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学宪!他们南直隶的学宪!
骤然间人潮喧沸,众学子的表情竟比梅闻淙出现时还要夸张。
可也实在不怪他们激动,这个学宪是三元及第的学宪啊!
要知科举就如千军万马过独木,从隋朝初创至今近千载,三元及第者可谓凤毛麟角,五万取一的解元,三千取一的会元,全凭圣裁的状元,把那些中三元者说成是旷代奇珍也不为过。总之,大明开国以来这是第一个,也仅有这一个,实属精英里的精英,楷模中的楷模。
衙役刚报唱完,裴泠就见八仙桌坐着的所有士子不仅哗啦啦全站起来,还一个劲地往前拱、往前挤,那场面堪比信徒朝拜,着实让她始料未及,早知是这种情况,她还废那些口舌作甚?只消将这尊菩萨往旁边一摆,还有什么事解决不了?
又是一波人头攒动,裴泠坐着什么也看不见,倒是周大威踮着脚,仰着脖子,看得不亦乐乎。稍顷,只听他“咦”了一声,惊讶道:“学宪脸上的伤这么快就痊愈了?”
这一说倒勾起裴泠的好奇心了,纵使她的药油再有奇效,也不至于让他的伤短短几日就痊愈。
可惜那一头还在如火如荼,令裴泠不禁暗恼:到底还有完没完?
这厢士子们围在谢攸身边,依次拱手作揖,通姓名报家门,希望自己能给学宪大人留下一点点印象,他们垂首的姿态连绵起伏,一颗颗脑袋俯下又起,就像破土的春笋。
好一会儿功夫,裴泠终于看到他了,头戴獬豸冠,一身缀鹭鸶补子的大红纻丝官袍,双手不断从广袖中伸出来一一回礼。乍看之下,脸上还真乌青全无,仅仅略肿一些。
两人视线在空中蓦然相触,裴泠颔首,谢攸会意,很快脱身朝她走来。
梅闻淙和张师爷此时也都站起来了,和谢攸依次打招呼。
寒暄毕,张师爷也就顺势把位子让了出来。他倒是很好奇梅闻淙会不会谦让,毕竟年纪大资历深,不让也说得过去,但另一边的谢攸虽年轻身份可不低,南直隶提学再怎么说也比你贵州提学要高贵一些罢?再者提学属于委派官,具体还得看本职为何,要这么看谢攸就更了不得了,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何等清贵之职,今朝可是非翰林不入内阁的。想到这里,张师爷便记起一个人物来——徐阶。嘉靖二年探花,从翰林院编修,至浙江提学,其后更是一路高升至首辅,难说这个谢攸也有入阁好命啊。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梅闻淙并未让座。
张师爷鄙夷地撇撇嘴,真是朽木也争春。
谢攸倒不介意,与其说是不介意,毋宁说是压根没过心,他很自然地就要坐在面北宾位。
这时裴泠朝身后的周大威招了招手,低头吩咐一句,须臾,周大威就搬来一把圈椅,摆在她旁边。
菩萨嘛,当然是离自己越近越好。
谢攸屁股正要落座呢,就瞥到裴泠对他一挑眼,无法,只得起身坐到她旁边去。
这下子倒让张师爷踌躇上了,所以现在再坐回去来得及么?
日出云岫,远处杏花湖岸忽地跃出一只白鹭,扑打着翅膀扶摇直上,掠湖而去。
士子们重新坐下,谢攸也已入座,这时裴泠才发现,原来他是涂了脂粉,许是涂得厚,显得面庞分外白皙,玉面郎君似的。
谢攸感觉到她的目光,不自在地正了正身子,问:“镇抚使何故这样看我?我说过事态不可控,还是会管的。”
那声音轻得像蚊子。
裴泠嘴角不可察觉地勾了一下,移开眼说:“无事。”
谢攸掩口咳了咳,侧过去朝梅闻淙一拱手:“顷者窃闻先生之论,先生所陈甚善,然某亦有微言欲进,敢陈一二。”
“学宪但说无妨。”梅闻淙道。
谢攸颔首,随后开口:“礼以率天下之中行,圣人明悉礼法之制,必慎之又慎,贤智者之过,圣人虽不禁,然无法成礼,何故?”他的视线徐徐扫过一众士子,“恐世人不明何为真礼,反以轻生殉节为正道。”
适才梅闻淙那颗洋葱剥出来,是这么个意思——你不理解贞女殉节是因为你平庸,况且她想死是她自己的事,圣人都不管,要你管那么多?
