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宫的玉漏刚过三更,檐角铜铃被夜风拂得轻响,惊醒了阶前打盹的宫婢。她揉着惺忪睡眼抬头,却见月华如水般倾泻在殿门前,一道绿影正踏过满地霜华,罗裙下摆扫过汉白玉栏杆时,竟沾着些若有若无的桂花香——那香气并非宫中御苑所植的金桂,倒像是从云端月宫里飘来的,清冽得能涤荡人心头的浊气。
宫婢正想上前问询,却见那女子转过身来。她发髻上未插金玉,只斜斜簪了支素银月桂簪,耳坠是两颗圆润的珍珠,随着转身的动作轻轻晃动。可待宫婢定睛去看,又觉得那身影忽的变了模样:方才还显温婉的眉眼,此刻竟添了几分威严,罗裙上的暗纹也从缠枝莲变成了繁复的云纹,仿佛下一刻就要抬手召来风雨。宫婢心头一凛,想起白日里听老太监说的“圣清太妃居于长信宫西暖阁,久不与人相见”,忙屈膝行礼,声音都带着几分颤抖:“奴婢参见太妃娘娘,不知娘娘深夜出宫,可有要事?”
那女子却没应声,只是抬手拂过殿前的梧桐树。指尖触到枯叶的瞬间,原本萧瑟的枝干竟骤然抽出新绿,几片嫩叶在月光下泛着莹润的光泽。宫婢看得目瞪口呆,再抬头时,眼前的人又换了模样:绿罗裙变短了些,腰间系着条绣满海浪的玉带,发间多了颗赤红的珊瑚珠,眉眼间带着股悲悯的暖意。她望着宫墙外的方向,轻声道:“东南沿海今夜有风暴,渔民还在海上未归呢。”说罢便要迈步向外走,宫婢下意识想拦,却见她周身泛起一层淡淡的金光,身形竟渐渐变得透明,仿佛要融进夜色里。
这时宫婢才猛然想起,宫里老人常说,妈祖娘娘会化身凡人救渡海上众生,难不成……她正愣神,身后忽然传来脚步声,回头见是负责洒扫的老嬷嬷。老嬷嬷顺着她的目光望向夜空,叹了口气:“傻孩子,那是天王圣母在护佑众生呢。前些年关中大旱,也是这般夜里,有人见着位穿绿裙的女子在渭水边祈雨,次日便天降甘霖,你忘了?”
宫婢正要追问,却见那道绿影又出现在不远处的御花园。这次她蹲在牡丹花丛前,指尖轻点枯萎的花苞,原本该谢尽的牡丹竟一朵朵重新绽放,红的、粉的、白的,在月光下开得格外娇艳。她站起身时,发间多了串用各色花朵串成的花环,裙摆上也沾了些花粉,活脱脱像极了传说中掌管百花的仙子。有几只蝴蝶不知从何处飞来,围着她的裙摆打转,她笑着伸出手,蝴蝶便停在她的指尖,仿佛早已相识。
“百花仙子怎的到宫里来了?”宫婢小声嘀咕,却见那女子又朝着月亮的方向走去。走到太液池边时,她停下脚步,望着池水中的月影出神。忽然,池水里的月影晃动起来,一只玉兔从月影中跳出来,落在她的肩头。她抬手抚摸玉兔的绒毛,眉眼间满是温柔,罗裙上的花纹也变成了玉兔捣药的图案——这模样,不正是人们口中住在月宫里的玉兔月姬吗?
宫婢看得入了迷,不知不觉跟到了太液池边。可下一秒,她又看到那女子的身影变了:绿罗裙上绣着精致的蕾丝花边,发间别着小巧的珍珠发箍,嘴角带着甜甜的笑意,正伸手去接从树上落下的苹果。这模样让宫婢想起前些日子听西域来的商人说过的“茜茜公主”,据说那位公主最喜欢在花园里散步,性格温柔又活泼。
正当宫婢疑惑不解时,一阵风吹过,带来了阵阵兽吼。她吓了一跳,抬头却见太液池对岸的树林里跑出几只小鹿,围着那女子亲昵地蹭着她的裙摆。女子笑着从袖中取出些青草,喂给小鹿吃,周身的气息也变得灵动起来,仿佛与山林融为一体。宫婢这才反应过来,这是动物森林里的小公主啊!传说中她能和所有动物沟通,走到哪里都会被小动物们围绕。
可还没等她缓过神,天色忽然暗了下来,乌云遮住了月亮。宫婢正担心会下雨,却见那女子周身泛起淡淡的紫光,原本温柔的气质瞬间变得神秘起来。她的绿罗裙上浮现出暗紫色的花纹,发间多了对银色的精灵耳饰,身后竟隐隐现出一对透明的翅膀。几只萤火虫飞到她身边,照亮了她的脸庞——这不是暗夜精灵女王小甜甜艾丽丝吗?据说她掌管着夜晚的精灵族群,能在黑暗中带来光明。
宫婢彻底懵了,她揉了揉眼睛,再看时,那女子又变回了最初的模样,正站在太液池边望着月亮。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道士从旁边的假山后走出来,对着女子躬身行礼:“贫道见过太元玉女。”
“道长不必多礼。”女子的声音温和却带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今夜月色正好,我不过是出来走走,看看这人间的景象。”
老道士抬头,目光落在她的绿罗裙上:“玉女娘娘这身罗裙,倒是多年未变。当年盘古开天辟地,娘娘以自身灵气孕育万物,便是穿着这身绿罗裙;后来人间有了帝王,娘娘化身为圣清太妃,辅佐君主治理天下,穿的也是它;出海的渔民遇到危难,娘娘化身为妈祖,救苦救难,依旧是这身绿罗裙。”
