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学医救不了十二钗 > 第191章 雨露均沾

第191章 雨露均沾

孩子们入住大观园,该来的总会来。

宫里的热闹还没过去,贾府便又出了新鲜事。不知那些打算靠省亲秀一把存在感上个热搜的姐妹们会不会抱怨这种不讲武德的人家。坏规矩了,兄dei!

话说正月初一出声的孩子也不是没有,元春的生辰巧是巧了些,可算不得出奇。而她胞弟宝玉含玉而生,这个就有点厉害了。也亏得他成日跟姐姐妹妹们混作一堆,是个口味比较清奇的小纨绔,不然早被忌惮了。人皇家都没这种祥瑞,偏你家就有?什么矜贵小少爷!

这回出事儿的还就是这位据说脑子不走寻常路的贾家子。某日突发梦魇之症,接连三日水米不进,奄奄一息,满城名医救不得,家里都开始准备后事了,却被不知从何而来的一僧一道施术救回,诀窍还真就在他胎里带来的那块玉上。事情传开,谁不啧啧称奇!

连一向淡定的皇后娘娘都忍不住好奇,召了王喜凤问那块通灵宝玉是不是真那么灵。唉,这以讹传讹真是要不得!

宝玉遭罪,王喜凤这个顶着长姐壳子的娘娘自然要有所表示。而她与贾府的来往一密切,盯着她的人也越发明显。虽说“牢狱”生活过久了,可她永远无法习惯这样的禁锢。

你以为事情就完了?宝玉将养月余,才活蹦乱跳出来耍,又惹出祸事。传言有云,此子闲来无事猥亵母婢,逼人跳井自尽,又拐带忠顺王爷喜爱的戏子琪官,王府长史亲入国公府要人。小小年纪,却是个男女不忌的性子,他爹贾政勃然大怒之下亲执家法,又打了个臭死。

世人多半相信鬼神之说,贾府接连闹这么大动静,关注的焦点永远不会在那位跳井的母婢金钏儿身上。是衔玉而生的少爷被从天而降的老神仙妙手回春不够玄幻,还是权贵为了争戏子打上门不够劲爆?死了人算什么,不过几十两银子就打发了。

在贾政板子底下死里逃生的宝玉跟领了免死金牌一样,伤势见好就在园子里撒欢,学堂不去,外客不见,亦不束发,流云广袖,衣带飘摇,真将那魏晋名士的不羁模仿了十成十。

王夫人也被贾政这回的气性吓到,往常暗恨婆母夺了宝玉去养,让母子生分的怨气也稍稍平了些。若非老太太护犊子给力,宝玉怕不是真让他爹给打死了。虽叹宝玉淘气,入宫见娘娘的时候不免为这个不省心的惹祸精描补几句。娘家兄弟不给娘娘增光,反倒三天两头闹笑话扯后腿算怎么回事?

索性王喜凤毫不在意。宫中的风言风语早就听腻了,谁家没几个出洋相的亲戚?五十步笑百步,大家轮着当笑话,日子才精彩。

王喜凤荣升一宫之主,住上了宽敞主殿。偏殿也安排了无人问津的低位嫔妃。帝王之术讲究制衡,还有偏爱养蛊的,看着底下的人斗起来才能显出自己权利的至高无上。王喜凤这么佛系等死,斗是斗不起来的,她也不耐烦看太过拙劣的演技,偏殿的人也识趣不来搅扰。整体而言,也就比冷宫多了那么一丝丝人气。

做了主位,更不方便串门了。过了省亲那一波关注度,她的门庭也开始冷落起来。以往跟珍嫔住一起,至少有个人能说说话;如今两个都是宅女,且随着位份上升,出门走动动静大太招眼,两人竟是每日只得在皇后娘娘那里见个面,连个私下聊八卦的空间都没有。

当然,她想知道什么八卦新闻,渠道远比以往多。宫里林林总总那么多宫女太监,进进出出办事,再低调也是伺候娘娘级别的人,总有别的人看着他们活少钱多上赶着讨好巴结,给自己拉关系找门路。奴才们知道的事,若是主子想知道,那必然能知道。

入宫这么些年,她打造的人际关系图谱已经很完善,各位主子们不消说,得脸不得脸的宫女太监们的履历也能说出个七七八八。谁是谁的徒弟,谁在哪个宫里当过差,谁跟谁是老乡,谁跟谁义结金兰,谁贪财,谁贪嘴,谁爱说个大话,谁又爱扮猪吃老虎。这些东西简直俯拾皆是。

