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姨的脚步声清脆而有节奏,像是一串摩斯密码,在寂静的楼梯井中自下而上地传来。她哼唱的《茉莉花》曲调有些走音,但在这样的深夜,却意外地有种生机勃勃的温暖感。
林薇和周明几乎同时僵住了。前一秒,他们还沉浸在婚姻最私密、最脆弱的核心冲突中;下一秒,却被拉回了需要维持体面的现实世界。这种转变如此突然,以至于两人都有一瞬间的不知所措。
周明首先反应过来,他几乎是本能地调整了站姿,从刚才那个带着防御和愤怒的姿态,转换成了一个更加放松、自然的姿态。林薇也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睡衣外套,试图掩盖自己刚刚从床上匆忙追出来的事实。
安全门被推开,张阿姨的身影出现在楼梯转角。她穿着一身亮紫色的运动装,脚上是白色运动鞋,整个人散发出一种与深夜不符的活力。看到站在楼梯间的林薇和周明,她明显愣了一下,随即脸上绽放出热情的笑容。
“哟,小两口这是干嘛呢?大晚上站楼道里聊天,不怕凉着?”张阿姨的声音洪亮,在楼梯井里产生轻微的回音。她虽然已经六十五岁,但看起来至少比实际年龄年轻十岁,是小区里有名的“活力老人”。
林薇感到脸颊发热,她意识到自己和周明此刻的样子有多么奇怪——她穿着睡衣外套,头发凌乱;周明则衣着整齐,甚至还拿着车钥匙。这组合在深夜的楼梯间里,任谁看了都会觉得可疑。
周明上前半步,恰到好处地挡在了林薇前面,微笑着回答:“没事张阿姨,我们刚出来扔垃圾,马上回去。”他的声音平静自然,听不出一丝几分钟前的激动。
林薇惊讶于丈夫迅速的情绪转换。在商界打拼多年的她,自然也精通掩饰真实情绪的艺术,但周明一向是个相对直接、不善于伪装的人。此刻他流畅的表演,既让她感到陌生,又不禁思考:这是否是他在其他场合也经常使用的面具?
张阿姨的眼中闪过一丝精明的光芒,她显然不相信“扔垃圾”的说辞——谁会在深夜十一点多,特意走楼梯去扔垃圾?更何况,她清楚地看到两人手中空无一物。但作为一个有教养的邻居,她不会点破这个显而易见的谎言。
“哦,扔垃圾啊。”张阿姨点点头,目光在两人之间转了转,最后落在林薇没穿袜子的脚上,“那快回去吧,楼道里冷,别感冒了。特别是小林啊,你看你穿得这么单薄。”
林薇感到一阵尴尬,她下意识地把脚往睡衣下摆里缩了缩:“谢谢张阿姨关心,我们这就回去。”
张阿姨却没有立即离开的意思,她向前走了两步,压低声音说:“说起来,正好碰到你们了。咱们楼最近可能要业委会改选,我觉得小明你可以考虑报名参加。你是设计师,审美在线,以后小区公共区域改造,你肯定能出不少好主意。”
这突如其来的邀请让周明有些措手不及。他瞥了林薇一眼,然后礼貌地回答:“谢谢张阿姨看得起,但我最近工作比较忙,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
“哎,都是借口。”张阿姨不以为然地摆摆手,“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有的。而且业委会每个月就开一次会,耽误不了多少时间。”
林薇静静地观察着这场对话。她注意到周明在拒绝时的小动作——他用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车钥匙,这是他在感到压力时的习惯性动作。显然,张阿姨的提议让他感到不适,但他又不想直接拒绝得罪这位在小区里颇有影响力的长辈。
“我们会考虑的,张阿姨。”林薇适时插话,给了个模棱两可的回应,“等您那里有具体安排了,再告诉我们详情。”
张阿姨满意地点点头:“那好,我就不耽误你们扔垃圾了。”她特意在“扔垃圾”三个字上加了重音,眼中闪过狡黠的光芒,“我先上去了,你们也快点回家吧,外面冷。”
看着张阿姨的身影消失在上一层的楼梯转角,林薇和周明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邻居的突然出现,像是一盆冷水,浇灭了两人之间一触即发的战火,但也带来了一种新的尴尬——现在他们必须面对刚才激烈冲突后的残局。
“你不是要找代驾吗?怎么跟张阿姨说扔垃圾?”林薇轻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调侃,而非几分钟前的愤怒。
周明的脸颊微微发红,这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在妻子调侃的目光下,竟然流露出一丝少年般的窘迫。他转身向楼上走去,含糊地回答:“跟她解释那么多干嘛。”
林薇跟在他身后,看着丈夫略显僵硬的背影,突然觉得心中的怒气消散了大半。在张阿姨出现的插曲中,她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重要信息:周明并没有真的打算离开。如果他决意要走,不会轻易被邻居的突然出现打断;如果他真的想要“找代驾”,更不会编造“扔垃圾”这样显而易见的借口。
这些细微的迹象表明,周明的离开更像是一种姿态,一种表达不满和渴望关注的方式,而非真正的决绝。意识到这一点,林薇的心情复杂起来。一方面,她为丈夫没有真的打算离开而感到安慰;另一方面,她也意识到他们的婚姻已经走到了需要这种激烈表达才能引起对方注意的地步。
他们一前一后地走在楼梯上,脚步声在寂静中异常清晰。走到十一楼时,周明下意识地放慢了脚步,似乎在等待林薇跟上。这个小动作没有逃过林薇的眼睛,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张阿姨好像很欣赏你。”林薇找话题打破沉默。
“她只是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而已。”周明回答,声音已经平静了许多,“上次我听物业说,她想推动小区儿童游乐场的翻新,但业委会里没有人懂设计。”
“那你确实可以帮上忙。”林薇说,“我记得你之前为那个公益项目设计的儿童游乐设施还得过奖。”
周明停顿了一下,似乎惊讶于林薇还记得这件事。那是三年前的项目了,当时他免费为一个贫困地区的儿童中心设计了游乐设施,后来意外获得了一个行业奖项。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周明轻声说,但林薇能听出他语气中的柔软。
到达十二楼,两人站在家门前,周明掏出钥匙,却没有立即开门。他转过身,看着林薇:“我刚才说的话,有些可能太重了。”
林薇摇摇头:“不,你说得对。我确实忽略了你的感受。”
这一刻,在安静的楼道里,邻居的意外出现成为他们婚姻的一个微妙转折点。张阿姨的打断给了他们一个缓冲的机会,一个从激烈冲突中暂时撤离的休战期。在外人面前,他们不得不维持体面的夫妻形象,而这种“表演”反而提醒了他们婚姻中曾经存在过的和谐与默契。
进门后,周明把钥匙放在玄关的托盘里,发出清脆的声响。这个平凡的动作,在此刻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它意味着今晚的风波暂时告一段落,他选择留下。
林薇看着丈夫的背影,突然明白了一个事实: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事,它还存在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网络中。邻居、朋友、同事、家人...这些外界的目光和期待,有时是压力,有时却也是维系关系的纽带。在婚姻出现裂痕时,社会角色和形象的要求,往往会成为修复关系的第一道力量。
今晚,张阿姨和她的《茉莉花》小调,无意中成为了他们婚姻的救生索。而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救生索,正在被疲惫的夫妻们所忽略呢?
林薇不知道答案,但她决定,明天要亲自下厨,做一顿周明爱吃的晚餐。即使只能挤出两个小时,即使后天还要面对那个至关重要的项目提案。
有些事,不能再等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