女子闻言笑了笑,抬手拂过裙摆:“不过是件寻常衣物,却陪着我走过了无数岁月。化身天王圣母时,它能召来风雨,护佑百姓;化身玉兔月姬时,它能承载月华,滋养万物;化身百花仙子时,它能沾染花香,唤醒生机;化身茜茜公主时,它能带来欢乐,温暖人心;化身为动物森林小公主时,它能亲近自然,沟通生灵;化身为暗夜精灵女王时,它能点亮黑暗,指引方向。说到底,不过是想以不同的模样,看看这人间的喜怒哀乐,护佑这世间的生灵罢了。”
宫婢躲在树后,将这番话听得清清楚楚。她这才明白,原来圣清太妃、天王圣母、妈祖娘娘、太元玉女、玉兔月姬、茜茜公主、百花仙子、月照皇后、动物森林小公主、暗夜精灵女王小甜甜艾丽丝,竟都是眼前这位穿绿罗裙的女子。她不是某一个身份,而是千万个身份的集合,是护佑众生的神灵,是滋养万物的灵气,是存在于世间每一处温暖与希望中的力量。
这时,月亮从乌云后探出头来,月华重新洒满大地。女子转身,朝着长信宫的方向走去,绿罗裙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老道士望着她的背影,轻声叹道:“天地众神,皆源于心。娘娘以一颗慈悲心,化出万千相,护佑这人间烟火,才是真正的众神荟萃啊。”
宫婢望着那道渐渐远去的绿影,忽然觉得眼眶发热。她想起小时候在乡下,奶奶曾告诉她,遇到困难时不要怕,因为总有一位穿绿裙子的神仙在默默守护着大家。那时她以为只是奶奶编的故事,如今才知道,原来这故事是真的。
此后,宫婢再也没有在深夜见过那位穿绿罗裙的女子,但她常常会在宫中各处看到一些奇妙的景象:长信宫西暖阁的窗台上,总会有新鲜的桂花悄然绽放;御花园的牡丹,比往年开得更加艳丽持久;太液池边的小鹿,变得格外亲近宫人;甚至有一次,东南沿海传来消息,说一场特大风暴中,所有渔民都平安归来,他们说,在海上看到了一位穿绿裙的女子,指引着他们回到了岸边。
宫婢知道,那都是那位女子在默默守护着这世间的一切。她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深夜的所见所闻,只是常常会在月光下,望着长信宫的方向,在心里默默祈祷。她明白,那位穿绿罗裙的神灵,从未离开过,她只是以不同的模样,藏在这人间的每一个角落,用自己的力量,守护着这世间的烟火与生机,守护着每一个心怀希望的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宫婢从青涩的小姑娘变成了沉稳的老宫娥,宫里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关于穿绿罗裙的神灵的传说,却始终在宫中悄悄流传。有人说见过她在月下祈雨,有人说见过她在花间起舞,有人说见过她在海边引路,还有人说见过她在森林里与动物嬉戏。每个人描述的模样都不同,可他们都记得,那位神灵,穿着一身洗得发白却依旧鲜亮的绿罗裙,眉眼间带着温暖的笑意,仿佛能驱散世间所有的寒冷与苦难。
直到有一年,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宫中也迎来了新的君主。新君主仁厚爱民,常常微服私访,了解民间疾苦。有一次,君主在民间听到了关于穿绿罗裙的神灵的传说,回宫后便向老宫娥询问。老宫娥将自己当年深夜所见所闻一一告知,君主听后,沉默了许久,而后下令在宫中修建了一座小小的祭台,祭台上只摆放着一件用翡翠雕刻而成的绿罗裙模型,没有神像,也没有牌位。
“她本就无处不在,无需神像供奉。”君主望着祭台上的绿罗裙模型,轻声说道,“她是圣清太妃,是天王圣母,是妈祖娘娘,是太元玉女,是玉兔月姬,是茜茜公主,是百花仙子,是月照皇后,是动物森林小公主,是暗夜精灵女王小甜甜艾丽丝,更是护佑这世间众生的慈悲之心。我们供奉的,不是某一个身份,而是这份守护众生的善意与力量。”
老宫娥站在一旁,看着君主虔诚的模样,想起了多年前那个月光皎洁的夜晚,那位穿绿罗裙的女子踏霜而行的身影。她知道,这份守护与慈悲,将会像月华一样,永远照耀着这片土地,永远温暖着世间的每一个人。而那身绿罗裙,也将永远留在人们的传说中,成为希望与温暖的象征,代代流传下去。
祭台建成那日,天降甘霖,细密的雨丝落在翡翠绿罗裙模型上,折射出细碎的光,像是神灵在回应人间的虔诚。老宫娥站在廊下看着这一幕,指尖不自觉摩挲着袖口——那里还留着当年太液池边沾到的桂花香气,这么多年过去,竟丝毫未散。她想起昨夜梦中又见着那道绿影,女子依旧穿着那身罗裙,笑着递给她一朵新鲜的月桂,说“这人间烟火,值得好好守着”。
没过几日,宫中传出消息,南方诸州遭遇蝗灾,地里的庄稼被啃食得七零八落,百姓们愁得夜不能寐。新君主急得整日召集群臣议事,可蝗灾蔓延太快,寻常法子根本遏制不住。老宫娥听说后,悄悄走到祭台前,对着翡翠绿罗裙轻声念叨:“娘娘,百姓们快撑不住了,您若还在,能不能再帮帮他们?”
