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外婆的柴火灶 > 第16章 第 16 章

第16章 第 16 章

惊蛰这天清晨,程小雨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她推开窗户,看见村长和几位村民站在院子里,身旁堆满了木材和砖块。

"小雨,吉时到了,该动土了!"村长仰着头喊,手里还拎着一挂红鞭炮。

小雨这才想起,今天是研学基地开工的日子。她匆忙套上衣服冲下楼,母亲程丽已经穿戴整齐,正在给外婆系一条红围巾。

"老规矩,动土得选惊蛰。"外婆抚摸着围巾说,"这时候地气通了,万物复苏,最适合开新局。"

一行人来到村东头的老仓库——这里将被改造成研学基地主楼。外婆手持系着红绸的铁锹,在众人注视下挖起第一铲土。

"这铲土要留着,"她小心翼翼地把土装进准备好的红布袋,"等基地建好了,撒在灶台底下,保火旺人旺。"

程丽认真地记下这个细节,转头对设计师说:"图纸上得专门标注传统灶台区,这是核心教学点。"

小雨架起相机,记录着这个充满仪式感的瞬间。阳光穿透晨雾,照在外婆满是皱纹却神采奕奕的脸上,她讲述着惊蛰的古老习俗,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仿佛在传授某种秘而不宣的智慧。

"外婆成了明星讲师了。"小雨悄悄对母亲说。

程丽眼中闪着骄傲:"她本来就是,只是以前观众太少。"

接下来的日子,老仓库以惊人的速度蜕变。原本漏雨的屋顶换上了透光的树脂瓦,斑驳的墙壁保留了原始质感却做了加固,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正中按照外婆要求砌成的传统柴火灶台群——大灶、中灶、小灶一字排开,灶神位置贴着手工剪的红纸花。

"灶台是厨房的心脏。"外婆指导着泥瓦匠,"火膛要前窄后宽,烟道得先上后下..."

程丽则负责现代化部分的改造——卫生间的无障碍设计、多媒体教室的隔音处理、体验区的安全防护。母女俩时常为了某个细节争得面红耳赤,又总能在外婆的调解下找到平衡点。

四月中旬,基地主体完工。小雨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创建"口述影像馆",系统录制村中老人讲解传统技艺的视频。

"很多隐性知识很难用文字记录,"她向村委会解释,"比如外婆判断面团发酵程度,是靠手指触碰的感觉;李爷爷挑选好黄豆,是听声音辨别的...这些必须影像化保存。"

老人们起初害羞,但在小雨的耐心劝说下,渐渐放开。影像馆的第一批"讲师"就包括了八位村中长者,最年轻的也有七十二岁。

录制现场,外婆示范如何用最原始的工具制作豆腐。当她将卤水缓缓倒入豆浆,豆花渐渐凝结时,围观的人群发出惊叹。

"这手法我奶奶也会,但从没认真教过我。"返乡青年小张遗憾地说。

外婆闻言,将他的手拉到锅边:"来,你感受下这个温度...对,就是这种微烫不烫的时候下卤水..."

小雨捕捉到了这个自然而珍贵的教学瞬间。她突然明白,真正的传承不是机械地复制步骤,而是这种手把手的温度传递。

与此同时,程丽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她要亲自学习外婆最拿手的酱菜手艺。

"你?"外婆惊讶得差点打翻盐罐,"以前叫你剥个蒜都嫌有味..."

程丽卷起袖子:"现在我想学了。企业管理的经验告诉我,要真正理解一个事业,必须掌握它的核心工艺。"

于是,每天清晨,村委会的院子里都会出现这样一幕——穿着朴素棉麻衬衫的程丽,在外婆的指导下笨拙地翻动酱缸,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

"手腕要用巧劲,不是蛮力!"外婆第无数次纠正,"对,就这样,轻轻推..."

