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的日子没过几天,新的挑战接踵而至。
物理老师,一位以严谨和难度著称的老教师,宣布即将进行一次章节测验,并着重强调:“这次会有一道超纲的拓展题,涉及一点初步的大学物理思想,不计入总分,但做出来的同学会有额外奖励学分。”
消息一出,班里一片哀鸿遍野。
“大学物理?杀了我吧!” “老师,这超纲也超得太远了吧!” “奖励学分?我看是折磨学分吧!”
罗小绢也感到了压力。物理是她的强项,但也仅限于高中课本的范围。“大学物理思想”这几个字,听起来就让人头皮发麻。
她尝试去图书馆找相关资料,但那些大学物理教材对她而言如同天书,符号、概念、推导过程都无比艰深。网上的科普视频又过于浅显,无法解决具体的题目。
一连两天,她都对那道未知的拓展题毫无头绪,常规复习都因此显得有些心浮气躁。
课间,她无意识地盯着桌面上摊开的物理练习册,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转动着笔。
忽然,一本厚厚的、略显陈旧的笔记本被一只修长的手放在了她的练习册上,发出轻微的“啪”一声。
罗小绢吓了一跳,抬头看去。
陈默不知何时站在了她桌旁,表情依旧是那副平淡的样子,仿佛只是递过来一张无关紧要的废纸。
“第127页,例题3。”他言简意赅地说了几个字,然后不等罗小绢反应,就转身回了自己的座位。
罗小绢愣愣地看着那本深蓝色封皮的笔记本。封面没有任何花纹和标签,只有一种被反复翻閱后的磨损感。
她深吸一口气,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心情,小心翼翼地翻开了笔记本。
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字迹和公式,全是陈默的风格——整洁、精炼、毫无冗余。但内容却让她心惊。这远远超出了高中物理的范畴,涉及了微积分、线性代数在物理中的应用,还有许多她看不懂的推导和笔记。
她依言翻到第127页。 【例题3】的标题下,正是一个用高等数学工具简化处理高中物理竞赛中常见“难题”的经典案例!其解题思路和分析方法,恰恰完美契合了物理老师所说的“大学物理思想”!
这根本不是高中笔记,这是陈默自己的深入学习记录!
他……他是怎么知道她在为什么烦恼?又为什么……要把这么私人的、高深的学习笔记给她看?
罗小绢的心脏又一次不争气地加速跳动。她抬起头,看向陈默。他正背对着她,似乎在整理书包,只留给她一个清瘦挺拔的背影。
她收回目光,手指轻轻拂过笔记本上那些锋利而清晰的笔迹。
这一次,不再是豆浆那种带着些许温度(即使是冰的)的关怀。这一次,是更直接、更硬核的、属于他们这种“学霸”之间的……交流方式。
他看到了她的困境,然后,用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给了她一把钥匙。
罗小绢低下头,开始专注地研读那道例题。虽然很多数学工具她还不懂,但其中蕴含的物理思想和简化问题的技巧,却像一道强光,劈开了她脑海中的迷雾。
她依然不一定能完全做出那道超纲题。但她感觉自己触摸到了某个更高维度的门槛,看到了物理学科更深处那浩瀚而迷人的厚度。
而带她看到这一切的,又是那个沉默的、总是出乎她意料的少年。
她握着笔,在那本厚重的笔记本旁,开始重新演算。这一次,她的眼神不再困惑,而是充满了发现新大陆般的专注和兴奋。
教室窗外,天高云淡。教室之内,知识的无声传递,比任何语言都更加振聋发聩。
那本深蓝色的笔记本,在罗小绢的桌面上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
她几乎是屏住呼吸,一页一页地翻阅。里面不仅仅是解题过程,更多的是陈默自己的思考痕迹——对某个公式不同角度的批注,对一种解题方法的优劣比较,甚至还有用极简的线条画出的物理模型示意图。
这不像是一本为了应付考试而做的笔记,更像是一个探索者留下的私人地图,记录着他如何一步步拆解难题,深入学科腹地的路径。
罗小绢看得如痴如醉,同时也感到一阵阵心虚。这里面的内容太深奥了,她最多只能理解十之二三。但仅仅是这“二三”,已经让她对即将到来的物理测验,有了截然不同的底气。她窥见了一种更高阶的思维方式。
放学铃声响起,同学们开始收拾书包。罗小绢合上笔记本,感觉它沉甸甸的,不仅是因为知识的重量。
