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操的音乐刚停,沈梦就抱着一沓演讲稿躲进了教学楼后的梧桐树荫里。稿纸上“校园未来畅想演讲赛”的标题被她捏得发皱,墨迹晕开一小片,像她此刻慌乱的心情。
“在这呢?找你半天了。”李洛栖的声音自身后传来,她手里还拿着刚买的冰汽水,瓶身的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沈梦慌忙把演讲稿往身后藏,却被李洛栖眼疾手快地抽了过去。“‘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温度’……题材很有深度啊,怎么还躲起来了?”
“我不行的,洛栖。”沈梦的声音低得像蚊子叫,“你知道我一上台就紧张,腿抖得跟筛糠似的,上次班会发言都磕巴了三次……”
李洛栖把冰汽水塞到她手里,冰凉的触感让沈梦稍微冷静了些。“我见过你在画室里给学弟学妹讲解构图的样子,逻辑清晰,眼神发亮,那时候你怎么不紧张?”
“那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李洛栖打断她,认真地看着她的眼睛,“都是把你相信的东西分享给别人,演讲台和你的画板,本质上都是你的‘表达阵地’。”
正说着,周星辰和王颖怡也找了过来。周星辰大大咧咧地拍了拍沈梦的肩膀:“梦姐,听说你要参加演讲赛?就你那口才,拿个一等奖不是手到擒来?”
王颖怡则是从书包里掏出一个笔记本:“我整理了最近三年演讲赛的获奖稿件结构,还有一些控场小技巧,你看看?”
沈梦看着朋友们真诚的眼神,心里那道名为“自卑”的墙,悄悄塌了一角。
接下来的一周,学校的小花园成了她们的“秘密特训基地”。李洛栖负责打磨演讲稿的文学性,把那些生硬的术语转化为“老人与AI下棋时落子的温度”“算法里藏着的诗人灵魂”之类的具象表达;周星辰仗着自己当过主持人,逼着沈梦对着假人模特模拟演讲,纠正她“手插兜”“低头看鞋”的小动作;王颖怡则拿着秒表,精准卡着每个段落的时间,确保演讲节奏张弛有度。
“眼神要抬起来,你看的不是评委,是台下那些期待听到你想法的人!”周星辰叉着腰,扮演着严格的“评委”。
沈梦深吸一口气,再次开口时,声音虽然还有些发颤,却比之前坚定了许多:“……当我们担心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时,或许该先思考,什么是人类永远不会被取代的‘人文温度’……”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她身上,她的眼神里渐渐有了在画室时的那种光亮。李洛栖悄悄给她比了个“赞”的手势,王颖怡则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可以优化的细节。
演讲赛当天,后台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沈梦攥着演讲稿的手心全是汗,耳边是其他选手流利的彩排声。
“别怕。”李洛栖突然从身后拍了拍她的背,手里还拿着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白色衬衫,“这是我妈当年演讲夺冠时穿的,她说穿上它,就像有无数双支持的手在托着你。”
沈梦愣住了,接过衬衫时,指尖触到布料上细密的针脚,像是触到了一整个夏天的温暖。她换上衬衫,站在侧幕条后,看到台下李洛栖、周星辰、王颖怡坐在一起,冲她用力挥着手。
轮到沈梦上场了。她深吸一口气,一步步走向演讲台。聚光灯打在身上的瞬间,熟悉的紧张感还是涌了上来,但她脑海里闪过朋友们的笑脸,闪过自己在画室里侃侃而谈的样子,那些慌乱竟慢慢沉淀成了一种平静的力量。
“大家好,我是沈梦……”
她的声音清晰而稳定,那些曾经让她磕巴的术语,此刻都化作了生动的故事——老教授教AI写诗的执着,留守儿童通过智能设备与父母“见面”的泪光,还有她自己在画纸上勾勒未来时,笔尖与屏幕共振的温度。
她不再低头看稿,目光缓缓扫过台下,在李洛栖他们的方向停留了一瞬,然后坚定地投向更远的地方。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全场寂静了几秒,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评委亮分时,李洛栖激动地抓住周星辰的手,王颖怡的眼眶也红了。当“一等奖”的名字念出“沈梦”时,三个女孩在观众席上紧紧抱在了一起。
后台,沈梦拿着奖杯,还有些不敢相信。李洛栖揉了揉她的头发:“我说什么来着?你可以的。”
沈梦看着奖杯上自己的倒影,又看了看身边笑靥如花的朋友们,忽然明白了什么。原来所谓的“自信”,从不是孤军奋战的结果,而是在无数次“你可以的”的鼓励中,被朋友的信任和支持一点点托举起来的勇气。
夕阳把校园染成金色,她们的笑声在走廊里回荡。沈梦悄悄把奖杯往李洛栖那边推了推,心里想着:这份荣耀,是属于我们所有人的。而在不远的未来,或许还有更多这样的“战场”,等着她们并肩去闯。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