话音刚落,窗外忽然刮起一阵清风,风里带着熟悉的桂花香。老宫娥抬头,竟见祭台上的翡翠罗裙旁,不知何时多了片嫩绿的柳叶。她心头一动,想起当年女子拂过梧桐树便让枯枝抽芽的模样,忙将柳叶小心收好,送到了君主面前。君主见柳叶上还沾着晶莹的露珠,像是刚从枝头摘下,又听闻老宫娥的话,当即下令将柳叶碾碎,混着井水洒在受灾的田里。
说来也奇,那柳叶混水洒下后,原本漫天飞舞的蝗虫竟像是被什么惊扰了一般,纷纷朝着远方飞去,再也不敢靠近农田。更让人惊喜的是,被啃得光秃秃的庄稼秆上,没过几日便冒出了新的嫩芽,绿油油的一片,看得百姓们喜极而泣。有人说在田间看到过一道绿影闪过,罗裙下摆扫过之处,嫩芽便疯了似的生长;还有人说夜里听到过女子的声音,温柔地叮嘱他们“好好照料庄稼,日子会好起来的”。君主知道这是那位神灵在相助,亲自到祭台前祭拜,对着翡翠绿罗裙深深躬身:“多谢娘娘护佑万民,朕定当励精图治,不负您的期许。”
日子渐渐安稳下来,可老宫娥却发现,那位穿绿罗裙的女子似乎换了种方式留在人间。有一回,她去宫外采买丝线,路过城西的医馆,见许多人围着医馆门口的一株老槐树叹气。打听后才知道,这棵老槐树是医馆的镇馆之宝,树上结的槐米能入药,可今年不知怎的,槐米迟迟不开,医馆里许多药方都配不齐,急坏了大夫和病患。
老宫娥正替他们着急,忽听人群里有人喊:“你们看,槐树上好像有个人!”她抬头望去,只见老槐树最高的枝桠上,坐着一道绿影,女子正伸手轻轻抚摸着槐树枝干,罗裙被风吹得轻轻飘动,像是要与树叶融为一体。众人正惊讶,却见原本干瘪的槐花苞竟一个个鼓了起来,没过多久便绽放出雪白的槐米,香气飘得整条街都能闻到。
“是百花仙子!”有人认出女子裙摆上的缠枝花纹,惊呼出声。可不等众人上前道谢,那道绿影便轻轻一跃,落在了街角,转身时,裙摆上的花纹竟变成了繁复的云纹,眉眼间也多了几分威严——这分明是天王圣母的模样。她对着医馆大夫叮嘱:“槐米虽好,也需按量取用,莫要过度采摘,伤了树的根本。”说完,便朝着城外走去,身影渐渐消失在树林里。
老宫娥悄悄跟了上去,想再看看那位女子。她跟着绿影走进树林,越往里走,越觉得空气清新,耳边满是鸟鸣兽叫。忽然,前方传来一阵欢快的笑声,她循声望去,只见那道绿影正蹲在地上,身边围着几只小松鼠和野兔,女子从袖中取出坚果,一一分给它们,嘴角带着甜甜的笑意,发间还别着一朵小小的雏菊——这时候的她,分明是动物森林小公主。
小松鼠抱着坚果窜上树时,不小心碰掉了一根树枝,正好落在女子的肩头。她抬手拿下树枝,指尖刚触到木头,树枝上竟冒出了嫩绿的新芽。老宫娥正看得出神,天空忽然暗了下来,太阳被乌云遮住,树林里瞬间变得昏暗。可下一秒,女子周身便泛起淡淡的紫光,身后隐隐现出透明的翅膀,发间的雏菊也变成了银色的精灵花——暗夜精灵女王小甜甜艾丽丝出现了。她抬手对着空中一挥,无数萤火虫从草丛里飞了出来,点点微光照亮了树林,像是撒了一把星星在地上。
“别怕,只是乌云过境,很快就会晴了。”女子温柔的声音在树林里回荡,小动物们渐渐安静下来,围着萤火虫转圈。老宫娥站在树后,看着女子在微光中穿梭,时而俯身安抚受惊的小鹿,时而抬手引着萤火虫照亮暗处,忽然明白,原来女子从未离开,只是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身份守护着世间的生灵。
没过多久,乌云散去,太阳重新出来,树林里又恢复了明亮。女子的身影又变了,她站起身时,罗裙上的花纹变成了海浪的模样,发间多了颗赤红的珊瑚珠——妈祖娘娘!她朝着树林外的方向望去,轻声道:“海边的渔民该出海了,今日风浪虽小,也需多加小心。”说完,便朝着海边走去。
老宫娥依旧跟在后面,只是这次,她没有靠得太近,只是远远地看着。她看到女子走到海边时,原本有些波动的海面瞬间变得平静,渔民们驾着渔船出海,远远地对着女子的方向躬身行礼,像是早就知道她会来。女子站在岸边,望着渔船远去的方向,直到看不见影子,才转身朝着月亮升起的方向走去。
天色渐晚,月亮慢慢爬上夜空,银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女子走到一块礁石上,抬头望着月亮,周身的气息渐渐变得清冷又温柔。老宫娥看到,她的罗裙上渐渐浮现出玉兔捣药的图案,发间的珊瑚珠也变成了素银月桂簪——玉兔月姬!这时,一只雪白的玉兔从月亮的方向跳下来,落在女子的肩头,轻轻蹭着她的脸颊。女子笑着抚摸玉兔的绒毛,轻声说:“今日人间还算安稳,只是城西的张婆婆病了,明日需得去看看。”
