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一中的早读铃还没响,高一(一)班的玻璃窗已经被朝阳染成暖金色。林溪背着洗得发白的帆布包走进教室时,鼻尖先撞上了一股混杂着新实木课桌椅的清漆味、晨光里浮动的粉笔灰,还有前排女生偷偷拆开的橘子硬糖的甜香。教室里已经坐了大半人,靠窗的同学正用指尖推着窗沿透气,叽叽喳喳的交谈声像刚破茧的飞虫,绕着“哪个老师最严”“食堂糖醋排骨好不好吃”的话题打转。
她的目光几乎是条件反射般扫过教室后半区——果不其然,在靠窗那一列的倒数第二排,江屿已经坐在那里了。他今天穿了件浅灰色的连帽衫,帽子没戴,露出利落的短发,耳机线像两根细银线,松松地挂在颈间。摊开在桌面上的不是高一语文课本,而是一本封面印着复杂公式的《高中物理竞赛真题解析》,书页被他用指腹轻轻按着,停在一道画满受力分析图的题目上。窗外的阳光斜斜切进来,落在他低垂的眼睫上,在眼下投出一小片浅淡的阴影,连带着他周围的两个空位,都像是被无形的屏障圈起来,没人敢轻易坐下。
林溪悄悄撇了撇嘴,脚步顿了顿,最终选了斜前方隔着一个过道的座位——这个位置妙在,她低头写作业时完全看不见江屿,可只要稍微抬眼,用眼角余光就能精准捕捉到他是在翻书,还是在转笔,甚至能看清他课本上记笔记的字迹是往左偏还是往右偏。刚把帆布包塞进桌肚,书包链上挂着的小鲸鱼挂件还在轻轻晃,一个带着薄荷味的声音就凑了过来:“嘿!你就是林溪吧?”
林溪转头,撞进一双圆溜溜的杏眼——是她的新同桌苏晓,扎着高马尾,发尾还别着个草莓形状的小发卡,手里攥着的晨光笔记本上,已经用彩色笔写满了“开学必备清单”。苏晓的声音压得低,却藏不住雀跃:“开学典礼上跟你一起发言的那个男生,是不是叫江屿啊?你们俩站在台上的时候,连鞠躬的角度都差不多,也太有默契了吧!你们认识好久了?”
“嗯……算是吧。”林溪的指尖无意识地抠着帆布包的拉链,声音含糊得像含了颗糖。她可不想在离江屿只有三步远的地方聊这个——谁知道他那看似专注看书的样子,耳朵是不是竖得像雷达。她赶紧拿出文具盒,假装要整理笔,拉开拉链时,金属扣“咔嗒”响了一声,在嘈杂的教室里却格外清晰,她甚至能感觉到,身后那道原本落在书页上的目光,似乎轻轻动了一下。
“算是?那到底是认识还是不认识啊?”苏晓凑得更近了些,连呼吸都带着好奇,“我刚才想跟他打招呼,刚走近就看见他皱了下眉,吓得我赶紧退回来了!你们以前是不是一个初中的?他是不是一直这么……不好接近啊?”
林溪刚想编个“只是小学同学”的借口糊弄过去,教室前门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班主任李老师抱着花名册走了进来,她穿了件藏青色的西装外套,鼻梁上的黑框眼镜滑到了鼻尖,却一点没影响她的气场——只是轻轻咳嗽了一声,原本喧闹的教室瞬间就静了下来,连窗外的风声都听得更清楚了。
“欢迎大家来到高一(一)班,未来三年,我就是你们的班主任李梅。”李老师把花名册放在讲台上,指尖敲了敲桌面,“先跟大家说个事,这周我们按座位临时分组,每组五个人,负责班级卫生和周末的小组破冰活动,下周再根据月考成绩调整。”
林溪心里“咯噔”一下,下意识回头看了眼江屿——他还是维持着刚才的姿势,只是指尖停在了书页的空白处,没再动。这时,李老师的声音又响了起来:“第三组,苏晓、林溪、陈曦、赵星宇……还有江屿。”
“好巧啊!”苏晓立刻小声拽了拽林溪的袖子,眼睛亮晶晶的,“咱们组有两个学霸!”林溪还没来得及回应,就听见李老师补充道:“江屿、林溪,开学典礼上你们俩是并列第一,这组就靠你们带带大家,多发挥点默契。”
“默契”两个字刚落地,林溪就感觉到一道冷淡的目光从身后扫了过来,像片薄冰擦过皮肤。她硬着头皮挺直背脊,没敢回头,却能想象出江屿此刻的表情——大概是和她一样,心里翻着“谁跟他有默契”的无语。
江屿收拾东西的动作很轻,却还是让林溪的耳朵尖绷了起来。她听见他把竞赛书放进书包的窸窣声,听见椅子腿在地面上划过的轻微声响,直到一个带着淡淡墨水味的阴影落在她身后,她的背脊才不由自主地绷紧了一瞬——他居然真的坐到了她后面的空位上。
放学铃一响,苏晓就立刻把椅子转过来,和后座的陈曦、赵星宇围成一圈。陈曦是个高高壮壮的男生,穿着篮球服,手里还攥着个篮球,一开口就带着爽朗的笑:“小组介绍海报?重活我包了!画画、贴彩纸都行!”赵星宇推了推圆框眼镜,从书包里掏出个笔记本,笔尖悬在纸上:“我可以记要点,比如组名、口号、分工,咱们先定个方向。”
苏晓立刻把目光投向林溪和江屿:“组名你们俩定呗!毕竟是‘双第一’组合!”
