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下起了小雨。
张大娘子让人来传话,说张晓薇想让我去张家一趟。
想着左右也无事,就让附子留在院子里看着,带着方嬷嬷出门。
张家宅子离林府不远,坐马车也就一刻功夫。
方嬷嬷撑着伞,扶住我下了马车,就见张晓薇的贴身丫鬟迎了上来。
“见过林大姑娘,我们家姑娘本想着亲自来迎的,可不巧,嫁衣送了过来,因急着要,便让我来迎姑娘。”
我笑着冲她点头,一路走进去。
这宅子看上去有些年头,部分地方甚至有损毁,但仍是干净整洁。
见到张晓薇时,她正在同嫁衣做斗争。
那嫁衣红艳似晚霞,绣工精美,显然是花了大力气的。旁边还有两名绣娘跟着,手里拿了软尺。
屋里还坐着一位年约五十的妇女,头发花白,虽说穿着不怎么出挑,却是一丝不苟,面容严肃。
“这是我大伯娘。”
张晓薇拉着我,给我介绍。
我先前也略微知晓张家情况,便端正行了个礼:“见过李夫人。”
这位李夫人用挑剔的眼光打量了我片刻,点头淡漠道:“薇姐儿任性,辛苦林大姑娘跑一趟。”
对她这幅不冷不淡的表情,我以笑应对。
张家府上也算是北地名门,除了那位进王府的老太妃,张老太爷和他几位儿子均在军中阵亡。那时候,家中只剩下这位李夫人、尚在襁褓中的张晓薇以及还一心痴恋却被辜负了的张大娘子。
她看不惯我,意料之中。
张晓薇却拉住我,叽叽喳喳说今天试了一早上的嫁衣,整个人都快累瘫了的话。
李夫人咳嗽了两声。
张晓薇垮了脸,可怜兮兮地看着她大伯娘。
李夫人无奈叹了口气:“你们玩罢,我先去看看午膳准备得如何。”
说着,便带着两名绣娘一起离开了。
我看着张晓薇:“你大伯娘很疼你。”
“那是,姑娘我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张晓薇自夸后,便拉着我问,她不在王府的时候,有没有人为难我。
我想了一下,将去见王妃碰到孟若雪那段同她说了。
张晓薇哼了一声:“这孟若雪平日里就古古怪怪的,不稀奇,她叫你一起去进香的事,也不用放心上,也不用特地去叫她,她就是那么一说,不会去的。”她想了一下,忽然又叹了口气道:“不过,她也是个可怜人。”
我好奇心上来:“怎么说?”
张晓薇看了我一眼:“你可能不清楚,二十年前,蛮子猖狂,北地势弱,边城经常失守,甚至有一次还被他们打到了东都城下,我祖父、大伯父、父亲、两位叔叔,便是在那时候守城阵亡的……”
我点头,先前去边城时曾听师父说过。
那时候,天下混战刚刚结束,我朝新建不久,北地蛮子横行,时常来打草谷,民不聊生,皇帝便派了老茂王领军来此地驻守。
北地苦寒,荒废已久,开始几场仗打得十分艰辛,大都是险胜,伤亡惨重,十户九空,连着几场大战打下来,连现任茂王都差点折在里头。
“孟家和我们家境况相同,王妃的父兄有好几个死在了边城,剩下的都在那场东都城战中阵亡,家中妇孺老的老、改嫁的改嫁,只剩下孟若雪一人,王妃便将她抱到了王府抚养,吃穿用度比照郡主。小郡主没了以后,王妃更是将她看得如同眼珠子一样,说是亲生的也没什么差。”
听起来,似乎没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我小时候曾被太妃接到王府常住,所以同她从小就认识。孟若雪小时候不喜欢说话,就爱摆弄花花草草,王妃还特意为她造了个暖房……长大后才好一点,不过平日里也不怎么理我们,她除了在王妃跟前,就喜欢同世子哥哥玩。”
“王妃没动过亲上加亲的念头?”
“怎么没动过?”张晓薇不知怎么压低了嗓音:“听说啊,这些都只是听说,你可不能说给外人听。当初孟若雪及笄那年,王妃特意派人送了书信,去给在边城的王爷,提了这门亲事。最后是世子哥哥大发雷霆,才把这事给回了的。”
大发雷霆?就李昱那副淡薄矜贵的模样,发起脾气来是个什么样,还真想不出。
“世子哥哥说,他把孟若雪当亲妹妹看,等她到了年纪出嫁,他便是兄长,送她出嫁,其它的不作二想。”
“王妃同意了?”
“那是,世子哥哥是很孝顺王妃,但大事上从来都是他自己拿主意。”
“那前世子妃呢?”
