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她与她的锦绣年华 > 第17章 惊蛰·终章

第17章 惊蛰·终章

客船在镇江码头靠岸时,天色尚未破晓。长江上的晨雾如轻纱般笼罩着这座古城,码头上人影稀疏,只有几个早起的挑夫和卖早点的摊贩。

怜书搀扶着念依走下舷梯,两人都换上了苏珊耑准备的粗布衣裳,头发随意挽起,脸上刻意抹了些煤灰,与那些逃难的内陆妇女并无二致。但即便如此,怜书依然警觉地观察着四周,生怕李维琛的爪牙早已等候在此。

“我们先找个地方歇脚。”怜书低声道,目光扫过码头旁的几家小客栈,“你的伤需要处理。”

念依点头,脸色因失血而苍白,但眼神依然坚定:“我都听你的。”

她们选择了一家最不起眼的小客栈,招牌上的“悦来”二字已经斑驳褪色。掌柜的是个眯着眼睛的老头,正打着瞌睡,见有客人来,懒洋洋地抬起头。

“一间下房,住一晚。”怜书将几枚铜钱放在柜台上,刻意改变了口音。

老头数了数铜钱,嘟囔着扔出一把钥匙:“最里头那间。热水自己打,加钱。”

房间狭小而潮湿,只有一张板床和一张破桌子。但至少暂时安全了。怜书小心地扶念依坐下,打来热水为她清洗伤口。

匕首划出的伤口不深,但很长,血肉外翻,看得怜书心惊肉跳。她仔细地为念依上药包扎,动作轻柔得如同对待稀世珍宝。

“疼吗?”她轻声问,眼中满是愧疚,“都是为了我...”

念依摇摇头,反而露出一个虚弱的微笑:“比起在李家时受的屈辱,这点伤算不了什么。”她握住怜书的手,“只要能和你在一起,我什么都不怕。”

怜书心中一热,几乎要落下泪来。她紧紧回握住念依的手,千言万语都化作无声的凝视。

稍作休整后,怜书决定外出打探消息。她嘱咐念依锁好房门,独自来到客栈前堂。

掌柜的正在熬粥,见她下来,眯眼打量:“姑娘不是本地人吧?听口音像是上海来的。”

怜书心中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老家在上海,逃难来的。”她故意叹了口气,“兵荒马乱的,日子难过啊。”

掌柜的点点头,似是信了:“这世道,都不容易。听说上海那边也不太平,有个大官家的少爷在抓两个逃婚的女子,闹得满城风雨。”

怜书的心猛地一跳,强作镇定:“哦?还有这种事?”

“可不是嘛。”掌柜的舀了碗粥递给她,“说是李家的大少爷,未婚妻跟个丫鬟跑了。啧啧,现在的大家闺秀啊...”他摇摇头,似是惋惜又似是不屑。

怜书接过粥碗,手心沁出冷汗:“那...抓到了吗?”

“还没呢。”掌柜的压低声音,“听说那俩姑娘跳江死了,尸首都没找着。李少爷不死心,沿江都派了人呢。”

怜书如坠冰窖。李维琛果然散布了她们已死的谣言,这样即便日后找到她们,也可以悄无声息地处理掉。

她勉强笑了笑,付了粥钱,匆匆返回房间。

“情况比想象的更糟。”她将打听到的消息告诉念依,“李维琛对外宣称我们已经死了,这样就算找到我们,也可以...”

她没说完,但念依已经明白。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恐惧,但也看到了决不屈服的光芒。

“我们必须尽快离开镇江。”怜书铺开在码头买的地图,“李维琛的人可能已经在路上了。”

念依凝视着地图,忽然指向一处:“我们去这里如何?”

怜书顺着她的手指看去,那是一个名叫“锦绣庄”的绣坊标记。

“这是我娘家的远房亲戚开的。”念依解释,“小时候娘带我去过一次。掌柜的姓沈,为人厚道,或许能帮我们。”

怜书犹豫道:“可靠吗?会不会...”

