲,完成对其他人的救赎。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章16节。
神爱世人,故通过耶稣基督的救赎使人获得永生,以彰显神的公义与慈爱。
世界上没有神。
但世界上确实有爱。
种种的爱汇聚在一起,就成了近似神的“神”。
“神”推着何也到台前,“神”温柔地将何也放到十字架,“神”为了他人的罪,向何也挥下审判之剑。
这就是伪神存在的意义。
为万人而弃一人。
但何也不是仁爱的耶稣,更不是救世主。
他比那些东西要自私得多。
他自私地爱着一个人,爱到一度想要反抗“神”为他安排好的命运。
如果,他的爱不会毁了顾望朔,那他会去尽情地爱。
可他的到来本身,就是顾望朔痛苦的来源,更毋论他的爱。
何也完全能想象得到,要是宋甯和宋建业知道他跟顾望朔保持这样的关系,会是怎样的反应。
宋甯或许会接受自己的孩子喜欢男人,但她绝不会允许自己的孩子喜欢上仇人。
宋建业就更不用说了,他不可能让同性恋这个标签打在他引以为傲的外孙身上。
至于顾望朔……
在接受了宋甯多年的教育后,顾望朔早就将恨他这件事刻进骨子里,“厌恶姓何的”几乎已经成了顾望朔的本能,骤然发现他们之间的情感有所变化,顾望朔一定是无法接受的。
顾望朔一直都是个好孩子,哪怕宋甯教他去恨,他也从来没有真的伤害过何也,那些自以为是的恶劣,与何也面对过的无数恶意相比,只能算是毛毛雨。
所以何也不忍心让他陷入自我怀疑与自我折磨中,却又舍不得顾望朔所带来的为数不多的温暖,于是他只能缄口不言,以沉默为答案。
或许有一天顾望朔会选择爱他,但在顾望朔做出选择的那一天,何也将会开始自己登上刑台的倒计时。
在那之前,何也会做好准备。
无论顾望朔是选择忽视这份爱,还是接受这份爱,何也都会让他有选择,给他铺好相应的路。
这是何也最后能为他做的。
顾望朔和他一样,只是无辜被牵连到这场愚蠢博弈里的,他们不得不参与进来,被卷着一起。
何也从来没有过选择的余地,在迈进风暴的那一刻,他就注定不会有好结局了。
但他希望顾望朔可以有。
他希望他所作的一切,可以保护顾望朔从这场风暴中全身而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