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同日共生:炙热爱痕 > 第4章 章节三:策略性接近与“天然去雕饰”

第4章 章节三:策略性接近与“天然去雕饰”

深秋的京都大学校园,银杏叶铺就了一条金色长廊。程征走在其中,步伐稳健而精准,如同他正在执行的人生算法。

剑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安静地躺在他的邮箱里,全奖博士的荣耀之路已经铺就。然而,此刻他的大脑正在运行一个更为复杂的决策模型,变量包括:阮院士的“环境与神经发育”课题、秦暖这个特殊的观察对象、以及他自己那个始终无法摆脱的原生家庭阴影。

站在文学院与医学院交叉路口的梧桐树下,程征进行着最后的权重分析。剑桥,无疑是最优的职业路径;但留在京大,接近阮院士的课题组,同时能够继续他对秦暖的“研究”,这或许是一条更能够解决他内心根本问题的路径。

“环境与神经发育”,这个课题名称像一束光,照进了他内心最黑暗的角落。如果能够证明父亲的暴戾是环境所致而非基因决定,如果他能够找到摆脱这种家族诅咒的方法...这个想法比任何学术荣誉都更具吸引力。

而秦暖,这个在幸福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就像是对照组实验中的完美样本。研究她,理解她,或许就能找到那个他从未拥有过的“幸福方程式”。

决策树在他的脑海中清晰展开。留在京大,是满足情感需求和学术救赎的最优解。

一周后,程征站在阮院士的办公室外,轻轻叩响了门。

“请进。”门内传来阮院士沉稳的声音。

阮院士是国内神经科学领域的泰斗,年过六旬却依然目光如炬。他看着眼前的年轻人,眼中带着欣赏:“程征,我听说你拒绝了剑桥的offer。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程征早已准备好答案,但并非全部真相:“阮院士,我对您新开展的‘环境与神经发育’课题非常感兴趣。我认为这个方向对理解人类行为模式的形成具有开创性意义。剑桥的课题虽然优秀,但不如您的研究与我个人的学术理想契合。”

半真半假的回答,既表达了对阮院士的尊重,又隐藏了个人动机。

阮院士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很有意思的选择。那么,你有没有兴趣担任本科一年级‘神经科学导论’的专题讲座助教?特别是医学院的学生,需要有人引导他们进入这个领域。”

程征的心跳微微加速,这比他预期的还要顺利。“荣幸之至。”

就这样,程征开始了他的“双重研究”——表面上是阮院士课题组的成员和本科课程的助教,暗地里继续着他的“秦暖观察计划”。

第一次专题讲座安排在周四下午。程征提前一小时到达教室,调试设备,检查讲义。他选择了一套深蓝色的西装,既显专业又不失亲和力。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计算,包括幻灯片的字体大小、语速的控制、甚至微笑的时机。

教室里渐渐坐满了学生。程征的目光扫过人群,很快锁定了那个熟悉的身影——秦暖坐在中间排靠窗的位置,正低头看着笔记本,阳光为她的侧脸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

“同学们下午好,我是程征,阮院士课题组的研究员。”他的开场白简洁有力,“今天我们将探讨神经可塑性与环境交互的最新研究进展。”

讲座过程中,程征展现了惊人的学术造诣,将复杂的神经机制讲解得清晰易懂。但真正让在场学生,特别是秦暖印象深刻的是后半部分——他开始探讨神经科学与伦理学的交叉领域。

“我们研究发现,早期环境压力会导致大脑前额叶皮层的发育异常,这与成年后的冲动控制能力缺陷直接相关。”程征的目光扫过全场,最后不经意地落在秦暖身上,“这意味着,许多我们传统上归因于‘个人品质’的问题,实际上可能有其神经生物学基础。”

这部分内容是他特意为秦暖准备的,旨在展现他不仅是一个冷硬的科学家,更是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思想者。

果然,秦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感兴趣的光芒。当程征提到“环境对情感模式形成的影响”时,她甚至微微前倾身体,全神贯注。

讲座结束后,学生们围上来提问。程征耐心地回答每一个问题,但注意力始终关注着秦暖的动向。看到她收拾东西准备离开,他巧妙地结束了与最后一名学生的对话,快步走向门口。

“秦暖同学,”他的声音温和,“刚才我注意到你对神经科学与伦理学的部分很感兴趣。”

秦暖转过身,有些惊讶程征知道她的名字:“是的,程征学长。我觉得将自然科学与人文思考结合特别有意义。”

“实际上,我读过你那篇《显微镜下的世界》,”程征看似随意地说,“你在文中提到科学观察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秦暖的脸微微泛红:“那只是高中时的稚嫩之作。”

“恰恰相反,它展现了一种难得的跨学科思维。”程征顺势提出邀请,“如果你有兴趣,阮院士课题组正在开展一个相关的小型研讨会,探讨神经科学与文学中的情感表达。本周五下午,你有空来参加吗?”

这个提议并非完全虚构,但程征夸大了研讨会与秦暖兴趣的相关性,也隐瞒了这其实是他临时向阮院士申请的小规模讨论。

秦暖眼睛一亮:“真的吗?我很感兴趣!”

“那就这么说定了。”程征保持着他精心练习的微笑,“地点在医学院东楼307会议室。”

看着秦暖离开的背影,程征的脑海中已经开始规划周五讨论会的细节。他需要确保这个话题既能展现他的学术深度,又能引导秦暖分享更多关于自己情感认知的内容。

周五的讨论会,程征准备得比任何学术答辩都要充分。他不仅查阅了大量文献,还特意研究了秦暖在作文中引用的文学作品,试图找到连接点。

然而,真正的交流开始后,程征发现秦暖远比他想象的更难“掌控”。

“程征学长,你刚才提到杏仁核在恐惧情绪中的作用,”秦暖在讨论中突然发问,“但如果按照庄子‘齐物论’的观点,情绪真的能够被这样精确划分吗?还是说,这只是我们为了研究方便而创造的分类?”