“沈掌柜与我娘有旧恩。”念依肯定地说,“而且他最恨仗势欺人之辈。若是知道我们的遭遇,定会相助。”

事已至此,别无选择。两人简单收拾,匆匆离开客栈。

锦绣庄位于镇江老城的一条僻静小巷中。青石板路湿滑,两旁是斑驳的白墙黑瓦,颇有几分江南水乡的韵味。若不是身处逃亡之中,怜书定会好好欣赏这番景致。

绣坊门面不大,但十分整洁。门楣上悬着“锦绣庄”三字的匾额,笔力遒劲。透过半掩的门扉,可见里面挂满了各色绣品,几个绣娘正低头忙碌。

怜书和念依对视一眼,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

门铃叮当作响,一个中年男子从内间走出。他约莫四十岁年纪,穿着青布长衫,面容儒雅,只有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显示出绣坊主人的身份。

“二位姑娘需要什么?”他和气地问,目光在两人身上扫过,在看到念依时微微一顿。

念依上前一步,行了个礼:“沈掌柜安好。家母林婉娘,曾与掌柜有旧。”

沈掌柜怔了怔,仔细打量念依,忽然激动起来:“你是...婉娘的女儿?都长这么大了!”他急忙将两人让进内室,“快请进!婉娘她...可好?”

念依眼中含泪:“娘亲已经过世多年了。”

沈掌柜叹息一声:“世事无常啊...当年若不是婉娘相助,我这条命早就没了。”他看向念依,“你此番前来,可是有什么难处?”

念依看了眼怜书,得到鼓励的眼神,便将她们的遭遇娓娓道来。沈掌柜听得面色凝重,时而愤怒,时而叹息。

“岂有此理!”听完叙述,沈掌柜拍案而起,“李家欺人太甚!二位姑娘放心,既然来到我这里,定护你们周全!”

他当即安排两人在绣坊后院住下,又请来相熟的大夫为念依治伤。一切安排妥当后,他才问起今后的打算。

“我们想去南京。”怜书道,“我在那里有几位故交,或许能帮我们安顿下来。”

沈掌柜沉吟片刻:“南京确是个好去处,天子脚下,李家势力不及。不过...”他压低声音,“近日路上不太平,听说李家人沿江设卡,盘查甚严。”

怜书的心沉了下去。果然,李维琛不会轻易放过她们。

“不过二位不必担心。”沈掌柜忽然笑道,“三日后,有一批绣品要运往南京。运送的是我多年的老友,绝对可靠。你们可以扮作绣娘,随队同行。”

这无疑是个好消息。怜书和念依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希望。

接下来的三日,是她们逃亡以来最安宁的时光。念依的伤在精心照料下渐渐好转,怜书则跟着绣娘们学习针线活计——既是伪装需要,也是真正感兴趣。

她发现刺绣远比想象中复杂精妙。一根细针,几缕丝线,竟能创造出如此绚丽的图案。念依耐心地教她各种针法,两人的手时常在绣架上相遇,目光交织间,自有千言万语。

第三日黄昏,沈掌柜带来好消息:一切安排妥当,明日清晨出发。

是夜,怜书却辗转难眠。她悄悄起身,来到院中。月华如水,洒在晾晒的绣品上,那些精美的花鸟虫鱼在月光下仿佛有了生命。

“也睡不着吗?”念依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披着外衣,脸色在月光下显得格外苍白。

怜书点头,为她拢了拢衣襟:“在想以后的事。”

念依轻轻握住她的手:“不管以后如何,我都会陪着你。”

怜书心中一热,几乎要脱口而出那些压在心底的话。但最终,她只是紧紧回握住念依的手,轻声道:“等到了南京,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月光下,两人的影子交织在一起,仿佛本就是一体。

次日清晨,运送绣品的车队准时出发。怜书和念依扮作绣娘,坐在装满绣品的马车中。沈掌柜亲自送行,塞给她们一个包袱:“里面有些干粮和盘缠,还有一封信是给我南京老友的,他会安排你们的住处。”

马车缓缓驶出镇江城,怜书回头望去,只见沈掌柜仍站在城门口,向她们挥手告别。她的眼眶不禁湿润了——在这乱世中,能遇到这样的好人,是何等幸运。

车队沿官道前行,一路倒也顺利。怜书和念依假扮成学徒绣娘,与其他绣娘说说笑笑,倒也不引人怀疑。

然而就在接近南京地界时,前方突然出现一队官兵设卡盘查。

“所有人下车接受检查!”一个军官高声喊道,“奉命捉拿要犯!”

