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历史 > 水调歌头 > 第4章 破阵子-游人尽

第4章 破阵子-游人尽

当时中原的形式,实在不容乐观。用通俗的比喻来说,就是一叠蒸笼上的馒头,上有压蒸笼的石头-后突厥,下有蒸馒头的滚水-南洋,再往下还有烧水的明火-和国和其他远在西方的列强,旁边还有煽风点火的小崔吧北夏。最可气的是这个馒头-中原百姓以及各色文官们-自己还特膨胀,无时不刻都在为挣破蒸笼——我这个倒霉的护国将军——而努力。

朝廷里的那些疯子,居然想要趁着我军士气高涨,一举收付燕云十六州。

“不可。”我看着一群满脸兴奋,上蹿下跳的文官,感觉自己在和学堂里的幼童打交道,连脾气都发不出来:“诸位大人,需知士气是一回事,军粮又是一回事。意志坚强,报效国家是很好,但也不能让士卒们饿着咕咕叫的肚子,拿着石头上战场吧?怎么,各位大人看着我干嘛?”

旁边的曲将军也站了出来:“赵大人此话在理,各位大人如果真的想收付燕云十六州,还请先把军粮的事给解决了……”

立刻有一个吏部的郎中跑了出来:“这不简单?只要朝廷拿出几十个六品的地方官,十几个小爵位出来,一千两一个卖给富户,不就有了吗?”

“卖官鬻爵,恬不知耻!” 曲大人立刻声色俱厉地斥责道。

曲大人单名一个甘字,在我北伐之时一直负责镇守南方,与流寇和地方反叛军经常交手,也更知道地方百姓的不易:“先不说此举有损朝廷威仪,这些官员没有读过书,考过学,若是他们不通政务,心无正念,鱼肉乡里,为祸百姓,你该当何如!”

那个小官毫不气短:“收付燕云乃是不世之功!你一个负责守城的武夫懂什么,长安还在蛮人手里,燕京还在他们的帐下!我们如何可以苟且偷安,享一时之乐!”

曲甘气得两个鼻孔喷气:“现在知道羞耻了?赵大人当初临水苦战十三日惨胜,先帝却要投降,老宰相活活气死——你们谁敢劝先帝一句,还不是天天饮酒作乐,写那些没屁用的诗文……唔!唔!!赵大人!你做什么!”

我估计曲大人昨晚是喝多了,眼下是要说多了,直接把他扣在地上,和他一起跪下:“陛下,曲大人一时情急,咆哮朝堂,还请陛下念在臣等都是武人,没念过什么书,有失体统在所难免,不要治他的罪。”

珠帘微微一动,小贺没有说话。

“赵大人明智。”

那个小吏朝我深深一拜:“赵大人所提军务确实是当务之急,曲大人刚才所言,也不无道理。但小臣所提之策,还请陛下,以及诸位大人三思。”

他话音刚落,礼部尚书就缓缓出列:“陛下,臣以为禹大人所言既是,若能收复燕云十六州,暂时卖几个官位出去给那些大户,也未尝不可。至于曲大人说的,如今天下归一,太平盛世近在眼前,在苦苦百姓,也是在所难免啊……”

怎么就在所难免了?

我不懂。对我来说,现在打燕云和未来打燕云有什么区别吗?许是因为我还年轻,只有二十四岁,没有那些七老八十的大臣们阅历多吧。而且燕云虽然属于兵家要地,但是粮食产量极低,有需要派重兵防守,现在攻打,哪怕能攻下来,实在不是什么好选择。

再说了,我又不是真的有他们吹得那么神,我可没把握能打到燕京去,他们倒是替我飘到天上咯。

说到燕京,燕京啊……我从未去过,连那地图上的标志我也甚少打量。身边有谁是燕京人嘛?嘶……掌柜的好像说过她祖上是燕京人?燕京,有什么好玩的呢?景色又如何呢?虽然听说那边经常有沙尘暴,但那么多人怀念那里,应该很美吧……

我跪在大殿的地上这样想着,不经意就神游天外了。回过神来,只觉得小贺给我的官袍还挺舒服,大红色,我也喜欢。

大殿上的争吵缠缠绵绵持续了得有一个时辰,听得我飘飘欲仙,满脑子都是今晚做些什么好菜下酒吃。终于,这场闹剧在小贺一声利落的“住口”中结束了。

只听他冷酷的声音从珠帘后传来:“尔等都是肩负着百姓指望的官员,现在一口一个让百姓掏钱掏粮,成何体统?每人罚奉三十石,退朝!”

