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外婆的柴火灶 > 第19章 第 19 章

第19章 第 19 章

立秋这天,一封盖着联合国徽章的信件送到了"时节味道"办公室。程小雨拆开后,惊得差点打翻茶杯。

"外婆!妈!快来看!"

程丽从财务报表中抬头,外婆则放下正在挑选的黄豆,两人凑到小雨身边。信纸上,中英双语的文字庄重地写着:邀请程张氏女士参加巴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中国古法酱菜制作技艺。

"巴黎?法国那个巴黎?"外婆瞪大眼睛,"让我去?"

程丽迅速浏览附件:"下个月的活动,全程费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担,还可以带两名助手。"

"太棒了!我们可以一起去!"小雨欢呼雀跃,"让全世界看看中国的非遗技艺!"

外婆却沉默下来,手指无意识地搓着围裙边:"我...我这把年纪,又不会外国话..."

程丽敏锐地察觉到母亲的退缩:"妈,您担心什么?"

"飞机那么高,万一...酱缸还没人照看,学员的课..."外婆的声音越来越小。

小雨和程丽交换了一个眼神。当晚,三人召开了家庭会议。

"外婆,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沉浸式展演。"小雨打开平板电脑展示VR技术,"用虚拟现实还原咱们村的酱园,观众戴上眼镜就像身临其境。"

程丽补充:"语言不是问题。工艺本身就是世界语言,我们可以准备多语种图文手册。"

外婆仍然犹豫:"那些外国人能看懂咱们的老法子?"

"正因为不同,才珍贵。"程丽轻声说,"妈,您记得您教我的吗?'豆子有灵'——这种对自然的理解和尊重,是全世界都能共鸣的。"

最终,在外孙女和女儿的鼓励下,外婆点了点头:"行吧,就当...去见见世面。"

接下来的日子忙碌而充实。小雨负责技术部分,不仅制作了VR乡村全景,还开发了一套"酱菜工艺互动游戏",让观众可以通过手势模拟关键步骤。程丽则处理签证、行程和宣传材料,同时确保基地正常运转。

外婆的任务最重要——准备展演用的核心原料。她精选了当年新收的黄豆,晒制了特供的井盐,甚至带上了老宅墙角的一罐"酱母"——传承了五代的老酱曲,堪称镇宅之宝。

"这可是命根子,"装箱时外婆再三叮嘱,"洒了就别想做原来的味了。"

出发前一晚,外婆罕见地失眠了。程丽发现她半夜还在厨房检查行李。

"妈,紧张?"程丽泡了杯安神茶。

外婆接过茶杯,手微微发抖:"丽啊,妈这辈子最远就去过省城,现在突然要飞半个地球..."

程丽握住母亲粗糙的手:"我第一次出国考察时也怕,后来发现天下人心都差不多。您就想着,是去交朋友的,教他们认识咱们的好东西。"

外婆长长地呼出一口气:"你小时候,我总说你心野,现在倒要跟你学..."

"我们互相学习。"程丽轻声说,"您教我扎根,我教您飞翔。"

巴黎戴高乐机场,三位中国女性推着行李车走出通道,立刻被主办方接机人员认出——外婆那身靛蓝布衫在人群中格外醒目。

展会设在卢浮宫旁的一个古老庭院。布展时,小雨的VR设备引来不少好奇目光,而当外婆摆出从国内带来的小酱缸和木制工具时,周围已经聚拢了一圈工作人员。

"这是什么材质?""为什么用这种形状的容器?"问题通过翻译接踵而来。

外婆虽然听不懂,但看到对方指着工具时眼中的好奇,便自然地演示起来。她将黄豆倒入木盆,加水淘洗,动作如行云流水。无需语言,工艺本身已经吸引所有人屏息观看。

展会正式开幕当天,中国展台前排起长队。外婆在VR还原的"虚拟酱园"中操作,观众通过眼镜可以看到360度的中国乡村场景,甚至能"闻"到模拟的豆香和酱味。

"太神奇了!"一位法国老太太摘下眼镜惊叹,"就像去了中国农村!"

最精彩的环节是现场制作。外婆不用任何现代工具,仅凭双手和传统器具,在半小时内完成从选豆到制曲的全过程。观众们凑近观察她的每一个动作,拍照声此起彼伏。

米其林三星主厨安东尼特意前来,通过翻译详细询问发酵原理。当得知外婆凭六十年经验控制温湿度时,他激动地对助手说:"这就是传说中的'精准的随意性'!西方厨艺追求标准化,而东方匠人靠的是人艺合一!"

