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禄根与贝叶斯 > 第19章 舆论风暴

第19章 舆论风暴

舆论风暴并未因黑夜的降临而止息,反而在网络的暗处滋生蔓延。姜沫没有留在节目组安排的酒店,而是让司机径直开回了位于市中心顶层的公寓。这里是她真正的巢穴,一个用过往片酬和鼎盛时期代言构筑起的、可以隔绝外界窥探的私人领域。

电梯无声地攀升,将城市的喧嚣踩在脚下。门开,玄关感应灯自动亮起,柔和的光线铺陈开来,映亮开阔的客厅。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璀璨却寂静的城市夜景,仿佛一场无声的默片。她没有开主灯,赤脚踩过温热的柚木地板,将包随意扔在意大利进口的麂皮沙发上。价值不菲的抽象画在昏暗光线下只剩下浓重的色块,角落里的音响沉默如雕塑。这一切昂贵的静默,此刻却无法给她带来往日的安宁。

琳达的语音消息还在不断涌来,汇报着反击的进展,也通报着对方新的抹黑角度——这一次,开始质疑她参加综艺的动机,讽刺她“装文化人翻车”。姜沫走到酒柜前,倒了一小杯琥珀色的威士忌,没有加冰,灼热的液体滑过喉咙,带来一丝短暂的麻痹。

她点开手机,那个加密链接依然静静地躺在与沈知砚的对话框里。那个活在数据塔里的男人,在他无法理解的战场之外,为她构筑了一道看不见的防线。这份认知,比酒精更让她感到一种奇异的镇定。

第二天,姜沫准时出现在实验室。她选了一套剪裁利落的深蓝色裤装,妆容精致,气场沉稳,仿佛昨夜那个在空旷公寓里独饮威士忌的女人只是幻影。她需要保持“信息输出稳定性”,这是沈知砚用他的语言给予的忠告。

实验室里的目光比以往更多了几分探究,但她视若无睹,径直走向自己的工位。周研究员递给她一份新的操作手册,低声说了句:“风波总会过去的。”

姜沫笑了笑,未置可否。

沈知砚来得稍晚一些。他眼下有着比昨天更明显的青黑,但步伐依旧稳定,穿着他万年不变的深色羊绒衫。他走进来时,目光第一时间落在了姜沫身上,那是一种快速的、近乎本能的扫描,确认她的状态是否稳定。两人视线在空中短暂交汇,他几不可查地颔首,便走向主控区,开始例行检查设备。

整个上午,实验室都运转在一种高效的平静中。姜沫专注于手头的数据预处理工作,偶尔遇到问题,会直接向周研究员请教。她能感觉到,来自主控区的目光,偶尔会落在她身上,带着一种审慎的、观察数据流是否平稳的关注。

午休时,她没有去食堂,而是留在休息区,打开笔记本电脑,查看琳达发来的最新舆情报告。屏幕上滚动的恶意评论依然刺眼,但她已经能平静地筛选其中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几个异常活跃的、总是第一时间转发黑料的账号ID。

一杯冒着热气的绿茶被轻轻放在她手边。

姜沫抬头,沈知砚站在旁边,手里端着他自己那个保温杯。

“绿茶含有茶氨酸,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提升注意力集中度。”他语气平淡地陈述,像是在介绍某种化学试剂的功效。

“谢谢。”姜沫从善如流地端起杯子,温热透过瓷壁传到指尖。

沈知砚没有离开,而是在她对面坐下。他打开自己的平板,调出一份图表,推到她面前。

“这是过去十二小时,与关键词‘姜沫演技’、‘姜沫文化人’相关的网络声量趋势图。”他指着屏幕上几条颜色各异的曲线,“可以看到,在凌晨三点和今早八点,出现两个异常的峰值,传播路径高度重合,符合水军集群行为特征。”

他的指尖划过屏幕,放大其中一个节点:“尤其这个账号‘娱乐八爪鱼’,在三次关键传播事件中,都处于核心位置,且响应速度远高于正常用户阈值。”

姜沫看着那些精准的数据分析,和自己刚才记录的账号ID不谋而合。她忽然觉得,那些隐藏在屏幕后的恶意,在这份冰冷的图表面前,仿佛被扒掉了伪装,露出了机械而可笑的本质。

“沈老师,”她抬眼看他,语气带着一丝真正的困惑,“花时间分析这些……‘噪声’,不会影响你自己的研究吗?”