我简直不要太高兴。那时候小贺说下朝,我都是真心实意地”恭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毕竟他确实比之前那个昏君强了太多。而且把能干的活都一个人干完了,还很照顾我们这些武将,从来不在朝堂上打哑谜,有话直说,简直是明君典范!

不过这位明君也有个致命问题——薪水发不出来。

下朝后,曲大人追上了我:“赵大人,赵大人,请留步!”

我停下轻快的脚步,朝他微一拱手:“曲大人,刚才多有冒犯!如何,也要按我一回?”

曲甘嘿嘿笑着:“哪儿的话,赵大人,今日多亏您了!”

我笑到:“您客气了,您是好臣子,我自然要为您说几句。”

曲甘摇了摇头:“赵大人这样,能为皇帝分忧,又不至于让皇上受气的臣子,才是好臣子。我呀,丢朝廷的脸。”

说完,他有些扭捏,看着我,忽然提到:“还有赵大人,我,我家有十五个孩子,男孩子八个,都要上学堂,如今陛下罚了我三十石,家里真的揭不开锅了。不知大人您,可否……” 我愣了一下,随即趁所有人不注意的档口,把自己的钱袋塞给了他。里面有二十两银子,应该够他用一段时间了。

我当晚就递折子进养心殿,找小贺要了朝廷的账册。当时是寒冬腊月,天爷,风寒露重那些太监还让我等了四个时辰,要不是万里无云,万寿殿地势高还能看星星,我早被晾得气炸了。

我在贺澜山那个没怎么修缮,还在四处漏风的御书房里当场就开始读账册,结果发现这小子已经给大伙连开了两个月的空头支票当工资了。

我有点不知所措,问小贺:“圣上,这国家,他不会破产吗?”

国家破产该叫什么呢?亡国吗?

小贺淡淡一笑:“哥哥多虑了。这些事有朕在便是,哥哥只管打仗便好。来,哥哥,先喝口热茶暖暖。”

好,行,算我赵晴光多管闲事。我从此没再主动去过万寿殿。

无论如何吧,我认为这时候再动刀兵相当不理智。当时国家百废待兴,朝堂一片混乱,江南江北的各种势力都蠢蠢欲动,安定内部,团结百官才是正道,出兵燕云也许能赢得万世不朽的美名,绝对不是利益最大化的最优选。但实在架不住满朝文武热血沸腾,甚至全国百姓砸锅卖铁,以及即将成年的皇上对证明他能力的迫切需求,最终收下了那天文数字的粮草和军械,开始没日没夜地练兵。

无数青年,甚至少年,都在自备粮饷的前提下,加入了我的晴龙军。

晴龙军的威名,一日壮似一日。

尽管非我所愿,但是,当时我麾下的十八万将士,确实具备了打下燕云的实力——除非我做出了什么重大的决策失误,或者是天公不作美降下连年大雪干旱之类的,燕云唾手可得。

代价就是劳民伤财,还为将来的边疆管理埋下祸根,总之,虽然我有九成把握能赢,但也有十成的把握:即使获胜,徒得虚名,得地失民,得不偿失。

我说打不得,他们却觉得不能不打。

于是,这场战,我还是不得不打。

军资,也是在大家拿命赌的前提之下,勉强集齐了。

为了集齐那一笔钱,皇上,掌柜,和孔公子差点把自己的命都搭了进去。因为和洋人做生意赚军费,京城中间还闹了一次黑涟疫,差点把我们那位脆皮皇上给折腾死。掌柜的甚至再次背叛了她的师门,拐骗了天山弄星阁的下一代掌门出山,给皇上当智囊,立新法,改税收,分田地——这位神人虽然可以说是救了初生的新魏一命,但求她出山一定是掌柜的一辈子最后悔的决定,也是后来她和圣上决裂的楔子。

说来可笑,拿着这样沾满血汗的军粮,我心里想的却是:输掉吧,输掉,他们就不会再想打了。

倘若输了,他们也许会冷静下来,思考和平的可能。

我更无法理解那些送我出城的百姓的殷切目光,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对一个抢掠了他们半年的收成,只能勒着裤腰带过日子的人如此崇拜,如此尊敬。

赵晴光这是在喝你们的血,吃你们的肉啊!

