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我在大唐搞建设 > 第9章 墨香暗渡陈仓计

第9章 墨香暗渡陈仓计

第九章墨香暗渡陈仓计

李瑜在西市的活跃与在王记展现出的能力,如同投入水面的石子,涟漪渐渐扩散,开始引起一些有心人的注意。这日午后,店里来了一位客人,指名要见李瑜。

来者是一位三十岁左右的中年文士,身着半旧但干净的青袍,头戴方巾,面容清癯,眼神温和中带着一丝精明。他自称姓陈,名元靖,是国子监的一位助教(低级学官),平日里也喜好金石书画,常来西市淘换些文房用品。

“这位便是李瑜小哥吧?在下陈元靖,冒昧来访。”陈助教拱手行礼,态度谦和。

李瑜连忙还礼:“小子李瑜,见过陈助教。不知助教寻小子有何见教?”

陈元靖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卷纸,展开,正是李瑜那日在小型文会上所作《春暮园中偶题》的抄本,字迹工整清秀。“日前在友人家中,偶见小哥此诗,清新脱俗,意境悠远,心下甚喜。听闻小哥乃王记绢帛伙计,更是惊讶,故特来拜访,想与小哥结交,探讨诗文。”

李瑜心中了然,这是诗名初显带来的效应。他谦逊道:“助教过奖了。小子胡乱涂鸦,偶得一句,实不敢当‘探讨’二字。助教乃国之学官,学问渊博,小子正有许多疑惑,欲求指点。”

两人便在店堂一隅坐下,王福识趣地让人奉上茶水。起初,话题围绕着诗文展开。陈元靖对李瑜那首诗赞誉有加,又询问他平日读何书,喜好哪位诗人。李瑜谨慎应对,只说自己喜好读书,尤其爱读史书和前人笔记,对当下文坛大家如李白、王维等十分仰慕,但不敢妄加评论,只就诗歌意境、用典等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理解,其视角之新颖,常让陈元靖感到意外和启发。

交谈中,李瑜敏锐地察觉到,这位陈助教并非仅仅为了谈诗论道而来。他言语间不时流露出对经济之事的兴趣,甚至隐晦地询问王记绢帛的经营情况,对李瑜在算学和管理上表现出的才能似乎更为关注。

李瑜心念电转,国子监助教虽是清流小官,但身处帝国最高学府,消息灵通,人脉或许不容小觑。与其空谈诗文,不如展示一些更具实用价值的东西,或许能建立更稳固的关系。

他适时地将话题引向了自己正在研究的《水经注》,并结合长安漕运、关中水利谈了一些看法。他并未提出惊世骇俗的现代观点,而是基于唐代现有的技术条件,谈论如何疏浚河道、改善仓储以减少损耗等实际问题,其分析条理清晰,切中时弊,显示出对实务的深刻理解。

陈元靖听得目光越来越亮。他原本只是好奇一个商铺伙计为何能写出那般好诗,此刻却发现,此子胸中所学,远不止诗文风月,竟有经世济民之才的雏形!这在一个“商贾之徒”身上,简直不可思议。

“小哥竟对漕运水利也有如此见解?”陈元靖惊叹道,“实不相瞒,在下虽在国子监,却也常与司农寺、将作监的同僚往来,听他们议论时事,亦感漕运乃京师命脉,积弊颇多。小哥所言,诸如在漕渠关键节点增设‘转搬仓’以节级运输,减少直达损耗之议,与某些有识之士不谋而合!”

李瑜心中一动,知道自己找对了方向。他更加谦逊:“小子妄言,不过是读杂书时胡思乱想,纸上谈兵罢了。具体施行,还需诸位大人斟酌。”

陈元靖却摆摆手,压低声音道:“小哥过谦了。见识不分出身。不瞒小哥,司农寺一位主簿正是在下好友,近日正为漕粮损耗之事烦恼。若小哥不弃,他日或可引荐,听听小哥更多高见?”

这正是李瑜等待的机会!通过国子监助教,接触到实务部门的官员!他强压激动,躬身道:“若能得见诸位大人,聆听教诲,实乃小子三生有幸!只是小子身份低微,恐……”

“无妨!”陈元靖笑道,“英雄不问出处。有才学者,自有赏识之人。此事待我安排。”

又闲聊片刻,陈元靖满意地告辞离去,临走前还借走了李瑜那本残破的《水经注》,说回去仔细研读。

送走陈助教,李瑜心潮澎湃。他意识到,诗文是敲门砖,但真正能让他获得重视和资源的,很可能还是他那些超越时代的、更具实用性的知识和思维。这条“墨香暗渡陈仓计”,似乎走对了第一步。

王福凑过来,好奇地问:“小李子,这位陈助教找你何事?我看你们相谈甚欢。”

李瑜微微一笑:“陈助教是位雅士,来与小子探讨诗文,顺便问了问市面上的纸墨行情。”

他轻描淡写,心中却已开始筹划,如何在下一次可能的会面中,更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价值,将这条意外获得的“天线”,延伸到更接近权力核心的地方。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道姑小王妃

我寄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