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心动编译 > 第4章 情愫暗生

第4章 情愫暗生

后来,我的排名渐渐稳定在前列。

每次测试结束,成绩单会贴在机房门口。S班的人习惯性地扫一眼最上方,而我的名字开始频繁地出现在那里,与陈予和沈惟安争夺着榜首的位置。这种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但林砚知从不公开夸奖。他的认可以另一种方式悄然呈现——偶尔在我AC一道难题时,桌上会神秘地出现一瓶青葡萄汽水。没有解释,没有对视,只是放下,然后走开,仿佛那只是一个偶然。

但我逐渐发现了规律。那不是随意的奖励,而是有选择的认可——只有当我用特别创新或非传统的方法解决问题时,汽水才会出现。如果我选择了常规但有效的解法,即使同样AC了题目,也不会得到这种特殊的“奖励”。

这种发现让我既兴奋又不安。他不仅在关注我的成绩,还在关注我解决问题的方式,我的思考过程,我的代码风格。这种关注比单纯的排名更加私密,更加深入。

我开始刻意地寻找非常规的解法,即使明知有更稳妥的方案。有时这会让我陷入困境,花费远超必要的时间;有时则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突破,让一道难题迎刃而解。

那天下午,我们遇到了一道极其复杂的图论题目。常规解法需要编写冗长的代码,处理各种边界情况。我盯着题目看了半小时,忽然灵光一闪——可以用一种数学变换,将问题转化为简单的线性代数问题。

这个想法风险很大,如果我的数学推导有误,就会满盘皆输。但我决定冒险一试。

代码比想象中更加简洁优雅。当我按下运行键时,几乎不敢看屏幕。测试用例一个一个通过,直到最后——AC的标志亮起。

我长舒一口气,靠在椅背上,感到一种创造性的喜悦。这种喜悦不仅仅来自于解决问题本身,更来自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方式。

几分钟后,林砚知走过我的座位,目光在屏幕上停留了片刻。他没有说话,但我看到他眼中闪过一丝认可的光。

午休时分,大家都去食堂吃饭了。我因为沉浸在一道题目的思考中,晚走了半小时。当我终于准备离开时,发现桌上不知何时又多了一瓶青葡萄汽水,瓶身上还凝结着冰凉的水珠。

这次不同的是,瓶底压着一张小小的纸条。

“创新值得鼓励,但不要忽视基础。”纸条上写着,字迹挺拔有力,一如他本人的风格。

我拿着那张纸条,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这是他对我的第一次直接书面反馈,虽然仍然保持着距离,但已经比之前的完全沉默前进了一步。

我把纸条小心地夹在代码本里,然后打开汽水。气泡滋滋地窜上来,像某种隐秘的庆祝,只属于我们两个人。

这种沉默的奖励系统持续着,但我渐渐发现,林砚知并非对所有人都如此吝啬言辞。对陈予,他经常公开表扬:“这个解法很高效”;对沈惟安,他会耐心指导:“这里可以这样优化”;甚至对其他同学,他也会给予适当的鼓励。

唯独对我,他似乎坚持着那种近乎严苛的沉默。即使在我的代码明显优于其他人时,他也只是微微点头,或者投来一个短暂的目光。

这种差别对待让我困惑而受伤。为什么唯独对我如此吝啬?是因为我的水平还不够好,不值得更多的认可?还是因为他对我有更高的期望?

有一天,这种困惑终于达到了顶点。那是一次小型比赛,我解出了所有题目,而且是全场唯一一个用非传统方法解决最后一道题的人。比赛结束后,林砚知花了不少时间讲解陈予的解法,称赞其完整性和稳健性,却对我的创新方案只字未提。

尽管那天我的桌上照例出现了一瓶汽水,但那种被公开忽视的感觉仍然刺痛了我。

晚上,我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得格外用力,仿佛这样就能宣泄心中的不满。

“你的代码带着情绪。”

林砚知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我吓了一跳,几乎从椅子上跳起来。他什么时候过来的?我完全没注意到。

“没有。”我低声否认,眼睛仍然盯着屏幕。

他拉过一把椅子坐下:“效率低了,变量命名混乱,注释情绪化。”他指着我的屏幕,“这里,‘这个愚蠢的边界条件’,不像你的风格。”

我被他说中了,但仍然倔强地不回头看他:“只是有点累。”

沉默在空气中蔓延。我能感觉到他的目光落在我的侧脸上,评估着,思考着。

“今天的解法很出色。”他终于说,声音比平时柔和一些,“我之所以没有在课堂上讲,是因为它太过特殊,对大多数人没有参考价值。”

这个解释出乎我的意料。我转过头,对上他的目光。在显示器的反光下,他的眼睛显得格外明亮。

“但那不代表我没有注意到。”他继续说,声音几乎低如耳语,

“有时候,最优秀的解决方案往往是最不适合教学的。”

