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梅闻淙话音落地,谢攸才徐徐抬眼,不疾不徐,字字清晰地说:“伦理之序,莫尚乎君亲,若妻殉夫以昭节烈,岂非子殉父方得称孝乎?臣殉君方得谓忠乎?天下又孰人无君?孰人无父母?真如此般,则四海尽矣。”
士子们目目相觑,皆觉学宪言之不无道理。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君臣、父子,其后才是夫妇,如果夫死要妇殉才算节烈,那是不是父死也要子殉,君死也要臣殉?否则就是不孝、不忠?那这样世人不都被殉死了?
“约定俗成谓之宜,其尽宜乎?”谢攸望着场下士子,目光平和澄澈,“约定俗成亦有弊俗陋俗,俗成之弊,待众趋为壑,虽智莫矫矣,而今陋俗未成,犹未为晚。诸君皆读圣贤书,义理岂有不知?士秉笔如执刃,毫楮所向,万众景从,当惕然慎思,盖文章关生民死生也。”
他的声音很好听,侃侃而谈时更显文雅悦人,裴泠也不禁侧首望着他。
相较于梅闻淙适才咄咄逼人、恨不能将人当头浇透的发言,谢攸这番话应对得温和从容。有时讲道理,声音大未必就占理,如他这般用平缓如水的语调说出来,反而更有力量,更能震人发省,众士子显然是听进去了,神态都转得认真郑重。
“适观诸生,多州学士子,诸位尚且年少,未婚未嗣,待来日成家育女,自襁褓娇憨,抚养成人,及笄许字,惟愿其平安终老而已。然婿夭亡,女欲殉节明志,身为人父,诸君宁忍乎?彼时亦谓贞烈殉夫为善事耶?”谢攸略停片刻,垂首作一揖,“伏望诸君为贞女双亲垂以恻隐。”
言讫,场中一片静默。
裴泠定睛在他脸上,这应是她第二次凝视他。第一次是见他内向害臊的样子有趣,觉得他虽长得好,但却有一股迂腐的书卷气,而她又是最受不了那些拘泥守旧、食古不化的酸儒,对他自然也无多少好感。而现下,在听完他这番发言后,确实有所改观,发现他这人其实既不腐也不酸,原来将君子风范喻作新竹是贴切的。裴泠只觉此时周围空气如雨后初霁,一下子变得清冽舒爽起来。
“老朽竟是不知,”梅闻淙轻蔑地哼道,“于学宪眼中节妇成非,如镇抚使之竞逐权柄者,反得无咎乎?倘若世间女子皆效仿,那谁来侍奉舅姑?谁来照料丈夫?谁来养育子女?到时家不成家,国不成国,四海亦尽矣。”
这下,场中就不是静默,而是一片死寂了。
众人只见裴泠缓缓把头转过去,视线对上梅闻淙,从喉咙里滑出一声冷笑。
她抢在谢攸之前开口道:“我亦有一惑,萦怀久矣,老先生博闻广识,还请今日为我解惑一二。
“朝廷用人分为三途,其一进士,其二举人、贡生,其三吏员。明初还有许多举人出身的名臣,譬如杨士奇,以秀才入仕,后中举,虽未成进士,却凭才干入翰林,官至首辅,再譬如贾俊,亦是举人出身官至工部尚书。而现今为何举人出身的官愈发稀有,近乎消声灭迹了?”
梅闻淙心中疑惑不知底里,搞不明白她为何要谈及举人为官这件事,想了想说:“自然是因朝廷偏重进士,轻视举人。”
“确实,”裴泠点头认可,“因为举人出身受歧视,最高不过任各地知府,再升迁则极难,而进士起点即为京中六部主事,遑论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故此越来越多的举人宁可一科复一科,也绝不轻易入仕。”
梅闻淙一脸“然后呢”的表情。
裴泠笑一笑,问他:“老先生,我没说错吧?”
梅闻淙只好道:“诚如镇抚使所言。”
张师爷直觉她在挖坑,但又实在找不出头绪。
她到底想说什么呢?
裴泠不再闪烁其词,单刀直进道:“在儒家观念里,醉心权柄是可耻的,久于禄位是要挨骂的,包括为何赞扬鼓吹贞女殉节,也是因为此举正是拒绝享受的极端表现。士大夫要潇洒进退,要超然物外,视金钱如粪土,视权力如敝屣。纯臣须得与恋之一字划清界线,谁要被弹劾一句‘恋位’,都得去位以证其‘不恋’,可事实上呢?一个一个的其实又都恋栈得很。举人不入仕,实则只是拒微官如避秽,候显秩若趋膻,承认自己想,承认自己要,很难吗?老先生当年,”她略带尖刻地问,“又是考了几次呢?”
梅闻淙闻言,不由得心脏一缩,气得双手直发颤。
“孟子言:‘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此乃圣人审时度势之智慧,是吾等士大夫处事之圭臬,仕止皆智,此理岂是汝辈妇人所能晓?!”
