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我在大唐搞建设 > 第2章 初识长安味

第2章 初识长安味

第二章初识长安味

推开那扇吱呀作响、仿佛随时会散架的木门,清晨略带寒意的空气扑面而来,让李瑜精神微微一振。

门外是一条狭窄的土路,路面坑洼不平,两旁是低矮破败的土坯房或茅草屋,偶尔有几株蔫头耷脑的槐树。几个穿着与他类似、甚至更为褴褛的百姓正在忙碌,有挑着水的,有拾掇柴火的。看到李瑜从废屋里出来,他们投来或漠然或好奇的一瞥,但并未过多关注。流民在这个时代并不罕见。

李瑜尽量低着头,模仿着记忆碎片里这具身体原主那种畏缩的姿态,沿着土路向外走去。他需要找到水源,更需要弄到点吃的。

循着人声和车马声,他很快走到了一个稍微开阔些的路口。这里的人流明显多了起来,大多行色匆匆。男人们多梳着发髻,用布巾或简单的簪子固定,穿着各色麻布或粗绸的衣服;女人们则穿着襦裙,颜色相对朴素。偶尔有骑马或乘着简陋马车的人经过,扬起一片尘土。

道路的尽头,隐约可见一道巍峨的、绵延不绝的灰色轮廓——城墙!那应该就是长安城了。根据记忆和方位判断,他目前所在应该是长安城外的某个附郭坊或者郊区。

路边有一个简陋的茶摊,支着破旧的布篷,一个老翁正在用陶釜烧水,烟气袅袅。几张歪斜的木桌旁坐着几个歇脚的脚夫模样的汉子,正捧着粗陶碗喝水闲聊。

水!李瑜咽了口唾沫,饥饿感暂时被更强烈的干渴压过。他摸了摸身上,记忆中这身体原主似乎还有几枚皱巴巴的“开元通宝”铜钱,藏在贴身的破布袋里。他小心翼翼地掏出来,一共三枚,锈迹斑斑,这就是他全部的家当。

他走到茶摊前,学着别人的样子,哑着嗓子问:“老丈,一碗水,多少钱?”

老翁抬起浑浊的眼睛看了他一眼,伸出两根手指:“两文钱,管饱的凉茶。”

两文钱!李瑜看着手心那三枚可怜的铜钱,犹豫了一下。水是必须的,但钱花了就没了。他最终还是递过去两文钱,换来一个豁了口的粗陶碗,里面是浑浊的、带着苦涩味的凉茶。他顾不得许多,一口气灌了下去,一股凉意顺着喉咙滑入胃中,暂时缓解了火烧火燎的感觉。

喝完水,他不敢多留,谢过老翁(老翁只是摆了摆手),继续朝城墙方向走去。越靠近城墙,人流越密集,各种气味也越发复杂——汗味、牲畜粪便味、食物烹煮的香气、药材味、香料味……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种独属于古代城市的、生机勃勃又略显刺鼻的气息。

城墙高达数丈,夯土筑成,显得厚重而沧桑。巨大的城门洞开着,上方刻着“延兴门”三个大字。门洞下,有兵士持矛站立,虽然看起来有些懒散,但依旧带着官府的威严。进出城门的人流车马络绎不绝,排着缓慢的队伍接受简单的盘查。

李瑜混在人群中,低着头,心跳有些加速。他这身流民打扮,会不会被拦下?幸好,守门的兵士似乎见怪不怪,只是瞥了他一眼,看他身无长物,便挥挥手让他进去了。

踏入城门的一刹那,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笔直、宽阔得超乎想象的街道(怕是能并排行驶十辆马车)向前延伸,一眼望不到头。街道两旁挖有排水沟,栽种着整齐的槐树或榆树。最令人震撼的是街道两侧的坊市围墙——高大、整齐,将城市分割成一个个规整的方块。这就是里坊制吗?李瑜心中暗忖。

空气中弥漫着更浓烈的市井气息。叫卖声、吆喝声、车马声、交谈声汇成一片嘈杂的交响乐。街道上行人摩肩接踵,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乘着肩舆的贵人,有身着胡服、高鼻深目的胡商,有僧侣,有道士……三教九流,形形色色,构成一幅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图》般的景象。

这就是长安!万国来朝的大唐帝都!即使身处窘境,李瑜仍然被这扑面而来的盛世气象所震撼。历史的书本瞬间变成了立体的、可触摸的现实。

但他的肚子不合时宜地再次咕咕作响,将他的思绪拉回残酷的现实。欣赏归欣赏,当务之急是填饱肚子。

他看到路边有卖胡饼(一种烤制的面饼)的摊子,香气诱人。一问价,一张饼要三文钱。他只剩下一文钱了。

一文钱能买什么?他在街上茫然地走着,看到有卖蒸饼(馒头)的,似乎便宜些,但也要两文钱一个。最终,他在一个角落里看到一个老妪在卖一种看起来黑乎乎、像是麸皮混合野菜做的团子,一问,一文钱两个。

李瑜几乎没有犹豫,用最后的一文钱买了两个团子。团子入口粗糙剌嗓子,带着一股难以形容的苦涩味,但他还是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暂时压住了饥饿。

吃完这顿“寒酸”的早餐,李瑜站在熙熙攘攘的街头,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迷茫。身无分文,举目无亲,在这座百万人口的巨大都市里,他该如何生存下去?历史知识在此时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他知道玄宗年间的物价,知道漕运的路线,知道宰相的名字,但这些能立刻换来一个栖身之所、一碗热饭吗?

他必须想办法,立刻,马上。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道姑小王妃

我寄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