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三世书·与君同 > 第29章 柳暗花明

第29章 柳暗花明

春深时节,南苑的荒草疯长,几乎要淹没残破的殿阶。孟清辞裹着那件银狐皮斗篷,坐在廊下,望着庭院里一株顽强绽放的野海棠出神。花瓣单薄,在料峭春风中微微颤抖,却固执地缀在枝头,映着稀薄的阳光,竟有几分动人的姿态。

她的身体在药物的调养和苏嬷嬷偷偷送来的、稍好一些的饭食支撑下,确实有了起色。咳嗽不再那么撕心裂肺,偶尔能下床走动片刻,脸上也恢复了一丝极淡的血色。但心境,却并未随之明朗。看守她的太监态度依旧疏离,这方庭院如同一个精致些的囚笼,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她不知道何彦书在外境况如何,那日金殿陈情,他究竟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每次思及此,心中便如同压着巨石,喘不过气。

这日午后,她正对着野海棠发呆,院门外忽然传来一阵略显嘈杂的脚步声,不同于往日那两个老太监的沉寂。她心中一紧,下意识地攥紧了斗篷边缘。

院门被推开,进来的却不是预料中的凶神恶煞,而是一位身着六品女官服饰、面容肃穆的中年嬷嬷,身后跟着两名低眉顺眼的小宫女,手里捧着一些衣物和日用之物。

“孟姑娘,”那女官上前,语气平淡却不失礼数,“奴婢姓方,奉内务府之命,前来照料姑娘起居。”

孟清辞愣住了,一时不知如何反应。奉内务府之命?照料她?这……这是何意?

方嬷嬷似乎看出她的疑惑,依旧板着脸道:“皇上仁德,念及姑娘病体未愈,特旨令内务府拨人照看。日后姑娘的饮食医药,皆由奴婢负责。这两位是拨来伺候姑娘的宫女。”她指了指身后那两个看起来不过十四五岁的小宫女。

孟清辞心中惊疑不定。皇上的旨意?这突如其来的“恩典”,让她非但没有感到欣喜,反而升起一股强烈的不安。事出反常必有妖。是彦书在外周旋的结果?还是……赫舍里家又有什么新的阴谋?

她垂下眼帘,低声道:“奴婢戴罪之身,不敢劳动嬷嬷和两位姑娘。”

方嬷嬷脸上没什么表情:“姑娘不必推辞,此乃上意,奴婢等只是奉命行事。”她指挥着两个小宫女将带来的东西安置好,又对孟清辞道,“姑娘气色不佳,还需好生将养。奴婢稍后会请太医过来请脉。”

太医?孟清辞更加愕然。她看着方嬷嬷那公事公办、看不出喜怒的脸,以及那两个怯生生的小宫女,心中的迷雾越来越浓。这看似柳暗花明的转机,底下究竟藏着怎样的暗流?

---

绥国公府内,何彦书也几乎在同一时间收到了南苑传来的密信。信是苏嬷嬷设法送出的,内容简短却让他心神剧震——内务府派了女官和宫女“照料”孟清辞,并宣了太医!

他猛地从书案后站起,在书房内来回踱步,眉头紧锁。皇帝的这番举动,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是怜悯?是试探?还是……某种更深的算计?他绝不相信赫舍里家会坐视清辞处境改善,这背后定然有他所不知道的变故。

“少爷,”老管家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门口,低声道,“陈公子那边有消息传来。”

何彦书精神一振:“快说!”

“陈公子说,他查到当年那位‘意外’坠马身亡的老文书吏,其独子似乎并未离开京城,而是隐姓埋名,在京郊一处庄子上做账房。陈公子已设法接触,但其人似乎心存恐惧,不愿多言。”

老文书吏的儿子!何彦书眼中精光一闪。这或许是一条至关重要的线索!若能找到此人,说服他站出来,当年笔迹鉴定之事或许就能水落石出!