再上战场的时候,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已经淡了,只剩下平静和肃杀。

然而无论我是怎么想的,二十五岁那年,我还是领兵杀穿了蛮人的都城,收付了燕云十六州。

收拾完金银细软,布置好兵防,我再次在草长莺飞的时节班师回朝,心中无限惆怅。

今时不同往日,身后的不再是对我感恩戴德,十里相送的百姓,而是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是后突厥人还是汉人,是该效忠于哪朝哪代的,惶惶然如丧家之犬的敌**民。

生平第一次,我觉得我像个冠冕堂皇的强盗。

好在塞北天光好,茫茫草原打马狂奔,狂饮烈酒纵声欢歌,足以慰藉我心中一点点的忐忑和不合时宜的矫情。

战争所带来的快感始终占据着我的心房,虽然早已不像年少时如此壮怀激烈。

功成名就带来的喜悦终究是少了。

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奇怪。我猜我和打仗这件事就好像洞房的多年的老夫老妻,现在正处在七年之痒的阶段,接下来就是要步入每日做做样子练兵,天天带着将士们混吃等死的和平时刻了。

但最令我不平的事发生在回朝后。

凯旋归来之日,我按规矩跪在皇上面前,三叩九拜,献上后突厥太子的头。本来我打算献完就立刻遁走给那些文官腾位置歌颂圣上圣德。不想圣上却让我平身,还要拉着我的手进行一番虚伪的嘘寒问暖。我本来一直垂着脸不看他以示尊重,可他竟硬要看看我的脸。我不经意间一个抬头,却突然发现——小讨债鬼居然已经比我高了!???

呜呼哀哉,天理难容!我每天骑马打仗,吃得香睡得好,又都是一个妈生的,凭什么他一个一天到晚读书写字的呆子比我高!

这实在有违天理!

好在皇上很高兴,赏了我很多金银珠宝。我赶紧拿去流民救济所捐了:我害怕那些被抢了家财的敌国百姓记恨我,到阎王那里打我的小报告,再说了,我平时也不怎么花钱,吃的穿的皇上全赏了,我留着这些脏钱也没什么用。

我还是更喜欢掌柜的发给我的月钱。

然而人还没杀完。当天庆功宴上,皇上突然找到我,说快到他的加冠礼了,有些老臣畏惧他真正掌权开始算南朝的旧账,蠢蠢欲动,今日便要在庆功宴上杀个干净。

我说,没问题啊,臣但听陛下吩咐。

当天晚上,我几乎杀光了所有前朝权臣,除了一些早就和掌柜以及我有所交情的新锐文官和武将,其他那些白发的氏族老臣基本都死在了那一夜。

皇上跟在我和玉龙使的身后,没有死的,他自己拔出尚方宝剑,再补一刀。

我心中从那时起,对他有了一丝陌生和恐惧。

好在皇上没有察觉。他很高兴,越发喜欢和我虚与委蛇,还赏了我很多金银珠宝。我赶紧拿去流民救济所捐了:我害怕那些被抢了家财的敌国百姓记恨我,到阎王那里打我的小报告,再说了,我平时也不怎么花钱,吃的穿的皇上全赏了,我留着这些脏钱也没什么用。

我还是更喜欢掌柜的发给我的月钱。

然而人还没杀完。当天庆功宴上,皇上突然找到我,说快到他的加冠礼了,有些老臣畏惧他真正掌权开始算南朝的旧账,蠢蠢欲动,今日便要在庆功宴上杀个干净。

我说,没问题啊,臣但听陛下吩咐。

当天晚上,我几乎杀光了所有前朝权臣,除了一些早就和掌柜以及我有所交情的新锐文官和武将,其他那些白发的氏族老臣基本都死在了那一夜。

皇上跟在我身后,看见哪个没死的就笑吟吟地再补上一剑。我也不防着他。我没读过什么书,也不想动脑子去思考如何跟成为皇帝后的老弟相处,我只知道国在家前,君在臣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皇上如果要杀我,我是会束手就擒的。

万幸的是,这次收复燕云,清剿朝中乱党完毕,总算让我其他的亲朋好友们都闲了下来,为我又挣回了一些温馨的回忆。这回,晚上回家后,掌柜的和她的朋友们,这一群闹哄哄的兄弟姐妹们,终于又在我的身边了。

喝多了之后,我和掌柜的说起了我的忧虑:“掌柜的,我觉得当初你让小讨债鬼当了皇上,实在是一步错棋。”

“为何?” 掌柜的把我扶正,双手托腮,温柔地看着我问道。

我摇头,不语。

掌柜的伸手弹了弹我的发髻:“你觉得他圣心独断,过于残暴狠辣?”

