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城市被一层灰蒙蒙的雾气笼罩,光秃的树枝划破天空,如同大地伸向苍穹的裂缝。许愿已经决定接受云南的拍摄任务,出发日期就定在下周。这个决定带着一种自我放逐的意味——既然无法在这座城市找到停留的理由,不如远走他乡。
出发前三天,她收到一个意外的包裹。没有寄件人信息,但熟悉的笔迹让她心跳加速。包裹里是那本她未能送出的摄影集,扉页上她题的字还在,但下面多了一行小字:
“对不起。祝云南之行收获满满。——孟婉”
除此之外,再无他物。没有解释,没有告别,只有这简洁到近乎冷酷的祝福。许愿捧着书坐在窗前良久,直到暮色四合,城市的灯光次第亮起。
最终,她决定再做最后一次尝试。不是期待挽回什么,而是需要给自己的内心一个交代。
她驱车前往花海。虽然已经闭园,但她知道东侧围栏有一个不易察觉的缺口,过去几个月里,她们曾几次从那里提前进入,捕捉日出前最宁静的时刻。
深秋的花海一片荒凉。曾经绚烂的薰衣草已被收割殆尽,只剩下整齐的茬桩和裸露的土地。几株顽强的野菊在寒风中颤抖,是这片荒芜中唯一的色彩。
令许愿惊讶的是,孟婉竟然在那里。她独自站在她们最常停留的那个小坡上,画架支在面前,但画布上一片空白。她只是静静地站着,望着这片曾经繁花似锦,如今却空旷寂寥的土地。
许愿放缓脚步,几乎不敢呼吸。孟婉的身影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单薄,仿佛一阵风就能吹走。她穿着一件深色大衣,围巾松松地搭在肩上,随着秋风轻轻飘动。
“孟婉。”许愿轻声唤道,生怕惊扰了这片寂静。
孟婉缓缓转身,眼中没有惊讶,仿佛早已料到许愿会来。她的面容比几周前清瘦了些,眼底有着淡淡的阴影。
“你来了。”她的声音很轻,几乎被风吹散。
许愿走近,看到空白的画布,感到一阵心痛:“你在画什么?”
“告别。”孟婉简单地说,目光重新投向远方,“但不知道从何下笔。”
两人沉默地并肩站立,望着这片承载了她们无数回忆的土地。夕阳西下,为荒芜的花田镀上一层悲凉的金色。
“为什么要送我回来那本书?”许愿终于问出心中盘旋已久的问题。
孟婉没有立即回答。风起,吹乱她的发丝,她也没有去整理。
“因为我配不上那么珍贵的礼物,”她最终轻声说,“也承担不起其中的期待。”
许愿感到一阵酸楚:“我不明白。在花海时,一切那么自然,那么……真实。为什么一旦离开这里,一切都变了?”
孟婉转过身,眼中有着许愿从未见过的痛苦:“因为花海是一个梦境,许愿。一个与世隔绝的完美泡沫。但梦总会醒,泡沫总会破。”
“我不相信那只是梦,”许愿坚持道,声音微微颤抖,“那些交流,那些默契,那些...感受。都是真实的。”
孟婉的嘴唇微微颤动,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摇了摇头:“有些界限,不应该被跨越。有些故事,不应该开始。”
“为什么?”许愿向前一步,几乎是在恳求,“至少让我明白。”
暮色渐深,最后一缕阳光没入地平线。孟婉的脸在黄昏的光线中显得模糊不清。
“我父亲病了,”她突然说,声音平静得可怕,“很严重。他需要人长期照顾,而我是他唯一的亲人。”
许愿怔住了,这个答案完全出乎她的意料。
“下个月,我会关闭工作室,搬回老家照顾他。”孟婉继续说着,语气没有任何起伏,“那是一个小城,离这里很远。没有艺术展览,没有咖啡馆,没有……任何我们在这里共享过的东西。”
许愿感到喉咙发紧:“我可以……”
“你不可以,”孟婉轻声打断她,“你有你的道路,许愿。你的摄影展,你的云南之行,你的未来。不应该被我的责任所拖累。”
“但如果我愿意呢?”许愿几乎是在哀求,“如果我认为值得呢?”
