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紫月(德嫔乌雅氏)站在承乾宫的白幡下,手中的帕子绞得死紧。佟佳贵妃的灵柩停在正殿,十岁的胤禛穿着斩衰孝服跪在灵前,背挺得笔直,却掩不住单薄肩膀的颤抖。
"四阿哥跪了三个时辰了。"大宫女低声道,"连水都不肯喝..."
紫月望向灵堂正中那幅佟佳氏年轻时的画像——画中人眉目如生,正是抚养胤禛十年的养母。历史上这场丧礼后,四爷将彻底回到生母身边,但此刻她心里没有半分喜悦。
"去小厨房温碗杏仁茶来。"她轻声吩咐,"要加蜂蜜,别太甜。"
---
**酉时·灵堂偏殿**
紫月端着茶盏轻轻走近,听见胤禛正对着棺木低声背诵《孝经》。孩童的声音沙哑干涩,显然已经哭了很久。
"禛儿。"她跪坐在他身旁,将茶盏推过去,"歇会儿吧。"
胤禛猛地抬头,红肿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慌乱:"德...德嫔娘娘..."他下意识往后退了退,"儿臣还要守灵..."
紫月心头一刺。这些年为了避嫌,她与胤禛始终保持着礼数,此刻孩子连"额娘"都不敢叫了。
"你皇额娘最疼你。"她将茶盏又推近些,"若见你糟蹋身子,她在天上该多难过?"
胤禛的眼泪突然砸在青砖地上。他死死攥着孝服前襟,指节发白:"他们说...说儿臣克死了弟弟...现在又..."
"胡说!"紫月一把将他搂进怀里,全然不顾四周宫人惊愕的目光,"你皇额娘是产后血崩,太医脉案写得明明白白!"
怀中的孩子突然僵住,然后爆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紫月感觉肩头的衣料迅速被泪水浸透,就像窗外渐密的雨丝。
---
**戌时·永和宫暖阁**
康熙看着蜷在榻上昏睡的胤禛,伸手拂去孩子额前的碎发:"贵妃临终前,求朕让胤禛回到生母身边。"
紫月正在点安神香的手微微一颤:"臣妾...怕委屈了四阿哥。"
"你倒是实在。"康熙意味深长地看她一眼,"这些年你暗中照料,朕都知道。"
香炉里的沉水香升起袅袅青烟,紫月望着胤禛枕边那个褪色的荷包——正是她当年塞进襁褓的信物,如今已被磨得发白。
"臣妾只求四阿哥平安喜乐。"她轻声道,"至于他心里装着谁...都是孩子的福分。"
---
**三日后·佟佳氏头七**
紫月带着胤禛在宝华殿诵经。当和尚念到"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时,孩子突然开口:
"额娘...儿臣能去承乾宫拿样东西吗?"
这是丧礼后胤禛第一次唤她额娘。紫月鼻尖一酸,柔声道:"自然可以。额娘陪你一起去。"
承乾宫已撤去白幡,但殿内仍弥漫着药香。胤禛熟练地爬上贵妃昔日的拔步床,从暗格里取出个紫檀匣子。
"皇额娘留给我的。"他小心翼翼打开,里面是佟佳氏抄写的《金刚经》,扉页题着"禛儿周岁留念"。
紫月接过经书,突然在夹页里发现张泛黄的纸条——竟是当年她落在御药房的食补方子!纸上还有佟佳氏的朱批:"照此调理,勿令乌雅氏知"。
---
**七月十五·中元祭礼**
胤禛穿着素服在护城河边放河灯。紫月站在不远处,看他将两盏灯轻轻推入水中——一盏写着"皇额娘佟佳氏",一盏写着"弟胤祚"。
"额娘。"孩子突然回头,"您说皇额娘和弟弟...会在天上相见吗?"
紫月走过去蹲下身,与他平视:"你看那两盏灯。"顺流而下的河灯渐渐靠拢,最终并肩漂远,"他们都会保佑禛儿的。"
胤禛突然扑进她怀里,小脸埋在她肩头:"儿臣...儿臣以后只有额娘了..."
夜风拂过河面,吹散了紫月的眼泪。她望着远处宫墙上的一弯新月,突然想起穿越前读过的那句"月有阴晴圆缺"。
---
> 当夜紫月给胤禛掖被角时,
> 发现孩子枕下压着两幅画像:
> 一幅是佟佳氏工笔小像,
> 一幅是她去年生辰时胤禛偷画的侧影。
> 而窗外的月光温柔地笼罩着这一切,
> 仿佛在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历史细节考据**:
1. **佟佳氏去世**: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八,追封孝懿皇后(《清史稿》)
2. **丧服制度**:清代皇子为养母服斩衰三年(《大清会典》)
3. **抚养权变更**:胤禛确实在佟佳氏去世后回到生母身边(《雍正朝起居注》)
4. **河灯习俗**:清宫中元节确有放河灯祭奠的记载(《国朝宫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乌雅氏6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