“他强势些是我大魏之福。但是,陛下实在是……太过好战,太过心狠手辣了。”

掌柜的笑了。

“小赵,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她温和地垂着眼睛,伴随夜风摇晃着身体,宛在水中央:“圣上少年登基,心狠手辣,多疑多思才可以活下来。做皇上,很不容易啊……依我看,皇上这个职业大大的差。当初我扶他上位,其实是大大亏待了他。唉,说句实话,小赵,你我这是欠了他的,应该多体谅圣上才是啊。”

我哦了一声。心道掌柜的,那你也体谅一下我暗恋你多年的心思,让我跟了你呗。

这段谈话无果而终,因为我对掌柜的又动了歪心思,只能一个人先请辞离开。

掌柜的那时变得特别爱笑,穿的衣裳也艳丽,她本来都是男装,只有那一年换上了长裙短衫,我一直觉得那是她人生中最美丽的一年。

然而自从她的同门被皇上关进了钦天监做监正,终身不得出京城之后,掌柜的就沉默寡言了许多。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天,她师姐被封进钦天监的殿门接受册封时,掌柜的倏然跪倒,嚎啕大哭而出的那一句话:

“卿本广寒宫上客,如何为我落凡尘!”

满天繁星,寂然无声。

后来她死了,咽气时的眼神,远没有那一刻痛苦。

我知道,自那以后,就算她的脑子告诉他皇上是个好孩子,为国家付出了相当之多的心血和努力,干得相当不错,她的心,也恨上皇帝了。

爱恨是不讲道理的东西,况且,伴君如伴虎,我们确实也不能再把皇上和以前那个小屁孩儿当一个人看了。

我理解她,随也疏远了皇帝,从此恪守臣子的本分,再无逾越之举。

皇上的加冠礼,她并没有出席,我当时匆匆赶去随便给皇上提了几个建议充了充场面就走了。只留下孔公子操持了整个典礼。之后皇上对钱家的态度就变得有些微妙,但当时我忙于清除朝上老氏族们和前朝文官党派余毒,便没有太挂怀。

那段时间我过得其实也还可以。虽然掌柜的不再理我了,孔公子不知道怎么操作的,短短一年就当了宰相,天天和皇上勾心斗角,也管不上我,的确又有几分孤单,心里空空的是常态。但我发现掌柜那个同门是个很不错的人,耐心,大度,而且颇有些远见,随经常跑到钦天监去和她谈经。她像对小孩子一样对我,教我读书画画,这对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不再喝酒逛青楼了,脑子也清净了很多。我很感激她。

我在钦天监的时光总是很开心,很舒服的。唯一有一点不好:皇上十分器重钦天监,经常在我和监正谈经的时候过来,也不说话,就喝茶看着我们,搞得我瘆得慌。

但我终于学会了写几个常用字,写得还非常有风骨(监正盖章的,她是本朝书法第一人,我觉得这不该算自夸吧?)。闲暇的日子里我甚至背了几首宋词,以便以后发酸用。总而言之,我还是蛮欢喜的。

再后来,我在朝中渐渐待不下去了:那帮新选出来的年轻文官虽然正直廉洁,但骨子里比武将还好斗,他们的贪念就像是无法填满的扬州包子皮,要不停地吃人肉,喝人血,去成就他们口中虚无缥缈的千秋功业。

他们要我再出征,灭掉后突厥,杀光他们的官,劫掠他们的女人,抢占那片我们根本无法掌控的土地,那片长满青青的牧草,对我们这些只擅长耕种的汉人百无一用的土地。

如果当年打进京城,我只有荒唐二字可以言,那么今日,我便只有‘太荒谬了’这句话可以说了。

但我没有说出口,因为满堂之上皆是敬畏,崇拜,尊敬的眼光。哪怕皇上并未表态,但满朝文武都对我期望深重,甚至连孔令华都建议我搬去燕云练兵,为再次北伐做准备。

我问:粮草呢?

