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我家的在编□□ > 第11章 报道

第11章 报道

七月的省城,热浪裹挟着梧桐树的浓荫,将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种潮湿的闷热中。李哲拖着行李箱走出高铁站,一眼就看到了写有“省发改委”字样的接站牌。

举牌的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戴着金丝眼镜,白衬衫熨烫得一丝不苟。“李哲同志吧?我是办公室的小王。”他热情地接过行李,“一路上辛苦了!”

去单位的车上,小王熟练地介绍着:“咱们委在老城区,房子是民国时期的建筑,以前是督军府,很有历史感。宿舍就在单位后院,方便你们年轻人加班。”

李哲望着车窗外掠过的街景,省城比北京少了几分喧嚣,多了几分沉稳。古老的城墙与现代的高楼交错,仿佛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变迁。

发改委的大门果然气派,青砖灰瓦,飞檐翘角,门口的石狮子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如玉。但走进院内,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与古建筑形成了奇妙的反差。

报到手续比想象中繁琐。人事处的张处长是个严肃的中年女性,她仔细核对着李哲的每一份材料,偶尔推推眼镜:“学历学位证原件...身份证复印件...党员关系介绍信...”

盖完最后一个章,她终于露出微笑:“欢迎加入发改委大家庭。你是今年录用的唯一一个京外高校毕业生,要好好表现。”

宿舍是单人间,虽然不大但干净整洁。让李哲惊喜的是,书桌上放着一套崭新的办公用品和一本《机关工作手册》。扉页上写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欢迎新同事。”

下午,新录用人员座谈会在一间古色古香的会议室举行。委领导亲自出席,让十几个年轻人既紧张又兴奋。

“你们是发改委的新鲜血液。”分管人事的副主任说,“发改委作为综合经济管理部门,肩负着全省发展改革的重任。希望你们尽快完成从学生到公务员的身份转变。”

李哲注意到,同期录用的有北大清华的高材生,也有基层工作经验的选调生,每个人眼中都闪着期待的光。

接下来的初任培训紧张而充实。第一天是廉政教育,纪检监察组的组长讲话直击人心:“你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守住底线红线。”

第二天是保密培训。“发改委涉密文件多,保密责任重于泰山。”保密办主任举了很多真实案例,让李哲意识到工作的严肃性。

最让李哲感兴趣的是业务培训。各个处室的负责人轮流上课,从宏观经济调控到投资项目审批,从区域协调发展到能源安全保障...李哲仿佛又回到了大学课堂,但这次学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

培训间隙,同期的小伙伴们很快熟络起来。有个北大毕业的女生叫孙薇,性格开朗,总爱开玩笑:“李哲,你们人大的是不是都特别能写材料啊?” 李哲笑着回应:“比不上你们北大的理论水平高。”

还有个从基层选调来的张伟,工作经验丰富:“在乡镇,一件事得跑断腿;在省里,一个文件能解决全省问题。这就是平台的差异啊!”

一周后,培训考核。李哲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分到了综合处——号称委里的“中枢神经”,负责综合文稿起草和重要会议组织。

综合处处长姓周,是个精干的中年女性。她带着李哲熟悉环境时话说得直白:“综合处不是人待的地方——是人才待的地方。这里压力大、要求高,但成长也快。”

处里的同事都很年轻。副处长赵磊才三十出头,已经是业务骨干;科员小刘怀孕六个月还在加班写材料;最年轻的小张比李哲早来一年,已经是处里的“笔杆子”。

李哲的工位在靠窗的位置,桌上已经摆好了电脑、电话和一套《发展改革工作实务》。第一项任务是——校对一份工作报告。

“别小看校对。”小张传授经验,“领导的讲话稿,错一个字都可能影响政策解读。得逐字逐句地抠。”

果然,李哲在校对时发现了一个关键数据错误:某市经济增长率应该是6.5%,写成了65%。他惊出一身冷汗,赶紧报给周处长。

“好险!”周处长也后怕,“这要是印发了还得了!小李,你立了一功啊!”

就这样,李哲开始了他的机关生活。早晨七点半到办公室,先打扫卫生、整理文件;八点参加处务会,领受任务;然后就是写材料、核文件、办会议...