她拿着笔记本,走到陈默桌旁。他正慢条斯理地把最后几本书塞进书包。 “陈默,”她声音有点紧张,“谢谢你……的笔记。我看完了,还给你。”
陈默抬起头,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一瞬,然后落在笔记本上。他接过来,随手放进书包,仿佛那只是一本普通的练习册。 “嗯。”他应了一声,拉上书包拉链。
没有多余的寒暄,没有问她看懂没有,也没有解释为什么借给她。整个过程自然得像是她只是借了块橡皮。
但罗小绢知道不是。这种毫不拖泥带水的态度,反而让她心里那份感激和困惑更加清晰。她站在原地,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那个……”她犹豫着开口,“里面的微积分部分,我还不太懂……”
陈默背好书包,看了她一眼,眼神平静无波:“高中物理不用懂那个。看懂思路就行。”
又是这种直击核心、去除所有枝蔓的说话方式。罗小绢愣了一下,随即恍然。是啊,老师要考察的是思想,是处理新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具体的数学工具。陈默给她看的,正是如何用更高级的“思想”来降维打击高中问题。
“我明白了。”她点点头,心里豁然开朗,“谢谢。”
这次的道谢,比刚才更多了几分真心实意的佩服。
陈默没再回应,只是微不可查地点了下头,便从她身边走过,出了教室门。
罗小绢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才慢慢回到座位收拾自己的东西。苏星雨蹦蹦跳跳地过来等她一起回家,叽叽喳喳地说着八卦,罗小绢有些心不在焉地应着,脑子里还在回闪着笔记本上的公式和图表,以及陈默那双看不出情绪的眼睛。
物理测验如期而至。试卷前半部分对罗小绢来说还算顺利。到了最后那道拓展题,果然难度惊人,题干很长,描述了一个复杂的运动情景,涉及到的力和能量分析远超课本。
教室里一片寂静,只能听到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以及偶尔传来的细微叹息和挠头声。
罗小绢深吸一口气,回想起陈默笔记本上那道例题的分析框架。她尝试着剥离掉题目里花哨的描述,抓住最核心的物理模型,然后用类比和近似的方法进行定性分析和半定量推导。
她写得并不顺畅,很多步骤都磕磕绊绊,甚至不得不留下一些空白,说明“此处假设XX条件成立”。她知道自己不可能像陈默那样给出完美解答,但她尽力将那种“大学物理思想”体现出来——抓住主要矛盾,建立理想模型。
交卷后,周围一片哀嚎。 “完了完了,最后一道题我连题目都没看懂!” “我瞎写了几个公式,不知道能蒙几分。” “这根本就不是人做的题!”
李幕芸也蹙着眉头,显然做得并不轻松。她听到周围的议论,下意识地瞥了罗小绢一眼,似乎想从她的表情判断难易程度。罗小绢只是平静地整理着笔袋,脸上看不出什么特别的情绪。
李幕芸收回目光,嘴角微微抿起。她不相信罗小绢能做得比她好。
两天后,物理老师抱着批改完的试卷走进教室,脸色颇为复杂。他照例先公布了班级整体情况,然后开始点评那道拓展题。 “最后一道题,确实很难。全班只有三个人拿到了主要的步骤分。”老师推了推眼镜。
底下一阵低呼。大家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那几个物理尖子生,包括李幕芸。李幕芸挺直了背脊,脸上露出些许自信。
“一个是陈默。”老师顿了顿,“他的解答非常完整,甚至用了超出我们要求范围的数学工具,非常漂亮。”
大家毫不意外。
“另一个,”老师的目光在教室里扫视了一圈,出乎所有人意料地,落在了罗小绢身上,“是罗小绢同学。”
嗡——教室里瞬间响起一阵压抑的议论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罗小绢身上,充满了惊讶和不可思议。李幕芸脸上的自信瞬间凝固,转为错愕,猛地扭头看向罗小绢。
罗小绢自己也愣住了,心脏砰砰直跳。
老师继续道:“罗小绢同学的解答并不完美,有很多不严谨和省略的地方。但是!”他加重了语气,“她的解题思路非常清晰,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尝试用合理的物理图像和近似方法去处理,这正是这道题想考察的核心能力!很有想法!”
