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我在大唐搞建设 > 第3章 西市求生计

第3章 西市求生计

第三章西市求生计

略微填饱肚子后,李瑜开始有精力更仔细地观察周围环境。他意识到自己进入的可能是长安城的东区,多是达官贵人的住宅区,坊墙高大,街面相对整洁,但对他来说,这里机会渺茫。根据历史知识,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

他需要去西市或者东市。印象中,西市更为繁华,胡商云集,贸易活跃,或许更适合他这种一无所有的人寻找机会。他拉住一个面相看起来比较和善的老者,拱手行礼,用尽量谦卑的语气询问:“老丈请了,小子初来长安,想去西市谋个生路,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走?”

老者打量了他一下,指了指西边:“顺着这条朱雀大街一直往西,过了皇城,再走好一段,见到市署旗幡便是了。后生,西市龙蛇混杂,小心些。”

李瑜连忙道谢,心中稍定。有了目标,总比漫无目的强。

他开始沿着宽阔的朱雀大街向西行走。这条被誉为“天街”的中轴线大道,其宏伟程度远超想象,路面夯实得极为平整,车马驶过,尘土并不算大。他走了足足一个多时辰,才远远看到西市那喧闹的入口。期间,他尽量避开巡逻的武侯(城管兼警察),也小心不冲撞那些鲜衣怒马的贵人车驾。

进入西市,仿佛瞬间被卷入了一个巨大的、五光十色的漩涡。这里的喧嚣和拥挤程度远超他刚才经过的街区。店铺鳞次栉比,旗幡招展,售卖的商品琳琅满目——丝绸、瓷器、珠宝、药材、皮毛、牲畜、刀剑、木器……应有尽有。空气中混合着香料、皮革、酒肉、人汗等各种气味。各种口音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其中不乏语调古怪的胡语。

胡商的数量果然极多,他们穿着色彩鲜艳的翻领胡服,戴着尖顶或圆顶的帽子,留着浓密的络腮胡,牵着骆驼马匹,在市场中格外显眼。

李瑜像一叶浮萍,在人潮中随波逐流。他观察着各个店铺,寻找着可能的机会。他看到有书肆,但自己身无分文,不可能去买书来卖。他看到有酒楼食肆,但需要本钱和手艺。他看到有需要力气的搬运活,但这具身体目前虚弱不堪,恐怕难以胜任。

难道只能去乞讨了吗?一股绝望感再次涌上心头。

就在他茫然四顾时,目光被一家规模不小的绢帛店吸引。店门口围了些人,似乎发生了争执。一个掌柜模样的中年人正对着一个胡商打扮的人焦急地比划着,桌上摊开着一本厚厚的账册和一堆木筹(算筹),旁边还放着几卷精美的丝绸。

“……康萨保,你这账不对!上月赊欠的八十匹绫,按约定利钱五分,今日连本带利该是……”掌柜的指着账册,额头冒汗。

那名叫康萨保的胡商一脸精明,操着生硬的汉语反驳:“王掌柜,你的算筹打错了!利钱不是这样算的!应该是……”

两人争执不下,周围的伙计和看客也都插不上嘴。李瑜凑近了些,听了一会儿,明白了症结所在。唐代的利息计算较为复杂,涉及复利(利滚利),这两人一个用算筹,一个心算,方法不同,又都对自己的计算结果坚信不疑,故而僵持。

李瑜心中一动。现代金融学里,复利计算是基础中的基础。或许……这是个机会?

他深吸一口气,挤上前去,对着那王掌柜和胡商康萨保拱了拱手,用尽量沉稳的语气说:“二位请了,小子或许能帮二位厘清这笔账目。”

那王掌柜和康萨保同时转过头,疑惑地看着这个穿着寒酸、面色苍白的少年。王掌柜皱起眉头:“去去去,哪里来的小子,添什么乱!”

康萨保倒是饶有兴致地打量了李瑜一眼:“哦?你会算账?”

李瑜不卑不亢地回答:“略知一二。可否借纸笔一用?” 他知道唐代已有纸张,但价格不菲,寻常算账多用算筹或心算。

王掌柜本想呵斥,但看李瑜神态镇定,又见僵持不下,便不耐烦地对伙计挥挥手:“给他张废纸,看他能算出什么花样!”

伙计拿来一张质地粗糙、边缘有些破损的纸和一支秃笔。李瑜接过,蹲下身,将纸铺在台阶上。他回忆了一下复利公式,但直接写公式肯定不行。他采用了一种这个时代可能能理解的叙述性计算方法,将本金、利率、时间一步步拆解,用清晰的汉字和简单的符号(如点、杠)在纸上演算起来。

他写得很慢,尽量让每一步都清晰可循。周围的人都好奇地围拢过来,看着这个少年用一种前所未见的方式“写算”。王掌柜和康萨保也凑过头来看。

不过片刻,李瑜抬起头,将纸上的最终结果展示给二人:“根据二位所言,本金八十匹绫,月利五分,赊欠一月零五天。按市面通行规矩,不足半月按半月计,超过半月按一月计利,则总欠款应为……八十四匹绫又三分之二匹。若以钱帛折算,按当前市价……”

他将结果清晰地报出,并且解释了计算过程的关键步骤。

王掌柜和康萨保都愣住了,各自拿着算筹又摆弄了一遍,发现结果竟然与李瑜的完全一致!而且李瑜的方法看起来更直观,更容易验证。

王掌柜脸上的不耐烦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惊讶和一丝欣赏:“咦?你这后生,算法倒是新奇又准确!”

康萨保也哈哈大笑,拍着李瑜的肩膀(力道之大让李瑜龇牙咧嘴):“好!算得清楚!王掌柜,就按这小哥说的数目结账!免得你我争吵!”

纠纷顺利解决。康萨保痛快地付了款,还额外摸出几枚铜钱,塞到李瑜手里:“小哥,这是酬谢!你的算法,很有意思!”

王掌柜也面色缓和,看着李瑜,问道:“后生,看你面生,不是本地人吧?可有什么营生?”

李瑜心中狂跳,知道机会来了。他压下激动,恭敬地回答:“小子李瑜,初到长安,尚未有落脚之处。方才只是侥幸,略尽绵薄之力。”

王掌柜沉吟了一下。他这绢帛店生意不错,时常需要与胡商算账,有个算法精熟、头脑灵活的人在身边,能省去不少麻烦。看这少年虽然衣着寒酸,但谈吐清晰,眼神清明,不像奸猾之徒。

“这样吧,”王掌柜开口道,“我店里正好缺个帮忙记账、核验货物的伙计,管吃管住,每月再给你三百文工钱。你可愿意?”

管吃管住!每月三百文!这对于身无分文、饥肠辘辘的李瑜来说,简直是天籁之音!他强忍着立刻答应的冲动,再次拱手,语气诚恳:“多谢掌柜收留!小子定当尽心竭力!”

就这样,李瑜在西市这家名为“王记绢帛”的店铺里,得到了一份临时的工作,也获得了在长安城最初的立足点。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但至少,他迈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女帝的日常

假少爷回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