程丽的第一缸酱失败了,散发出可疑的酸味。第二缸勉强及格,但味道远不如外婆做的醇厚。直到第三缸,她才找到些感觉。

"妈,您真有耐心。"小雨看着母亲晒得发红的脸颊,心疼地说。

程丽却笑了:"比起董事会上的勾心斗角,这简单多了。失败了就重来,酱缸不会耍心眼。"

五月初,基地准备迎来首批体验学员——二十位来自城市的美食爱好者。出发前夜,三人检查着各项准备。

"教案确认了,食材备齐了,住宿也安排好了。"程丽翻阅着清单。

小雨调试着多媒体设备:"我剪辑了口述影像馆的精华片段,作为辅助教学。"

外婆则一遍遍擦拭着灶台:"城里人来学这些老古董,真能感兴趣?"

"保证他们会爱上。"小雨搂住外婆的肩膀。

学员们的反应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当他们亲眼看到外婆用最简单的工具,在半小时内从黄豆变成豆腐的全过程时,掌声经久不息。

"太神奇了!这比实验室还精准!"一位食品科学专业的大学生激动地说。

更让人惊喜的是外婆的变化。面对学员们专业而深入的提问,她起初有些慌乱,但很快就能用生活化的语言解释复杂的工艺原理。

"发面要看天吃饭,"她指着窗外的云,"湿度大就少加点水,温度高就缩短发酵时间...这不是书本能教的,得跟面粉处朋友。"

课后,学员们围着外婆请教,有人甚至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小雨看到外婆的背不自觉地挺直了,眼睛里闪烁着久违的自信光芒。

"你外婆年轻时是村里有名的巧手,"村长悄悄告诉小雨,"后来大家都追求现代化,她的手艺就没人当回事了。今天可算扬眉吐气了。"

结业仪式上,程丽出人意料地站上了讲台。她穿着一件朴素的蓝布衫——小雨认出那是外婆的衣服。

"作为'时节味道'的联合创始人,我首先要感谢我的母亲..."程丽的声音有些颤抖,"感谢她几十年如一日地守护这些即将消失的技艺,更感谢她在我迷失时,用一缸酱菜教会我耐心和坚持..."

台下,外婆不知所措地搓着围裙边,眼里泛着泪光。

程丽继续道:"我曾经以为成功意味着高楼大厦里的职位和年薪,直到回到这个厨房才明白,真正的成功是将有价值的东西传递下去..."

她走下台,在外婆面前跪下,捧出一坛自己制作的酱菜:"请师父尝尝徒儿的手艺。"

全场寂静。外婆颤抖着手指蘸了一点酱汁品尝,泪水终于落下:"咸淡正好...出师了。"

小雨含着泪按下快门,记录下这震撼的一幕——职场女强人母亲跪在乡下外婆面前,完成了一场最朴素的技艺传承仪式。

仪式后,学员们争相购买村里的传统食材,与老人们合影留念。程丽被媒体团团围住,谈论着传统美食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而外婆,则被一群年轻人簇拥在灶台边,耐心解答各种问题。

傍晚,人群散去,三人坐在新落成的院子里休息。夕阳将基地的白墙染成金色,微风中飘着淡淡的酱香和柴火气息。

"下个月芒种,该准备新课程了。"小雨翻着日历。

"芒种煮梅,咱们后山有野杨梅。"外婆不假思索,"做酸梅汤最好了,解暑开胃。"

程丽立刻拿出手机:"我联系包装厂设计便携装..."

"妈!"小雨和外婆同时抗议。

程丽笑着举手投降:"开玩笑的!当然是传统做法教学为主,便携装仅作为辅助产品..."

三人笑作一团。远处,村里的炊烟袅袅升起,与晚霞融为一体。

当晚,小雨在日记本上写道:"今天,'时节味道'研学基地正式启航。这不仅是事业的里程碑,更是我们三代女性的重生。外婆找回了手艺人的尊严,母亲找回了生活的本真,而我,找到了将过去与未来连接的使命。看着母亲跪在外婆面前的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传承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双向的治愈——外婆在传授中确认自己的价值,母亲在学习中修补失落的亲情。而我们共同搭建的这个平台,将会让更多人在传统美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温暖与力量。"

她合上笔记本,听见院子里母亲和外婆的谈笑声。透过窗户,她看到母亲正学着外婆的样子翻动晒制的梅干,两人不时交换一个会心的微笑。月光洒在新落成的基地招牌上,"时节味道"四个字泛着柔和的光,仿佛在诉说一个关于时间、食物与爱的永恒故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三号风球

在星际开密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