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铜雀风 > 第2章 拂残雪

第2章 拂残雪

司马懿是被晨露冻醒的。案上的烛火早已燃尽,铜雀与玉扳指并排躺着,蒙了层薄灰,月光还没褪尽,落在上面,像极了建安十七年铜雀台檐角的残雪。他伸手拂去灰,指腹蹭过铜雀翅膀上的“孟德”二字——刻痕已被岁月磨得浅淡,倒像是藏在心底的话,越久越不敢轻易触碰。

那年深秋,曹叡病重,召他与曹爽同受遗诏。御书房的龙涎香浓得发闷,曹叡攥着他的手,语气发颤:“司马公,太子年幼,江山就托付给你了。”司马懿垂着眼,看见曹叡腕上戴着的玉璧,和当年曹操案头的那块一模一样。他忽然想起曹操临终前的模样,也是这样攥着他的手,也是这样把江山托付过来,只是那时曹操的掌心是热的,而曹叡的手,凉得像冰。

“臣万死不辞。”他叩首,额头抵在冰凉的地砖上,恍惚间竟觉得,曹操的目光正从殿宇的某处落下来,带着熟悉的审视与温软。

曹爽专权后,处处排挤他。他索性称病居家,每日只在庭院里晒晒太阳,翻一翻曹操当年批注的《孙子兵法》。书页间夹着一片干枯的枫叶,是建安二十二年秋,两人在铜雀台赏枫时,曹操随手摘给他的,说“枫叶红时,最宜饮酒”。如今枫叶早已失了颜色,却还带着点当年的秋意,夹在字里行间,像个不肯褪色的旧梦。

有次司马昭来见他,捧着曹爽的罪证,语气急切:“父亲,曹爽欺君罔上,我们不能再忍了!”司马懿却只是翻着书,指尖停在“兵者,诡道也”那一句——曹操当年在这里画了圈,旁批“仲达当悟”。他抬头看向庭院里的老槐树,树是曹操当年派人栽的,如今已枝繁叶茂,夏天能遮满半个院子。

“再等等。”他说,声音轻得像风,“你祖父当年教过我,成大事者,要耐得住性子。”他没说“你祖父”是谁,但司马昭知道——父亲这辈子,只有提起那个人时,语气里才会带着这样的郑重。

正始十年,高平陵之变。司马懿率人控制洛阳,曹爽束手就擒。站在皇宫的丹陛上,他望着阶下跪拜的百官,忽然觉得有些恍惚。风卷着宫门外的落叶进来,落在他的靴边,像极了当年铜雀台的雪。他摸了摸腕间的玉扳指,忽然想起曹操当年站在这里,笑着说“孤治下的江山,该让仲达看看”——如今他看到了,可身边却没有那个人了。

掌权后,他很少再去铜雀台。直到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大,像极了建安十七年。他瞒着所有人,独自驾着车去了邺城。铜雀台的飞檐积着厚雪,台阶上的野草被雪埋了,只有当年曹操刻下“天下”二字的案台,还立在殿中,积了层薄雪。

他拂去案上的雪,指尖抚过那两个字——曹操的笔迹刚劲,哪怕过了这么多年,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势。“孟德,”他轻声说,雪落在衣领里,凉得他鼻尖发酸,“你看,这天下还在,我没让你失望。”

风卷着雪进来,吹得他衣袍猎猎。他忽然觉得肩上一沉,像是有人轻轻拍了拍他的肩,一如当年在铜雀台,曹操笑着说“仲达,孤信你”。他回头,殿宇空空,只有雪落的声音,细碎而温柔。

回去的路上,车辙压着积雪,留下两道深深的痕迹。他靠在车壁上,攥着掌心的铜雀,渐渐闭上眼。恍惚间,他好像又回到了建安十七年的那个雪夜,曹操正坐在炭盆边,捏着他的耳垂,笑着递来一块栗子糕,说“仲达,尝尝,刚烤好的”。

那年他七十一岁,离曹操去世,已经过去了二十九年。

后来司马懿病重,躺在床上,不吃不喝,只攥着那枚玉扳指和铜雀。司马昭守在床边,看见父亲的嘴唇动了动,像是在说什么。他凑过去,听见父亲用极轻的声音,一遍遍地唤:“孟德……孟德……”

窗外的雪又下了,落在窗棂上,沙沙作响。司马懿睁开眼,望着窗外的雪,忽然笑了——那笑容很轻,像雪落在掌心,转瞬即逝。他最后看了一眼掌心的铜雀与扳指,缓缓闭上了眼睛。

有人说,那天夜里,邺城的铜雀台方向,有风吹过,像是有人在轻声说话,又像是有人在笑着,说“仲达,孤等你很久了”。

而案上的铜雀与玉扳指,并排躺着,被月光照着,像一对永远不会分开的旧物。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当老实人扮演渣攻后[快穿]

女主并不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