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画是个机灵的,老太太的人刚传完话,嬷嬷们还在寒暄客套呢,她就窜到内室将这个好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她家小姐。
王喜凤看着面前不过七八岁的小豆丁,盲猜惜春如今应该有四五岁?来不及多想,奶嬷嬷已经张罗开了。支使这个开箱子拿见客的衣服,支使那个来重新梳头换头面首饰。
这就不得不说贾母的恶趣味了。人临老了,总爱图个儿孙绕膝的热闹,将宝玉养在荣庆堂正房不说,迎春探春惜春被她老人家一股脑养在荣庆堂的跨院作伴。平日也就罢了,遇上大日子总爱看一群孙女打扮的跟三胞胎似的,水葱一样围在跟前。比如衣裳,别管样式绣纹,料子颜色必是要一致的。
王喜凤随她们摆弄,反正她就是个背景板,没啥露脸的机会,白看一场戏。
重新回到贾府剧本,王喜凤还有些不适应。曾经熟悉到不行的荣庆堂,也有了一丝丝生疏。还好她出门都有人带着,记不记路没什么要紧。
三姐妹会齐,相互打量一番,自觉没问题之后才往贾母的正房去。门口有丫头打帘子,早有人进去通报:“姑娘们来了”。
王喜凤身量不足,跟在迎春和惜春身后,三人都婉约端庄规行矩步上前,先给贾母及诸位太太奶奶行礼,才被王夫人逐一介绍给新来的林姑娘。
三春在贾母跟前一向循规蹈矩,并没有撒娇发嗔的天份,能黏在贾母身边的也就宝玉,再加一个凤姐。如今林姑娘远道而来,被贾母搂在怀里,这样的待遇,高下立判。
三人落座,早有丫鬟上了茶来。长辈们跟林姑娘话家常,三春旁听。只见林姑娘虽娇娇怯怯,却礼仪俱全,应对得宜,主宾皆欢。
王喜凤虽然是背景板,可当尬聊的背景板也挺让人紧张,或许这就是i人的痛。她胜在年纪小,能乖乖坐着陪客就是排面,插不上话可以理解。
邢夫人输在嘴笨上,这种场合纵使想在老太太跟前卖好,翻来覆去也只是几句场面话;王夫人没有邢夫人那般急切,说话不紧不慢,客气完了也就是顺着贾母的话劝慰几句;探春倒是能跟林姑娘对上话,贾母很是欢喜。李纨是寡嫂,谁也不会挑她的毛病,最后不怎么搭话的迎春就显出来了。
好容易盼到凤姐姗姗来迟,接管了大型尬聊现场,整个场面顿时活跃起来,话题也更广泛了。贾母也一扫之前的悲痛哀思,跟凤姐一唱一和着打趣,众人便也换了神色,欢声笑语不断,多了几分宾至如归的氛围。
少时,林姑娘随舅母们去拜见舅舅,三春也暂时告退,只待晚饭才重新聚在贾母处,由着王夫人并李纨凤姐伺候着用饭。王喜凤小不点一个,向来是丫鬟布什么菜她吃什么菜。贾母这里肯定没有难吃的菜,只是荤腥偏多了些。不过这是贾府一代代沿袭下来的饮食习惯,她表示理解并尊重,正是长身体的年纪呢,多吃点肉怕啥。
吃罢饭,贾母留了姑娘们说话,太太奶奶们都被老太太打发回各自院子里吃饭。王喜凤知道不等来宝玉是不罢休的,便强打着精神听探春和黛玉分享些南北的不同,加上贾母时不时怀念小时候,别有一番风味。
以王喜凤这个年纪,到了这个点已经有点困,尤其是当众人的话题断断续续,没啥趣味之后,效果跟晚安曲差不多。
好容易等到宝玉回来,正片才开演。王喜凤也是不懂,贾母说宝玉出城跪经去了,一整天不见人影,不知在哪里吃了晚饭才回来。想来,当长辈的给孩子们打遮掩也是很熟练了。所以说,很多剧情都是常看常新,跟“欢迎来找茬”似的,总有新发现呢。
黛玉去见贾政时,早得了王夫人好一通嘱咐,让她别理家里的“孽根祸胎”。黛玉听得一愣一愣的,却是多加了十万分的小心。可千小心万小心,还是被坑惨了。
第一次见面,宝玉就赌气摔了玉,贾母心肝肉的哭劝,黛玉是被吓到哭,宝玉是发了憨气哭,探春也同贾母一道拦着宝玉。相对而言,迎春和王喜凤就逊色许多,连反应都比旁人慢半拍。唉!
