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我是替女主背锅的堂姐 > 第21章 第 21 章

第21章 第 21 章

谢砚带来的消息,像一块沉重的寒冰,瞬间冻结了苏瑾因绣坊兴盛而升腾起的暖意。宫廷的觊觎,远比苏玥和王氏那些后宅手段更为致命。那不再是毁坏几件绣品、截留一批原料就能化解的危机,而是关乎她能否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根本性挑战。

收归官办?说得冠冕堂皇,实则是要将她苦心经营的根基连根拔起,将她重新打回那个需要仰人鼻息、生死荣辱皆系于他人之手的境地。她绝不允许!

回到疏影院,苏瑾屏退左右,独自坐在工坊内,对着那幅已完成、清辉流淌的《月下听松》,心绪却如惊涛骇浪。烛火在她沉静的眸子里跳跃,映照出前所未有的凝重与决绝。

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主动出击,在这股暗流形成滔天巨浪之前,找到破局之法。

谢砚提及的两种声音,赞赏与约束,代表了宫廷内部可能的博弈。她需要争取前者,瓦解后者。而谢砚那句“线索愈发清晰”的“旧事”,或许就是一把关键的钥匙。

但钥匙,不能只握在别人手里。

她铺开纸张,开始梳理自己手中可能有的筹码:

其一,是永嘉长公主的赏识。这是目前最直接、也最有力的一张牌。长公主地位超然,她的态度足以影响部分宫廷舆论。

其二,是瑾绣坊本身的口碑与独特性。她的改良绣法、创新图样,是目前宫廷绣房未必能及的,这便是价值。

其三,是谢砚隐约透露的,关于贡品案的线索。若能掌握实证,或可反制王氏与苏玥背后可能存在的势力。

然而,这些筹码还远远不够。她需要一个更稳固的同盟,一个能在宫廷那潭深水中为她说话、周旋的力量。

谢砚……他屡次相助,目的虽未明,但至少目前立场与她一致。而且,他显然对宫廷动向有着超乎寻常的了解和影响力。或许,可以与他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

但这个念头刚起,苏瑾便下意识地蹙眉。与虎谋皮,风险自知。谢砚的背景如同一团迷雾,他所图为何?仅仅是欣赏她的技艺和“有趣”?她不信。可除此之外,她如今还有什么值得他如此费心图谋的?

就在苏瑾凝神苦思之际,青黛轻叩房门,送来了一封来自砚记的密信。依旧是谢砚的亲笔,内容却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简短,也更惊心动魄:

“三日后,宫中或有采办太监至瑾绣坊‘视察’。早做准备。另,酉时三刻,清茗轩老地方,盼晤,共商‘御寒’之策。”

宫中采办太监视察!来得这么快!

“御寒”之策?意指应对此次宫廷带来的“寒意”吗?

苏瑾握着信纸的手指微微收紧。谢砚的消息果然灵通至极!这给了她宝贵的准备时间,也证实了他确有介入此事的意愿和能力。

酉时三刻……她必须去。

三日后,果然如谢砚所料,一位姓孙的采办太监,带着两名小内侍,不声不响地出现在了瑾绣坊的门前。孙太监面白无须,眼神活络,脸上挂着职业性的笑容,看似随和,但打量铺面和陈设的目光却带着精明的审视。

林绣娘得了苏瑾事先叮嘱,不卑不亢地将人迎了进来,奉上香茗,然后依着苏瑾准备好的说辞,引领孙太监参观。

孙太监先是随意看了看柜上陈列的寻常绣品,点了点头,未置可否。直到林绣娘依计,将他引至内间,请他观赏那幅刚刚完成、尚未交付永嘉长公主的《秋山访友图》绣品时,孙太监脸上的漫不经心才瞬间收起,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痴迷的惊叹。

他凑到近前,几乎是贴着绣面细看那山石的皴擦感、红叶的层次、流水的动态,尤其是人物衣袂那几乎以假乱真的笔墨意趣,口中不住地喃喃:“神乎其技……真是神乎其技啊!这……这竟是以针线绣出来的?”

林绣娘在一旁适时说道:“公公谬赞。此乃我们东家为永嘉长公主殿下精心绣制,耗时三月有余,方才完成。长公主殿下前日看过,亦是十分满意。”

“永嘉长公主殿下?”孙太监眼神一动,脸上的笑容更真切了几分,“难怪,难怪有如此气韵!苏东家果然名不虚传。”

参观完毕,孙太监并未多言,只意味深长地说了句:“瑾绣坊,果然有些真东西。咱家回宫,定当如实禀报。”便带着人离开了。

送走孙太监,林绣娘回到内间,才发现自己手心竟全是冷汗。苏瑾从屏风后转出,神色平静。她知道,这只是第一关。展示技艺,借长公主之名震慑,只能让对方有所顾忌,但远远不足以打消那些想要“收归官办”的念头。

真正的博弈,在宫廷深处,在她无法触及的地方。

酉时三刻,清茗轩雅间。

苏瑾到的时候,谢砚已等候在此。他今日穿着一身玄色暗纹锦袍,少了几分平日里的慵懒随意,多了几分沉肃,烛光映照下,侧脸线条显得有些冷硬。

“苏姑娘。”他起身相迎,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一瞬,似乎想看出她面对压力的状态。

“谢公子。”苏瑾敛衽一礼,在他对面坐下,开门见山,“今日孙公公已来过。”

“我知道。”谢砚颔首,“姑娘应对得体,借长公主之势,暂稳住了他。但孙太监不过是马前卒,真正做主的,是内务府几位大人,以及……宫中某些对此事感兴趣的主子。”

他顿了顿,直接抛出了核心问题:“内务府中,主张收归官办的声音,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认为民间绣坊规制不明,恐难承贡品之重;二是……有人递了话,称姑娘行商贾之事,有损官眷体统,且绣坊扩张过快,需加以约束,以免尾大不掉。”

苏瑾心中冷笑,这“有人”是谁,不言而喻。她抬眸看向谢砚:“公子既知症结,不知何以教我?这‘御寒’之策,究竟为何?”