机关的工作节奏让他有些不适应。一件事要层层请示,一个文件要反复修改,有时为了一個措辞要讨论半天。但渐渐地,他理解了这种严谨的必要性——发改委的文件往往关系到重大决策,必须字斟句酌。

让他感触最深的是第一次参加全省经济形势分析会。各处室负责人轮流发言,数据详实,分析透彻。李哲负责会议记录,手忙脚乱地记着各种专业术语。

会后,周处长问他:“能跟上吗?” 李哲老实回答:“很多地方听不懂。” “正常。”周处长笑笑,“我刚来时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说不利索。多听多学,慢慢就懂了。”

机关生活也有温馨的一面。食堂的阿姨记得每个人的口味,总会给李哲多打一勺他爱吃的红烧肉;门卫老刘每天准时送来报纸信件,还会提醒“明天要下雨,带把伞”;甚至委领导也能叫出每个新人的名字。

一个月后,李哲迎来了第一次加班。为准备第二天的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全处通宵达旦。凌晨三点,周处长亲自给大家泡方便面:“辛苦了,吃完继续战斗!”

黎明时分,材料终于全部准备就绪。李哲站在窗前,看着朝阳从古老的飞檐上升起,忽然理解了“五加二白加黑”的含义——不是为了表现,而是责任使然。

周末,林薇如约而来。李哲带她逛省城的老街,吃地道的特色小吃。 “怎么样,大公务员?”林薇调侃,“当官的感觉如何?” “什么官啊,就是个小兵。”李哲给她看手机里的步数统计,“每天在办公楼里都能走一万步,送文件、开会、调研...”

最让林薇感兴趣的是委里的老建筑。“在这里工作一定很有感觉吧?每一块砖都是历史。” “是啊。”李哲指着办公室的方向,“有时写着材料,一抬头看到雕花窗棂,就会想:几十年前,是不是也有人在这里为全省发展殚精竭虑?”

林薇的采风很顺利,省文化厅听说她是故宫项目组的,特别安排了专家陪同。李哲下班后去接她,看她兴奋地展示照片:“这里的非遗保护做得真好!我要建议项目组来这里做数字采集。”

分别那晚,两人在古城墙上散步。夕阳把垛口染成金色,远处现代高楼林立,古今交融的景象令人感慨。

“其实这里也挺好的。”林薇突然说,“生活节奏没那么快,文化底蕴又深厚。” 李哲心中一动:“那你...” “我还是先完成北京的项目。”林薇笑笑,“但以后可以常来采风嘛!”

送走林薇,李哲的生活重回正轨。他逐渐适应了机关的工作节奏,甚至开始享受这种充实感。每天都能学到新东西,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一个月末,他收到一份特殊任务——陪同副主任下乡调研。这是李哲第一次以公务员身份下基层,他兴奋又紧张。

调研地点是个偏远的山区县,主题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吉普车在盘山路上颠簸了四个小时才到达。

让李哲惊讶的是,搬迁新区规划得相当现代化:整齐的楼房、完善的配套设施、配套的产业园区...完全不是想象中贫困山区的样子。

但座谈会上,村民们反映的问题很具体:就业不稳定、老人不适应新环境、孩子上学远...李哲认真记录着,这些都是文件上看不到的实情。

副主任的回应更让他印象深刻:“不能一搬了之,要持续扶持。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们带回去研究解决。”

回程路上,副主任对李哲说:“小李啊,政策制定不能闭门造车。只有深入基层,才知道政策落地时哪里会卡壳。”

那天晚上,李哲在日记本上写道:“今天才真正明白‘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的分量。它不是口号,是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的实际行动。”

转眼间,三个月的试用期将至。周处长找李哲谈话:“表现不错,特别是严谨细致这点很好。但还要加强宏观思维,不能只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李哲认真记下。他知道,这只是起点,未来的路还很长。

周末,他特意去买了辆自行车,像在北京时那样骑行探索这座城市。穿过古老的街巷,掠过现代的商业区,他越来越喜欢这座兼具历史与活力的省城。

手机响起,是备考群的消息。刘小川在抱怨基层工作琐碎,陈璐分享部委工作的见闻,赵明远则晒出了政策研究报告的封面...

每个人都在新的岗位上努力着,就像散落的星星,在不同的角落发光。

李哲停下车,望着省政府大门上庄严的国徽。他想起报到的第一天,想起周教授的叮嘱,想起父母的期望...

深吸一口气,他重新蹬起自行车,汇入车流之中。前方,夕阳正好,将整座城市镀上一层金光。

他知道,属于自己的长征,才刚刚开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出格

北岛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