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墨染童话
会议室里的空气因为凌曜那句“必然再次作案”的断言而几乎凝固。压力像实质般压在每个人的肩头。郑轩用力抹了把脸,将注意力重新拉回到现有的线索上。
“林薇,”他声音沙哑地开口,“那张童话书页,详细说说。”
林薇立刻打起精神,将证物袋投影到大屏幕上。“是,郑队。经过技术科初步鉴定,这张纸页确实是从实体书上直接撕下的,并非打印。纸质、油墨、印刷风格,都与市面上正在发售的白夜著《迷雾森林童话集》完全一致。这是该系列中最受欢迎的一本,收录了包括《小红帽》、《冰雪女王》、《夜莺》等经过他个人风格改编的经典童话。”
她切换图片,放大了书页的局部。“这一页正好是《小红帽》篇章中,小女孩独自走入森林的插图页。值得注意的是,”林薇顿了顿,语气加重,“我们在书页边缘,检测到极其微量的、不属于受害者的皮屑残留。凶手很可能在撕下和放置书页时留下了这一点痕迹,但他极其谨慎,戴了手套,所以残留量少到几乎无法提取有效DNA。”
“白夜…”郑轩沉吟着这个名字,“一个写美好童话的作家,他的书页成了连环杀手剧本的道具。这他妈到底是怎么回事?”他看向凌曜,“凌教授,你怎么看?凶手是冲白夜来的?还是在利用他的作品?”
凌曜的目光依旧停留在投影上,头脑高速运转。“两种可能性都存在。凶手可能是白夜的极端读者,将作品中的某种隐喻或情感扭曲放大,并付诸实践,这是一种病态的‘致敬’或‘对话’。另一种可能,凶手与白夜本人有私怨,通过这种方式将其卷入案件,进行陷害或骚扰。但基于凶手表现出的高组织力和控制欲,前者的概率暂时更高。”
他转向林薇:“白夜这个人,调查了吗?”
“正在查,”林薇迅速回答,“白夜,本名不详,是近三年崛起的畅销书作家,非常神秘,从未公开露面,不接受采访,不参加任何宣传活动,连他的编辑都声称只通过邮件和电话联系。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温暖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伤和黑暗寓言色彩,深受年轻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的喜爱。目前没有发现任何负面新闻或人际纠纷。”
一个神秘的畅销书作家。一个模仿他作品杀人的高智商罪犯。这组合让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无论如何,他是目前最关键的线索。”郑轩下定决心,“立刻安排人,想办法联系上白夜本人。不是通过出版社,是直接联系!我们需要和他当面谈谈。同时,扩大排查范围,重点排查近期购买过《迷雾森林童话集》、特别是行为异常、有心理学或文学背景、社会关系疏离的男性。”
命令下达,整个刑侦队再次高速运转起来。凌曜则重新坐回角落,打开他的黑色手提箱,里面是厚厚的资料和专业的分析工具。他开始深度研究《迷雾森林》中《小红帽》的故事,试图理解凶手可能从中解读出的、不同于常人的黑暗信号。
时间在压抑和忙碌中一分一秒流逝。窗外天色渐亮,雨停了,但天空依旧灰蒙蒙的,像是被洗褪了色。
突然,郑轩桌上的紧急热线电话刺耳地响了起来。所有人心头都是一跳。
郑轩抓起电话:“说!”
电话那头传来辖区派出所民警急促而紧张的声音:“郑队!不好了!城西‘碧波苑’小区又发现一名死者!情况…情况跟‘雅筑花园’那个很像!也是…也是摆成了样子!”
会议室瞬间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凌曜抬起眼,镜片上反射着冰冷的光。他的预测,不幸言中。凶手的第二次“演出”,竟然来得如此之快。
郑轩的脸色铁青,对着电话吼道:“封锁现场!任何人不得靠近!我们马上到!”