沈知砚操作平板的手指顿了顿,没有抬头:“建模分析本就是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况且,”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寻找合适的措辞,“识别异常信号,排除系统干扰,是保证主实验顺利进行的前提。”

他把她遇到的麻烦,定义为了需要被排除的“系统干扰”。这个说法,奇异地拂去了她心中最后一丝因占用他时间而产生的不安。

下午的录制内容是关于“数据可视化之美”。节目组准备了一批杂乱的城市交通数据,要求嘉宾运用所学,将其转化为直观且有意义的图像。

姜沫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字,深吸一口气,尝试运用沈知砚之前提点过的“坐标系选择”思路。她放弃了常规的条形图或折线图,转而尝试一个相对冷门的“雷达图”。经过一番调试,当最终的图像呈现出来时,连她自己都微微惊讶。

不同交通枢纽的流量特征,如同花瓣般在雷达图上伸展出来,有的尖锐密集,有的平缓开阔,形成了一朵形态独特、却能清晰反映数据内在规律的“数据之花”。

“很巧妙的选择。”沈知砚的声音在一旁响起。他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正看着她的屏幕。“雷达图擅长展示多维数据的相对平衡性。你抓住了这批数据在空间分布上的周期性特征。”

这是他对她工作成果第一次直白的肯定。没有夹杂任何关于“方差”或“标准差”的批评。

姜沫心中微微一动,正想说什么,实验室的灯光忽然猛地闪烁了几下,然后彻底熄灭。空调的嗡鸣声也戛然而止,只有一些仪器应急电源发出的微弱光芒,在突然降临的昏暗中有规律地闪烁。

“跳闸了?”有人在一片轻微的骚动中猜测。

“可能是外部线路故障。”周研究员的声音传来,“大家保持原位,不要乱动,避免碰坏设备。”

黑暗放大了感官。姜沫能听到身边沈知砚平稳的呼吸声。她下意识地朝他所在的方向靠拢了一小步,手臂不经意间碰到了他的衣袖。羊绒柔软的触感在黑暗中格外清晰。

“别慌。”他的声音在近处响起,低沉而稳定,“应急电源能维持核心设备运转半小时。外部照明很快会恢复。”

他的冷静像一种无形的屏障,隔开了周围细微的不安。姜沫没有说话,只是在黑暗中,轻轻“嗯”了一声。

几分钟后,灯光重新亮起,实验室恢复如常。众人仿佛无事发生,继续投入工作。姜沫和沈知砚也各自回到岗位,仿佛刚才那短暂的黑暗和近距离接触从未发生。

但姜沫注意到,在灯光亮起的瞬间,沈知砚的第一反应是迅速扫视了一遍她刚才操作的仪器屏幕,确认数据没有因断电而丢失。

录制结束,姜沫收拾东西准备离开。经过沈知砚的工位时,他正低头看着平板,眉头微蹙,似乎遇到了什么难题。

“还有事?”姜沫停下脚步。

沈知砚抬起头,将平板屏幕转向她。上面是一封邮件,发件人匿名,内容只有一行字:

【适可而止。玩火**。】

“今天早上收到的。”他语气平静,听不出情绪。

姜沫的心沉了一下。这不仅仅是针对她的舆论攻击,已经蔓延到了沈知砚这里。

“是因为你帮我……”

“概率很大。”沈知砚打断她,目光锐利,“对方在测试我的反应,评估介入成本。”他关掉邮件界面,语气恢复了平时的理性,“这说明你的反击有效,触动了他们的核心利益。”

他看着姜沫,眼神里没有任何退缩或畏惧,只有一种遇到复杂问题时的专注:“应对策略需要调整。单纯的防御不够了。”

姜沫回到公寓,窗外依旧万家灯火。她给“禄根”浇了水,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念经,只是静静地看了它一会儿。

手机响起,是沈知砚发来的新消息。没有寒暄,直接是一个文档链接和一句话:

【初步构建了反向追踪模型。需要你提供一些对方过往操作的行为特征数据作为训练集。】

他非但没有因为警告而退缩,反而准备构筑更主动的“数据堡垒”。

姜沫点开文档,里面是极其专业的模型框架说明。而在文档的最后,他用加粗字标注:

【合作模式:你负责提供领域知识,我负责算法实现。】

他看着屏幕上那行字,仿佛看到那个严谨的科学家,正小心翼翼地,在她熟悉的战场边缘,为她量身定制一件属于他的世界的武器。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在全A男团中假装Alpha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道姑小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