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巷火灾案”的灰烬尚未冷透,系列抢劫伤人案的收尾工作仍在继续,一桩离奇得近乎荒诞的诈骗案,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姚楚市局掀起了新的波澜。
报案人□□,一位本地颇有名气的企业家,在会议室里情绪激动,双手比划,向秦究和负责前期接待的经侦同事描述着他的遭遇。他投资了一家名为“星海科技”的初创公司,被其核心“铁三角”团队——富有远见卓识的CEO“张扬”、技术深不可测的“王默”、以及精明犀利的CFO“丽莎”——足足忽悠了半年,最终签下协议,分批转入了五百万元。然而,资金到位后,这三人连同那个看起来颇具规模的办公室,一夜之间蒸发得无影无踪。
“他们配合得太完美了!”□□捶着桌子,既愤怒又难以置信,“张扬画饼,王默搞技术演示,丽莎搞定所有法律财务细节!天衣无缝!我纵横商场这么多年,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团队!”
案子因金额巨大且疑点众多,从经侦转到了刑侦支队。
初步会议上,投影仪上展示着根据□□描述绘制的三张素描头像,以及一些从办公楼、咖啡馆监控中截取的模糊画面。
“三个人,分工明确,潜伏期长,金额巨大。”秦琼抱着胳膊,目光锐利地扫过画像,“查!把他们三个的老底都给我翻出来!社会关系、银行流水、通讯记录,一个都别放过!重点查那个‘丽莎’,提供的身份信息是假的,突破口可能在她这儿!”
队员们雷厉风行,立刻投入调查。查户籍信息库进行人脸比对,追踪资金流向,排查租赁办公室的合同签署人,调取所有相关地点的监控录像…
然而,几天高强度的工作下来,带回的消息却让所有人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
“秦队,不对劲!”琳玥汇总情况时,眉头紧锁,“‘张扬’和‘王默’的身份信息倒是有,但根本对不上号!一个是南方某市的中学老师,一个是西部地区的程序员,八竿子打不着,而且都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明,压根没来过姚楚!那个‘丽莎’就更离谱了,身份证号是瞎编的,根本查无此人!”
“监控呢?”秦琼的脸色沉了下来。 “麻烦就在这里,”姚峰接着汇报,“拍到他们三人同时出现的画面,要么距离远模糊,要么角度刁钻看不清正脸,要么就是被遮挡。感觉…感觉他们特别会躲摄像头。单独行动的片段少得可怜,而且同样难以辨认。”
“资金流向?” “钱进入一个用虚假信息注册的公司账户后,几乎瞬间就通过多个境外空壳公司和加密货币渠道流走了,追查难度极大,几乎不可能短期内有结果。”
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凝重。三个人,使用了真假混杂的身份,像幽灵一样出现又消失,骗走了巨款,却没留下任何指向他们真实身份的可靠线索。所有的常规侦查手段,似乎都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墙。
“见鬼了!”秦琼烦躁地扒了一下头发,“难道这仨人是凭空冒出来的?□□跟他们接触半年,吃饭开会那么多次,就一点破绽没发现?”