老师难得地用上了褒奖的词语。
“至于第三位……”老师的话把大家的注意力稍稍拉回,“是李幕芸同学,步骤也比较完整,但思路略显常规。”
高下立判。
虽然分数上可能相差不大,但老师在点评时透露出的倾向性非常明显:陈默是完美碾压,罗小绢是思路惊艳(尽管不完善),而李幕芸则是……常规良好。
试卷发下来,罗小绢看着自己拓展题旁边老师红色的批注“思路独特,有潜力!”,感觉脸颊发烫,一种混合着巨大惊喜和被认可的喜悦涌上心头。
她忍不住又看向陈默。他正看着自己的试卷,侧脸依旧平静,仿佛刚才老师的表扬与他无关。
而另一侧,李幕芸紧紧捏着自己的试卷,指节有些发白。她看着罗小绢那个并不高的分数,又看看老师那行褒奖的批注,再对比自己那个虽然分数稍高却只得到“常规”评价的答案,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在她眼中翻涌。
那不是愤怒,更像是一种被意外超越、被颠覆认知的强烈震动。
她第一次意识到,这个沉默寡言、只懂得埋头苦读的对手,似乎拥有着她所不了解的、某种更深层的力量和……资源?
她的目光在罗小绢和陳默之间快速扫了一个来回,眼神变得锐利而深沉起来。
一场物理测验,仿佛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远远超出了分数本身。
物理测验带来的小小波澜尚未完全平息,校园公告栏上的一则新通知,再次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年度校级物理竞赛开始报名。
与往常的月考不同,这是真正展示学科尖子实力的舞台,成绩优异者不仅会获得荣誉,更关乎到后续推荐参加市级、省级竞赛的资格,甚至与一些顶尖大学的自主招生隐隐挂钩。
消息像一块投入池塘的石头,在(一)班这样的重点班里激起了更大的涟漪。几乎所有人的目光,第一时间都投向了陈默。他是毫无疑问的王者,参赛并取得好成绩是理所当然。
而剩下的一个(或两个,根据班级名额而定)名额,则成为了暗流涌动的焦点。
李幕芸几乎是立刻就做出了决定。她成绩优异,物理更是强项,这样的机会她绝不会放过。她需要这个竞赛成绩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或许,也是为了弥补上次物理测验拓展题上那一点点微妙的“落差感”。她看向罗小绢的目光里,多了几分明确的竞争意味。
罗小绢的心也怦怦跳了起来。物理是她热爱且擅长的领域,竞赛的挑战性对她有着天然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上次物理老师的表扬和陈默的笔记,像是一剂强心针,给了她前所未有的信心。她渴望在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上检验自己。
但她也有犹豫。竞赛意味着要投入大量额外的时间和精力,会不会影响其他科目的平衡?而且,对手是陈默、李幕芸这样的顶尖高手,自己真的有希望吗?
课间,她正对着报名表出神,苏星雨凑过来,小声说:“小绢,你肯定要报名的吧?你物理现在这么强!”
“我还在想……”罗小绢低声说。
“想什么呀!”苏星雨比她还急,“多好的机会啊!你看李幕芸,早就把报名表交上去了。输给她没关系,但不能还没比就退缩啊!”
正说着,罗小绢眼角的余光瞥见陈默从物理老师办公室的方向回来,手里拿着一张纸,似乎是额外的竞赛资料或推荐表。他经过罗小绢桌边时,脚步几乎没有停顿,但那张纸的边缘,似乎不经意地、极其轻微地在她的桌角碰了一下。
非常轻微的一个动作,轻微到几乎像是错觉。
罗小绢的心跳漏了一拍。她抬起头,陈默已经走回自己的座位,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但那一下轻微的触碰,却像是一个无声的信号,一个上次那本笔记本的延续。
他是在……鼓励她报名?
还是只是她多心了?
罗小绢捏紧了手指。她想起那杯冰豆浆,想起那本深蓝色的笔记,想起跑道上他沉默的陪跑。陈默的表达方式总是如此隐晦而奇特,需要她去解读,去意会。
但这一次,她好像读懂了。
勇气一点点汇聚起来。她深吸一口气,拿出笔,在报名表上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