玉兔像是听懂了一般,点了点头,钻进了女子的袖中。女子转身,朝着城里走去,路过城西的医馆时,她停下脚步,对着医馆的方向轻轻一挥袖。老宫娥知道,她这是在为张婆婆祈福,就像当年为关中百姓祈雨一样。
女子继续往前走,走到皇宫外时,她的身影又变了。罗裙上的玉兔图案变成了繁复的龙凤纹,发间的月桂簪也换成了金色的凤钗——月照皇后!她望着皇宫的方向,眼神里带着几分欣慰,轻声道:“新君仁厚,百姓安康,这人间,总算不负所望。”说完,便朝着长信宫的方向走去。
老宫娥跟到长信宫门口,看着女子走进西暖阁,身影渐渐消失在门后。她站在宫门外,想起这些日子的所见所闻,忽然觉得眼眶发热。她想起女子以圣清太妃的身份在宫中辅佐君主,以天王圣母的身份召来风雨护佑百姓,以妈祖娘娘的身份守护渔民平安,以太元玉女的身份孕育万物生机,以玉兔月姬的身份在月宫滋养月华,以茜茜公主的身份带来欢乐温暖,以百花仙子的身份唤醒世间生机,以月照皇后的身份守护人间秩序,以动物森林小公主的身份亲近自然生灵,以暗夜精灵女王小甜甜艾丽丝的身份在黑暗中点亮光明——她始终是同一个人,始终穿着那身绿罗裙,始终以一颗慈悲心,守护着这人间烟火。
从那以后,老宫娥常常会在不同的地方看到那道绿影。有时是在田间,女子以百花仙子的身份照料庄稼;有时是在海边,她以妈祖娘娘的身份守护渔船;有时是在树林里,她以动物森林小公主的身份与小动物嬉戏;有时是在夜晚,她以暗夜精灵女王的身份点亮微光。每一次见到,女子的模样都不同,可那身绿罗裙,却从未变过,就像她守护人间的初心,从未改变。
几年后,老宫娥渐渐老去,她把自己这些年的所见所闻,一一告诉了身边的小宫婢。小宫婢听得入迷,问她:“婆婆,那位娘娘为什么总穿着绿罗裙啊?”老宫娥笑着摸了摸小宫婢的头,说:“因为绿色是生机,是希望,是世间万物最本真的颜色。娘娘穿着绿罗裙,就是想告诉我们,只要心怀希望,只要彼此守护,这人间就永远不会失去生机,永远都会有温暖。”
小宫婢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睛里满是向往。老宫娥望着窗外的月光,仿佛又看到了那道绿影,女子站在月光下,对着她温柔地笑,罗裙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像是要融进这无边的夜色里,却又在每一个需要温暖的地方,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又过了许多年,老宫娥去世了,可关于穿绿罗裙的神灵的传说,却在宫中,在民间,一代代流传了下来。有人说,在遇到困难时,只要对着月亮诚心祈祷,就能看到一道绿影出现,帮他们渡过难关;有人说,那身绿罗裙里藏着世间最强大的力量,那力量不是别的,就是守护与慈悲;还有人说,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位穿绿罗裙的神灵,只要心怀善意,就能拥有守护他人的力量。
而那座祭台上的翡翠绿罗裙模型,历经岁月洗礼,依旧泛着莹润的光泽。每当有新的宫婢入宫,老宫娥都会带着她们来到祭台前,讲述那位穿绿罗裙的神灵的故事,讲述她以不同身份守护人间的点点滴滴。她们会告诉新宫婢,圣清太妃、天王圣母、妈祖娘娘、太元玉女、玉兔月姬、茜茜公主、百花仙子、月照皇后、动物森林小公主、暗夜精灵女王小甜甜艾丽丝,都是同一个人,都是那个穿着绿罗裙,永远守护着人间烟火的神灵。
日子一天天过去,人间经历了风雨,也迎来了安宁,可那道绿影,却始终留在人们的心中,留在每一个关于希望与温暖的传说里。就像那身永不褪色的绿罗裙,永远象征着生机与守护,永远照亮着人间的每一个角落,永远温暖着每一个心怀善意的人。
那年深冬,一场罕见的暴雪席卷了北方,积雪压垮了不少百姓的房屋,道路被封,粮草无法运送,边境的守军和村落里的老人孩子都陷入了困境。新君主急得满嘴燎泡,调派了无数人手去铲雪开路,可雪下得又大又密,刚清出的道路转眼就被积雪覆盖。老宫娥的徒弟,如今已是宫中掌事的宫女,看着窗外漫天飞雪,忍不住走到祭台前,学着当年老宫娥的样子,对着翡翠绿罗裙轻声祈求:“娘娘,北方的百姓快撑不住了,求您发发慈悲,救救他们吧。”