答曰:苦一苦百姓,总会有的。

那天晚上我出了皇上的御书房,是飞檐走壁回家的:我害怕被百姓们打死,虽然他们好像没什么脑子,还挺拥护我的。

然而回到家,我却毛骨悚然地发现,这个皇上居然已经在家里等我了?而且掌柜的也在?!

我当时也是好奇,本能地附在屋檐上,偷听二人的谈话。他两个武功都没有我高,自然发现不了我,至于那些护卫,更是不在话下。

月朗星稀,蝉鸣阵阵,如果没有下面二位绝世高手言语机锋交战不休,我估计那天晚上我会睡得很好。

只听掌柜的说:“要钱家出力,可以。把我师姐放出钦天监,然后一把火烧了那个活死人墓,就当拜监正的事没发生过,立刻送她回天山。”

她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点暴躁。这很少见,至少在我跟随她走南闯北的这些年里从未有过。

皇上沉稳依旧:“钱家主,何必如此激动呢?天山少掌门是自愿入世,她是不世之材,又有意辅佐朕成就千秋大业,你又为何要干涉她的决定?”

掌柜的没有说话。

皇上见她不答,换了个更温柔的口气,悠悠道:“掌柜的,您如果真的那么在意朕的钦天监,朕也不是不可以答应你。”

掌柜的问:“条件?”

皇上说:“只要您把钱家所有部重遣散即可。”

掌柜的说:“天方夜谭!钱家的部重有至少一万人,我遣散了他们,他们怎么吃饭?怎么过活?况且,钱家之根本立于学堂,陛下应当知道江南几乎所有学堂都是我钱家的产业,每年资助学生数万有余,学生无不自认是钱家的门徒。呵呵,这部分孩子你也是要我“遣散”,不要再管的吧?我告诉你,没门!”

“陛下,你想要削弱我钱家,不必拐弯抹角。”

皇上又说:“那……朕就没办法了。”

掌柜的沉默了很久,半晌,忽然道:“你要敢动我师姐一个手指头,我一定杀上钦天监,死也要带她出来!”

“此话怎讲?”皇上手里的茶碗轻轻一响:“掌柜的,你应该知道,朕并非喜爱强取豪夺之人。”

我心想,放屁,之前建议老子强取豪夺的就是你。

“何况……” 他的声音沉了几分,似有几分调侃,又似是极为动情:“朕的心思……您不是知道吗?何必多此一举呢?”

妈的,这个小讨债鬼,他也喜欢掌柜的?!

我有点绷不住了:怎么着?我这是要重走我爹的老路吗?

皇上继续幽幽道:“您也是知道的,就算您再不同意……朕也无论如何,不会放手!”

不等掌柜的接话,他又笑道:“更何况,朕毕竟是天子,是天下之主,哪怕朕真的是大逆不道,也只有老天能断朕的罪。朕的事,朕想要的东西,还轮不到你钱拂忧来插手!”

我本来以为这下掌柜该安静了,该收敛了,毕竟已经谈崩了,现在掌柜的逃跑才是正途。但掌柜的几乎是瞬间接道:“狂妄!你想也不要想!这个也好那个也好!都是我的人!你敢动他们一下试试!”

我听不下去了。太疯狂了。这都什么什么呀。皇上想削弱钱家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件事我们早有准备。但他对钦天监监正,掌柜的,还有疑似另外一位姑娘也有意思我可是头一回听见。