现下剥谢攸这颗洋葱——过情之举,譬如贞女殉节,圣人只是不禁止,但不会引以为礼,因为圣人担忧世人会把殉节示为正道——也就是说,殉节并非正道——可现在你们却想把殉节鼓吹成正道——那这事还就非得管了。
此言一出,士子们也就清楚他的立场了,那些州学生员眼神开始虚了,因为公然跟学宪大人叫板,很可能会搭上自己的仕途。
于是就有一个生员站起来,缓和了一句:“晚生不才,窃谓今日所争,实在儒典是否婉示贞女殉节乃崇德之择。”
反正一切推给儒典,你可以说它暗示过,当然也可以说它没暗示过,反正它不是个人,不会反驳。
裴泠突然打了个响指,指着那个生员,像是十分赞赏的样子:“就你说在点上,你叫什么?”
生员一整个受宠若惊:“晚生……晚生赵熙载。”
“赵熙载。”她复念一遍,“我记住了,你很好。”
言讫,全场士子心里都打起了小鼓。
他被问了名字,她还重复了一遍,她记住他了!她还说他很好……那是不是学宪大人也记住了呢?也会觉得他很好呢?
裴泠朝周大威使了个眼色,尔后对梅闻淙说:“已论久矣,不若饮些茶,进点小食,少憩后再议,老先生意下如何?”
梅闻淙双手撑在杖头,闻言道:“有劳镇抚使费心,那就饮茶稍歇罢。”
过不多时,周大威回来了,手里还提着食盒。
已有眼尖的士子认出来,那食盒是醉仙楼的。醉仙楼可是宿州地界最最豪华的客栈,里头那叫一个金迷纸醉,宿一宵,辄需二三两,食一餐,尤未可计哪。
周大威一层层展开食盒,只见里头是四碗蜜浮酥柰花,制法承宋,酥柰花以冷凝酥油雕琢成茉莉花形,淋上莹润蜂蜜,口感绵密如云,触舌即化。一碗得要两百文,按市价能买二十斤猪肉呢。
“去分一分。”裴泠吩咐。
周大威得令,先把两碗搁在案上,第三碗端去给梅闻淙,至于最后一碗……
方才又重新掉头坐回宾位的张师爷反正已经准备好了,他提一提长袖,先把手伸出来。
周大威与他对视一眼。
张师爷笑了一下。
周大威也笑了一下,然后身子一扭,径直把最后一碗蜜浮酥柰花端给那个叫赵熙载的生员。
这回张师爷是大大折了颜面,表情已经没法看了。
那头的赵熙载则是惊喜毕集,噌的一下拔座而起,对裴泠深深一揖:“承蒙大人赐食,晚生感戴于怀!”
裴泠回以一笑:“诸生寒窗勤劬,学宪与我心甚悯之,赐食非为恩泽,但表朝廷延揽贤才之意,汝且坐用食,勿拘小节。”
表朝廷延、揽、贤、才之意!这……这……士子们看向赵熙载的眼神就别提有多艳羡了。
谢攸闻言,那勺子就是一顿,头缓缓转过去,投去一眼。
裴泠展颜,笑得清清白白。
四人用完蜜浮酥柰花,又饮了茶,时间来到申时。此刻的明煦园天气正醺酣,风细柳斜,小桃灼灼,正是一年春好处。
那喝也喝了,吃也吃了,风景也看了,也就该继续磨嘴皮了。
在裴泠的一通操作下,在场的州学生员大多被笼络,至于那些蓝袍大王以张师爷马首是瞻,只要解决这讼棍,基本也闹不出什么火花,那剩下的就只有梅闻淙。
而休整过后的梅闻淙则是来势汹汹,语调铿锵地论道:“贞女守节,是天性之心,不易之理。大明奉理学为尊,此乃理学之谓,复何赘言?儒典非婉示,已是明示矣!”
其实论到这儿,他已经有些不耐烦了。不耐烦的是——这是什么值得争论的事吗?这是明摆着的常识啊,大明以程朱理学为尊,理学已经明示,贞女守节是天性,是不可更改的“理”,其他废话还有必要再讲吗?
“尽信书,不如无书。”谢攸看向梅闻淙,目光专注,无半点游移,“圣言非无瑕,毋胶柱古礼,时移世易,今世之礼,宜承时制,古礼可酌参,不必尽循。”
他的声音低沉温和,却像一把刀刃,每一句话都精准削向梅闻淙的立论点——儒典怎么示都不重要,因为圣人也是人,他也会出错,今时不同往日,今礼不可尽循古礼。
梅闻淙闻言,面上已有愠意,将竹杖重重敲地:“圣贤之言,契天地之常道,烛照千秋,亘古常新!吾等后生,当宵衣旰食以求圣道,岂可恣睢狂妄而渎儒经?学宪竟哓哓然谓圣人有差讹,何异于指泰山为丘垤,认北斗为凡星?!”
见梅老先生发怒,士子们面面相觑,无不替学宪大人惴惴,一时之间,全场鸦雀无声。
张师爷一脸看戏的表情。要是谢攸今日顶不住论输了,脸上无光不说,日后他这个学政在南直隶也站不稳脚跟。三元及第的翰林大老爷初到宿州就栽了个大跟头?哈,真是好戏一场哪!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