“告诉子衿兄,务必小心,切勿打草惊蛇。先确认此人身份,再图后计。”何彦书沉声吩咐。他知道,赫舍里家定然也盯着陈子衿的动向,任何冒进都可能招致灭顶之灾。

“是。”老管家应道,随即又面露忧色,“少爷,还有一事……府外似乎多了些生面孔,像是在……监视。”

何彦书冷笑一声:“意料之中。赫舍里家怎么会放心我安分‘思过’?让他们看着吧。”他沉吟片刻,又道,“想办法给南苑递个话,告诉清辞,静观其变,一切有我。”

他现在无法亲身前往南苑,也无法与清辞直接沟通,只能通过这种迂回的方式传递信息,让她安心,也让她警惕。

---

乾清宫内,皇帝听着李玉的禀报。

“何彦书依旧闭门不出,每日读书练字,并无异动。陈子衿仍在翰林院,近日似乎在整理前朝水利文献。”李玉垂首道,“南苑那边,方嬷嬷已安排妥当,孟氏初见时有些惊疑,倒也安分。”

皇帝“嗯”了一声,目光落在另一份奏折上,那是赫舍里刚泰呈上的,内容是关于西北军务急需增派干员,并“举荐”了几位人选,其中巧妙地将陈子衿的名字列在了末尾一个无关紧要的位置上。

“举荐陈子衿?”皇帝嘴角勾起一抹难以察觉的弧度,“刚泰倒是心急。”他想将陈子衿调离翰林院,远离那些可能翻出旧账的故纸堆。

“告诉刚泰,西北之事,朕自有考量。”皇帝淡淡说道,将奏折放到一边,“陈子衿修史有功,还是留在翰林院更为妥当。”

“嗻。”李玉心领神会。

皇帝又拿起一份关于江南盐政的奏折,看似随意地问道:“何彦书禁足也有些时日了,可知他近来在读什么书?”

李玉回道:“据府中眼线回报,何公子近日似乎在研读《史记》和《资治通鉴》,尤其关注历代名将治军与权臣兴衰的篇章。”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读史明鉴,尤其是关注权臣兴衰……这个何彦书,果然没有真正“思过”,而是在积蓄力量,等待着反击的时机。他倒要看看,这个年轻人,能在这盘棋局中,走到哪一步。

“传旨,”皇帝忽然开口,“云麾尉何彦书,闭门思过,颇有进益。朕念其年少,偶有行差,然才具可用。着其于府中,参详京畿防务利弊,十日后具折上奏。”

李玉微微一愣,随即躬身:“嗻。”

这道旨意,看似依旧限制何彦书的自由,却给了他一个参与政务的由头,虽然是“参详”,是“具折”,但无疑是一个信号——皇帝并未完全放弃他,甚至给了他一个展示能力、重新进入视野的机会。

消息传到绥国公府,何致远神色复杂地看着儿子。何彦书跪接圣旨后,脸上并无太多喜色,反而更加凝重。

“参详京畿防务……皇上这是在试探我。”何彦书对父亲说道,“也是将我置于火上烤。这份奏折,若写得好,或可重获圣心;若写得不好,或触及某些人的利益,便是授人以柄。”

何致远叹了口气:“你既明白,便当谨慎。京畿防务牵扯众多,尤其涉及八旗兵丁布防、勋贵庄园护卫等,皆是敏感之处。”

“儿子明白。”何彦书目光沉静,“正因其敏感,才更要写。不仅要写,还要写得切中要害,言之有物!”他要借这个机会,不仅要展示自己的能力,或许……还能不动声色地,埋下一些将来有用的伏笔。

他转身回到书房,铺开纸张,开始构思这份关系重大的奏折。窗外,春光明媚,但他知道,真正的博弈,才刚刚进入更加凶险的阶段。南苑的“柳暗花明”,皇帝的“格外开恩”,赫舍里家的“暗中窥伺”,都如同这春日里变幻不定的云翳,预示着前路绝不会平坦。而他,必须在这错综复杂的迷局中,为他和清辞,杀出一条生路。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道姑小王妃

我寄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