问题天真却直指核心,让习惯掌控对话节奏的程征一时语塞。他精心准备的学术框架,在秦暖发散性思维的冲击下,出现了裂缝。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程征迅速调整策略,“确实,神经科学提供的是物质基础的解释,而哲学探讨的是本质问题。或许我们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就像显微镜和望远镜,”秦暖眼睛发亮,“一个观察微观,一个探索宏观,但都是在理解同一个宇宙。”

这个比喻让程征内心震动。他从未听过有人用如此简单却精准的方式描述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随着交流的深入,程征发现自己不再是那个冷静的观察者,而是不自觉地被秦暖的思维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她谈论起父母如何通过共读诗歌来教导她理解情感,描述家庭晚餐时讨论文学与科学的温馨场景,每一个细节都像一束阳光,照进程征内心那些从未被照亮过的角落。

“我爸爸常说,科学告诉我们世界是如何运行的,而文学告诉我们世界应该如何被感受。”秦暖微笑着说,“两者缺一不可。”

程征默默记下这句话,同时也在笔记本上添加了新的观察记录:目标对情感的理解具有独特的整合性,可能源于家庭教育的特殊性。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程征继续着他的“策略性接近”。他“偶然”出现在秦暖常去的图书馆三楼靠窗位置,桌上放着一本她最近在社交媒体上提到想读的书;他“刚好”在食堂遇到她,自然地加入她的午餐时间,并“随意”地聊起她感兴趣的话题。

每一次接触后,程征都会回到宿舍,详细记录观察结果:

日期:11月28日

接触地点:图书馆

观察内容:目标阅读《神经科学与哲学对话》,对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部分表现出特殊兴趣...

目标无意中提及喜欢桂花糕和茉莉花茶...

目标学术思维具有跳跃性,常从科学问题直接过渡到人文思考,打破常规学科界限...

观察者反应:对话持续时间超出计划47分钟,原定实验安排需要调整...

程征开始有意无意地引导秦暖的学术兴趣。他推荐书单时,会特别强调那些与他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作品,希望秦暖的思维能向自己靠拢。但秦暖往往只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然后衍生出让他惊讶的新视角。

“程征学长,你推荐的《情感神经科学》很有意思,”有一次秦暖在讨论时说,“但我觉得作者过于强调大脑的结构性,忽略了情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就像河流与河床的关系,不仅是河床塑造河流,河流也在不断改变河床。”

这个比喻让程征再次感到那种智力上的挑战和吸引。他意识到,秦暖的“天然”恰恰是他这种“设计”无法掌控的变量。

最让程征感到困惑的是,随着接触的增多,他发现自己开始期待与秦暖的每一次交流。那种感觉不像是对研究样本的客观兴趣,而更像是一种情感上的渴望。

一天晚上,程征在整理观察笔记时,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连续三周没有进行每日的情绪控制练习了。更令人不安的是,他似乎并不想念那种绝对的掌控感。

他看着笔记本上越来越详细的记录,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他原本计划研究秦暖,理解她身上的“幸福密码”,但现在他可能正在成为被研究的那一个——不是被秦暖,而是被自己内心那些逐渐苏醒的情感。

与此同时,秦暖对程征的“设计”浑然不觉。她只觉得这位学长博学、耐心,而且巧合的是,他们的兴趣点总有交集。她大方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包括对家庭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些话语正在程征内心引发一场静默的革命。

在一个细雨绵绵的下午,程征与秦暖在图书馆讨论一个关于“镜像神经元与共情能力”的话题。窗外雨声淅沥,室内只有书页翻动的声音和两人低沉的对话。

讨论到一半,秦暖突然说:“程征学长,我发现你总是把情感当作一个需要解构的对象。但有时候,情感就是情感,不需要被分析,只需要被感受。”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突然打开了程征内心某个一直紧锁的房间。他望着窗外朦胧的雨景,第一次允许自己只是感受这一刻的宁静,而不是分析它。

雨停时,秦暖收拾东西准备离开。程征突然说:“谢谢你,秦暖。”

“谢我什么?”秦暖困惑地回头。

程征没有回答,只是微微一笑。他不能告诉她,谢谢她让他看到了控制之外的世界的模样。

那天晚上,程征在观察笔记上写下了最后一条记录:

“观察者开始怀疑研究方法的有效性。或许有些现象,不适合被分解为变量和分析,而应该被整体性理解。”

合上笔记本,程征走到窗前。夜空中星光稀疏,但他内心却有一种奇特的明亮感。他的“策略性接近”计划出现了他未曾预料的变量——他自己正在发生变化。

而在校园的另一端,秦暖正与父母视频通话,开心地分享今天与程征讨论的收获。她依然没有察觉任何“设计”,只是单纯地享受学术交流的乐趣。

命运的齿轮继续转动,一个精于计算的心灵与一个天然去雕饰的灵魂,正在以一种谁也无法预料的方式,悄然改变着彼此的轨迹。

程征不知道的是,他原本以为的“最优解”,正在引领他走向一个完全超出他算法预测的未来。而在这个未来里,控制或许不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

他以学术研究为名,将单纯乐观的秦暖作为“幸福样本”进行策略性接近与观察。然而,在精心设计的互动中,程征引以为傲的理性计算逐渐失控,秦暖未经雕饰的真诚与独特思维,反而开始悄然改变他自身。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章节三:策略性接近与“天然去雕饰”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宁得岁岁吵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在全A男团中假装Alp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