虽然我也知道掌柜的魅力无穷,见过她的男人没有不喜欢的,皇上肯定也不能免俗,但是想到他和我喜欢同一个美人,我还是背脊发凉,浑身汗毛直立。

我整宿未眠。回想着我爹和皇上爹抢我妈的惨痛教训,再一想到旁边还有一个胜算更大的孔公子,我当机立断,决定——跑路。

是的,跑路。

我就是这么的窝囊,这么的废物:三个月后,我还是启程,带着皇上的圣职,和掌柜的做的胡麻饼,打马上任燕云总督,跑去练兵了。

临走前,掌柜的似乎已经和圣上重归与好了。两个人一起来送我,我按照掌柜的要求,五体投地跪了圣上,磕了三个响头,然后才走上了去燕京的路。

我走出没几步,又忍不住偷偷一个人离开大军,在副将们和草海的掩护下折了回来,和早有预料,还在长亭外等着我的掌柜的说了几句话。

那天,掌柜的告诉我,赶紧去燕京,呆在那里,别疼惜什么军粮别在乎什么朝廷,就呆在燕京发愣也好,再也不要回来。

我答应了。

然而掌柜的却又变卦了:“唉,算了,你还是回来吧。你要保护好陛下啊。陛下他……你悠着点,掌柜的敢跟你保证,陛下绝对不会对你不好的。你对陛下,千万要一片赤诚,万万不可有一丝异心。他是难得的明君,你保护好他,这天下,就有好日子过了!”

我也答应了。然后又指天发誓:我赵晴光若此生胆敢对圣上有一分不敬,心有二意,甘受开膛破肚,挖心拔舌之苦。

掌柜的听完笑了:这倒不必。

我说:发誓嘛,老天又不会真管。

掌柜的摇摇头:你啊,还是欠管教。

她没有再训我,只是话锋一转,告诉我去了燕云后,不必再挂念她。现在发生的一切,包括皇上的疑心,都在计划内:她和皇上闹翻之后,钱家就遣散了,财产大部分充公,学生全部交给国子监管理,由吏部发放补贴,以后钱家就是一个正常的儒商家族,十几个门客,三个账房先生,就和天下大乱,氏族南渡之前一样。

我说:掌柜的,那您可要给我留个位置。

掌柜的说:才不呢!我可不要偏袒你,回来我要先考你的算盘功夫,看有没有生疏。

那是我最后一次和她谈天,她头上戴着我送她的石榴簪子,在春风里笑得热烈。

到了燕云,练兵不足半年,我就被派北伐,由于兵力不足,朝廷想要和回鹘和夏朝结盟,这两个一向是墙头草两边倒的性子,我自然不同意,钦天监监正也严词反对。然而孔公子却觉得未尝不可,于是他说服了掌柜的,由掌柜的去和谈,争取来了十五万联军,一同攻打后突厥。

皇上一直都是只喜欢赵晴光,只不过他和掌柜的打哑谜,小赵会错了意。。接下来的剧情你可以看到掌柜的死后小赵的智商可以降到多低:收到联军十五万当天,我也收到了钦天监的传书:“唇亡齿寒,天下皆知,蛮族亦知也。”

然而我早就把她教我的学问忘干净了,只能让军队里的人读给我然后一起蒙:哦,仙师的意思是让我小心回鹘和夏人叛变,以免到时候深陷敌营。

幸亏有这一封信,要不然我和掌柜的恐怕要死在一起了。

也可叹有这一封信,不然我就可以和她死在一起了。

深入后突厥腹地之时,联军果然叛变,夜袭我军大营,幸亏我们早有准备,以极少的伤亡就战胜了这些叛徒,却被烧掉了一半的粮草。原本按我的打法,速战速决也是可以的。然而这回我们实在走得离突厥人的王帐太近了,他们开始疯狂地,不顾一切地反击,加上这次叛乱的打击,粮草一下就不够用了。

我本来以为这就是终点了,策马狂奔,好好享受了一番草原的美景和落日,沐浴在夕阳里,只觉得此生不枉,作恶也不算很多,是很好,很潇洒的一生了。

然而回到军营,却收到了掌柜的密文。上面写着,明日渡口,亲自来接。

我觉得很搞笑:钱家都遣散了哪里来的人啊,这么明显的诈骗真的不怕我传出去当笑话吗?

还揣着死前看看是哪个傻子这样开我玩笑的心情,我领着极少的兵马,亲自去了渡口。但没有选在正式迎接的地方,而是带了几个江南子弟,直接潜伏在水里。

幸亏有这个决定,让我见到了掌柜最后一面。

她一个人奔赴千里,为我送来了草原上牧民过冬存粮的地图。

她来时已是深夜,身后的追杀不断,好在她穿着夜行衣,又轻功高强,成功躲了过去。我赶紧从水里浮上去接她,慌忙之中身中数箭,但好在都不是要害——除了一只鸣镝正中我的膝盖,日后疼得我几乎不能站立以外,其他都没什么大问题。

但也是这只鸣镝的声音提醒了掌柜的,她在黑暗里向我扑来,我当时只差一点,就能抱住她。

然后,从我的身后,本该是我军驻扎的地方,射出了一支飞箭,正中她的印堂。

那支箭穿头而过,割裂了她脑后的发髻,青丝飞扬,血液飞溅。

咻————

我伸手握住了那只箭。

那一刹那间,我对时间的感觉好像错乱了:

是血先喷了出来,还是箭声先传到了我耳边呢?

