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一下,何彦书书房里的灯火便几乎未曾熄过。详拟“总稽核官”设置细则与“驿传整顿”方略,这已非纸上谈兵,而是直指实务核心,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他知道,自己此刻如同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一步踏错,便是粉身碎骨。
“总稽核官”一职,看似只是协调城门司与兵马司,实则触及了京城防卫体系中根深蒂固的权力划分。城门司隶属步军统领衙门(九门提督),多为满洲亲贵把持;五城兵马司则隶属都察院,由汉官主导。两者互不统属,甚至时有龃龉。设立一个总揽协调之权的职位,无异于在两大势力之间打入一个楔子。
何彦书反复推敲,字斟句酌。他深知,此职权限绝不能过大,否则必遭两边共同抵制;但也不能过小,否则形同虚设,达不到整饬效果。他最终将“总稽核官”的职能定位于“稽查号令、核验文书、协调夜间巡防、汇总异常讯息”,明确其“稽核”而非“指挥”的性质,隶属于步军统领衙门下增设,但遇重大事项需会同都察院商议。同时,他强调此职需“择选廉明干练、通晓满汉事务之员充任”,巧妙地避开了直接的血统或阵营限制,为将来可能的人选留下了空间。
在人员配备与经费来源上,他更是慎之又慎。只建议配备必要的文书、差役,经费从现有城门司、兵马司公费中“酌量划拨”,避免申请新的款项,减少户部的阻力。每一项条款,他都力求在理想与现实、效率与平衡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支点。
相较于“总稽核官”的敏感,“驿传整顿”看似单纯,实则暗藏玄机。驿传系统遍布京畿,人员庞杂,管理混乱,其中积弊甚深,也最容易挖掘出问题。何彦书在陈子衿暗中协助下,获取了更多关于驿马倒毙、铺兵空额、公文积压的具体数据。他在方略中明确提出“清核马匹实数”、“汰换老弱病马”、“足额招募铺兵”、“严查私役冒领”等具体措施,并建议由户部、兵部派员联合稽查。
他写到这里时,笔尖再次微顿。驿传网络……若能借此机会,安插进一些可靠之人,或者掌握部分节点的实际情况,对于信息的获取,无疑大有裨益。但这个念头太过危险,他只能将其深埋心底,在方略中丝毫不露,只强调整顿的目的是为了“畅通政令,巩固边防”。
就在何彦书殚精竭虑之际,外界的暗流并未停歇。赫舍里·刚泰果然如其所料,并未直接反对,反而在几次朝会中,对“整饬防务积弊”表示了“原则上的支持”,甚至“赞赏”何彦书“勇于任事”。然而,背地里,他授意门下御史,开始就“总稽核官”的权责界限、经费来源等细节提出种种“疑问”和“担忧”,试图在细则出台前就制造障碍,引导舆论。
同时,关于何彦书“借机揽权”、“意图插手满洲军务”的流言,也开始在部分八旗勋贵中小范围传播。虽然尚未形成风浪,但已显露出赫舍里家操控舆论、挑动矛盾的手腕。
这些消息通过不同渠道传到何彦书耳中,他并不意外,反而更加冷静。他明白,这是博弈的一部分。他加快了对细则的完善,力求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在呈递最终版本前,他甚至请父亲何致远暗中请教了几位素来中立、精通律例和政务的老臣,对细则条款进行了最后的打磨。
---
南苑旧宫,偏殿内。
孟清辞的生活似乎进入了一种奇异的“平静”。方嬷嬷管理严格,但起居用度确实改善良多,每日有太医请脉,汤药不断。那两个小宫女虽不敢多言,伺候却也尽心。她甚至得到了一些笔墨纸砚,可以抄录经文或阅读方嬷嬷偶尔带来的、经过筛选的书籍。
身体的逐渐康复,让她有了更多精力思考。她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承受命运的弱女子。她敏锐地察觉到,自己处境的改善,定然与何彦书在外面的努力息息相关。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恩典”,背后恐怕是惊心动魄的较量。
她不能只是等待。她开始更加留意周围的一切。方嬷嬷的只言片语,小宫女们无意中流露的、对宫中琐事的谈论,甚至太医诊脉时偶尔的叹息……她都默默记在心里,试图拼凑出外界局势的模糊图景。
这一日,她偶然听到两个小宫女在廊下低声议论,说是宫里都在传,何副统领……哦不,是何云麾尉,上了份关于整顿驿传的条陈,惹得一些管事的太监和官吏很不高兴,怕是要断了他们的财路。
驿传?孟清辞心中一动。她父亲孟鹤堂当年在都察院,也曾关注过驿传废弛、滋扰地方之事,家中甚至还保留过几份相关的旧牍。她依稀记得,父亲曾提及,京畿某些驿站的弊端,与朝中某些势力纵容包庇有关……
一个念头如同电光石火般闪过她的脑海。她或许……做不了什么大事,但能否将这些残存的记忆梳理出来?哪怕只是一点模糊的线索,或许也能对彦书有所帮助?
她立刻铺开纸笔,凭借记忆,开始艰难地回忆、记录。年代久远,记忆模糊,她写写停停,时常需要凝神思索许久。这并非易事,但她做得极其专注。这是她目前唯一能想到的、可以为他分担一点点压力的方式。
---
乾清宫内,皇帝仔细审阅着何彦书呈上的厚厚一叠细则方略。他看得比上一次更加仔细,时而点头,时而蹙眉。
“这个何彦书,倒是个能做事的。”皇帝放下最后一页,对李玉道,“‘总稽核官’权限拿捏得颇有分寸,既抓住了要害,又留有余地,不至于让九门提督和都察院立刻跳脚。驿传整顿诸条,也切中积弊,并非空谈。”
“皇上圣明。”李玉躬身道,“只是……赫舍里大人那边,以及几位旗主王爷,对此似乎颇有微词……”
皇帝冷哼一声:“他们自然不愿意看到有人动他们的奶酪。尤其是驿传这一块,里面多少腌臜事,朕岂能不知?”他站起身,踱了几步,“何彦书此举,等于替朕捅破了一层窗户纸。也好,就让这潭水搅动起来,看看能冒出些什么沉渣。”
他沉吟片刻,做出决断:“传朕口谕:何彦书所拟细则,着兵部、户部、都察院、步军统领衙门会同详议,限半月内议覆奏闻。”
这道旨意,等于将何彦书的方案抛给了相关的利益部门去讨论。这既是考验,也是机会。若各部门迫于压力最终认可,何彦书便立下一功;若争论不休,甚至强烈反对,皇帝也能借此看清各方势力的态度和底线。
消息传出,朝堂之上,关于京畿防务整顿的议论顿时热烈起来,各方势力纷纷登场,或支持,或反对,或提出修正意见,一时间沸反盈天。何彦书这个名字,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而处于风暴中心的何彦书,在府中接到消息后,只是平静地笑了笑。他知道,真正的较量,现在才真正开始。他如同一个耐心的猎人,布下了陷阱,等待着猎物自己走入局中。而他心中那份关于驿传网络的隐秘念头,也开始如同藤蔓般,在心底悄然滋生。他需要力量,需要信息,需要一张属于自己的网。而眼前这场因他而起的风云变幻,或许正是他编织这张网的最佳时机。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