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我家的在编□□ > 第2章 京华烟云

第2章 京华烟云

九月北京,秋高气爽。Z字头列车缓缓驶入北京西站,李哲背着双肩包,拖着半人高的行李箱,被人流裹挟着走出车厢。站台上方巨大的穹顶投下天光,广播里甜美的女声播报着车次信息,四面八方传来嘈杂的脚步声和行李箱轮子滚动的轰鸣。

他跟随“新生接待”的指示牌来到南广场,眼前的景象令他震撼。上百所高校的接待站依次排开,穿着各色文化衫的学长学姐们举着牌子,热情地招呼着新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这些曾在书本上出现的名字,此刻以实体的形式呈现在他面前。

“人大的!人大的这边!”一个举着红色牌子的男生嗓门洪亮,“公共管理学院的有没有?”

李哲深吸一口气,朝着那个方向走去。就在这时,他听见旁边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

“师傅,您就放心吧!我都到北京了,丢不了!”

他猛地回头,看见林薇正站在央美的接待站前打电话。她身穿印有向日葵的T恤,牛仔短裤,白色帆布鞋,脑后扎着高高的马尾,整个人像一株迎着阳光生长的向日葵。

仿佛有心电感应,林薇也转过头来。四目相对,两人都愣了一下,随即同时笑出声来。

“好巧啊!”林薇挂掉电话跑过来,“你也刚到?”

李哲点头,注意到她只有一个登机箱和一个画筒:“你就这点行李?”

“剩下的都快递了!”林薇拍拍画筒,“这可是吃饭的家伙,得随身带着。你呢?这么大箱子?”

“都是书和资料。”李哲老实回答。箱子里除了几件换洗衣服,塞满了高中笔记和父亲特意买来的公务员考试教材。

人大的学长已经走过来帮李哲拿行李:“同学是公管院的?走,校车在那边。”

林薇冲他挥手:“那改天约!我先去报到啦!”

校车驶出西站,开上西三环。李哲贴着车窗,目不转睛地看着窗外流转的城市风景。高架桥纵横交错,玻璃幕墙的高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车流如织,地铁列车从地下钻出又潜入。这一切与他生活了十八年的小县城仿佛是两个世界。

“第一次来北京?”旁边的学长笑着问。

李哲点头:“比想象中还要大。”

学长自豪地笑了:“以后四年有的是时间慢慢探索。对了,你是公管哪个专业的?”

“行政管理。”

“好专业!咱们院长可是参与过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的专家……”

校车从东门驶入人大校园。灰砖建筑庄重大气,梧桐大道绿荫如盖,随处可见抱着书本匆匆走过的学生。李哲办理完报到手续,被学长领到品园宿舍楼。

“咱们学校住宿条件一般,但地理位置绝佳。”学长帮他拖着行李,“东门出去就是地铁站,北边是当代商城,南边是双安商场。最重要的是——”

学长突然压低声音,指着西边:“隔壁就是央美和北理,美女如云。尤其是央美的姑娘,个个有气质!”

李哲想起林薇向日葵般的笑脸,不禁莞尔。

宿舍是四人间,上床下桌。李哲是第一个到的,选了靠窗的位置。他刚铺好床,另外三个舍友也陆续到了。

戴黑框眼镜的是上海来的赵明远,父亲是外交官,一口普通话带着洋腔;身材微胖的是四川娃刘小川,自带火锅底料,热情地分给每个人;最后来的是东北汉子张猛,身高一米九,扛着行李像拎小鸡。

四个天南地北的少年很快熟络起来。晚上一起去食堂吃了饭,赵明远提议去逛校园。

走在明德楼前,赵明远如数家珍:“这是明德楼群,法学院在这儿;那边是求是楼,新闻学院的地盘;看远处那个圆顶的是图书馆,亚洲高校里规模最大的……”

正说着,李哲的手机响了。是林薇发来的彩信:一张央美校园的照片,造型现代的教学楼前摆着各种雕塑,后面跟着一句话:“我们学校像个艺术乐园!你们那儿怎么样?”

李哲举起手机,对着灯火通明的明德楼拍了张照片回过去:“我们这儿像个国家机关。”

很快林薇回复:“哈哈哈正好符合你的气质!周末有空吗?带你去个好地方。”

周末,李哲按照约定坐地铁到望京西站。刚从C口出来,就看见林薇在向他招手。她今天穿了条碎花长裙,头发编成鱼骨辫,身上背着画板。

“带你去798!”林薇眼睛发亮,“以前是工厂区,现在改造成艺术区了,特别酷!”

