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山雀儿 > 第56章 第 56 章

第56章 第 56 章

才从山林里出来,集训队又钻进了一片狭长的峡谷。两侧的岩壁陡得像被刀削过,青绿色的藤蔓顺着岩缝往上爬,湿漉漉的露水顺着藤蔓往下滴,落在车斗里,溅起细小的水花。苏慈坐在车斗边缘,指尖刚碰到岩壁,就被冰凉的潮气裹住。这峡谷比她想象中更阴冷,风裹着碎石子打在脸上,带着刺痛感,军绿色的迷彩服被吹得贴在身上,连呼吸都得迎着风使劲。

“下车!” 马卫东的吼声率先撞进峡谷,他跳下车时,解放鞋踩在沾露的碎石上,差点打滑。他扶着岩壁站稳,声音裹在风里传得更远:“接下来三天,咱们就在这儿练风训!这峡谷的风比山林里复杂十倍,有贴着地面刮的侧风,有从岩缝里冒出来的上升风,还有突然打转的乱流,你们要是在这儿学不会跟风打交道,到了边境,一阵风就能让子弹偏出靶心,甚至暴露位置!”

苏慈扛着 79 式跳下车,枪带斜挎在肩上,枪托还带着车厢里的余温。她抬头扫过两侧岩壁,左侧的藤蔓被风吹得往右侧倾斜,叶尖几乎贴在岩面上;右侧的藤蔓却往左侧飘,连垂下来的枝条都在左右晃动,这是典型的峡谷双向侧风,而且风向还在不断变化。她想起昨天山林考核全员通过时,马卫东说 “训练没白费”,可此刻峡谷里呼啸的风让她明白,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

“先教你们第一招,看‘风语’!” 马卫东从背包里掏出个巴掌大的金属风速仪,黄铜外壳被磨得发亮,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刻度,“这玩意儿能测风速,可到了边境,说不定连块电池都找不到,所以得靠自己看,看草动、看树叶、看地上的尘土,甚至看自己的头发丝,都能判断风速。” 他蹲下身,捡起根细草梗放在碎石地上,草梗立刻被风吹得贴着地面滚动,“像这样,草梗滚动速度每秒 1 米,就是一级风;要是草梗能飘起来,离地半寸,就是二级风;能把碎石吹得跳起来,打在裤腿上响,就是三级风!”

苏慈蹲在旁边,手指轻轻捏起一根草梗,风一吹,草梗不仅往前滚,还时不时往上飘一下,蹭过她的指尖。她心里快速琢磨:这是峡谷特有的乱流,表面看是二级侧风,其实藏着断断续续的上升风,得把两种风的影响都算进去,不然子弹肯定会打偏。她掏出小本子,铅笔尖在纸上快速划过:“峡谷风特性:侧风为主,夹杂间歇性上升风,需同时观察水平与垂直风向,避免单一判断。”

马卫东又从包里掏出几块彩色布条,红的、黄的、蓝的,分别绑在峡谷两侧的矮树枝上。布条一挂上,就被风吹得笔直,红色布条往右侧飘,黄色布条往左侧扬,蓝色布条却时不时往上卷,像三面小旗在互相 “较劲”。“第一个科目:500 米固定靶,三发子弹,至少两发上八环才算合格!” 他拍了拍手,目光扫过所有人,最后落在苏慈身上,“苏慈,你先来,给大家打个样!”

苏慈心里一紧,握着 79 式的手微微用力。她走到射击线,先找了块平整的岩石架枪,岩石表面粗糙,能增加枪身的摩擦力,减少风吹带来的晃动。她趴在地上,右眼贴在瞄准镜的目镜上,先观察两侧的布条:左侧的红布条飘得均匀,幅度稳定,是二级侧风;右侧的黄布条却时不时往上扬,每次上扬时,蓝色布条也会跟着卷起来,说明有一级上升风。

她回忆马卫东教的风速修正公式:侧风每级,500 米距离风偏修正 1 厘米;上升风每级,高低修正 0.5 厘米。手指在风偏旋钮上轻轻转动,顺时针转了两格,往右调了 2 厘米,抵消二级侧风的影响;再转动高低旋钮,往上调了 0.5 厘米,应对上升风带来的弹道抬高。透过瞄准镜,500 米外的白色靶纸清晰可见,靶心的黑色圆点像颗饱满的绿豆,连纸上的折痕都能看清。

“砰!” 枪声在峡谷里炸开,后坐力顺着枪托传到肩窝,橡胶垫缓冲了大部分力道,却还是让肩膀发麻。子弹飞出的瞬间,苏慈眼角的余光瞥见右侧的黄布条突然往下垂,上升风停了!她心里咯噔一下,盯着瞄准镜里的靶纸,心跟着悬了起来。

