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的辗转反侧,陈昀醒得比以往更早一些。
窗外晨光刚现,UBC校园里还铺着一层薄霜。他端着咖啡,坐在书桌前,本该打开邮箱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可他却鬼使神差地盯着手机屏幕发呆。
昨晚的场景一幕幕在他脑子反复闪现:昏黄路灯下的那个身影,账单上潦草的“下次我请”。那张小票儿被他小心折好,放在桌角,就像当年的那包辣条。
陈昀把手指悬在屏幕上,犹豫了一早上,最终只是点开通讯录,滑到了“李妍”的名字上。那个这么多年一直都在那里的名字和一串新的号码。
要不要说点什么?
他思索半天,才敲下三个字:“早安啊。”
又觉得太突兀了,删掉。
改成一句:“昨晚回去顺利吗?”
这次,他按下了发送键。
消息发出去后,他靠在椅背上,心口莫名发紧。好像回到了高中放学的时候,在公交车上紧张又期待的想要看见她的心情。
手机安静了很久,久到他以为不会有回应。直到快中午时,屏幕才亮起一条回复:
“嗯,顺利。谢谢你送我。”
字不多,却带着一点熟悉的温度。
陈昀忍不住笑了。手指停在屏幕上飞快的打字:“外面雪还挺厚,记得小心点。”
这次,她回得快了些:“放心,我比你更习惯雪天儿。”后面还加了一个笑脸。
陈昀盯着那个笑脸很久,心底突然有一种说不清的暖意。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的联系慢慢多了起来。
一开始只是简单的问候:“今天挺冷的吧?”“怎么样?今天工作忙吗?”
后来话题开始慢慢的扩展,温哥华多变的天气,李妍工作的趣事,还聊到了她其实还在继续读书,甚至聊起了那家饭馆儿的菜最正宗。
有一次,李妍发来一张照片,是社区小朋友画的海报,歪歪扭扭写着“希望春天快一点来”。她在后面附了一句话:“他们的愿望挺可爱的。”
陈昀盯着那张海报,心头忽然涌上一阵酸涩。他回复:“春天总会来的。”
过了一会儿,李妍回:“嗯,总会的。”
简单的几个字,却又让他再次开始了胡思乱想,结果当然又是一夜的辗转难眠。
联系变多后,气氛渐渐也放松了起来。李妍偶尔会调侃:“大教授也买超市打折的东西?”
陈昀笑着回:“教授也得活着啊,而且教授穷着呢,我们还有个群,专门分享打折信息呢。”
她立刻发了个笑哭的表情:“那你下次有好折扣记得通知我啊。”
他看着屏幕,“好啊,到时候我带你去血拼”。可最后还是删掉,只回了一个“行”。
暧昧的氛围就藏在这些看似寻常的对话里。
陈昀这个几乎平时不怎么碰手机的人,发现自己现在几乎手机不离手,甚至在上课时也会特意把手机翻过来,生怕错过她的消息。
李妍也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习惯性地看看屏幕,走到街角时,也会因为手机得亮起而笑得很轻。
他们都没有提起“十二年前”,像是默契地绕开那段过去。但很多时候,你越是回避,那些记忆就越是清晰。
陈昀时常在夜里想起:那年冬天的小卖部、公交车上和楼道门前依依不舍的眼神、**时期空荡荡的大街。
他很想问她:“这些,你还记得吗?”
可每次手指打下字,他又一一删掉。
夜深人静时,他靠在窗边,看着外头的雪落在街灯下,像十二年前北京冬夜的重影。
有些话,他知道早晚要说。
但至少现在,他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复联。
周五傍晚,陈昀刚下课,手机就震动了两下。
是林珊。
“在吗?采访稿定稿了,我请你喝一杯。”
他盯着那行字看了几秒,还是回了个“好”。
Tim Hortons咖啡馆几乎遍布加拿大的每一个角落,这次他们选择了东门的这家。陈昀到时,林珊已经坐在了角落,手边摊着一本厚厚的校刊。
“来啦。”她抬头笑,他俩的熟悉程度早已经不需要起身迎接了。
陈昀看了一下表,自己明明提早到了10分钟啊,他苦笑:“大姐,您迟到过吗?”
林珊假装思考了一下,然后装作严肃的回答,“记事儿以来,没有发生过。”
二人同时笑出了声。陈昀随意的坐在了林珊对面,拿起了对方为他点好的美式,开始随意的聊起了稿件的事,气氛轻松异常。直到林珊忽然收起笑容。
她盯着他看了几秒,开口道:“陈昀,你变了。”
陈昀愣了一下:“怎么说?”
“之前看见你,总是半死不活的,今天你居然开始跟我贫嘴了?这都多少年没发生过了?”林珊托着腮,语气带着几分揶揄,“有些人的力量真的是强大啊。”
陈昀眉心轻轻一动。
林珊见状,笑得更意味深长:“让我猜猜,发生啥了?”
陈昀没有接话,只把手里的杯子转了一圈。热气升起来,氤氲在空气中,有点模糊了他的神色。
“还装!”林珊假装轻嗔,之后却轻轻叹息了一声,“虽然十二年了,可有些事,真的可以就这样过去吗?”