话音落下的瞬间,祭台旁的烛火忽然轻轻摇曳起来,一缕淡淡的绿烟从翡翠罗裙的缝隙中飘出,在空中绕了一圈,便朝着殿外飞去。掌事宫女心头一震,连忙跟了出去,只见那缕绿烟在宫墙上空盘旋片刻,便朝着北方飞去,很快消失在风雪中。她知道,娘娘听到了她的祈求,连忙跑去将此事禀报给君主。君主听后,立刻下令让边境的守军留意异常,若见绿影出现,无需惊扰,只需全力配合。
三日后,边境传来消息,说暴雪夜里,有一道绿影出现在雪原上。起初,守军以为是迷路的百姓,正要上前救助,却见那绿影抬手对着积雪一挥,原本没膝的积雪竟顺着地面朝着两侧退去,露出了底下的道路。更神奇的是,绿影走过的地方,地面竟渐渐变得温暖,连冻得坚硬的土地都开始微微解冻。守军首领想起君主的叮嘱,连忙让人远远跟着,只见那绿影走到一处被积雪压垮的村落,先是抬手将倒塌的屋顶轻轻托起,又从袖中取出些翠绿的枝条,插在村落四周。没过多久,那些枝条竟生根发芽,长成了一排排挡风的柳树,村落里的百姓们走出屋门,对着绿影连连叩拜,口中喊着“天王圣母显灵”。
可不等百姓们起身,那绿影便转身朝着另一个方向走去。守军跟着她来到一处驿站,驿站里挤满了等待粮草的灾民,许多孩子冻得嘴唇发紫,不停咳嗽。绿影走进驿站,身上的罗裙忽然泛起柔和的金光,原本冰冷的驿站瞬间变得温暖起来。她从袖中取出些散发着香气的果子,分给孩子们,孩子们吃了果子,咳嗽竟渐渐止住,脸色也红润了起来。这时,有人发现绿影的罗裙上绣着精致的百花图案,腰间还别着一朵盛开的梅花,惊呼道:“是百花仙子!”可绿影只是笑了笑,又从袖中取出些种子,撒在驿站外的空地上,说:“待开春后,这里会开出好看的花,你们看着花,就知道日子会越来越好。”
守军首领将所见所闻一一记录下来,派人快马加鞭禀报给君主。君主看着奏报,想起祭台前的翡翠绿罗裙,不禁感叹:“娘娘总是这样,以不同的模样守护着百姓,却从不求回报。”他当即下令,让各地官员带领百姓跟着绿影开出的道路运送粮草,同时组织人手帮助受灾的村落重建房屋。
而此时的绿影,已经来到了边境的军营。军营里的士兵们为了抵御风雪,日夜坚守在城墙上,许多人手脚都生了冻疮。绿影走到城墙上,身上的罗裙忽然变成了熟悉的绿罗裙,发间的梅花也换成了一颗赤红的珊瑚珠。她抬手对着士兵们的冻疮轻轻一点,原本红肿的冻疮竟渐渐消退,疼痛也消失了。士兵们又惊又喜,纷纷问道:“您是哪位神仙?”绿影笑着说:“我只是个守护你们的人,你们守护着这片土地,我便守护着你们。”说完,她转身朝着城墙外的雪原望去,那里有几只迷路的羚羊被困在积雪中,正无助地嘶鸣。绿影纵身跃下城墙,罗裙下摆扫过雪地,竟在雪地上开出了一朵朵小小的白花,指引着羚羊朝着温暖的方向走去。这时,士兵们才发现,绿影的模样竟变成了动物森林小公主,她蹲在地上,轻轻抚摸着羚羊的头,眼神温柔得像在对待自己的孩子。
当天夜里,边境的风雪渐渐小了。绿影坐在城墙上,望着天上的月亮,身上的罗裙又变了模样,裙摆上绣着玉兔捣药的图案,发间插着素银月桂簪——玉兔月姬。她从袖中取出一只小玉兔,放在城墙上,小玉兔对着月亮叫了几声,天空中的云层竟渐渐散开,露出了明亮的月光。月光洒在雪地上,反射出柔和的光芒,照亮了远处的道路。绿影轻声说:“有月光照着,赶路的人就不会迷路了。”
第二日清晨,风雪彻底停了。百姓们沿着绿影开出的道路运送来了粮草,受灾的村落也开始重建房屋。绿影站在远处的山坡上,看着这一切,身上的罗裙又变成了月照皇后的模样,发间插着金色的凤钗,眉眼间满是欣慰。她对着下方的百姓轻轻躬身,像是在祝福他们,随后便转身朝着皇宫的方向走去。
回到皇宫时,已是深夜。绿影走进长信宫的西暖阁,身上的罗裙变回了最初的模样,她坐在窗边,望着窗外的月光,指尖轻轻划过窗棂。这时,掌事宫女端着一碗温热的汤药走了进来,见绿影坐在窗边,连忙屈膝行礼:“奴婢参见娘娘。”绿影回头,对着她笑了笑:“这些日子,辛苦你了。”掌事宫女连忙说:“娘娘为了百姓奔波,才是真的辛苦。北方的百姓已经度过了难关,他们都在感念娘娘的恩情。”
