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第一场细雨轻柔地敲打着窗户,程小雨和母亲程丽坐在临时租用的共享办公室里,面前摊满了设计草图、食材样品和财务报表。桌上立着一个小牌子:"时节味道工作室"。
"商标注册已经提交,供应链合同也拟好了。"程丽推了推眼镜,将一叠文件递给小雨,"现在最急的是确定首款产品。"
小雨转动着手中的铅笔:"立春就在下周,按传统应该吃春饼,我们可以设计'咬春食材盒'。"
"不够独特。"程丽摇头,"市面上春饼材料包太多了。"
小雨跑到白板前画起来:"不只是食材,我们要传递整套立春饮食文化——为什么吃萝卜叫'咬春'?为什么要包合菜?春饼怎么和才能又软又有韧性?"她的笔在白板上飞舞,"外婆说立春吃这些是为了唤醒沉睡一冬的身体..."
程丽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所以我们的卖点是'文化体验',而不只是食材本身。"
"对!"小雨兴奋地说,"每个食材盒里配节气饮食指南,讲述食物与季节的关系,还可以附赠小工具,比如专门摊春饼的竹刮板..."
"成本会提高。"程丽立刻心算起来,"但如果定位高端文化消费群体,溢价空间足够。"
母女俩争论到深夜,最终敲定了首款产品的方案——"咬春食材盒"将包含有机种植的春小麦粉、村里特产的青萝卜、外婆秘制的甜面酱,以及二十四节气饮食文化手册和小工具。
第二天一早,小雨驱车回村接外婆来城里"上班"。外婆穿着小雨买的新棉袄,怀里抱着一个布包,里面是她连夜准备的样品。
"我想了想,光给方子不够。"外婆打开布包,拿出几个小瓷罐,"这是我按古法做的甜面酱、韭菜花和芝麻盐,城里买不到这个味。"
工作室临时办公室顿时香气四溢。程丽小心地尝了一点甜面酱,眼睛瞪大了:"妈,这比超市卖的醇厚多了!"
"那当然。"外婆得意地说,"甜面酱要晒足一百八十天,现在厂子里谁等得起?"
小雨突然有了灵感:"外婆,您愿意当我们工作室的首席顾问吗?负责把关所有传统工艺的还原度。"
"啥顾问不顾问的,"外婆摆摆手,"你们需要啥,我做就是。"
程丽却认真起来,起草了正式的顾问合同,连外婆都吓了一跳:"还签纸画押啊?"
"这是对您知识和技艺的尊重。"程丽坚定地说,"您应该获得相应的报酬和署名权。"
看着母亲郑重其事地向外婆解释合同条款,小雨心头一热。那个曾经对"乡下把式"不以为然的都市精英,如今正全力守护这些传统技艺的价值。
立春前一周,第一批"咬春食材盒"开始预售。小雨负责内容制作,拍摄了外婆演示春饼制作全过程的视频;程丽则运用她的人脉,联系了几家高端生活平台推广。
"定价是不是太高了?"小雨看着288元的标价有些忐忑。
程丽却信心十足:"我们卖的不是食材,是一套生活方式,是对传统文化的沉浸式体验。"
预售首日,500份食材盒一抢而空。评论区挤满了期待的声音:"终于等到真正有文化深度的产品""老手艺人的配方太珍贵了"...
订单暴增带来了幸福的烦恼。外婆坚持每份食材盒里的食谱卡必须手写:"机器印的没温度,人家花钱买的就是这份心意。"
"但500份啊,您写得过来吗?"小雨心疼地问。
"写不完叫你妈帮忙。"外婆眨眨眼,"她小时候写字比赛还得过奖呢。"
令人意外的是,程丽真的接下了这个任务。那几天,工作室里安静得只有钢笔在卡片上沙沙作响的声音。小雨看着母亲伏案书写的侧影,恍惚回到了小时候,母亲在灯下批改文件的场景。
立春前一天,所有订单准时发出。三人精疲力尽却心满意足地围坐在工作室里,分享着外婆做的春饼。
"第一批用户反馈明天就会来。"小雨嚼着脆生生的萝卜丝说,"好紧张。"
外婆倒很淡定:"吃东西这事骗不了人,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程丽突然放下筷子:"妈,小雨,有件事我想说..."她深吸一口气,"这些年我总认为传统的东西过时了,拼命追求所谓的现代和效率。直到参与这个项目,我才明白自己错过了多少珍贵的东西。"
外婆拍拍女儿的手:"各人有各人的路。你现在回来,正好。"
次日,用户评价如潮水般涌来。最受欢迎的竟是那张手写食谱卡:"看到老人家的字迹,突然想起奶奶""每一笔都能感受到用心""舍不得用,想装裱起来"...
村长打来电话,声音激动得发颤:"订单太多了!村里合作社得扩大种植,你们要不要回来商量商量?"
周末,三人回到村里,村委会坐满了人。不仅本村村民,连邻村的种植户都来了,都想加入这个"能卖高价的传统食材"项目。
"不是所有老品种都适合。"外婆严肃地说,"得是真正好的,不能坏了名声。"
经过激烈讨论,最终确定了合作社的扩展方案——本村负责核心原料,按外婆的标准严格把控质量;邻村提供辅助食材,逐步接受培训。程丽拟定了详细的合作协议,确保各方利益公平分配。
回城路上,程丽开着车,突然说:"妈,我想在村里租个院子。"
小雨和外婆同时转头:"什么?"
"工作室需要传统食品研发基地,村里环境最合适。"程丽目视前方,嘴角却带着笑,"而且...我想多陪陪妈。"
外婆悄悄抹了抹眼角,小雨则偷偷拍下了这一刻——母亲专注开车的侧脸,外婆泛红的眼眶,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构成了一幅完美的画面。
立春产品的成功让团队士气大振。雨水节气将至,三人开始筹备新产品。"雨水宜喝健脾粥",外婆翻着老黄历说,"这季节湿气重,得吃些祛湿的。"
小雨设计了一款"六君子粥"食材盒,包含薏米、茯苓等六种药食同源的原料;程丽则联系了中医专家,为产品配上专业的养生解说。
新产品发布会上,来了不少媒体。当被问及创业初衷时,程丽接过话筒,声音有些哽咽:
"我曾经是个只相信数据和效率的职业经理人,看不起这些'老古董'。直到和母亲、女儿一起工作,我才明白传统不是落后的代名词..."她看向台下的外婆和小雨,"那些看似简单的食物里,藏着多少代人对自然的观察、对生活的智慧。重新发现这些,不仅让我找到了新的事业方向,更让我...找回了家人。"
掌声中,小雨拉着外婆上台,三代女性在闪光灯前紧紧相拥。那一刻,多年的隔阂与误解,都在泪水与笑容中消融。
晚上,小雨在日记本上写道:"'时节味道'不仅是一个品牌,更是我们三代女性的和解与新生。外婆的技艺、母亲的商业智慧、我的传播热情,终于融合成一股共同的力量。立春的种子已经播下,我相信,随着二十四节气轮转,这份事业、这份亲情,都会像最好的老面一样,随时间发酵出更丰富的味道。"
她合上笔记本,听见院子里母亲和外婆的谈笑声。透过窗户,她看到母亲正学着外婆的样子翻动晒制的药材,两人不时相视而笑。月光洒在院子里,照亮了那些承载着自然智慧的食物,也照亮了三代人共同编织的未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