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么些年,王喜凤都顺风顺水,那是不可能的。你再怎么低调不惹事,总有人要当马前卒试试斤两。只不过明面上的她会尽量绕开,暗地里的,她也是尽量做好预防。这么多年的头脑风暴也不是白做的,怎么也能从那么多线头里捋出些蛛丝马迹来。
有的人知道打草惊蛇了,会心照不宣地收手,静待时机。有的人蠢些,误导一下也不过分。只能说,相对于出头鸟那种,她这里的明枪暗箭真的会少许多。
也不是没有人想用宫中常用的香料或者补汤之类的东西算计人。只是这种玩意对她来说有点大材小用了。想想看,宫妃用下药的方式争宠坑人无非就是:毁容/毁清白/毁健康(如受孕),以断你得宠晋升之路。可王喜凤本就不得宠。与其收拾她这种一年见不到几回的冷衙门,不如去爆破那些热灶。她也根本生不出孩子,下啥药都是白瞎!
哦,若是有人打着栽赃陷害的目的来坑她,还是有可能。只是王喜凤好歹是学习过医术的人,三脚猫的功夫总有那么一星半点留存。
抱琴入宫这么久,宫斗经验积累的比她还丰富,怎会轻易让人算计成功?
再说,想搞无色无味的毒药还是有难度的,偏偏她一不爱用熏香,二不吃重口味的菜,为对手节省了多少毫无意义的支出成本!
贾府两房之间互坑永不停歇,只要不摆在明面上,大家依然兄友弟恭,其乐融融。只是,贾赦到底藏不住,在中秋夜宴中不仅暗讽贾母偏心,还明晃晃挑拨宝玉和贾环。不怪得老太太兴冲冲搞个全家团聚的宴会,指望热热闹闹的,最后却是凄凄凉凉惨淡收场。
抄检大观园这种家丑,哪怕是对着亲闺女,王夫人也不会叨叨出去。再怎么亲近,出了门子就是外人。王喜凤不过是掐着点才记起来,毕竟,这些事都在贾母寿宴前后,而贾母的大寿,她这个嫡亲的孙女必定是要有赏赐的。
贾府这些藏着掖着的家丑在皇帝跟前啥也不是。人家日理万机,甚至没空听这种连笑话都算不上的热闹,关注一下什么时候能内耗完已是皇恩浩荡。拿到贾赦贾珍这些袭爵人的把柄,剪除勋贵们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根基才是正经。
一场场大幕落下,王夫人的脸上雍容轻快的笑意再也撑不下去,王喜凤不用占卜都有种贾家气数将尽的感觉。
作为管家多年的主母,王夫人深知府里是一年不如一年,家中支撑门楣的男丁后继无力,早就顶不起大门上曾闪耀夺目的国公府牌匾。
王夫人虽不懂朝政,可作为夫人外交的核心人物,世态炎凉这个词她又有何不懂?人人奉承讨好不敢得罪的,必是高门权贵,圣上宠臣。无人问津的,敬而远之的,要么身份职位不高,要么即将倒霉。
贾家作为顶级豪门风光多年,迎来送往的全是王公贵族。家中男女出去应酬,除开皇亲国戚四王八公,向来是人群中最靓的仔。被众星捧月惯的身边突然安静下来,傻子都知道贾家走下坡路了。
可谁也没想到,贾府的下坡路竟这么陡。
贾府折腾了半个京城的贾府大寿,散去之后并未留下什么。重量级的人物不过是来坐了一坐给个面子情,便纷纷告辞,全不似当年高朋满座把酒言欢的亲近。贾母只出场了一日,略看了看几份寿礼,便索然无味。
这场寿宴,仿佛燃尽了贾母荣华富贵的一生,又仿佛终结了贾府赫赫扬扬的百年辉煌。
贾政四处打点求官,王夫人也跟王喜凤做了暗示。王喜凤大无语之余,也体谅贾府真的走投无路,曾经一张名帖就能为贾雨村谋得金陵知府空缺的豪横荡然无存。被寄予厚望的王子腾,也在皇帝明升实降的操作下,空有虚衔,毫无实权。
最终,皇帝还是象征性给贾政派了个闲官,聊胜于无。
皇帝突然来的勤了。
王喜凤当然知道这不过是小把戏,只是外人看着还挺热闹。毕竟,这位勤于国事且有些年纪的**oss,来后宫的次数本就不多,其他年轻会解闷的尚且盼不够呢,哪里轮得到她这种“老人”?
