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的生活是母亲以前不曾细想的:自来水要收费、别人家都是双职工 独生子、城里人都是正常上下班的、城里人用蜂窝煤、城里人都要挤在一个院子里……
父亲的工资很不够用了,母亲深感后悔居然做了个这么草率的决定:农村多好啊。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总不能再次挑上扁担把孩子和家当挑回农村吧?这不被全村人笑死:嫁个城里人,怎么还赖在娘家,还领着两个拖油瓶呢。不不不,绝不可以,好强的母亲是咽不下去这口气的,死活也得在城里混个人样出来!
钱不够用,哪怕一个钢蹦掰成两半也不行,节不了流,那就开源啊。精明的母亲和二舅合计了下,做爆米花吧,机器两千多,二舅本身会机械修理,走到哪儿生意就做到哪儿,时间自由,还能接送孩子。两人说干就干,立马购买了机器,然后开始走街串巷了,母亲本身就是个能说会道的人,二舅一身的蛮力,合作效率异常高,钱袋子也快速鼓起来,每天回到家里,两姐弟笑嘻嘻把钱袋的钱全数倒出来,然后头碰头地数,母亲细心地用头绳把各种面额的纸币捆扎好,一百一卷,这就是未来美好生活的象征。半年下来,把账一盘,乖乖,扣除成本后居然净利四千,虽然平时是辛苦了些,但值!
父亲看到母亲这样精心经营家,对母亲愈发佩服敬重,更”听话“了,下班之余也用心照顾我和弟弟,洗衣做饭,让母亲安心在外做买卖。此时二舅动了小心思了,总跟母亲在城里挣钱,自己的老婆孩子还在农村老家,何不再购入一台机器,和舅妈在农村一起干。
二舅把想法和母亲一说,母亲也双手赞成,两人把账目算好,分分账,二舅揣着鼓囊囊的口袋回了农村,母亲和父亲重新合计,让父亲下班后入伙,和母亲一起走街串巷,为了建设小家庭共同奋斗,两个孩子嘛,反正都上小学了,早上父亲把孩子送到学校然后去上班,母亲洗好全家的衣服,准备好饭菜,然后一人拉着机器经营,父亲下了班后就赶紧过去帮衬母亲,一个女人实在是忙不过来,既要操作机器,又要收银,遇上些偷奸耍滑的,就悄悄赖了账。
此时的我才上小学二年级,弟弟文博一年级,许是父母大龄生育,我这个弟弟总是显得痴痴傻傻的,课间下学,他上完卫生间回来,就找不到自己的教室了,在操场傻站,校长从旁路过,问弟弟:小朋友,你是几年级的?哪个班的?我那痴傻的弟弟完全不会表达了,要不就红着脸低头不说话,要不就是哇哇哭,校长无奈领着弟弟挨个班级问询:哪个班丢了孩子?然后才把弟弟安全”归队“。或者,课堂之间,大家突然闻到异味,老师挨个嗅,元凶又是弟弟,满满一□□的黄汤,那时候通讯很不发达,父母一心在外挣钱,老师跑到我教室,让我领着弟弟回家先把裤子换了。
弟弟这些小插曲终究是传入了父母的耳中,母亲那个懊悔啊:天呐,我怎么那么命苦啊,生了个傻子,这下可如何是好啊,家里就靠孩子爸一人挣钱,两个孩子中有一个傻子,这日子以后可怎过啊?。爷爷也听说了,拄着拐杖对母亲说:“儿媳妇,没事,只要是个男丁就好,哪怕是个傻子,也比丫头片子强!文家香火不能断!”
爷爷重男轻女的思想极是顽固,在他眼里,千百个乖巧伶俐的女儿都不如一个跛脚痴傻的儿子,也因此,姑姑没有上过一天学堂,自己的名字也不认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