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马星,真正的强者不是拉磨最快的,而是看起来最忙,实则最懂得保存实力的。”
——牛马星摸鱼界至理名言
在星际联合磨坊,真正的强者,从来不是那个蹄子磨得最亮、拉磨圈数最多的。而是那个看起来永远忙得脚不沾地,实际上总能精准避开重活,还能在领导面前落个好印象的。
牛大壮就发现,马小玲绝对是这类强者中的翘楚。
明明是一样的拉磨指标,一样的工时,马小玲却总显得……游刃有余。她不像牛大壮那样,从早到晚死死拴在磨盘上,吭哧吭哧不敢停。她时不时就会“消失”一会儿。
比如,当狐主任背着手、迈着方步来巡视前五分钟,马小玲总会恰到好处地捂着肚子,眉头微蹙,对旁边的牛大壮低声说一句:“哎呦,好像早上那草料不新鲜,我得去趟‘反思角’(厕所)。”然后溜之大吉。等狐主任转完一圈,满意地离开后,她又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回到磨盘前,还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疲惫感。
更神奇的是,每次需要提交什么报告或者数据,马小玲总能“卡着点”完成,既不会提前,显得工作不饱和,也绝不会迟到,避免被罚。而牛大壮往往要么提前很久憋出来,然后被要求反复修改,要么就得熬夜赶工。
这天下午,牛大壮累得眼冒金星,感觉蹄子都不是自己的了。他瞥见马小玲又不在磨盘边,而鬣狗监工正往这边溜达。牛大壮心急如焚,生怕被抓住偷懒的把柄。
过了一会儿,马小玲慢悠悠地回来了,嘴里还叼着一根细草茎剔牙。
“小玲!你刚才又去哪儿了?监工差点过来!”牛大壮压低声音,带着抱怨。
马小玲不慌不忙地套上缰绳,懒洋洋地开始拉磨,动作幅度不大,但磨盘转得居然也不慢。她瞥了牛大壮一眼,眼神里带着点“孺子不可教”的意味。
“壮壮啊,你这头笨牛。”马小玲叹了口气,“就知道傻干。在这地方,使蛮力是最蠢的。要学会‘工作’。”
“我这不是在工作吗?”牛大壮委屈地甩了甩汗涔涔的脖子。
“你这叫干活,不叫工作。”马小玲纠正道,“工作,是一门艺术。尤其是,‘看起来在工作’的艺术。”
她来了兴致,开始现场教学:“你看我,刚才干嘛去了?‘带薪拉屎’……不对,用官方话说,叫‘进行必要的生理调整与阶段性工作反思’。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太长容易被盯上,太短达不到效果。要选在领导可能巡视前,或者大家普遍疲惫的时段。”
牛大壮听得一愣一愣的。
“还有,”马小玲继续传授心法,“就算在磨盘边,也不能真的一刻不停地拉。你得会‘制造繁忙假象’。”她说着,示范起来:蹄子不是匀速拉磨,而是一阵急一阵缓,偶尔还停下来,用蹄子使劲敲敲磨盘底座,发出“邦邦”的声音,同时眉头紧锁,嘴里念念有词,仿佛在思考什么重大技术难题。
“看见没?”马小玲恢复常态,“这样,监工远远一看,哟,这马干活多投入,还在研究技术难点呢!比你那种埋头傻拉,看起来‘价值’高多了!”
牛大壮恍然大悟,原来还能这样!
“最重要的是‘关键节点亮相法’。”马小玲压低声音,“比如狐主任来开现场会,或者秃总巡视这种时候,你一定得在!而且要在最显眼的位置,表现出最卖力的样子!哪怕你刚才歇了半天,这会儿也得拿出冲刺的劲头!这叫‘关键时刻不掉链子’,一次亮相,能抵你平时傻干三天!”
正说着,鹦鹉哥扑棱着翅膀飞过来,尖声叫道:“狐主任通知!半小时后到三号磨坊集合,有重要指示!”
马小玲立刻给牛大壮使了个眼色,然后马上切换到“全神贯注”模式,拉磨的动作幅度猛地加大,喘气声也刻意加重,嘴里还嘟囔着:“这个转速还是不够理想……得再调整一下……”
鹦鹉哥满意地点点头,飞走了。
牛大壮看着马小玲这无缝切换的演技,佩服得五体投地。
半小时后,狐主任在三号磨坊口吐飞沫地讲着“新一轮冲刺”的要求。马小玲站在牛群最前面,仰着头,眼神专注,时不时还赞同地点点头,仿佛狐主任说的每个字都是金科玉律。而牛大壮因为刚才实在累得够呛,站在后面,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结果可想而知。散会后,狐主任特意表扬了马小玲“态度认真,领悟力强”,却瞪了打哈欠的牛大壮一眼。
回去的路上,牛大壮虚心求教:“小玲,你这套……也太厉害了。”
马小玲恢复了懒洋洋的神态,用蹄子轻轻踢开一块石子,眨眨眼,说:
“笨牛,在这地方,演好一场戏,比老实拉十圈磨,管用多了。记住喽,咱们卖的是‘表现’,不是‘力气’。”
牛大壮看着马小玲轻松的背影,又看了看自己酸痛无比的蹄子,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或许,真的有一种生存智慧,叫做“摸鱼”。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