这一刻,我忽然理解了他的沉默。他不是在忽视我,而是在用另一种方式认可我——一种更加私密,更加个人化的方式。

“保持你的独特性。”他说完这句话,拍拍我的椅背,就好像在拍我的肩,不到5厘米的距离…他离开了,留下我一个人消化这个突如其来的认可。

从那以后,我开始以新的角度理解林砚知的“奖励系统”。那些青葡萄汽水不再只是简单的鼓励,而是一种默契的认可,一种只属于我们之间的语言。

我甚至开始在他的沉默中寻找细微的变化——当他特别满意时,汽水会是冰镇的;当他认为我的解法冒险但有效时,汽水会是常温的;当我的代码有创新但存在瑕疵时,汽水瓶底下会多一张小小的纸条,上面写着一两句简短的点评。

这种无声的交流成了我们之间的一种游戏,一种只有我们两个人理解的密码。

有一天,我故意用了一种极其冒险的方法解决一个问题,代码简洁优雅但容错率极低。完成后,我期待地看着讲台方向,想知道这次会得到什么样的“奖励”。

林砚知走过来,看了一眼我的屏幕,眉头微皱。他什么也没说,转身离开了机房。

几分钟后,他回来了,手里拿着一瓶青葡萄汽水,但这次不同的是,汽水已经打开,气泡微微溢出瓶口。

他把汽水放在我桌上:“冒险的代价。”他抿嘴,似笑非笑…

(本作者内心OS:砚知笑起来很可爱捏,但大多数时候,都面无表情……砚知!我真的好喜欢你对我笑的样子)

我愣住了,不明白这个举动的含义。是批评还是认可?

他似乎看出了我的困惑,补充道:“创新的气泡很诱人,但容易消散。需要找到平衡。”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照亮了我心中的某个角落。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他欣赏我的创新,但也提醒我注意稳健性。这种打开瓶盖的汽水,既是对我想法的认可,也是对其中风险的提醒。

我小口喝着汽水,气泡在口中噼啪作响,带着青葡萄特有的甜涩。那种味道仿佛成了我们关系的隐喻——甜蜜中带着酸涩,明亮中藏着复杂。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这种沉默的奖励系统越来越着迷。我开始注意林砚知的一举一动,试图从中解读出更多信息。他点头的角度,挑眉的幅度,目光停留的时间长短——所有这些细微的差别都成了我解读他反馈的线索。

有时我会想,这种关系是否正常。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之间,是否应该有更加直接和开放的交流?但这种隐秘的默契又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让我无法抗拒。

有一天,我决定反过来给他一个“奖励”。那天他感冒了,声音沙哑,但仍然坚持上课。我看到他不停地喝水但仍咳嗽仍然不止。

午休时,我溜出集训基地,到附近的药店买了一盒润喉糖,然后又买了一瓶他常喝的咖啡品牌——我注意到他总是在早晨喝同样的黑咖啡。

回到机房,我趁没人注意,把润喉糖和咖啡放在他的讲台上,附上一张纸条:“休息一下,声音很重要。”

那天下午的课上,林砚知的声音依然沙哑,但我注意到他不时地含着一颗润喉糖。当他的目光扫过我时,有那么一瞬间的停顿,眼中闪过一丝难以解读的情绪。

下课后,我留在机房整理笔记。同学们陆续离开,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正当我准备离开时,林砚知走了进来,手里拿着那盒润喉糖。

“谢谢。”他简单地说,声音比平时更加低沉,“不过下次不要这样了。”

我的心沉了下去:“为什么?”

“不合适。”他回答,语气中没有责备,但有一种明确的边界感。

“只是因为我是学生?”我鼓起勇气问,声音微微颤抖。

他沉默了片刻,目光复杂:“有很多原因。”

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我心中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我低下头,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但还是很感谢。”他补充道,声音柔和了一些,“关心。”

这个小小的让步让我的心情稍微好转。我点点头,没有抬头看他,快步走出了机房。

那天晚上,我的桌上没有出现青葡萄汽水。取而代之的是一本经典的算法书,书中夹着一张纸条:“第243页的方法值得一读。”

我翻开那本书,发现第243页讲述的是一种平衡创新与稳健性的编程哲学。书中还有几处用铅笔做的细微标记,显然是林砚知自己的注释。

这种回应方式如此典型地“林砚知”——间接,含蓄,但充满深意。他拒绝了我的直接关心,但用另一种方式回应了我的注意。

我抱着那本书,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这种关系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前进与后退,接近与疏离,永远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也许这就是他所能给予的全部——不是公开的认可,不是直接的关怀,而是一种沉默的奖励,一种只有我们两个人理解的密码。

而我不知道的是,这种平衡很快将被打破,让我们陷入更加复杂难解的境地。

砚知我最喜欢你笑起来的样子了……真的很可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情愫暗生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三号风球

在星际开密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