报靶员举旗的瞬间,小红旗上的 “7” 字像根刺似的扎进眼里。“子弹打低了!” 马卫东的声音从旁边传来,“上升风停了,你没及时调整高低,所以打偏了。” 苏慈点点头,赶紧转动高低旋钮,把瞄准点往下调了 0.5 厘米,心里默默记下:峡谷的上升风太不稳定,不能靠固定间隔判断,得盯着布条的每一次变化,实时修正。

第二枪,苏慈的目光紧紧锁在黄布条上。当黄布条再次轻微上扬时,她深吸一口气,指尖轻轻扣动扳机 ——“砰!” 这次枪声落下后,黄布条没有突然下垂,而是保持着稳定的上扬幅度。报靶员举旗时,“9” 字让她松了口气。第三枪,她根据布条的飘动节奏,在风偏和高低之间快速切换,子弹再次命中九环,总分 25 环,顺利过关。

“不错!” 马卫东走过来,拍了拍她的后背,“能实时改参数,比死记公式强!你们都学着点,苏慈能看出上升风的变化,你们怎么就只盯着侧风?” 其他队员纷纷点头,林芳还凑过来小声问:“你怎么看出上升风停了?我刚才都没注意。” 苏慈指着黄布条:“你看它下垂时,蓝色布条也跟着垂,说明垂直方向的风没了,得赶紧调高低。”

接下来的训练,她发现峡谷的风藏着规律:早上太阳没出来时,以侧风为主,上升风只在岩缝附近偶尔出现;中午太阳升高,岩壁被晒热,上升风变多,风力也从二级涨到三级;傍晚太阳落山,岩壁降温快,会出现乱流,风向忽左忽右,布条像疯了似的乱飘。她把这些规律记在小本子上,还画了张峡谷风向时间表,标注出每个时段的主流风向和修正参数,每次射击前都先看时间、再看布条,判断越来越精准。

第二天,马卫东增加了难度,500 米移动靶,靶纸每秒移动 0.5 米,还得应对突然变化的风向。李铁牛第一个上场,他趴在地上,眼睛死死盯着移动的靶纸,手指紧紧扣着扳机,却没注意到地上的碎石突然被吹得跳起来,风速从二级涨到了三级。“砰!” 第一枪脱靶,子弹打在了靶纸旁边的草地上。

“停!” 马卫东喊住他,“你光顾着盯靶纸,没看风!地上的碎石都跳起来了,说明风速涨了,怎么不调风偏?” 李铁牛挠了挠头,脸涨得通红:“我太急了,没注意……” 苏慈站在旁边,仔细观察李铁牛的姿势,他握枪的胳膊绷得太紧,肩膀耸着,风一吹,枪身就跟着晃。她想起自己练米粒穿孔时 “放松手腕” 的经验,赶紧上前提醒:“铁牛,胳膊放松点,用腰腹发力稳住上半身,别让胳膊一直绷着,不然风一刮就偏。”

李铁牛照着调整,肩膀慢慢放松,腰腹微微发力,枪身果然稳了不少。第二枪,他盯着地上的碎石,看到碎石跳动减缓,赶紧调回风偏,子弹命中八环;第三枪更是打中了九环,顺利过关。李铁牛兴奋地拍了拍苏慈的肩膀:“多亏你提醒,不然我今天肯定不及格!”

轮到苏慈时,靶纸刚从左侧进入瞄准区域,一阵乱流突然袭来,左侧的红布条往左飘,右侧的黄布条往右扬,蓝色布条更是打着转往上卷。她心里一紧,却没慌,快速判断:这是双向乱流,左右风相互抵消,只需考虑垂直方向的上升风。她立刻把风偏旋钮调回原位,只转动高低旋钮,往上调了 0.5 厘米;同时调整呼吸,指尖轻轻扣动扳机 ——“砰!” 子弹精准命中靶心,报靶员举着 “10” 字旗,在风里格外醒目。

“好样的!” 马卫东忍不住喊了一声,“这乱流连我都没反应过来,你居然能一秒钟修正!” 苏慈笑了笑,其实她是靠小时候在山里的经验,遇到乱流时,树叶会同时往不同方向动,和峡谷里的布条一模一样,她早就摸透了这种风的 “脾气”,知道该先抓主要矛盾。

