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玄明离京的第十日,邺京城看似一切如常,慈恩会的后续事宜在薛时绾的操持下井井有条地进行着。粥棚依旧每日施粥,各地汇总来的慈恩义举捷报也时有传来,东宫门前甚至收到了几面灾民辗转送来的、颂扬太子妃仁德的万民伞,薛时绾皆命人好生收起,并未张扬。
然而,平静的水面之下,暗礁已然隐现。
阿月的打探并非一帆风顺。王后宫中规矩森严,口风极紧,她费了不少心思,也只隐约探听到那日呈给王后的奏报似乎与边境军务有关,具体内容却无从得知。
边境军报?薛时绾的心微微一沉。边防一直是国家军务的重中之重,若有异动,绝非小事。难怪王后神色有异。可这边境线冗长,究竟是哪个方位呢?但这消息与她自己目前的处境似乎并无直接关联,她略松了口气,但仍将此事记下。
“至于沈家小姐……”阿月继续道,“奴婢仔细查过,沈御史为人刚直,在朝中素来独来独往,家风清正,与裴大人并无明面上的往来。沈小姐性子安静,平日极少出门,只是……奴婢打听到,约莫半年前,沈小姐的马车曾在街市受惊,险些出事,恰逢裴大人路过,出手制住了惊马……似乎从那之后,沈小姐便对裴大人……”
原来是一出英雄救美的戏码。薛时绾了然。少女怀春,倒也说得通。只是这真的只是一次巧合吗?裴景琰那样的人,会恰好路过,恰好救下一位御史千金?
她挥挥手,让阿月暂且放下沈家的事,吩咐道:“眼下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的事。慈恩会的所有账目,尤其是经我手批示、或由东宫直接派发的那几批特殊物资,所有票据、签收凭证,务必再仔细核对一遍,确保万无一失。若有任何模糊不清或对不上的地方,立刻来回我,宁可我们自己先发现。”
“是!”阿月深知此事紧要,立刻去办。
薛时绾独自坐在殿内,指尖冰凉。她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裴景琰一定在暗中盯着慈恩会的账目,尤其是她经手的部分。他那种人,绝不会放过任何可能存在的疑点。难道是这段日子风头太盛,他已经盯上自己了?不行,她必须确保自己这边毫无破绽。
然而,世事往往怕什么来什么。
又过了两日,一个意想不到的麻烦找上了门。
这日午后,薛时绾正在查看各地慈恩分会报上来的物资清单,忽听得殿外传来一阵喧哗,隐隐夹杂着女子的哭诉声。
“怎么回事?”薛时绾蹙眉问道。
一个小太监连滚爬爬地进来禀报:“娘娘,不好了!宫门外……宫门外来了好多灾民!跪在那里哭诉,说……说领到的慈恩会的棉衣里面塞的是芦花败絮,根本不能御寒,还有人吃了粥棚的粥上吐下泻……他们、他们嚷嚷着要见太子妃娘娘,求娘娘给个公道!”
薛时绾猛地站起身,脸色瞬间白了白,但很快强制自己镇定下来。
芦花充棉?粥食不洁?这怎么可能?!所有的棉衣都是经过层层查验,她甚至还随机拆开几件看过;粥棚的米粮更是由东宫专人负责,怎么可能出问题?
这分明是有人搞鬼!
是经办的小吏胆大包天?还是……有人故意栽赃陷害?
“阿月!”她立刻唤道,“快去,拿着我的对牌,立刻去请京兆尹府的人来,先将那些灾民安抚住,细细询问情况,查明源头!再派人去粥棚和仓库,立刻查封所有未发放的棉衣和米粮,严加看管,等候查验!”
“是!”阿月也知道事态严重,急忙跑去。
薛时绾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冠,对镜确保自己神色无恙,这才缓步走出毓庆宫。她不能躲,必须直面此事,否则便是心虚。
东宫门外,果然黑压压地跪了数十个衣衫褴褛的灾民,男女老少皆有,哭嚎声、诉苦声不绝于耳,引来不少百姓围观,指指点点。京兆尹的衙役已经赶到,正在努力维持秩序,但效果甚微。
见到薛时绾出来,灾民们的情绪更加激动起来,纷纷磕头哭喊:
“太子妃娘娘!您发发慈悲啊!这棉衣穿在身上跟没穿一样啊!”
“娘娘!娃娃喝了粥就一直拉肚子,眼看就不行了啊!”
“求娘娘给条活路吧!”
薛时绾看着那一张张冻得青紫、充满绝望和愤怒的脸,心中又惊又怒,更多的是一种被背后冷箭射中的寒意。她强压下情绪,提高声音,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镇定而富有安抚力:
“各位乡亲!请静一静!本宫在此向各位保证,此事东宫定会彻查到底!若真有人胆敢在慈恩救灾物资上动手脚,坑害百姓,无论他是谁,本宫绝不姑息,定严惩不贷,给各位一个交代!”
她的声音清越,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暂时压下了现场的嘈杂。
“现已请京兆尹府的差官前来,他们会详细记录各位的情况,查验各位手中的衣物和食用过的粥食。请各位相信朝廷,相信东宫!慈恩会本为救灾,绝不容许任何人玷污这份善心!查明之后,该补偿的,东宫一分不会少!该治罪的,也绝不轻饶!”
她这番话既表明了态度,又将调查权交给了专业的京兆尹,暂时将自己摘出来,避免了直接冲突,也显示了对法度的尊重。
灾民们见太子妃亲自出面,语气坚决,不似推诿,情绪稍稍平复了一些,在京兆尹衙役的引导下,开始逐一登记陈述。
薛时绾站在原地,寒风吹起她的裙摆,她身姿挺拔,面色沉静,但藏在袖中的手却微微颤抖。她能感觉到无数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有灾民的期盼,有百姓的审视,或许……还有隐藏在暗处的、等着看她笑话的冰冷视线。
这件事,必须尽快平息,而且要查个水落石出!否则,她之前所有的努力,太子好不容易积累的声望,都将毁于一旦!
她立刻返回宫中,一连下了几道命令:严密封锁消息,绝不能让此事传入后宫,尤其不能惊动王后;加派人手协助京兆尹调查;立刻唤来所有负责相关事务的东宫属官和小吏,严加询问。
一时间,东宫气氛紧张无比。
而几乎是同时,户部值房内。
裴景琰也收到了消息。他听着下属的禀报,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淡淡问了一句:“太子妃是如何处置的?”
下属将薛时绾的反应一五一十地说了。
裴景琰听完,沉默片刻,指尖在案桌上轻轻敲击了两下。
“反应倒算迅速,处置也得当。”他评价道,听不出喜怒,“看来,不是她自己蠢到在这个节骨眼上动手脚。”
“大人的意思是……有人陷害?”下属惊讶道。
“或许是,或许不是。”裴景琰眸光深邃,“也可能是她手下的人自作聪明,或是办事不力,被人抓住了把柄。又或者……是有人想一石二鸟,既坏了慈恩会的名声,也顺便将太子拖下水。”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窗外阴沉的天空。
“继续盯着。京兆尹那边,让我们的人也‘帮帮忙’,务必尽快查出真相。我要知道,这到底是意外,还是……有人按捺不住了。”
他的语气冰冷,带着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淡漠。无论真相如何,这场风波,都将成为他进一步看清各方势力动向,尤其是那位太子妃真正实力的试金石。
风,起于青萍之末。而这股突然刮向东宫的邪风,究竟会吹向何方,无人得知。薛时绾站在风暴的中心,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深宫之中的冰冷与险恶。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