孟婉终于转身直面她,眼中闪烁着泪光,却被她倔强地忍住:“但我不同意。我不愿意你有一天后悔,不愿意你因为放弃机会而怨恨我。更重要的是……”
她停顿了一下,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我不愿意你看到我被生活一点点磨去光彩的样子。在花海中的那个我,已经是所能给出的最好的版本。”
许愿感到心如刀绞。她终于明白了孟婉的疏远和回避,那不是拒绝,而是一种她无法反驳的牺牲和保护。
“所以这就是结局了?”许愿轻声问,声音中充满无力感。
孟婉没有回答,而是拿起画笔,蘸取唯一的一种颜料——深蓝色,开始在画布上作画。她画得很快,几乎是一种发泄,笔触大胆而决绝。
许愿静静地看着。画布上逐渐呈现的是暮色中的花海,荒凉而空旷。在画面右下角,有两个微小的人影,背对背站立,朝着相反的方向。她们之间隔着一片巨大的空白,仿佛永远无法跨越的距离。
最后一笔落下,孟婉放下画笔,声音疲惫:“我明天的车票。”
许愿感到眼眶发热,却强忍着不让泪水落下。她举起相机,最后一次对焦。取景框中的孟婉站在荒芜的花海中,身后是那幅刚刚完成的画,整个人仿佛要与暮色融为一体。
咔嚓。快门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孟婉微微一惊,却没有反对,只是轻声问:“拍到了什么?”
“告别。”许愿回答,声音沙哑。
孟婉点点头,开始收拾画具。动作缓慢而沉重,仿佛每个动作都需要巨大的努力。
“保重,许愿。”她最终说道,没有看许愿的眼睛,“祝你一切顺利。”
“你也是,”许愿轻声回应,“保重,孟婉。”
没有拥抱,没有握手,甚至没有最后的对视。孟婉拿起画具,转身向着与许愿相反的方向走去,身影逐渐融入暮色。
许愿站在原地,久久没有移动。秋风渐起,卷起地上的枯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大地温柔的叹息。
她低头查看刚才拍摄的照片。画面中的孟婉显得那么遥远,那么孤独,却又带着一种决绝的美丽。那张画中的背对背的人影,仿佛就是她们最好的写照——曾经如此接近,却注定走向不同的方向。
当最后一丝天光消失在地平线,许愿终于缓缓离开。她走得很慢,一步一回首,仿佛期待着什么奇迹,但荒芜的花海中只剩下她和她的影子。
回城的路上,许愿一直沉默。城市华灯初上,车流如织,却感觉与自己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她想起孟婉说的那句话:“在花海中的那个我,已经是所能给出的最好的版本。”
忽然之间,她理解了那种深藏的温柔与残酷。有时候,最深的珍惜不是紧紧抓住,而是放手让美好停留在最完美的瞬间。
到家后,她将那张最后的照片导入电脑。画面中的孟婉和那幅画在屏幕上显得更加震撼人心。她犹豫了很久,最终没有将它存入任何文件夹,而是设置成了私人加密相册中唯一的一张照片。
那晚,许愿彻夜未眠。她收拾去云南的行李,却不时停下来,看着窗外城市的灯火。某个不知名的地方,孟婉或许也在看着同样的夜色,想着同样无法实现的可能。
凌晨时分,她收到一条陌生号码的短信,只有简短的一句话:
“我在花海中记录你和一切。珍重。”
没有署名,但许愿知道是谁。她盯着那句话良久,最终没有回复。有些话,只需要被记住,不需要回应。
清晨,她前往机场。飞机起飞时,她透过舷窗看着逐渐变小的城市,心中有一种奇怪的平静感。有些告别没有言语,却比千言万语更加深刻;有些结局没有仪式,却比盛大告别更加终结。
云层之下,那座城市中曾经盛开的花海如今一片荒芜,如同她心中某个刚刚沉寂的角落。
但即使在最荒芜的土地下,生命的种子仍在沉睡,等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许愿轻轻闭上眼睛,让这个念头安慰着自己。
无声的告别,或许是最响亮的回响。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