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苏晴为双年展废寝忘食之际,父亲苏建国也没闲着。他的“事业”迎来了第二春,只不过这次的方向,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起因是社区居委会找到他,想请这位“热心肠、人缘好、又有时间”的老同志,帮忙负责组织社区的老人活动中心。父亲一开始是拒绝的,觉得那是老太太们跳舞打牌的地方,没意思。
但去看了几次后,他发现活动中心设施陈旧,活动内容单一,除了棋牌就是电视,很多老人只是在那里发呆打盹,暮气沉沉。父亲那颗爱操闲事的心又活泛了起来。
他找来几个志同道合的老友一商量,决定“接管”活动中心,要把它搞得“有声有色”!
说干就干。父亲展现出了惊人的组织能力和行动力。他先是自掏腰包(当然,被母亲严厉批评后改为申请社区微薄经费 众筹)添置了一些图书和简单的运动器材;然后发挥他的人脉优势,请来了社区里的退休老师教书法、退休医生讲养生、甚至忽悠了一个会拉二胡的老头来组了个“业余乐队”;
他还组织了“老伙伴”读书会、郊游团、甚至搞起了“夕阳红”象棋擂台赛……活动办得风风火火,吸引了附近好几个社区的老人参加,原本冷清的活动中心一下子成了附近最热闹的地方。
父亲忙得脚不沾地,整天电话不断,不是在联系这个“讲师”,就是在协调那个场地,比上班还忙。人瘦了,黑了,但精神头十足,眼睛炯炯有神,仿佛年轻了十岁。
母亲一开始颇有怨言,觉得他不务正业(退休后的正业就是照顾家里),还老往外搭钱。但看到老头子那么开心,看到那些孤寡老人因为有了活动而笑容多了,她也就慢慢由他去了,有时还会去活动中心帮帮忙,递个水什么的。
林静薇和苏晴得知后,则是大力支持。林静薇以公司的名义,给活动中心捐赠了一批电脑和投影设备,方便老人们学习上网和观看教学视频。苏晴则抽空去给老人们上了几堂简单的美术课,教他们画花画鸟,深受欢迎。
父亲一下子成了社区名人,甚至被街道评为了“最美老伙伴”。他拿着那张奖状,笑得见牙不见眼,比当年拿了先进工作者还高兴。
一天家庭聚餐,父亲兴奋地跟她们讲着活动中心的“宏伟蓝图”,计划要搞一个“银发创业孵化角”,鼓励有手艺的老人做点手工拿去卖……
林静薇和苏晴笑着听着,不时给出一些建议。
看着父亲重新找到人生价值、充满活力的样子,她们由衷地感到高兴。父母的健康快乐,是她们最大的心安。
父亲的事业,也间接促进了家庭的和谐。他忙了起来,母亲的重心自然也随之转移,减少了对她对女儿们生活的过度关注(虽然本质是关心),给了她们更多自由呼吸的空间。母亲甚至偶尔还会去活动中心给父亲帮帮忙,老两口的感情更加稳固,有了共同奋斗的目标。
这种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反而成了林静薇和苏晴应对各自压力的最好缓冲。无论在外面经历多少风浪,回到这个充满烟火气和正能量的家,总能被治愈,重新充满力量。
父亲的“事业”或许微不足道,但对他自己,对这个家,却意义非凡。它证明了人生的价值在任何年龄都可以重新发现和创造,而家庭的温暖,正是这一切的基石和归宿。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