空气一瞬间沉下去。
陈昀沉默良久,才低声道:“这么多年了,我……不敢再提了。”
林珊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复杂。她抿了口咖啡,语气放缓:“我知道你什么都放在心里,可陈昀,你得明白,时间不会替你解决问题。我敢正面当年的错误,而你,只是一味地逃避,那样只能让你重蹈当年的覆辙。”
陈昀抬头,“其实根本不赖你的。”灯光落在林珊的脸上,把她那一贯认真严肃的眉眼映照得格外清晰。
“那是你的想法。”林珊顿了顿,继续到,“如果你觉得人生还有很多十二年,李妍还有很多十二年,那你就继续躲着吧。”
桌上安静了下来,只听见咖啡机的蒸汽声。
陈昀没再回应,指尖无意识地摩擦着杯壁。林珊的话,每一个字,像狠狠地砸在了他的心口。
他想起这些天和李妍的对话:从拘谨的问候,到随意的调侃,每一条消息都像一根线,把他从十二年前牵回现在。
可那段“分开的理由”,始终像是一道的伤口,十二年了,依然鲜血淋淋,不敢触碰。
可林珊的话,把那层薄薄的遮掩揭开了。她忽然笑出了声:“陈昀,你说人是不是永远不会变啊?你从小就这样的,外表大大咧咧,可心思却比谁都细腻。”
陈昀依旧沉默。
“不喜欢的人,你可以疏远,不喜欢的环境,你选择逃离,可有些东西,你躲着是不会消失,那些你喜欢的,在乎的人和事儿,你必须勇敢去面对,否则即使短暂拥有,你最终还是会失去她。”
林珊看见陈昀在听到自己说失去的时候,身子明显一颤。
“再说吧。”他淡淡地回应。
林珊懒得理他了,只是摇了摇头,转身便出门走进了夜色。
陈昀独自坐在座位上。看着街灯把窗外的水洼照得一片亮白。
手机在口袋里震了一下:
“今天社区里有个孩子画了一幅画,我拍给你。”
照片跳出来,是一张稚嫩的画:太阳下,一个小人举着花,笑得很灿烂。下面歪歪扭扭写着一句话:“希望一直有朋友陪。”
陈昀盯着那句话,指尖有点微微的发颤。还没等他回复,下一条信息接踵而至。
“像不像某人当年的说过的话?对了,有件小事……想请你帮个忙?”
陈昀立刻回:
“客气啥,你说。”
“社区中心下周有个教育讲座,面对的是新移民家庭。我要做一个Presentation,从儿童心里学层面帮助他们快速完成身份认同,融入校园,但有些专业词汇我拿不准。你能不能帮我改一改?”
“要用英文吗?”
“废话,又不是只有中国移民。”
陈昀盯着那行字,唇角不自觉弯了一点。
“可以。什么时候?”
“你明天下课,来我办公室?”
第二天下午,雪停了,风却依旧冷。
陈昀走进Open door列治文的办公楼,走廊的灯光有点昏黄,两侧的墙上贴满了孩子们五颜六色的画。小动物、太阳、笑脸,稚拙却让人心口发暖。
李妍正在办公室等他。那是一间小小的房间,桌椅都有点陈旧。她穿着一件浅黄色毛衣,手里拿着打印好的讲稿,眉头微微皱着。
“我来给某人排忧解难来了。”陈昀笑呵呵的走了进来。
她抬头,看见了他的笑容,可能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她眉眼间的紧张瞬间散开了。
陈昀拉过椅子坐下,把稿子接过来。
“这里的‘literacy’不是“识字率”。这个词其实没有对应的中文可以解释,它大概得意思应该是基本素养,但在这里其实特指的是一种关于孩子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当然也不全面。”他低声解释,“如果结合你的这个语境和演讲前后文,你可以简单的把译成‘学习能力’更合适一些。”
李妍点头,记下。陈昀一会就挪一下椅子,两人很快就变成了肩并肩坐着,本来就不大的空间,稍微一动就会触碰到对方的手臂。空气里是纸张的味道,安静得连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都格外清晰。
“这个地方呢?”李妍歪过头,把稿子推到他面前。她的发丝轻轻扫过他的肩头,带来一阵淡淡的清香。
陈昀的心口莫名的发紧。他努力让自己保持着镇定,低下头看着那些有点重影儿的字母,拿笔在纸上用力的圈了一下:“这句话换个词会更自然。”
李妍侧过脸看他,眼神里带着一丝笑意:“还是你更专业一点儿啊。”
陈昀也转头看着她,开玩笑道:“文学系嘛,我的工作就是咬文嚼字。”
…………
两人一页一页的改过去,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着。屋里钟表的跳动声越来越大了,像是在刻意帮他们掩盖有些凌乱的心跳。
等到最后一句改完,李妍长舒了口气,把笔一放:“Finally!”
她抬起头,看着他,眼神明亮:“谢谢啊,小陈同学。”
陈昀心里一动,却只是淡淡一笑:“没事儿。”
空气忽然安静下来。窗外的风吹过,带起一阵细微的沙沙声。李妍的眼神和他的碰在一起,谁都没有移开。
那一瞬间,好像这么多年的距离被悄悄拉近了。
…………
离开社区中心时,天已经全黑。
李妍裹紧大衣,把稿子抱在怀里。陈昀走在她身侧,两人的影子被灯光拉长,重合又分开。
“明天就要讲,我得赶紧回去背稿儿了,今儿就不请你吃饭了啊,回头肯定补上。”李妍随口说道。
“别拿热狗披萨打发我啊。”陈昀笑着。
李妍笑了一下:“那肯定不能。”
陈昀把她送到了小区门口。她停下了脚步,眉眼间带着点犹豫和不舍,却只是挥了挥手:“那我走了。”
陈昀嘱咐着:“也别弄的太晚了啊,差不多得了。”
“知道了。”她的背影很快便没入漆黑的楼道之中。灯光灭掉的瞬间,陈昀站在原地,心口却莫名发热。
也许,林珊说得没错。有些的问题,终究要面对,他觉得,他亏欠李妍太多了,而那句对不起,他却始终没有开口说出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