可皇帝爱去找谁他自己说了算。王喜凤不得不费心招待这位无事不登三宝殿的陛下。
陛下本人其实也有点头痛。人一旦要脸,做事不免束手束脚。他自诩明君,自然不愿意在后宫自扇巴掌搞他看不起的妇人阴私龌龊手段。贾妃本就是颗棋子,用不着的时候就处理掉。他不愿动手,后宫里多的是算计,借刀杀人也不用脏了自己的手。
问题是,王喜凤在宫中蹉跎这么多年,早就半隐退状态。若她刚进宫那会儿得盛宠,她跟脚未立,成为众矢之的,死也就死了。可那时候她还有用,死不得。
如今可以死了,可再怎么盛宠,也是个人老珠黄还生不出娃的明日黄花。跟她位份相当的儿子孙子都有了,有啥好忌惮的?年轻些的更是有恃无恐,若皇帝真对她感兴趣,还能让她无儿无女坐二十年冷板凳?娘家人半点好处都不照顾?别以为嫔妃们只懂得无脑争宠,头脑简单的早成了炮灰。
皇帝想让贾妃怀孕,钓鱼执法。贾府说不定看到希望会搞些小动作,那时候抓辫子一抓一个准。而有孕后,标靶就竖起来了。他再添几把火,做出重视的样子,后宫总有人会按捺不住,铤而走险。一尸两命而已,哪一届皇帝后宫没有十件八件的?
若他的计谋奏效,逮住贾府串联谋反的小辫子,贾妃一尸两命走在前面,贾府随后也就好办了。
可还是那句话,王喜凤生不了。堂堂一国之君,总不能学后宫妇人联合太医院无中生有,搞栽赃嫁祸吧?名不正言不顺的事,明君万万不能做。君不见,胖橘让华妃娘娘喝堕胎药,是通过其他嫔妃暗暗动手,而不是明着暴露皇帝本人的意思。
王喜凤在宫中这么多年,跟谁都是泛泛之交,防范意识更是强到爆表。这些都是次要的,主要还是在于:收拾贾府的把柄多的是,慢慢积累就行,为了这么点事委屈自己的名声,不值当。
行吧,剧情终究是走歪了。
皇帝一举两得的法子不奏效,也只能继续钝刀子割肉。谁先倒不是倒?贾府先倒了,贾妃作为废棋,死不死也不耽误什么。
贾政归京,老弱妇孺有了主心骨,宝玉也有了监督人。他日日游手好闲的生活彻底结束,连王夫人也难得与贾政站在同一战线,整顿了怡红院的丫鬟们之后,开始逼着他读书上进。他又过上了时不时被贾政考较学问,时不时被带到客人跟前作诗的笼中鸟生活。
在王夫人看来,家族日渐窘迫,贾家再也不是那个能让宝玉纨绔一生的所在。哪怕明面上有个娘娘,贾府失势后若无子嗣傍身,也是无可奈何。这一点,后宅女人看得比谁都透彻。
王喜凤梦中的狗血剧情是贾府孤注一掷,偷偷送了什么秘药入宫,想让元春诞下子嗣,却正中皇帝下怀。元春未尝不知她的处境,能同意这样的方案只怕也是想为自己拼条活路,却自发步入死局。
府里的孩子们都大了。薛蟠迎亲,迎春出嫁。宝钗也到了年纪,可宝黛钗的纠缠夹杂着大人的权衡角力,也成为了许多人的谈资。
王夫人未尝没有让王喜凤站队的意思,只是她从前不肯掺和家宅之事,如今更不会沾染因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结局,尤其是身子骨先天就设定不足的林妹妹,陷在贾府中难免夭亡的结局。幸福固然好,不幸也自有她的归处。
她开着上帝视角,自然觉得王夫人和贾母既然都拖了这么久,不妨再拖一拖。要么宝钗等不及,择婿另嫁;要么黛玉等不起,黄泉路先行。
只能说形势逼人,谁也没有前后眼。
无风无雨又是一年,可该来的还是来了。
或者,结局从来都是死亡开道。贾府无声无息死去的人太多,香菱、司棋、迎春,一个接一个。霉运走起来,就不止祸不单行这么简单。薛蟠犯事入狱,打死人的官司被重新查出,一桩桩被贾府按下去的旧案浮出水面。恰恰是墙倒众人推的局面。
贾府的自杀自灭何止查抄大观园?凤姐为了坑尤二姐,使人告官,自导自演,将东西两府都拖下了水,除了消耗自身,又何尝不是活生生授人以柄?说好的家丑不可外扬呢?
一切的一切,不过是当权者为别人制定的游戏规则,说穿了都是维护自身利益的口号。
皇帝没从王喜凤这里打开局面,却依然从满是漏洞的宁荣两府搜集到足够份量的证据。倒也不必斩草除根到灭人满门,子孙不肖,老底子啃光,东山再起只是一厢情愿的梦。
王喜凤是个很识时务的人。在得知贾府被抄,涉事男女入罪之后,她麻溜地上了请罪折子,甘愿同罪。
这样的以退为进皇帝还是挺满意的,哪怕众人皆知这不过是走固定流程。可她没有像许多家族获罪的嫔妃那样找皇帝软磨硬泡求情,已经很省事。
皇帝也毫不介意在这种事情上体现对老臣的怀缅,大手一挥,降了位份,打发她依旧跟珍嫔作伴去了。
珍嫔早看惯了风雨,对于王喜凤这样的大起大落连眼皮都没抬,手里依然不紧不慢捻动着佛珠,无欲无求。
王喜凤按规矩给珍嫔见了礼,回屋时想:这大概就是她下半辈子的写照吧。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