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妃”生活依然继续。
她需要极大的毅力才能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这样的生活太消磨斗志,分分钟就引诱你变成一条只知享乐的咸鱼。可她依然记得自己是个苦逼的现代打工人,每天要跟早八的被窝和源源不断的病患上演生离死别的大戏。她有着自己的人生。
大观园里的孩子们倒是无忧无虑地开始折腾起诗社来,今日你做东,明日她请客,还真像那么回事。
王夫人向来不懂这种风雅之事,在王喜凤跟前也只一笔带过。毕竟回回作诗宝玉都敬佩末座,反倒是宝钗和黛玉时时拔得头筹,真炫耀不起来。
若换了别家的父母,或许会带个滤镜,自己的孩子永远都是最棒的!尤其宝玉本就爱逗姐姐妹妹开心,斗诗输给她们未尝没有故意为之之嫌。可一来她自己不懂,二来宝玉上学一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贾政这个懂的对宝玉非打即骂,王夫人对宝玉实在没信心。
王喜凤却深知宝玉在诗词一道还是挺有灵气的,不过王夫人不提,她自然也懒得起话头。大多数父母不是看不到孩子的优秀,而是看不到孩子在自己期待的方面优秀。于贾政而言,诗词歌赋不过是怡情小道,仕途经济才是大道,跟宝玉真可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了。
当然,无论宝玉天赋点在哪里,最终依然是“从来出来,往去处去”的结局,没啥分别。
史家外任,贾府又多了一位客居的小姐,王喜凤这里年节备礼也多了一份。同样,回礼也准确无误。这些姑娘们很懂得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心意,无论是自己的书画针线活,还是旁的小玩意,总有别出心裁的巧思。
有时候,用心不用心根本不用旁人在你耳边叨叨,熬了几个夜,跑了多少条街,成果可不就摆在眼前?
年下偏逢那位甄家的贵太妃身体欠安,宫中减膳谢妆,往宝灵宫祈福的更是络绎不绝,自然没有省亲安排。王喜凤早就知道当年盛大的省亲不过是个幌子,用过就过了,哪有下回?因此也不觉得如何。不仅王喜凤,便是贾府也心知肚明,否则,也不会顺水推舟让姑娘们入住大观园。
过了年,甄家人入京探病,形势骤然就紧张起来。
甄家人的一举一动自然被人看在眼里,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甄家人进宫看太妃,顺带也拜见了王喜凤。两房人马其实谁也不认识谁,不过是祖上的交情。便是王喜凤入宫这么多年,也没有单独见过太妃其人,生疏肉眼可见。
王喜凤看着陪母亲入宫的甄家小姐,沉眉敛目,动静得宜,宛如看见曾经被家人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元春。
甄太妃好歹见了家人最后一面才咽气,她们都唠了啥,天知地知。甄家失去了宫里一张重要的护身符;而贾家,失去了凤姐腹中的长房嫡孙。
故而,过完年大家都很忙。举哀哭灵,内外命妇是跑不掉的。王喜凤总比贾母这种高龄的老太太强些,每日混在人群里走流程,祖孙最多是遥遥见一面,根本没有凑在一起的时机,也没那个必要。
年老的诰命们有些许优待,可该耗的时间还是要耗着,每日都是腰酸背痛的一天。
宫中举丧,许多细枝末节就不那么重要了。鲜嫩的妹妹们争俏又有何用?这种时候,不浑水摸鱼似乎都对不起绝佳的机会。虽然王喜凤没有这种兴致和需求,可不代表旁人都是这种咸鱼属性。
宫中人讲话就怕一环套一环,套路太多,防不胜防。王喜凤便很不愿意跟人扯闲篇,这些人里十句话有八句意有所指,还有两句冠冕堂皇。你哪怕不说话,人家也能根据你的反应写出八百字起步的小论文。要不怎么说她这塑料演技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呢?环境改造人啊!