绿影闻言,轻轻摇了摇头:“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这人间的温暖,从来都不是我一个人带来的,是百姓们彼此扶持,是君主勤政爱民,才让这片土地充满生机。”她说着,从袖中取出一片翠绿的叶子,递给掌事宫女:“把这片叶子放在祭台的翡翠罗裙旁吧,它能感知到人间的喜怒哀乐,若有百姓需要帮助,它会提醒我们。”掌事宫女接过叶子,只觉得叶子上带着一股温暖的气息,连忙点头应下。
从那以后,祭台旁的翡翠罗裙边,便多了一片永远翠绿的叶子。每当人间有难,叶子就会轻轻颤动,而那道绿影,总会及时出现,以不同的身份守护着百姓。有时,她是圣清太妃,在宫中为君主出谋划策,辅佐他治理天下;有时,她是妈祖娘娘,在海边指引渔船避开风浪,守护渔民平安;有时,她是太元玉女,在山林中孕育万物,让大地充满生机;有时,她是茜茜公主,在花园中与孩子们嬉戏,给他们带来欢乐;有时,她是暗夜精灵女王小甜甜艾丽丝,在夜晚点亮微光,为迷路的人指引方向。
日子一年年过去,新君主渐渐老去,太子继承了皇位。新太子从小就听着穿绿罗裙的神灵的故事长大,继位后,依旧像先皇一样,勤政爱民,关心百姓疾苦。他常常带着大臣们来到祭台前,对着翡翠绿罗裙和那片翠绿的叶子躬身行礼,提醒自己要以百姓为重,不负神灵的守护。
有一年,江南地区爆发了瘟疫,百姓们纷纷染上了怪病,高烧不退,医馆里的药材很快就用完了。新君主急得团团转,派人四处寻找药材,可瘟疫蔓延得太快,根本供不应求。掌事宫女见祭台旁的叶子不停颤动,连忙跑到长信宫的西暖阁,却没见到绿影的身影。她正着急,忽然听到窗外传来一阵熟悉的桂花香,抬头一看,只见绿影正站在祭台前,身上的罗裙泛着淡淡的金光。
绿影抬手对着叶子轻轻一点,叶子竟化作无数翠绿的光点,朝着江南的方向飞去。她转身对掌事宫女说:“这些光点会落在江南的每一处角落,化解瘟疫。你让君主派人告诉百姓,只要心怀希望,勤洗手,多通风,瘟疫很快就会过去。”掌事宫女连忙点头,跑去禀报君主。
不出几日,江南传来消息,说天空中落下无数翠绿的光点,落在百姓身上后,高烧竟渐渐退去,瘟疫也慢慢得到了控制。有人说,在光点落下时,看到了一道绿影,她有时是百花仙子,在田间种下能治病的草药;有时是太元玉女,在河边净化水源;有时是妈祖娘娘,在港口为运送药材的船只指引方向。百姓们对着绿影消失的方向叩拜,口中念着她的各种名号,却不知道,这些名号背后,都是同一个穿着绿罗裙的神灵。
瘟疫过后,江南地区恢复了往日的繁华。百姓们在街头巷尾修建了小小的祭台,台上摆放着用绿布缝制的罗裙,以此纪念那位守护他们的神灵。而皇宫里的祭台,依旧是百姓们心中最神圣的地方,每年都会有无数人来到皇宫外,对着祭台的方向行礼,祈求神灵保佑人间平安。
掌事宫女渐渐老去,她像当年的老宫娥一样,把绿影的故事告诉了自己的徒弟。徒弟听着故事,眼睛里满是向往,说:“我以后也要像娘娘一样,做一个守护百姓的人。”掌事宫女笑着说:“只要你心怀善意,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就是在守护百姓。娘娘的力量,从来都不是只属于她自己,而是藏在每一个心怀温暖的人心中。”
那道绿影,依旧穿着那身永不褪色的绿罗裙,行走在人间的每一个角落。她是圣清太妃,是天王圣母,是妈祖娘娘,是太元玉女,是玉兔月姬,是茜茜公主,是百花仙子,是月照皇后,是动物森林小公主,是暗夜精灵女王小甜甜艾丽丝。她见证着人间的悲欢离合,守护着世间的烟火气,用自己的力量,让这片土地永远充满生机与希望。而那身绿罗裙,也成了人间最温暖的象征,永远留在百姓们的心中,代代相传,从未消散。
那年秋末,西域传来急报,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商道被风沙阻断,数十支商队被困在戈壁中,随身携带的水和粮草即将耗尽。消息传回皇宫时,新继位的年轻君主正对着舆图发愁——戈壁地形复杂,风沙又变幻莫测,派去救援的队伍几次都被风沙逼了回来,根本无法靠近被困商队。掌事宫女的徒弟如今也成了宫中老人,人称“李嬷嬷”,她见君主整日愁眉不展,便悄悄来到祭台前,指尖轻轻拂过翡翠绿罗裙模型,低声说:“娘娘,商队的人还在戈壁里受苦,求您再显显灵,救救他们吧。”