谢砚凝视着她,烛光在他深邃的眸中跳动:“有两种选择。其一,姑娘可主动向宫廷靠拢,接受某种程度的‘监管’,比如,挂上‘内廷采办候选’之类的虚名,让出一部分利润,换取独立经营之权。但此举如同与虎谋皮,分寸极难把握,稍有不慎,便会被逐步蚕食,名存实亡。”

苏瑾毫不犹豫地摇头:“此非我愿。瑾绣坊必须完全由我做主。”这是她的底线。

“其二,”谢砚似乎早料到她的答案,唇角微勾,露出一抹锐利的笑意,“便是寻找一个足够分量的‘盟友’,在内务府乃至更高层面,为你发声,直接否定‘收归官办’的提议,并推动将瑾绣坊作为一个‘特例’,以合作而非管辖的形式,为宫廷提供特定绣品。”

“盟友?”苏瑾心念电转,“公子指的是……长公主殿下?”这似乎是最可能的人选。

谢砚却摇了摇头:“长公主殿下虽能影响舆论,但直接介入内务府事务,并非其职责所在,力度未必足够。且容易授人以柄,称殿下以权谋私。”

“那……”苏瑾疑惑地看着他。

谢砚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一字一句道:“这个盟友,可以是我。”

苏瑾瞳孔微缩,尽管有所猜测,但听他亲口说出,心中仍是震动。“公子……意欲如何?”

“我可以动用我的关系,在内务府周旋,确保瑾绣坊保持独立。同时,我可以帮助瑾绣坊,拿到第一份真正的、光明正大的宫廷订单——不是贡品,而是类似为某位太妃寿辰、或是某处宫苑修缮所需特定装饰绣品之类的‘定制’。以此为范例,堵住那些质疑规制、质疑能力之人的嘴。”谢砚的目光锐利而坦诚,“但,我有条件。”

“什么条件?”苏瑾心跳不由加快,她知道,关键时刻到了。

“第一,”谢砚伸出一根手指,“瑾绣坊三成利润。不是现在,而是从获得宫廷订单开始计算,并且,仅限于来自宫廷及我所引荐之高官显贵订单的利润。”

三成利润!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若真能换来独立和宫廷订单的通行证,并非不能接受。

“第二,”他伸出第二根手指,“我要瑾绣坊三成的份子。不是管理权,而是分红权。这意味着,瑾绣坊越兴旺,我所得越多,我们利益彻底捆绑。我才会不遗余力,护它周全。”

份子!这意味著谢砚将从合作者,变为瑾绣坊的东家之一!虽然不参与管理,但这份联系将更为紧密,也更为危险。

苏瑾沉默了片刻,脑中飞速权衡。付出三成利润和三成份子,代价巨大。但换来的是一个强大而神秘的盟友,一个能帮她抵御宫廷吞噬的保护伞,以及一个通往更高层次平台的跳板。这看似是割肉,实则是为了保住更大的根本。

“我能得到什么保障?”苏瑾抬起头,目光清凌凌地看向他,“我如何能相信,公子不会在日后,逐步蚕食,最终将瑾绣坊彻底吞并?”

谢砚迎上她审视的目光,没有丝毫闪躲:“我们可以立下契约,写明我的权利仅限于分红,不涉经营、人事、图样等一切具体事务。契约可由长公主殿下见证。此外……”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种奇异的笃定,“苏姑娘,我若真想吞并,有比这更简单直接的方法。我选择合作,是因为我认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独立的瑾绣坊,远比一个死气沉沉的官办绣坊,更有价值。你的技艺和头脑,才是瑾绣坊真正的核心,这也是我愿意投资的原因。”

他的话,半是利益分析,半是……欣赏?苏瑾分辨不清,但他眼中的坦诚与那句“由长公主见证”,让她心中的天平开始倾斜。

这无疑是一场豪赌。赌谢砚的信誉,赌他的能力,也赌她自己未来的价值。

良久,苏瑾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她举起面前的茶杯,以茶代酒,看向谢砚,声音清晰而坚定:

“好。利润三成,份子三成。契约明细,需由我亲自拟定,并请长公主殿下见证。望公子,信守承诺。”

谢砚看着她眼中那破釜沉舟般的亮光,唇角终于绽开一个真心实意的、极其舒展的笑容。他也举起茶杯,与苏瑾的轻轻一碰:

“合作愉快,苏东家。谢某,定不相负。”

清脆的杯盏碰撞声在雅间内回响,宣告着一个新的同盟,在这暗流汹涌的夜色中,初步缔结。

苏瑾知道,从此,她的前路将与这位神秘的谢公子更加紧密地捆绑在一起,福祸相依。但为了守护这来之不易的独立与自由,她别无选择,只能迎难而上。

御前的博弈,才刚刚开始。而有了谢砚这个盟友,她手中,终于握住了一份足以与之周旋的底气。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六十二年冬

狩心游戏

臣妻

貂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