“那场婚事……很奇怪,整个东都城都没听到什么风声,忽然就定下来了。没过三个月,前世子妃就进门了。说起来,薛家也不是东都的,是从南边来的,谁都不认识他们。不过他家也人丁不旺,当初来送亲的是个远方堂哥。”
张晓薇眨巴着眼:“我们都猜,会不会是世子哥哥在外头办差的时候认识了这位前世子妃?再回来成亲的。”
懂,一表人才王府世子隐姓埋名偶遇佳人非卿不娶什么的,话本子里可没少写。
“不过没关系啦,再有感情,人都没了,不碍事的。反正太妃那边传消息来,说这次相看,世子哥哥没反对。姐姐你十拿九稳了。”
我不予评价。
——十拿九稳什么的,那只是你们的想法。
“你上次同我说,你和阿音前阵子曾一起去踏青,孟若雪也去了吗?”
“去了。”
“还有其他人么?”
“还有薛淳,钱家两姐妹。”张晓薇不解地看着我:“那次踏青有什么不对么?”
我摇头。
本来若要追查阿音的下落,那就必须从那次踏青入手。如今知晓了她人在青城山,倒是没什么细问的必要,只是想起来问一声而已。
“好了,你让人叫我过来,到底有什么事?”
张晓薇表情忽然扭捏起来。
“是这样的……林姐姐,东都这儿有个习俗,需要新娘亲手缝一个荷包送给新郎,里头最好是缝上一个平安符。我本想着去城外求一个,可是大伯娘说婚事定了,我就不能随意出远门。想来想去,便想麻烦你帮我去跑一趟,行吗?”
我笑了起来:“你难道是有什么未卜先知的法力?正巧我明日要去青城山的清音寺进香。”
张晓薇眼睛一亮:“清音寺的平安符可是最灵验的!王妃年年都去求!”
“行,这事就包在我身上,你放心。”
===============================================
第二日,小雨,宜出行。
我带了附子和方嬷嬷,春兰眼巴巴地看着,显然也想一同去,我让她好好看着院子,说以后有的是机会。
许是十五的缘故,路上车马明显比以往多了不少。
方嬷嬷感叹:“都是出城进香的人家。”
我好奇:“嬷嬷怎么知道?或许是出去踏青的?”
这时节,还是早春,万物复苏,枝头才露绿意,出门踏青倒也说得过去。
“姑娘你不知道。这东都城以前经历过蛮子围城,家家户户都有男丁伤亡,王妃带头去城外为阵亡将士们祈福,就这么流传下来,十几年不曾变过,所以这日出城的人会特别多。”
我点头。
马车走走复停停,临近城门口时候干脆不走了,停了好一会儿,我掀开帘子去看,才探出头,就听见后面有个声音传来。
“林大姑娘!”
我扭头去看,就见一个丫鬟模样的青衣女子走上前来行礼。
“见过姑娘,奴婢是钱府的丫鬟,我家三姑娘让我来问一声,姑娘可是要出城?”
就见后面一辆马车上有一个脸庞圆乎乎的姑娘,掀了帘子冲着我笑,正是钱三姑娘钱苗苗。
我点头示意。
“是要出城。”
青衣丫鬟笑道:“三姑娘问,林大姑娘可愿意同行?”
我见那钱府马车除了车夫还跟了几名武婢,虽说东都城附近还算安定,但人多同行也好,便点了头。
钱府马车跟了上来,与我们的马车并排同行。
钱苗苗在窗口同我打招呼:“林大姑娘一大早出城是去哪儿?”
我笑答:“去进香。”
“巧了,我们也是。”钱苗苗不知拉了谁一把,就见窗口处露了钱二姑娘钱圆圆的半张脸,看表情很是不情不愿。
“一起同行,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我点头。
这出城的路左右就一条,等到了去别院的路再分开就是。
钱苗苗笑眯眯地递过来一个锦盒。
“林大姑娘你试试,这是我们府上厨子做的,外头买不到,很好吃。”
我接了过来,入手有些沉甸甸的,打开一看,里头是八式点心,都是北地特色,做得小巧可爱。
我想了下,让附子包了点平日里用的药茶,也就着车窗递了过去。
“钱三姑娘,这是大夫给我配的药茶,有驱寒正气的作用,常人也能喝,你们试试。”
钱苗苗笑着接了,就听旁边钱圆圆板着脸道:“哼,寒酸。”
钱苗苗推了她一把,钱圆圆别过脸去,没有再说话。
我笑:“你们姐妹感情可真好。”
钱苗苗看了钱圆圆一眼:“林大姑娘有所不知,我姐姐就是嘴硬心软,平日里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她都让着我……说远一点,我这条命都是姐姐给救回来的……”
“外人面前,提这些做什么!”钱圆圆“哼”了一声,把钱苗苗一把拽了回去,又“啪”地一声把车窗给合上了。
——看得出来,这两姐妹的确是感情很好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