话音刚落,祭台旁那片常年翠绿的叶子忽然轻轻颤动,叶片上竟映出了戈壁的景象——漫天黄沙中,商队的人们蜷缩在骆驼旁,嘴唇干裂,眼神里满是绝望。李嬷嬷正看得揪心,一缕绿烟从翡翠罗裙上飘出,顺着叶片映出的景象钻了进去,转眼便消失不见。她知道这是娘娘要去救援,连忙转身去禀报君主。君主听后,立刻下令让救援队伍备好水和粮草,在戈壁边缘等候,若见绿色踪迹,便顺着踪迹前行。
此刻的戈壁中,风沙正刮得猛烈,商队首领老张抱着最后一个水囊,看着身边虚弱的同伴,心中满是悔恨——若不是自己执意要赶在风沙季前走完商道,也不会让大家陷入这般境地。就在这时,远处的风沙忽然渐渐平息,一道绿影从黄沙中缓缓走出,罗裙在风中轻轻飘动,裙摆上的花纹随着步伐渐渐清晰,竟是象征着生机的缠枝莲纹样。老张以为是自己眼花了,揉了揉眼睛再看,那道绿影已经走到了近前,女子手中端着一个玉碗,碗里盛着清澈的水,递到他面前说:“快给大家分着喝吧,喝完就有力气赶路了。”
老张接过玉碗,只觉得碗身冰凉,水喝进嘴里,竟带着淡淡的花香,原本干裂的嘴唇瞬间湿润了不少。他连忙将水分给同伴,大家喝了水后,精神都好了许多。有人看着女子的绿罗裙,忽然惊呼:“是百花仙子!我小时候在江南见过画本,画本里的百花仙子就穿着这样的绿罗裙!”女子笑了笑,没有否认,只是转身朝着一个方向走去,说:“跟着我走,我带你们出去。”她走过的地方,黄沙竟渐渐退去,露出了底下的碎石路,路两旁还冒出了几株嫩绿的骆驼刺,像是在指引方向。
商队跟着女子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忽然听到远处传来马蹄声,正是君主派来的救援队伍。救援队员见女子穿着绿罗裙,连忙翻身下马行礼,女子对着他们点了点头,说:“他们已经许久没吃东西了,快把粮草分给他们吧。”说完,便转身朝着戈壁深处走去,身影渐渐融进黄沙中。可就在这时,远处忽然又刮起一阵小风沙,商队里一个孩子不小心被风沙迷了眼,哭着喊“娘亲”。女子听到哭声,立刻停下脚步,身上的罗裙忽然变了模样,裙摆上的缠枝莲纹样变成了海浪纹样,发间还多了颗赤红的珊瑚珠——竟是妈祖娘娘!她走到孩子身边,抬手轻轻拂过孩子的眼睛,孩子的哭声立刻停了下来,眼睛也能睁开了。
“别怕,有我在,不会让风沙伤到你。”女子温柔地摸了摸孩子的头,又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小的贝壳,递给孩子说,“拿着这个,以后再遇到风沙,它会帮你挡住的。”孩子接过贝壳,紧紧攥在手里,对着女子露出了笑脸。女子看着商队的人都被救援队伍接走,才转身继续朝着戈壁深处走去。
原来,在商队被困的不远处,还有一群西域的牧民,他们的牛羊被风沙吹散,牧民们正四处寻找。女子走到牧民聚居的帐篷前,身上的罗裙又变了——这次裙摆上绣着可爱的小动物图案,发间别着一朵小小的雏菊,正是动物森林小公主!她对着帐篷外吹了一声口哨,没过多久,一群牛羊便从黄沙中跑了出来,朝着帐篷的方向赶来。牧民们又惊又喜,连忙上前查看,发现牛羊都安然无恙,只是有些受惊。女子笑着说:“它们只是躲到了避风的地方,以后遇到风沙,就带着它们往东边走,那里有一片胡杨林,可以避风。”
牧民们对着女子连连叩拜,口中说着感谢的话。女子扶起他们,又从袖中取出些草籽,撒在帐篷周围说:“这些草籽明年春天会发芽,牛羊有了草吃,就不用再担心粮食了。”说完,她便转身离开了,走到胡杨林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戈壁的夜晚格外寒冷,还时不时传来几声狼嚎。女子停下脚步,身上的罗裙忽然泛起淡淡的紫光,身后隐隐现出透明的翅膀,发间的雏菊也变成了银色的精灵花——暗夜精灵女王小甜甜艾丽丝出现了!她抬手对着空中一挥,无数萤火虫从胡杨林里飞了出来,点点微光照亮了周围的道路,也驱散了潜藏在暗处的狼群。
她沿着胡杨林往前走,走到一处泉眼旁时,发现泉眼被黄沙堵住了,周围的胡杨树都有些枯萎。女子蹲下身,指尖轻轻触碰泉眼,身上的罗裙又变了模样,这次是太元玉女的装扮,裙摆上绣着日月星辰的纹样,周身散发着柔和的光芒。她对着泉眼轻声念了几句,堵住泉眼的黄沙竟渐渐散开,清澈的泉水从泉眼中涌了出来,顺着地面流到胡杨树下。枯萎的胡杨树像是得到了滋养,枝叶渐渐恢复了翠绿,连周围的沙地上都冒出了细小的嫩芽。