展会第二天,安东尼邀请外婆参观他的餐厅厨房。在闪闪发光的不锈钢设备中间,外婆的小酱缸显得格格不入却又莫名和谐。

"夫人,您愿意与我们合作一场东西方发酵技艺对话吗?"安东尼诚恳地问,"您的古法,我们的现代技术,看看能碰撞出什么火花。"

通过翻译沟通后,外婆欣然同意。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厨艺交流在米其林厨房展开——外婆演示豆酱制作,安东尼团队则展示法式发酵技术。双方发现,尽管工具迥异,但对微生物的控制理念竟有诸多相通之处。

"千年之前,我们必有共同的老师。"安东尼举杯致敬,"那就是自然。"

展会最后一天,主办方颁发了"最佳文化传承奖"给外婆。站在领奖台上,这位中国农村老人没有准备任何演讲稿,只是举起一小瓶刚做好的酱:

"这是中国的味道,也是大地的味道。欢迎大家来我们村,学做酱,也学做人。"

简单的发言通过翻译传递,却收获了最热烈的掌声。台下,小雨和程丽泪光闪烁,为外婆感到无比骄傲。

活动结束后,三人有半天空闲时间。程丽提议去埃菲尔铁塔看看,外婆虽然嘟囔着"不就是个铁架子",但还是跟着去了。

站在战神广场上,望着高耸入云的铁塔,外婆突然说:"丽啊,给妈拍个照吧。"

程丽惊讶地接过手机——母亲以前最反感拍照的。她找好角度,看到外婆挺直腰板,手搭凉棚望着铁塔,脸上的皱纹在阳光下格外深邃。

"妈,笑一笑!"

外婆却突然转向她:"丽,妈现在明白了,你当年为什么总想往外跑。"

程丽的手指停在快门上:"什么?"

"世界这么大,"外婆仰头望着铁塔,"年轻人是该来看看。"

程丽的眼泪夺眶而出。二十多年的心结,在这一刻无声化解。她按下快门,记录下母亲与世界和解的瞬间。

回国航班上,外婆反常地没有睡觉,而是翻看着展会照片,不时询问某个外国朋友的名字怎么念。小雨和程丽相视一笑——这位老人家的世界变大了。

回到村里,迎接他们的是盛大的欢迎仪式。村长拉起了红色横幅,学员们准备了鲜花和表演。媒体长枪短炮对准三人,问题一个接一个。

"国际展演有什么收获?""接下来有什么计划?""外国人对咱们酱菜评价如何?"

外婆被推到话筒前,她想了想,只说了一句:"出去了才知道,自己家的好东西真不少。"

当晚的家庭会议上,三人达成了共识——将国际经验融入传承班教学,新增"世界传统技艺比较"课程;同时启动"乡村非遗工坊"计划,帮助村里其他老手艺申请非遗保护。

"咱们村会做老物件的不止我,"外婆翻着名单,"李家的竹编,王家的木雕,赵家的土布...都是宝贝。"

程丽立即制定了商业计划:"可以开发非遗主题旅游线路,让学员和游客体验完整的传统生活场景。"

小雨则提出技术方案:"我们可以为每项技艺建立数字档案,用VR技术还原制作过程,就像这次展会做的那样。"

一个月后,"乡村非遗工坊"首期项目启动。五位村中长者被聘为导师,十位返乡青年作为首批学员。外婆主动分享国际经验:"不要怕别人看不懂,真心喜欢的东西,隔着山海也能传递。"

程丽将家里的老宅改造成了"非遗展示中心",每个房间展示一种传统技艺。小雨开发的AR导览系统,让游客用手机就能看到工艺演示和传承故事。

白露这天,程丽在整理老照片时,发现了一张自己大学时代的旧照——年轻的她站在校园里,背后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的牌子,眼中满是憧憬。

"看什么呢?"外婆端着新做的酱菜走进来。

程丽将照片递过去:"妈,您还记得这是我什么时候吗?"

外婆端详片刻:"你上大学第一年,送你报到时拍的。"她顿了顿,"那时候你眼睛亮晶晶的,像装了星星。"

"您...您送我去报到的?"程丽震惊地问,"可我记忆中是爸爸..."

"你爸临时出差,是我去的。"外婆轻声说,"你嫌我土,没让我进宿舍,就在校门口拍了这张照。"

程丽如遭雷击——这段记忆被她选择性遗忘了二十年。她颤抖着抱住母亲:"对不起...妈...我..."

外婆拍拍她的背:"傻丫头,哪个年轻人不爱面子。现在你不也回来了吗?"

当晚,程丽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乡村非遗学院"的构想——一个系统培养传统技艺传承人的教育机构。她计划用自己的管理经验和人脉,为更多像母亲这样的民间艺人搭建舞台。

夜深了,小雨路过书房,看见母亲对着电脑专注工作的侧影,恍惚间与那张大学照片重叠。她悄悄拍下这一幕,决定明天给外婆看看——当年的星星,又回到了母亲眼里。

小雨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道:"今天,外婆的酱菜技艺从乡村走向了世界,而我们的'时节味道'也迎来了新的使命。看着母亲和外婆并肩规划未来的样子,我突然明白,传承不仅是守护过去的珍宝,更是为未来播下种子。我们三代女性,就像那缸老酱——经过时间的发酵,终于散发出最醇厚的芬芳。"

她合上笔记本,听见院子里母亲和外婆的谈笑声。透过窗户,她看到母亲正学着外婆的样子翻动新一批酱料,月光将两人的影子投在"非遗传承基地"的牌匾上,而匾额旁边,已经预留了挂"国际合作伙伴"标牌的位置。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三号风球

在星际开密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