她宫里被人掺沙子是必然的。她多少也能划出嫌疑范围,可具体到谁是谁的人就挺难了,她也懒得费心思去试探。来来回回就是那么些人,倦了。

时光不饶人,曾经斗的乌眼鸡似的中流砥柱们都开始佛了。都是做祖母的人了,还跟那些鲜嫩的小姑娘们争什么?安安稳稳给儿孙当靠山才是正经。上层佛了,下面的小主们越发热闹起来,维持着整个后宫源源不断的新鲜话题,长盛不衰。

身居高位却没有一儿半女的王喜凤,在酸葡萄人士的眼中自然是大大的可怜虫。哪里知道她的命数远比无子嗣傍身更加随波逐流,卒子过河,生死由人。

时也命也,死囚都有一顿杀头饭呢,她这个高高竖起的靶子也深深体会了一把封建皇室顶奢待遇。在这种时候皇帝陛下总不可能来吝惜那点身外之物。份例里有的自然是当仁不让,份例里没有的,皇帝搞雨露均沾的时候她也能得个赏。

别的不说,见得好东西多了,眼界也开阔了。什么里外番邦进贡的新奇玩意都能见识一番,即便赏不到她头上,别人得了总会显摆出来,一样大饱眼福。

国公府好东西也不少,元春幼年时,贾母的私库可以开展览。可国公府再繁盛也有限,多是早年天家赏赐及荣国公的战功缴获等,哪里比得上宫中推陈出新,花样不停。如今一年年消耗下来,贾府也快成空壳子。

家中出了娘娘,贾政一直翘首待天恩。

都说爱屋及乌,哪怕是走过场也要恩及宠妃家族,这不,贾政盼星星盼月亮的,可不就盼到皇帝用他,点了学政,一杆子支出了京城。说真的,贾政在工部的铁饭碗还是荣国公贾代善临死前上折子给求的,他自个儿可没考出个子丑寅卯来,偏偏点了学政这种看重科举出仕的文官,也不知是拿谁的脸面不当脸面。

宝玉本在担心,贾母给他拍板的休养期一过,又得恢复到以往背着书包上学堂还要被老父亲考较学问的苦逼日子。偏巧圣旨下来,老父亲出京,家中再无人管他学业,可算解了他燃眉之急。

阖家送走贾政,已是深秋。抱琴这阵子光是给贾府的礼单子就拟了好些,献寿的中秋的送别的,还真是个大工程。王喜凤生怕发生“人死了钱没花完”这种人间惨剧,做起散财童子来很是得心应手。各种进贡来的甜腻腻的花露茶叶玫瑰汁子、上用的绫罗绸缎文房四宝,再有女眷们最爱的各类珠宝首饰,但凡她用不完的,都挑了好的送出去,总有人喜欢。

各大世家的女眷们拼的可不就是一身行头?待客鉴宝拼的也尽是那些新奇玩意,在这方面,贾府就从来没输过。王喜凤觉得贾府此前往宫里送的那些零花钱至少有了交代。

宫中走礼都是面子情,来来去去还都是宫里通用的那些,随大流不出差错就行。她立了这么多年与佛有缘的人设,谁还计较她送礼不够华贵不成?

王夫人对于王喜凤从来不寒碜的赏赐是既高兴又担忧,一来怕宫里人说闲话;二来也是心疼女儿在宫里战战兢兢却还要操心府里。

王喜凤一般都一笑而过,“这值什么,都是些小玩意,让姐妹们乐一乐罢了。”

听听这是什么财大气粗暴发户的发言!

王夫人觉得娘娘一切都好,只一项:一碗水端的也太平了!家里的兄弟姐妹一视同仁,半点不偏私。大气是够大气,王夫人本人的心态却很难扭转。算来算去都是她的两个宝贝孩子吃亏。可惜这种事情也无法拿到明面上讲。暗示?这都多少回了,根本不顶用。

贾母对于元春的表现是相当赞赏,内心也不止一次为自己暗暗点过赞,不愧是在她跟前长大的孙女!若是被王夫人手把手地教下来,不定怎么左性。

旁的也就没了。男人们谁会关注女儿家如何?小一辈的多半是高山仰止,小时候多半记不得,大了也就见了一回省亲,那种宛如隔着天堑的距离感无法通过见者有份般的送礼物拉近,也无法通过王夫人循复往返的家常小故事拉近。贾家的大小姐已经成为了一个符号,而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个牌位或者墓碑。

王喜凤倒不排斥这样的结局,她甚至很庆幸自己不必重温老年生涯。要知道,一个人老去之后,无论享受怎样高级别的待遇,退化的器官和各种功能都会消磨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王喜凤一度觉得她可以钻研一下临终关怀这个领域,她经历过好几轮,太有发言权了。

一个人不到那一步,永远不知道自己会经历什么。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女帝的日常

假少爷回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