时间好像停滞了。

几乎是同一瞬间,一个极微小的声音在我的耳边讯速地扩大,扩大,扩大——

不要打了——

不要再打仗了——

然后,我才意识到,我的手中,握着的,是掌柜的的血。

她倒下了,像风一样倒下了,像她从来没有来过一样。

世界安静了,算盘的滴答声,是这片荒草地上,唯一的声音。

回过神来,鲜血喷了我满身,看着血红的双手,滴滴答答响个不停的算盘在我手中停着,掌柜的死了,往后的惯性让她没有倒在我怀里,而是倒在了荒草地上。

我浑身颤抖着爬过去查看,发现她的头上有着一点闪闪发光的蓝,这一点蓝应该来自于她平日里遮盖伤疤的花钿,大概是什么劣质的染料吧,天长日久,印在了她的皮肤里,夜晚虽然只有微光,但也足够回鹘的神射手看清了。

我抱着她的尸骨回军,找了曲将军的女儿们安置。把所有蛮人找出来严刑拷打,转眼就找到了那个当奸细留在军中的回鹘箭手,凌迟处死。同时下令杀死所有军中的党项和回鹘人,把他们的肉当做军粮背上。

将士们都饿极了,听闻此言立刻要动手。然而其中还有一些人有点理智,他们走到我身边,对我说:“将军,节哀。”

节哀?我好像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话,睁大了眼睛。我的人生刚刚结束了,哪还有什么哀?

他们说,将军,钱姑娘从不吃牲畜肉。

我哦了一声,对哦,那好,把牲畜喂牲畜,杀了这些蛮人,喂给我们的战马,然后和我来,把他们的粮食全部劫掠走。

掌柜的给我的地图上只有两三个批了红的小点,她的意思应该是抢那几个就够了。

她想让我适可而止。可她已经死了。

这种‘适可而止’,有意义吗?

没有。

于是我们席卷了所有的粮食储存点,拿光了所有牧民们过冬用的存粮,踏破了他们的王帐,杀死了所有目之所见的男人,女人,孩子,老人……

我的心变得很平静。

有将士问我:将军,降兵太多,带不走,又恐留后患,要杀吗?

我说:当然。

我带着大军在杀光了后突厥王城里的所有人后回朝。

孔相在掌柜的走之前和她求了亲,她没答应。但我知道她心里肯定是欢喜的。所以我在看到孔相为她守丧的时候并不太嫉妒。

我当时的头脑变得更加简单了,我不认为这些俗世的东西还有什么好争的,这些繁琐的规矩我也不想管。在我的心里掌柜的嫁给我们两个人了,我认,我欢喜。

杀妻之仇,不能不报。

我本来的计划是,如果能活着回来,就求皇上让我去钦天监清修三年,直接出家当道士,不管是皇上还是百官还是江湖上的那些老东西们,这些俗物谁都拦不住我。

但是现在,我的思维更简单一些。

我提着突厥王的人头,扔到了大殿上:臣,赵晴光,请战回鹘北夏,不灭其国,死不罢休!

皇上坐在金銮殿上,没有回答。

我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我不想逼皇上答应我,但我也不知道我还能干些什么了。

同朝为官的其他人劝我修养一段时日吧,我没有听。我每天都呆在练兵场,严苛地训练着所有参军的将士。也亏得将士们爱戴我,那段时间我简直像个魔鬼一样折磨着他们,而他们居然一直忍着,把我杀了祭旗然后叛逃敌军。

不知在演武场呆了多久,皇命终于传来:发兵夏国,灭其王室。

我再次出征了。

怎么这么长?自我检讨一下是不是废话太多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破阵子-游人尽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我的特种岁月

红警之二战风云

我们相爱吧:错嫁替婚总裁

帝少宠妻有点甜

大隋之君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