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我在大唐搞建设 > 第6章 陋室秉烛叩唐音

第6章 陋室秉烛叩唐音

第六章陋室秉烛叩唐音

自那日苏府小姐惊鸿一瞥后,李瑜在王记绢帛的生活仿佛被投入一颗小石子的池塘,表面涟漪渐平,内里却暗流涌动。那缕清雅的香气和那双沉静的明眸,偶尔会在他独处时浮现,但很快就被更迫切的生存与发展需求压下。

他深知,在这等级森严的时代,一个毫无根基的商铺伙计,与高门贵女之间隔着天堑。一时的好奇或欣赏,如同风中烛火,瞬息可灭。他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立身之本。

夜晚,他那间狭小的杂物间成了知识与现实交锋的战场。油灯如豆,昏黄的光晕勉强驱散一隅黑暗,将他的身影拉长,扭曲地投在斑驳的土墙上。空气中弥漫着灯油的异味和旧纸张、霉木混合的气息。

他面前摊开着几本书籍。最珍贵的是一本边缘磨损、纸质泛黄的《说文解字》抄本,这是他花了近半月工钱才从一个走街串巷的旧书贩那里淘来的。还有一本《千字文》,以及几卷价格相对低廉的时人诗文集抄本。

第一步,是攻克文字关。现代简体字与唐代通行的楷书、行书差异巨大。他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从最基础的笔画开始。手腕悬空,紧握着劣质的毛笔,在废纸或铺了细沙的木板上,一笔一划地模仿。 “上”、“大”、“人”、“天”……简单的字尚可,遇到结构复杂的,常常写得歪歪扭扭,墨团满纸。

汗水有时会顺着额角滑下,滴落在纸页上,晕开一小团墨迹。手臂和手腕因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而酸麻胀痛。但他眼神专注,没有丝毫懈怠。他知道,这是融入这个时代的敲门砖,是理解一切知识的基础,容不得半点取巧。

除了临摹,他更注重理解。借助《说文解字》,他探究每个字的源流、本义和引申义。这让他对汉字的内涵有了更深层的把握,远超死记硬背。他发现,许多在现代看似平常的字词,在唐代有着更丰富或更特定的含义。例如,“消息”一词,此时更多指“消长、变化”;“经济”则指“经世济民”。

在识字的间隙,他开始涉猎经史。王福掌柜见他好学,偶尔也会将店里一些废弃的账本、往来的简单书信给他练习阅读。通过这些真实的文书,他直观地了解了唐代的书面语表达习惯、公文格式乃至社会百态。

他也开始尝试写作。最初是模仿书信格式,给并不存在的“家人”写信,练习叙事和表达。后来,他开始用笨拙的文言写日记,记录每日见闻、物价波动、天气变化,甚至是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思考。写完后,他常常自己反复修改,推敲用词是否得当,句式是否符合文法。

这个过程枯燥而艰辛。有时面对一个生僻字或难以理解的典故,他会枯坐半夜,反复查阅有限的资料,直到弄懂为止。孤独感如影随形,尤其是当窗外传来更夫梆子声,提醒他夜已深沉,万籁俱寂,只有他一人在这昏黄的灯下,与千年前的文字搏斗。

但他心中有一股强大的动力。历史系的学习经历让他明白,知识,尤其是对当下社会运行规则的深刻理解,是最大的权力和资本。他不仅要学会看,还要学会说,学会写,学会用这个时代的方式思考和表达。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隐藏起来自未来的异质性,才能有机会撬动这个时代的杠杆。

灯花偶尔爆开一个小小的灯花,发出轻微的“噼啪”声,打断他的沉思。他抬起头,揉了揉酸涩的眼睛,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长安城的夜,没有霓虹,只有星月与零星灯火,却蕴含着无尽的可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他低声吟诵出这句跨越时空依然闪耀的诗句,仿佛在与千年前的屈子对话,也是在为自己打气。然后,他再次低下头,沉浸入那片由横竖撇捺构成的、通往大唐核心的密林之中。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道姑小王妃

女帝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