“按老先生的意思,你老不入仕是因析时明势,彼时是朝堂浊流?抑先帝无道?”
梅闻淙被她一招反问,问得噎住。
“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裴泠重申一遍,继而蔑笑道,“难道师儒们是天上的神仙?见人间政通人和、海晏河清便下凡来一展抱负,到了人间统治失衡、道德沦丧时又怫然上天。哦不,且不能说是神仙,神仙应救人间于疾苦才是,不如说是随风转舵的宦海游客。”
周大威在后头听得敬佩不已,上差这张嘴可真是太厉害了!
“你……!”梅闻淙面上血气全无,腾地站起,冲谢攸高声道,“区区一介女流,竟敢谤我孔孟门墙,毁我士林清誉,学宪大人当真要纵容此妇辱吾等衣冠?!”
裴泠唰的一下看向谢攸,目光锐利得像两把尖刀。
谢攸亦看向她,态度不明。
两人直直地对望着。
张师爷看准时机,立马来添火:“坤仪如马后,明乎内外之位,深谙妇道之要,职分在闱墙,谨馈祀以奉宗庙,和嫔嫱而睦掖庭。我道近世妇人当奉马后为仪型,德止于柔顺,职止于馈祀,与其掺和当官一事,不如好生研习妇功,才乃——”
“正道”二字被一声厉吼打断。
“学宪大人!”梅闻淙眉峰聚岱,竹杖捶地,“汝既列儒冠,身属士林,安可背弃吾道?速醒!速醒!”
方才被忽略的张师爷,再次不甘地加入进来:“支持梅老先生!学宪大人,您倒是睁大眼睛好好看看!此妇恃宠弄权,紊乱朝纲,吾辈士人,读圣贤书正是为匡扶社稷,肃清君侧,以正人伦之本,明尊卑之序,岂可曲意逢迎,为之游说?此乃助纣为虐之举!”
尾音甫落,立时就有不少蓝袍大王站起附和。
“梅公说得没错!张师爷说得亦在理!”
“学宪大人您倒是说句话!”
“难道学宪大人,您也怕了她吗!”
群情激愤,裴泠孤身处在众人指责声中,她面若寒潭,少顷,忽地发出一声冷笑,身上气压愈发地低也愈发地沉。
“镇抚使非恃宠弄权之人。”
陡然有一道耳畔的嗓音劈开喧闹,令她微微一怔。
谢攸朗声:“镇抚使乃陛下亲降纶音、朝廷明发诰敕所授之官,擢拔之序,悉遵国典,非吾等可以置喙。且镇抚使于延绥之功勋,诸君充耳不闻乎?某试诘诸君:易地而处,汝等能及否?况某一路观其行止,镇抚使平易近人,对某多有照拂,论事更据理持平,某方知外间浮言诋毁,多系穿凿附会。陛下圣聪烛照,用舍自有深虑,诸君未睹御批,然某得见,中有圣言一句,今愿示与诸君。”
阳光照在他的脸色,须眉毕现。谢攸神情严峻,肃然念道:“圣观世事,巾帼不让须眉者众矣,南疆有冼夫人,唐有平阳,宋有梁红玉。圣欲询诸卿,是否华夏女杰,隋文帝容得,唐太宗容得,宋高宗容得,圣容不得?”他顿一顿,目光缓缓扫过那些站起附和的士子:“某亦欲询诸君,是否华夏女杰,大隋士子容得,大唐士子容得,大宋士子容得,就吾等大明士子容不得?”
这番话并不盛气凌人,却是鞭辟入里,一语破的。
四下阒然无声,尔后骤然响起一阵狂笑。
“提学宪臣,乃一方儒宗,职司一省文衡,阖省士子仰之若泰山北斗,莫不屏息景从,冀得一顾,诸生论学,亦必引宪台训谕为圭臬。熟料!在众士子以纲常名教为刃,群起而诋妖孽之际,素为吾辈仰望如日月、敬畏若神明之宪台公竟……竟甘为一篡权之妇人摇……摇唇鼓舌、张目辩护,汝……汝之脊梁安在?汝之节操何存?!”
梅闻淙言语间,只觉有一股逆血直冲脑袋,霎时间眼前金星乱迸,身子微微踉跄一下,又极快用竹杖稳住了。
“好教先生知,某之脊梁,非为党同伐异而设,某——”
手背上传来的热意令谢攸愣住,直接就没了后话,低首看去,一只骨节分明的手正紧紧抓着自己,他顺着手臂看上去,便见裴泠凝睇着左方,他再循着她的视线望过去,赫然见梅闻淙身形摇晃,双目一阖,头颅后仰,直直倒下!
下一瞬,手背上的热意骤失,裴泠如离弦劲矢,迅捷地奔向梅闻淙,稳稳托住他的后颈。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