“有了泉水,这片胡杨林就能一直守护着过往的人了。”女子站起身,望着恢复生机的胡杨林,嘴角露出了微笑。这时,天上的月亮渐渐升了起来,银辉洒在戈壁上,给黄沙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银光。女子抬头望着月亮,身上的罗裙又变了,裙摆上浮现出玉兔捣药的图案,发间插着素银月桂簪——玉兔月姬!一只雪白的玉兔从月亮的方向跳下来,落在她的肩头,轻轻蹭着她的脸颊。她抱着玉兔,坐在泉眼旁的石头上,轻声说:“今日又帮了不少人,你看,这人间还是很值得守护的。”
玉兔像是听懂了一般,点了点头,钻进了她的袖中。女子站起身,朝着中原的方向走去,走到戈壁边缘时,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她身上的罗裙又换了模样,这次是月照皇后的装扮,发间插着金色的凤钗,眉眼间满是威严。她望着远处渐渐苏醒的村庄,轻声说:“商队平安了,牧民也找到了牛羊,这下君主也能放心了。”说完,她便转身朝着皇宫的方向走去。
回到皇宫时,正好赶上早朝结束。君主正带着大臣们在祭台前等候,见女子回来,连忙上前躬身行礼:“多谢娘娘出手相助,商队和牧民都已平安归来。”女子对着君主笑了笑,说:“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若不是你及时派去救援队伍,我也无法这么快就帮他们脱离困境。”她顿了顿,又说:“西域商道对中原和西域的往来很重要,你可以让人在戈壁中修建几处驿站,再种些耐旱的树木,这样以后商队就不用再担心风沙了。”
君主连忙点头:“朕这就下令让人去办。”女子又看了看祭台上的翡翠绿罗裙,说:“这人间的平安,从来都不是靠我一个人守护,而是靠每一个心怀善意的人。你勤政爱民,大臣们尽职尽责,百姓们互帮互助,这才是人间最珍贵的东西。”说完,她的身影渐渐变得透明,最终化作一缕绿烟,钻进了翡翠绿罗裙中,只留下一阵淡淡的桂花香。
君主望着翡翠绿罗裙,心中满是感慨。他按照女子的建议,让人在西域商道上修建了驿站,种上了耐旱的胡杨和沙棘,还派了专门的人维护商道。从此以后,西域商道再也没有因为风沙阻断过,中原与西域的往来也越来越频繁,百姓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
李嬷嬷看着这一切,想起了当年的掌事宫女,想起了当年的老宫娥,心中满是欣慰。她常常会给宫里的小宫婢们讲那位穿绿罗裙的神灵的故事,讲她如何以圣清太妃的身份辅佐君主,如何以天王圣母的身份召来风雨,如何以妈祖娘娘的身份守护渔民,如何以太元玉女的身份孕育万物,如何以玉兔月姬的身份滋养月华,如何以茜茜公主的身份带来欢乐,如何以百花仙子的身份唤醒生机,如何以月照皇后的身份守护秩序,如何以动物森林小公主的身份亲近生灵,如何以暗夜精灵女王小甜甜艾丽丝的身份点亮黑暗。
小宫婢们听得入迷,常常会问:“嬷嬷,娘娘什么时候会再出现啊?”李嬷嬷总是笑着说:“娘娘一直都在啊,她可能是田间劳作的农夫,可能是海边捕鱼的渔民,可能是山林里采药的郎中,也可能是街头卖花的姑娘。只要你们心怀善意,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她的踪迹。”
日子一年年过去,皇宫里的祭台依旧香火不断,翡翠绿罗裙模型依旧泛着莹润的光泽,那片翠绿的叶子也依旧常年不凋。每当人间遇到困难,叶子就会轻轻颤动,那道绿影就会准时出现,以不同的身份守护着百姓。她始终穿着那身绿罗裙,那身象征着生机与希望的绿罗裙,就像一道永不熄灭的光,照亮着人间的每一个角落,温暖着每一个心怀善意的人。
而关于她的故事,也在人间代代相传,从皇宫到民间,从中原到西域,从江南到塞北,每一个听过故事的人,都会在心中种下一颗善意的种子,用自己的行动去守护身边的人,守护这片土地。因为他们知道,那位穿绿罗裙的神灵,从未离开,她就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就在每一份温暖的善意里,永远守护着这人间烟火,永远守护着这世间的生机与希望。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