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隐喻之刃
技术队对白夜的深入调查悄然展开,而明面上的侦查重点则全部聚焦于那个监控中的幽灵黑影。然而,几天过去,排查一无所获。那个男人就像一滴水融入了大海,消失得无影无踪。老旧巷子周边的人员流动性太大,时间又过去了一夜,排查难度极大。
压力像不断上涨的潮水,淹没着专案组的每一个人。所有人都知道,凶手不会停下,下一声丧钟不知何时就会敲响。
凌曜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面前摊开着《迷雾森林童话集》和白夜的其他作品。他不再仅仅阅读,而是试图用凶手的思维去解构这些故事。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冷峻的侧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
他发现,白夜的改编并非一味温暖。在《小红帽》里,他隐晦地暗示了猎人可能也曾是狼群的一员;在《海的女儿》中,他着重描写了公主失去声音后那种被整个世界隔绝的孤独感。这些黑暗的棱角被包裹在华丽优美的文字和希望结局之下,不易察觉,但对于特定心态的读者,或许这些才是真正触动他们的东西。
凶手,是不是就放大了这些棱角,并极端地付诸实践?
他拿起内线电话:“林薇,进来一下。”
林薇很快敲门进来,脸上带着熬夜的疲惫。“凌教授,有什么发现?”
“把这些书里所有关于‘牺牲’、‘背叛’、‘孤独’、‘误解’、‘规则被打破’的描写,尤其是结局看似光明但过程充满痛苦的篇章,全部标记出来。”凌曜指示道,“重点注意那些拥有鲜明象征性物品的故事,比如苹果、纺锤、毒药、镜子、匕首…”
林薇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您是想预测他下一个可能选择的故事主题?”
“尝试建立他的选择模型。”凌曜点头,“他的行为不是完全随机的。他在白夜的作品中寻找能与他内心扭曲情感共鸣的‘原型’,然后进行极端化的‘再创作’。理解了他的共鸣点,也许能领先他半步。”
林薇立刻行动起来,抱来一大堆书开始埋头苦读。凌曜则重新看向白板,目光在“荆棘十字”的符号上停留良久。荆棘,包围,沉睡,穿刺…《睡美人》的意象越来越强烈。
但他总觉得还有哪里不对。凶手的两次“创作”都带有一种强烈的“否定”意味——否定小红帽的天真(用狼的撕裂),否定人鱼公主的牺牲(用硫酸的痛苦)。他在否定原著和白夜改编中那些“美好”的情感。
那么,哪个经典童话里,充满了可以被“否定”和“扭曲”的美好元素?
他的目光扫过书架,落在《白雪公主》上。毒苹果?已经类似出现过了。《糖果屋》?抛弃与欺骗。《野天鹅》?沉默与牺牲。《夜莺》?真爱与虚伪…
等等!《夜莺》!
白夜版本的《夜莺》中,那只美丽的鸟儿用生命之歌治愈了皇帝,但故事里也描写了那些机械的、镶满珠宝的假夜莺,它们华美却空洞。真爱与虚假的对比…
如果凶手要否定“真爱”呢?他会怎么做?创造一个华美但空洞的死亡场景?用什么来象征虚假的爱?
凌曜的思维高速运转,试图抓住那一闪而过的灵感。
就在这时,他的私人手机响了一下。是一个未知号码发来的短信。
【凌教授,冒昧打扰。我是白夜。关于上次谈到的凶手心理,我回去后又想了想,有些零碎的想法,不知是否对你们有帮助。如果方便,能否约时间再谈一次?】
凌曜看着这条短信,手指在屏幕上方停顿了片刻。
白夜。他主动联系了。是在试探?还是真的想提供帮助?他那些“零碎的想法”,会是什么?
凌曜没有立刻回复。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那个危险的“艺术家”就隐藏在这片繁华之下,用他扭曲的审美打量着下一个“缪斯”。
而另一个“艺术家”,则用文字编织着光影交错的梦,此刻正试图靠近这片血腥的漩涡。
这两者之间,那根看不见的线,到底在哪里?
凌曜拿起手机,回复了三个字:
【时间?地点?】
他决定,再见一次这个神秘的织梦者。或许,他的“隐喻之刃”,能劈开这团越来越浓的迷雾。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