贾母初初看宝黛二人还挺融洽,谁知不过是年纪大稍微打个盹没看住,两个冤家就牵扯出了那命根子,真是要了老命了。
跟贾母同款打盹的王喜凤听他们哥哥妹妹地好一通引经据典,到场面乱起来才勉强掀开眼皮看了几眼,配合着还上忧心忡忡的表情。
好好的一场初相见,最后不欢而散。
因为睡的比往常晚,王喜凤打着盹,被伺候着洗漱宽衣钻被窝。小孩子就是睡不够。这不是王喜凤自己决定的,年龄体质决定了孩子就是贪睡,她也没办法啊!
第二天一早,依然要按照作息规律起床问安吃早饭去上学。因此,早上起床跟前一晚睡觉的时候一个状态,也是可以理解的。嬷嬷们着急了会拿冷帕子敷脸,让她快点清醒。还好已经入秋,谁也不敢再拿冷帕子招呼她,着凉了谁也没好果子吃。
东府虽不管惜春的教养,可该做的面子一点也不少。尤氏作为没啥底气的大嫂,也不愿意得罪这一不用她奉承二不在她跟前闹心的小姑子,在旁的方面自然要搏些好名声。同理,惜春的亲大哥贾珍亦是如此。小妹已经不在身边照顾了,若再不多给些关注,名气岂不是全都归西府得了去?
探春是二房庶女,养在二房算是主场优势;迎春是长房庶女,跨房亲进度是差了些,可长房袭爵,算是打平;惜春是宁国府嫡出,却是跨了府,亲近程度上又差了一层。整体而言,三春在贾母这里半斤八两,待遇都是差不离。不过是探春伶俐,贾母看着更欢喜。
探春有王夫人偶尔贴补,惜春那头尤氏也不敢怠慢,只迎春最沉默,遇上个抠搜的继母邢夫人,基本上不闻不问,别说贴补,只恨迎春不能多孝敬孝敬她。
三个小苦瓜欢聚一堂,王喜凤觉得自己也还好。
惜春毕竟跟上头的两个姐姐存在年龄差,她们虽说一起上学,进度上却差了一大截。或者说,惜春如今不过是跟着姐姐们混个点凑个热闹。
这就很让人无语。
王喜凤也不是第一次听夫子讲课,适应不适应这都不是事儿。问题是她这么点年纪,上学已经不是学什么,而是要装的像。毕竟,她已经不是曾经哪个需要从头学起的菜鸟了。
这其中的分寸感,唉!比上课本身还累。
还好,王夫人作为王家女,本就没怎么念过书。贾母有些底子,却也没指望孙女们都跟元春似的往才女方向靠,认得几个字不当睁眼瞎也就罢了。这样的氛围让她们的上学强度跟宝玉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林姑娘家里子息单薄,林姑父拿她当儿子教养,打小享受着上等的师资教学和书香门第五世列侯的底蕴熏陶,文化素养可见一斑。贾家的课业与她而言太过浅显,若哪日精神头好,便跟着姐妹们凑趣学个半日,贾母并不强求。
王喜凤每天为课业伤透了脑筋,旁人看着倒觉得她是兢兢业业扎扎实实。不论做得如何,这学习态度绝了。
府里请的夫子对待这些大家小姐从来不敢怠慢。主家再怎么不强求学习效果,她们该教的都要认真教。可喜的是贾家的姑娘们都极为上进,课业从不拖沓,更不敷衍,比旁的家族少操多少心!
对于贾府时不时多出个旁听的姑娘,夫子们也是见怪不怪。毕竟史侯家的大小姐就是其中的一员。史湘云一向是史家贾家两边跑,因着年纪跟探春差不多,两个人很能玩在一起。
这不,大概是听闻贾家的表小姐进京,不过几日,史大姑娘就收拾了行礼来贾府见亲戚。一时增添了许多热闹。
作为最小的妹妹,王喜凤沦为被小姐姐们掐脸的手办是毋庸置疑的。她能有什么办法?既不能不合群,也不能拒绝,你越拒绝人家越爱逗你。都是过来人哈,忍忍就过去了。
本着能不说话就不说话的黄金法则,王喜凤的背景板风格跟迎春一样突出又平平无奇。反正大家说话略过她已经习惯成自然,有些话题就是问她她也跟不上趟。要不说小的时候还是同龄人才能玩到一起呢!三岁何止一个代沟,简直都断层了。
姑娘们聚在一起,免不了叽叽喳喳吵吵闹闹,今天你使小性儿,明天我陪小心。闹会儿别扭,不知怎地又凑一起去了。史大姑娘最是个耐不住性子的,各个姐妹房里四处窜,妙语如珠,讲不完的俏皮话,让人恨也不是,爱也不是。
贾母就是爱她这俏皮性子,过阵子不见人就想的慌,打发了人接来才舒心。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