奶奶级别的娘娘们依然是为儿孙不顾一切。趁着龙子凤孙王妃命妇们都进宫哭灵的机会,争分夺秒共享天伦,就各种规划交换意见,也算是逝去的甄太妃做好事积功德。
如此情形不过是熬了七七四十九日,之后自有被钦点的跟班们跟着大部队去皇陵。她们这种一入宫门深似海的后宫嫔妃,就别想着轻松往外跑。就算每年浩浩荡荡去行宫避暑,人家都挑着小心肝陪着去,她这样的摆设永远只能留在宫里当摆设。
人要懂得宽慰自己,这样日子才过得没那么苦逼。送葬的队伍离京,感觉京中空了一大片,内城的空气都活泼了许多。
当然,人精们出门走动自然要端着脸将演技发挥到最高水准,私下关起门来,想怎么乐就怎么乐。
这件事还没收尾,京中贾府就开了个大:贾敬暴毙。据说是死在平日修道的道观里,死前兴许吃了什么了不得的丹药。
贾敬也是活在广大人民群众嘴皮子上的贾府核心人物。作为贾府弃武从文第一人,他进士及第却入了道观,贾氏族长头衔和祖传的爵位都给了儿子贾珍,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颇有“哥不在江湖,江湖中却总有哥的传说”那意思。
这位爷死的也不知是时候还是不是时候。贾家的主子及得力奴才们都跟去了皇陵,幸亏家里还有贾珍媳妇儿尤氏坐镇,好歹将家里打点布置起来,支了仆从们各处送信。
这不,王喜凤也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消息。
大观园早慌作一团了。
噩耗传来当日恰是宝玉生日宴客之后平儿等人还席。莺莺燕燕好几张桌子摆开,连同东府尤氏一起正尽兴呢,丫头婆子跌跌撞撞跑来喊“大老爷薨了”。
尤氏急匆匆回府,剩一园子的正经姑娘得脸丫头们惊慌慌不知所措。早有知机的派了跑得快的伶俐小丫头出去打听消息,而消息灵通的婆子们早议论开了。
王夫人离府虽点了李纨探春和宝钗的差,可她们不是寡居就是待字闺中,这种事哪里掺和的开。凤姐歪在榻上养病,也不得不起身支应这没头苍蝇似的一大家子。
凤姐只怕尤氏摆布不开,撑着病体过东府,见族里几个能干的媳妇婶子绕着尤氏转,便也将心放下来。
贾珍贾蓉得了家人传讯,告了假之后快马加鞭赶回府治丧,好歹有了主心骨。待女眷们回程,贾敬的丧礼已经办的有模有样。虽没有当年儿媳秦可卿的葬礼那般声势浩大,总算没出岔子。
贾敬的死或许是一个开始。哪怕他已经成了不问世事的道士,既无官职又无爵位,却依然是个隐患。宁国府的小辫子一抓一大把,也是小辈们打小被催肥的胆子,便如凤姐,不也一直觉得只要不是谋反,他们家几乎可以为所欲为?国公府当年的威势可见一斑。
别人家一个国公就很了不得了,他们倒好,一门双国公,简直就是鸟尽弓藏的经典主角。这样的人家,要收拾起来,再小心也不为过。
四大家族中的史家依然渐行渐远,薛家只剩个空壳寄居贾府,王家官场上混了点名堂的仅有王子腾,同样放了外任,独木难支。最得力的姻亲林如海已逝,老亲甄家在江南曾一手遮天,如今已是砧板上的肉。
甄太妃薨逝和甄家垮台究竟谁因谁果,大概只有上头那位才搞得清。
每年夏天,王喜凤都是痛并快乐着。
老虎不在家,心理上获得极大满足;而烧烤模式令人辗转难眠。再心静的人在高温面前都凉快不起来。虽说份例高待遇好,用冰也宽松许多,可不能一天24小时都待在房间里吧,总得出来转转?根本转不了,分分钟一身汗。
这当然是作为被空调宠坏了的现代人的骄傲。人家大热天在厨房奋斗的也是人啊,更远一些,盯着烈日下地干活的更不知凡几,不也坚持着活下来了?贵族,就是矫情。
虽说王喜凤善于反省和自我唾弃,可该享受的时候毫不含糊。冰碗什么的,旁人可能怕伤了身体,她可不怕。只要份例内有的,她当仁不让。
王夫人好不容易理顺了家里那点事儿,终于得空入宫。若不是凤姐卧病迟迟不见好,她也不必这么劳心劳力。
这阵子断断续续发生的事情还真不少,烦心的自然不能拿出来讲,说来说去还是姑娘们管家新出了许多点子,还闹出些子无伤大雅的小笑话;薛姨妈家的蟠儿走商回来,给府里各处都送了土仪,可算长进了;谁家的郎君姑娘到了年纪开始相看了云云。
王喜凤心知这是王夫人又在点她。宝玉的婚事一直是婆媳两代人关注的焦点,每个人都想按着自己的眼光去挑。贾母端午节的时候在清虚观见老道长的时候一杆子将宝玉的婚事往后支了好几年,只说不宜早娶,可暗地里的争斗永远不会停止。
千言万语,王喜凤只能精简为一句话:“母亲何必心急,宝玉自有他的造化。”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2章 薨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