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请以“第一次牵手”为主题,简述事件经过、触发契机、双方心理活动,并说明该动作对后续合作的影响。要求:不得出现与爱情无关的描写,字数≥1000。
——系统女声落下,404宿舍的灯一盏盏熄灭,只剩走廊尽头那台老旧壁挂灯苟延残喘。
答题时间:三十分钟。
答题方式:口头叙述,由系统语音实时转录。
提示灯闪了一下,像监考老师不耐烦的指尖。
闻溯抬眼,示意其余三人后退半步,自己站到灯下。
“我来答。”
季珉把相机收进背包,靠在墙边,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夏观和林笙自觉背过身去,充当临时隔音板。
倒计时 30:00 开始跳动。
时间:极昼医院副本,第 17 小时 23 分。
地点:零下 40℃的户外停机坪,无影灯与极光混为一色。
背景:团队需将伤员(NPC)转运至 800 米外的急救舱,途中遭遇暴风雪,能见度 5 米。
我与季珉负责后段护送。
伤员左股动脉破裂,已用止血钳夹闭,但低温使血管愈发脆弱。
风雪第十分钟,止血钳因金属疲劳突然断裂,血喷 60cm。
我右手探入口袋,发现备用钳已用完。
季珉左手持相机,右手持保温毯,手指冻得青白,却第一时间把相机挂到脖子上,空出右手与我配合。
我单膝跪在雪里,用左手压住近心端,右手去摸他空出的掌心。
那一刻,手套与手套相贴,指缝对指缝,第一次完成“牵手”动作。
不是十指相扣,而是指根与指根的并拢——像两把止血钳的尖端,终于咬合在一条直线上。
随后,我们共同完成二次加压包扎,成功止血,把伤员送进急救舱。
整个动作持续 11 秒,风雪记录温度 -38.7℃,脉搏平均 112 次/分。
1. 客观条件
止血钳断裂,属于器械失效;
保温毯需双手展开,单人无法同时加压与保温。
2. 主观判断
我评估:再换钳需 30 秒,失血 600ml,超出可承受范围。
季珉评估:相机可短暂离手,但保温毯若落地,伤员失温将不可逆。
双方在同一 0.5 秒内完成判断:必须牺牲各自“工具”的独占性,以手为钳,以指为杆。
于是伸手,成为唯一可行的“机械连接”。
第 0 秒
我:脑内出现红色提示“失血过快,优先止血”。余光扫到季珉,已预判他会松相机。
季珉:余光扫到我的空右手,立刻计算“相机挂脖→空出 0.7 秒”。
第 1-3 秒
我:掌心触到他的指根,温度低于预期,像摸到不锈钢。
脑内闪回手术室里“两把蚊式钳交叉”的画面。
季珉:指根触到我的掌纹,第一感觉是“稳”,第二感觉是“凉”。
脑内闪回战地急救课——“双手可替代器械 15 秒”。
第 4-6 秒
我:通过他的指背弧度,判断他施力方向,微调指压角度。
心理评分:合作系数 0.92(满分 1)。
季珉:通过我的腕部旋转,判断近心端压力点,同步下压 5°。
心理评分:同步系数 0.94。
第 7-9 秒
我:余光看到血柱高度由 60cm 降至 20cm,确认动作有效。
脑内警报由红色降至橙色。
季珉:余光看到保温毯完全覆盖伤员躯干,确认失温风险降至黄色。
第 10-11 秒
我:指尖因低温开始麻木,但指根仍保持钳形。
心理:时间够,可以松手。
季珉:同样感到麻木,但保持力度,等待我指令。
第 11 秒末
我轻扣他指背三下,约定松开。
双方同时收力,动作结束。
1. 效率提升
此后副本中,凡需双手配合的操作(包扎、搬运、解锁),完成时间平均缩短 22%。
2. 误差降低
因首次牵手建立了“指压-角度”共同基准,后续医疗操作的出血量误差从±15ml 降至±5ml。
3. 默契固化
在后续“雨夜公交”副本中,遭遇急刹,我未发一言,季珉已通过指背力度变化提前 0.3 秒稳住担架,避免伤员二次损伤。
4. 工具替代
双方默认“双手可互为备用钳”,减少携带器械重量 300g,为团队争取额外 7% 机动速度。
本次牵手动作,本质为“人体止血钳”替代失效器械。
全程无皮肤直接接触,仅双层防寒手套摩擦;
无心跳加速、无体温异常升高,心率曲线与任务前基线一致。
目的单一:止血、保温、转运。
后续影响亦仅限于操作层面,无情感延伸。
第一次牵手,是一场 11 秒的“机械耦合”。
它让两把“手”变成一把“钳”,把两条“个体效率”合并为一条“团队函数”。
在之后的 63 小时 47 分钟里,我们因这次握手,累计多救回 2 条生命,提前 14 分钟完成副本。
系统记录:
“合作系数提升 18%,误差下降 67%,无冗余动作。”
灯光重新亮起,提示灯由红转绿。
闻溯收声。
系统女声毫无起伏地宣布:
“简答题完成,得分 100/100。”
走廊尽头,下一道门缓缓开启。
季珉抬手,在空气里做了一个无声的“勾手”动作。
闻溯点头。
没有言语,没有眼神交错,只是掌心残留的零下 38.7℃,提醒他们:
下一次,指根与指根,仍会在最需要的 0.5 秒内,再次咬合。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