一直沉默地坐在角落,快速翻阅着所有询问笔录和物证照片的凌曜,此时抬起了头。他的目光在那些模糊的监控截图上来回移动,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
“把目前收集到的、所有‘他们’出现的监控片段,无论长短,无论清晰度,全部调出来,按时间顺序播放。”凌曜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专注。
技术员很快操作起来。大屏幕上开始快速闪过一段段零碎模糊的视频:“张扬”独自快步走入大楼消防通道;“王默”低着头在自动贩卖机前买饮料;“丽莎”在路边背对摄像头打着电话…
片段短暂、晃动且画质堪忧。众人看得眼花缭乱,不明所以。
凌曜却看得极其专注,身体微微前倾,仿佛要将每一帧画面都吸入眼中。当所有片段播放完毕後,他沉默了片刻,然后用电子笔在几个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片段上做了标记。
“看这里,‘张扬’进入通道前,有一个极其短暂的、左右观察的动作,头部转动的角度和速度。” “这里,‘王默’投币时,手腕有一个细微的、习惯性的内扣。” “还有这里,‘丽莎’打电话时,无意识用脚尖轻轻点地的频率和节奏。”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会议室里所有疑惑的脸,缓缓开口,抛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假设:“这些极其细微的、近乎本能的动作模式…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这个大胆的猜想震住了。
“凌老师,你的意思是…”秦琼的眉头拧成了死结,心中升起一个荒谬却又无法忽视的念头。
“我的意思是,”凌曜的声音清晰而冷静,一字一句地敲在每个人心上,“很有可能,我们一直在寻找的‘铁三角’,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个人。”
“一个人?!”姚峰失声叫出来,“这怎么可能?!□□明明多次同时见到他们三个一起开会、讨论…”
“如果是极其高超的化妆、变声、体型伪装,再加上精心的环境设计和时间差利用,并非完全没有可能。”凌曜解释道,“他利用了人们对‘团队协作’的天然信任感,以及‘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思维定势,自导自演了一出绝妙的独角戏。”
他调出□□的详细笔录:“注意□□的描述,深入的技术探讨,‘王默’总是用预设好的复杂演示和术语应对,避免即兴发挥;法律财务细节,‘丽莎’的准备永远充分到无可挑剔,几乎不留下追问的空间;而‘张扬’则负责把握节奏和氛围。这恰恰是最安全、最不容易暴露的‘表演’方式。”
经过凌曜这番抽丝剥茧的分析,再回想那些总是缺了点什么的关键监控画面,一股寒意悄然爬上每个人的脊背。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个骗子不仅是个技术高超的伪装者,更是个深谙人性的心理大师!
“查!”秦琼猛地站起身,眼中燃烧起被彻底激怒的火焰,“就按一个人查!把所有监控的时间轴拉通!查每一个角色出现的前后半小时,附近所有路口、店铺的监控,找有没有同一个人反复出现的痕迹!查那个办公室的租赁合同,谁去签的字、付的款!笔迹、指纹、监控,一点都不能放过!把他给我揪出来!”
侦查方向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所有资源重新集中,全力搜索那个可能存在的“独角戏”大师。
然而,几天过去,更令人沮丧的消息传来。
无论他们如何扩大监控排查范围,如何细化时间节点,那个理论上应该存在的、连接三个角色的“同一个人”,就像真正的幽灵一样,没有留下任何清晰的影像。他似乎对城市的监控盲区了如指掌,总是能巧妙地避开所有可能暴露身份的镜头。
办公室租赁合同是通过网络中介签署的,租金来自一个不记名的预付账户,签署使用的电子签名无法追踪。现场提取到的指纹和DNA,经过比对,要么属于大楼保洁人员,要么就是无法匹配的无关人员。
笔迹专家对少量手写备注的分析也陷入了困境。对方显然刻意扭曲了书写习惯,专家只能判断“可能出自同一人”,但无法提供更具指向性的特征。
所有的线索,在经历了短暂的、似乎指向光明的汇聚之后,再次断得一干二净。
会议室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投影仪的光束孤零零地打在屏幕上,上面只剩下那三张根据受害者描述绘制的、仿佛在嘲笑他们的虚假画像。
“妈的!”秦琼一拳砸在桌子上,发出沉闷的响声,“难道真是鬼不成?!”
凌曜坐在一旁,眉头紧锁,指尖抵着眉心。他的推理在逻辑上似乎无懈可击,但却找不到任何实质性的证据来支撑。这种感觉,让他第一次对自己的侧写产生了些许的动摇和…难以言喻的烦躁。
难道对方真的做到了完美犯罪?一个不存在的人,骗走了五百万,然后消失在空气里?
就在所有人都感到一筹莫展,几乎要认定这条线索也走入死胡同时,技术队的老王拿着一份刚出来的报告,气喘吁吁地推门而入,脸上带着一种古怪的、混合着兴奋和难以置信的表情。
“秦队!凌老师!有…有个发现!可能…可能有点奇怪…”
依旧库存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分饰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