两人坐上摆渡车。林薇一路上都在介绍:“这里原本是民主德国援建的工业基地,后来工厂搬迁了,艺术家们看中了这些包豪斯风格的厂房,慢慢就形成了艺术群落……”

走进798,李哲立刻被这里的氛围震撼了。高耸的烟囱与锈迹斑斑的管道间,穿插着造型前卫的雕塑;红砖厂房的外墙上画着巨幅涂鸦;画廊、设计工作室、咖啡馆错落有致。工业时代的遗存与当代艺术在这里奇妙共生。

“看这个!”林薇拉他走进一个展厅,里面陈列着用废旧零件组装成的动物雕塑,“环保艺术,变废为宝。”

李哲站在一座用齿轮和链条拼成的猛犸象前,久久无言。他从未想过艺术可以这样与工业、环保结合。

中午,他们在艺术区的一家小面馆吃饭。老板娘是个纹着花臂的酷女孩,端上来的面条却出乎意料的地道。

“你怎么对这里这么熟?”李哲问。

林薇咬着筷子笑:“我表哥是这里的签约艺术家。小时候寒暑假常来北京玩,就泡在这儿。那时候798还没这么商业化,更野更有趣。”

她忽然压低声音:“告诉你个秘密——我最大的梦想不是当艺术家,而是做艺术策展人。就像把798这样的旧空间改造重生,让艺术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李哲看着她发光的眼睛,忽然想起图书馆台阶上那个说要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展的女孩。

下午,林薇带他去看一个特殊的展览——“城乡变迁影像档案”。黑白照片记录着近十年来中国城乡的剧变:高铁穿山越岭,新城拔地而起,传统村落焕发新颜……

在一组对比照片前,李哲停住了脚步。一张是泥泞的乡村土路,另一张是同一地点修好的水泥路,路边立着太阳能路灯。注释写着:2010-2015年,全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00万公里。

“要想富,先修路。”李哲轻声说。

林薇点头:“我表哥说,他十年前来798时,周边还是荒地。你看现在——”她指着窗外,远处CBD的高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北京这十年的变化,简直是日新月异。”

回学校的路上,李哲一直沉默着。地铁列车在地下穿行,窗外是流动的广告灯箱:智能手机、移动支付、共享单车……每一个都在诉说着这个时代的飞速变迁。

在林薇熟悉的艺术世界里,他看到了另一种可能——创新、包容、充满活力。这与他想象中的“体制内”似乎不太一样,却又莫名地吸引着他。

晚上回到宿舍,赵明远正在看新闻联播。主播正在报道精准扶贫工作进展:“……五年来,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六千多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

刘小川一边吃泡面一边嘟囔:“又看这个?换个台呗。”

赵明远摇头:“我爸说,了解政策动向很重要。特别是咱们学公管的。”

李哲在自己书桌前坐下,打开新发的《公共管理学导论》。扉页上,院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话言犹在耳:“公共管理不仅是科学,是艺术,更是责任。你们将来可能参与制定影响千百万人生活的政策,这是何其荣幸,又是何其重大的责任。”

他翻开父亲塞进行李的那本公务员考试教材,书页已经有些发黄。对比崭新的专业课教材,仿佛是两个时代的对话。

手机震动,林薇发来消息:“今天开心吗?有没有颠覆你对艺术的刻板印象?”

李哲回复:“不仅颠覆了对艺术的印象,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在改变。谢谢您。”

过了一会儿,林薇发来一张照片:她在画板前比耶的手势,画板上是798的速写,旁边写着一行字:“欢迎来到新世界!”

窗外,北京城的灯火如星河般璀璨。李哲站在窗前,望着远处工地上闪烁的塔吊灯光。那些正在建设中的高楼,那些不断延伸的道路,那些日新月异的变化——忽然之间仿佛与他有了某种具体的联系。

他从书包里掏出笔记本,在第一页郑重写下:“2015年9月12日,北京。今日感悟:发展不是冷冰冰的数据,而是让每条路都能通向希望,让每个人都能拥抱变化。”

合上笔记本时,他想起父亲的话:“你能种更多东西——种学校,种医院,种好政策。”

在这个秋天的夜晚,十八岁的李哲第一次真切地触摸到了那种可能。

他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此刻心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期待。宿舍里,刘小川正和张猛争论着晚上吃什么外卖,赵明远还在专注地看着新闻联播里的政策解读。而李哲,轻轻翻开《公共管理学导论》,书页间夹着林薇送给他的798艺术区明信片,工业风的建筑与涂鸦在灯光下显得格外生动。他暗下决心,要在这座城市里,在这所大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去理解、去参与、去推动那些能让世界变得更好的变化。窗外的风轻轻吹动窗帘,带着北京秋天特有的凉爽与清新,仿佛也在为这个年轻的梦想家加油鼓劲。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出格

北岛长夜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