他放下电话,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凌曜身上。“凌教授,看来你的‘观众’,已经迫不及待地送上了第二幕。”
凌曜合上手提箱,站起身,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去看看,他这次选择了哪个‘故事’。”
新的现场,新的死者,意味着新的线索,也意味着更大的社会恐慌和破案压力。冰冷的寒意伴随着清晨的光线,一同涌入会议室。墨染的童话,正用鲜血续写着新的篇章。
会议室里的空气因为凌曜那句“必然再次作案”的断言而几乎凝固。压力像实质般压在每个人的肩头。郑轩用力抹了把脸,将注意力重新拉回到现有的线索上。
“林薇,”他声音沙哑地开口,“那张童话书页,详细说说。”
林薇立刻打起精神,将证物袋投影到大屏幕上。“是,郑队。经过技术科初步鉴定,这张纸页确实是从实体书上直接撕下的,并非打印。纸质、油墨、印刷风格,都与市面上正在发售的白夜著《迷雾森林童话集》完全一致。这是该系列中最受欢迎的一本,收录了包括《小红帽》、《冰雪女王》、《夜莺》等经过他个人风格改编的经典童话。”
她切换图片,放大了书页的局部。“这一页正好是《小红帽》篇章中,小女孩独自走入森林的插图页。值得注意的是,”林薇顿了顿,语气加重,“我们在书页边缘,检测到极其微量的、不属于受害者的皮屑残留。凶手很可能在撕下和放置书页时留下了这一点痕迹,但他极其谨慎,戴了手套,所以残留量少到几乎无法提取有效DNA。”
“白夜…”郑轩沉吟着这个名字,“一个写美好童话的作家,他的书页成了连环杀手剧本的道具。这他妈到底是怎么回事?”他看向凌曜,“凌教授,你怎么看?凶手是冲著白夜来的?还是在利用他的作品?”
凌曜的目光依旧停留在投影上,思维高速运转。“两种可能性都存在。凶手可能是白夜的极端读者,将作品中的某种隐喻或情感扭曲放大,并付诸实践,这是一种病态的‘致敬’或‘对话’。另一种可能,凶手与白夜本人有私怨,通过这种方式将其卷入案件,进行陷害或骚扰。但基于凶手表现出的高组织力和控制欲,前者的概率暂时更高。”
他转向林薇:“白夜这个人,调查了吗?”
“正在查,”林薇迅速回答,“白夜,本名不详,是近三年崛起的畅销书作家,非常神秘,从未公开露面,不接受采访,不参加任何宣传活动,连他的编辑都声称只通过邮件和电话联系。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温暖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伤和黑暗寓言色彩,深受年轻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的喜爱。目前没有发现任何负面新闻或人际纠纷。”
一个神秘的畅销书作家。一个模仿他作品杀人的高智商罪犯。这组合让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无论如何,他是目前最关键的线索。”郑轩下定决心,“立刻安排人,想办法联系上白夜本人。不是通过出版社,是直接联系!我们需要和他当面谈谈。同时,扩大排查范围,重点排查近期购买过《迷雾森林童话集》、特别是行为异常、有心理学或文学背景、社会关系疏离的男性。”
命令下达,整个刑侦队再次高速运转起来。凌曜则重新坐回角落,打开他的黑色手提箱,里面是厚厚的资料和专业的分析工具。他开始深度研究《迷雾森林》中《小红帽》的故事,试图理解凶手可能从中解读出的、不同于常人的黑暗信号。
时间在压抑和忙碌中一分一秒流逝。窗外天色渐亮,雨停了,但天空依旧灰蒙蒙的,像是被洗褪了色。
突然,郑轩桌上的紧急热线电话刺耳地响了起来。所有人心头都是一跳。
郑轩抓起电话:“说!”
电话那头传来辖区派出所民警急促而紧张的声音:“郑队!不好了!城西‘碧波苑’小区又发现一名死者!情况…情况跟‘雅筑花园’那个很像!也是…也是摆成了样子!”
会议室瞬间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凌曜抬起眼,镜片上反射着冰冷的光。他的预测,不幸言中。凶手的第二次“演出”,竟然来得如此之快。
郑轩的脸色铁青,对着电话吼道:“封锁现场!任何人不得靠近!我们马上到!”
他放下电话,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凌曜身上。“凌教授,看来你的‘观众’,已经迫不及待地送上了第二幕。”
凌曜合上手提箱,站起身,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去看看,他这次选择了哪个‘故事’。”
新的现场,新的死者,意味着新的线索,也意味着更大的社会恐慌和破案压力。冰冷的寒意伴随着清晨的光线,一同涌入会议室。墨染的童话,正用鲜血续写着新的篇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