“启航组。”林溪几乎是立刻开口,指尖在草稿纸上画了个小船的轮廓,“寓意挺好,新高中新开始,而且简单好记。”
“星辰组。”江屿的声音紧随其后,他没看草稿纸,只是用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比‘启航’更有辨识度,也符合高中生的视野。”
空气突然静了两秒,苏晓赶紧打圆场:“都、都好听!要不结合一下?‘星辰启航’?又有星星又有方向!”
“太长了,印在海报上会挤。”江屿的声音没什么起伏,直接否定。
“而且有点俗,好多小学组名都这么起。”林溪也皱了皱眉,笔尖在“启航组”三个字上画了道横线。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撞了一下,林溪看见江屿的眉梢微微挑了一下,眼神里带着点“果然跟你想的不一样”的了然,她心里顿时窜起一股熟悉的火气——从初中第一次考试并列第一开始,他们就总在这种小事上针锋相对,连选个笔记本封面,都能一个选蓝色、一个选黑色,最后谁也没说服谁。
“那、那Logo呢?”陈曦赶紧岔开话题,把手里的篮球往桌下塞了塞,“要不画个书本?象征学习!”
“画一本打开的书,上面绕着麦穗。”林溪立刻拿出素描本,铅笔在纸上快速滑动,很快就勾勒出书本的轮廓,麦穗的线条柔软,“麦穗代表收获,也符合小组学习的目的,简单易懂。”
江屿凑过来看了一眼,没说话,只是伸出手指,在桌面上画了个简单的几何图形——三角形的翅膀,圆形的鹰头,线条利落:“抽象点更好。用三角形和圆形拼个鹰的形状,鹰代表视野,也能体现‘星辰’的高远,比麦穗更有力量感。”
“我们是学习小组,不是艺术展!”林溪把素描本往他那边推了推,声音提高了一点,“画鹰要勾细节,放学前肯定画不完,简洁才重要!”
“效率不能牺牲效果。”江屿的手指停在桌面的“鹰”形上,抬眼看她,“海报是小组的第一张名片,审美差了,别人会觉得我们组没用心。”
“用心不是靠花里胡哨的图案!”“不用心才会觉得图案花里胡哨!”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语速都不快,声音也没吵到隔壁组,可每句话都像小石子,精准地砸在对方的想法上。苏晓手里的彩笔转了一圈又一圈,赵星宇的笔记本上只写了“组名:?Logo:?”,陈曦干脆把篮球抱在怀里,眼神在林溪和江屿之间来回飘。
林溪深吸一口气,把素描本“啪”地合上——她可不想在新同学面前跟江屿吵起来,传出去像小学生闹别扭。“投票决定吧。”她站起身,目光扫过小组五人,“同意Logo用书本麦穗的举手。”
苏晓犹豫了一下,看了眼江屿没什么表情的侧脸,又看了看林溪攥紧的拳头,慢慢举起了手;赵星宇推了推眼镜,小声说“书本更贴合学习主题”,也举起了手;陈曦立刻跟着举手,还小声补了句“我觉得麦穗挺好看的”。
“三比二。”林溪转向江屿,下巴微微扬起一点,眼底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少数服从多数。”
江屿抬眼看她,睫毛动了动,没反驳,只是拿起笔,在赵星宇的笔记本上圈出“标题字体”几个字:“行。那标题字体用我选的——微软雅黑加粗,比宋体更醒目。”
林溪刚想说“宋体更正式”,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突然觉得,跟江屿争这种小事,简直是浪费时间。就像初中时,两人争着要当班长,最后老师让他们轮流当,结果江屿管纪律时比她严,她组织活动时比江屿细,到最后谁也没赢过谁。
海报终于在放学前半小时赶完了。苏晓负责贴彩纸,陈曦帮忙剪麦穗图案,赵星宇写标题,林溪勾书本轮廓,江屿则在旁边默默调整了标题的间距,还把林溪画歪的麦穗尖补直了。没人说话,却莫名有种奇怪的默契。
走出校门时,夕阳已经沉到教学楼的屋顶后面,把天空染成橘红色。林溪走在前面,背着帆布包,脚步不快;江屿走在后面,双手插在连帽衫的口袋里,跟她保持着两步的距离。两人沿着人行道走,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有时她的影子会和他的影子碰到一起,又很快分开——谁也没有停下脚步等对方,也没有加快脚步超过对方。
林溪偷偷回头看了一眼,正好看见江屿抬头看天空,他的侧脸在夕阳下显得柔和了一点,不像平时那么冷淡。她赶紧转回头,心里却一阵烦躁——她原本以为,上了高中,就能摆脱跟江屿“绑定”的日子,可没想到,才第一天,他们就又成了小组队友,还要一起面对未来三年的竞争。
风吹过路边的梧桐树,叶子“沙沙”响。林溪看着前方延伸的人行道,突然觉得,南城一中的天空虽然高,可她的新征程,好像从一开始,就被旧时光里那个叫江屿的身影,牢牢地缠住了。未来三年,大概真的不会平静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