怜书的心猛地一跳,与念依交换了一个紧张的眼神。难道李维琛的手已经伸到这里了?

车队缓缓停下,官兵开始逐一检查车辆和人员。眼看就要轮到她们所在的马车,怜书的手心沁出冷汗。

就在这时,后方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几个骑马的蒙面人突然冲出,直扑关卡!

“有土匪!”官兵们顿时乱作一团,纷纷拔刀迎敌。

车队也陷入混乱,车夫们惊慌地驱车想要逃离。怜书所在的马车猛地启动,剧烈摇晃起来。

“抓紧!”怜书紧紧抱住念依,两人在颠簸的马车中艰难保持平衡。

混乱中,怜书瞥见那些“土匪”行动有序,目标明确,似乎意在制造混乱而非抢劫。更奇怪的是,其中一个蒙面人的身影格外熟悉...

不及细想,马车已经冲出混乱区域,沿着官道疾驰而去。直到南京城墙映入眼帘,车夫才缓下速度。

“刚才好险!”车夫心有余悸,“那些土匪来得真是时候...”

怜书心中疑窦丛生。那真的是土匪吗?还是...

南京城终于到了。高大的城墙巍峨耸立,城门下车水马龙,各色人等穿梭往来,好一派繁华景象。

怜书和念依按照沈掌柜的指示,找到了位于秦淮河畔的“雅集斋”。这是一家兼营文房四宝和古籍字画的店铺,掌柜姓文,是沈掌柜的故交。

文掌柜是个清瘦的老者,戴着圆框眼镜,颇有学者风范。他看过沈掌柜的信后,热情地安排两人住下。

“沈老弟的信中都说了。”文掌柜道,“二位姑娘放心在此住下,后面的事慢慢筹划。”

安顿下来后,怜书和念依站在小楼的窗前,望着秦淮河上的画舫游船,恍如隔世。

“我们...真的安全了吗?”念依轻声问,似乎还不敢相信。

怜书握住她的手:“至少暂时安全了。”她望向窗外,“南京这么大,李家势力再大,也很难找到我们。”

她取出一直贴身收藏的那方星月手帕。经过这么多波折,手帕已经有些破损,但上面的绣样依然清晰:“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念依眼中泛起泪光:“这手帕...你还留着?”

“当然。”怜书微笑,“这是你给我的第一件礼物,也是我们的约定。”她轻轻将手帕放在念依手中,“从今往后,我们就像这星月一样,永不分离。”

念依的泪水终于落下,但这是喜悦的泪水。她紧紧握住手帕,也握住怜书的手:“嗯,永不分离。”

窗外,华灯初上,秦淮河上流光溢彩。两个历经磨难的女子相拥而立,望着这座陌生的城市,心中既有对未来的忐忑,也有对新生活的期待。

“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念依轻声问。

怜书的目光变得坚定:“首先要想办法站稳脚跟。然后...”她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我们要开始反击。”

“反击?”念依惊讶地看着她。

“李维琛以为我们死了,这正是我们的优势。”怜书道,“我们在暗处,他在明处。总有一天,我们要让他为所做的一切付出代价。”

念依凝视着怜书,忽然发现她不再是那个只会用言语反抗的大小姐了。磨难让她成长,让她变得更加坚韧、更加果决。

“无论你做什么,我都会支持你。”念依坚定地说。

怜书微笑,轻轻将念依揽入怀中:“我知道。”

夜色渐深,秦淮河上的歌舞声隐隐传来。在这座六朝古都,两个女子的新生活刚刚开始。前路或许依然艰险,但她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因为从今往后,她们不再是主仆,不再是孤军奋战。她们是彼此的光,彼此的依靠,是暗夜中相互照亮的星月。

而在遥远的上海,李维琛站在书房的窗前,手中把玩着一枚银簪——那是念依故意遗落下的。他的面前摊着一份刚收到的密报,嘴角泛起一丝冰冷的笑意。

“游戏才刚刚开始,我亲爱的怜书。”他轻声自语,眼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

长江水滔滔东去,载着乱世中的恩怨情仇,奔向不可知的未来。但在这惊蛰时节,万物复苏,希望正如春草般悄然萌发。

第一卷完

下卷9.15开更[星星眼][星星眼]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惊蛰·终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女帝的日常

狩心游戏

假少爷回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