训练间隙,苏慈没闲着,她像块海绵似的,吸收着其他队员的技巧。林芳擅长看云层判断风向:云层移动快,说明高空风速大,地面风也会跟着变;云层压得低,容易形成上升风,因为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会带动气流往上走。有一次,林芳看到云层突然变低,赶紧把高低旋钮往上调了 0.5 厘米,子弹果然命中十环。苏慈把这个技巧记在本子上,还和自己的 “布条观察法” 结合,判断时多了层保障。

还有个叫陈卫国的男兵,有套 “枪身触感法”,他把枪管微微抬起,掌心轻轻贴在枪管侧面,感受风对金属的压力:压力大,说明风速大;压力不均匀,说明要出现乱流。苏慈试着学他的方法,掌心贴在 79 式的枪管上,果然能感受到风带来的细微震动:风速大时,震动频率快;乱流来临时,震动忽强忽弱。她在小本子上补充:“枪身触感辅助判断:枪管震动频率>3 次 / 秒 = 三级风;震动忽强忽弱 = 乱流将至,需提前准备修正。”

第三天的最终考核,难度再次升级,600 米固定靶,风力在二级到三级之间波动,还得在五分钟内完成三发子弹,超时就算不及格。苏慈深吸一口气,走到射击线,先做了套简单的拉伸,活动手腕和腰腹;再掏出小本子,快速扫过峡谷风向时间表,现在是上午十点,主流二级侧风,偶有一级上升风。

她架好 79 式,先看云层:云层移动中等,没有明显变快或变低;再看地上的草梗,滚动速度均匀,没有突然加速;最后掌心贴在枪管上,感受着稳定的轻微震动。综合判断:当前是二级侧风,无上升风。她把风偏旋钮往右调了 2.5 厘米,高低旋钮保持原位,第一枪命中九环。

第二枪时,云层突然加快移动,草梗滚动速度也快了一倍,枪管的震动频率明显升高。苏慈立刻判断:风速涨到三级,赶紧把风偏往右再调 0.5 厘米,子弹再次命中九环。第三枪,一阵短暂的上升风袭来,她从蓝色布条的上扬幅度和枪管轻微的 “向上震动” 中快速判断,抬高瞄准点,命中八环 —— 总分 26 环,在所有队员里排名第一!

考核结束后,马卫东拿着成绩表,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三天风训,你们的进步超出我的预期!” 他顿了顿,语气突然变得严肃,“接下来,咱们要去峡谷东侧的密林区,进行为期五天的长时间野外潜伏训练!”

这话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马卫东继续说:“你们要背着 79 式,带着压缩饼干和水壶,在没有补给、没有固定掩体的情况下,潜伏在指定区域;不仅要完成对‘敌方’模拟目标的观察与记录,还要在最后一天进行 500 米模拟射击,期间不能暴露任何踪迹,咳嗽、翻身、甚至呼吸太重,都可能被‘敌人’发现!这是狙击手的保命本事,练不好,到了边境连潜伏侦查的资格都没有!”

晚上,苏慈坐在帐篷里,翻看着小本子上的笔记,风速修正公式、峡谷风向规律、林芳的 “云层判断法”、陈卫国的 “枪身触感法”,密密麻麻写了好几页。她还特意补充了 “潜伏准备要点”:压缩饼干分时段吃,每四小时一小块,避免一次吃太多犯困;用藤蔓编织简易防虫网,罩在身体周围,防止蚊虫钻进衣领;选择腐叶厚的区域潜伏,既能减少移动声响,又能保暖。

林芳端着两个烤土豆走过来,土豆外皮烤得焦黑,还冒着热气:“苏慈,明天就要潜伏了,我听说那片密林区里有蛇,我有点怕……” 苏慈接过土豆,剥开外皮,金黄色的薯肉散发出香甜的气息:“我从炊事班要了点雄黄粉,撒在潜伏点周围能驱蛇,你拿一半,咱们到时候可以离得近点,互相能看到手势,有情况也好照应。” 林芳眼睛一亮,赶紧接过雄黄粉,小心翼翼地收进背包里。

李铁牛也凑了过来,手里攥着个军用水壶,壶身还沾着点泥土:“苏慈,我听说潜伏时得半天不动,我怕到时候胳膊酸得握不住枪,你有啥好办法没?” 苏慈想了想,想起自己练举枪时 “分散重量” 的技巧:“你潜伏前先做几组小臂拉伸,把肌肉放松;潜伏时把枪托抵在肩窝,左手托枪的位置往前挪两厘米,让重量分散到肩膀和手臂上,别全压在手腕上,这样能撑得更久。” 李铁牛赶紧记下,生怕忘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三号风球

空中孤岛[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