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学医救不了十二钗 > 第197章 迁居

第197章 迁居

人这么一聚集,贾母屋里就跟开了个幼儿园似的。光正房就住了宝黛湘三个人,加上跨院里的三春,每天光是吃饭,都是挨挨挤挤一大桌子人。三两天还好,时间长了贾母就觉得有些聒噪。再怎么爱热闹的老人,总有想清静的时候。

只是马上就入冬,不好再腾挪。贾母是想起什么便要安排的主,不然转头就忘了。说话间便叫了凤姐,交代她等开春将跨院里的三春挪出去,又命王夫人照管。

贾府空置的院子不少,只是若要王夫人照管方便,便是她正房后头的小院。里头原是李纨带着贾兰寡居,余下一排三间抱厦,倒是清幽。三个姑娘住一排抱厦说来有些局促,可一来这都不是她亲生的,不是庶出就是隔房隔府;二来老太太打发她们出来,她便也顺势打发给李纨这个当嫂子的照管,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这些都是后话。

却说冬日昼短,再遇上天气阴沉的话,不到酉时就要掌灯;早间天色又迟迟不亮,偏偏每日请安上学依旧,原本是睡不够起不来,如今睡的多了,又变成太冷了不愿跟热炕头分开起不来,只把贴身伺候的入画急得团团转。

姑娘屋里一般是嬷嬷拿大,底下的丫鬟们多是受嬷嬷调教。嬷嬷们拿小姐没办法,对丫鬟们是日常甩锅,不要太熟练。

下头人的眉眼官司王喜凤只当看不见。

每个人都会在这样的熔炉里找到自己的生存法则,但凡她表现出对谁格外不同,妥妥的被人拿捏。迎春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两头都不好惹,担待了嬷嬷还要担待丫头们,自己倒成了受气的。

个个都打破了头想凑到主子跟前伺候,打工人也盼着钱多事少离家近,可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呢?

就像贾家的小姐们,待遇最好的自然是元春。家里剩下的三春哪个都比不上她的受宠程度,从小享受一等一的待遇,关键时刻也会成为名利场的炮灰。机会来了一飞冲天,气运散了香消玉殒。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自然也有主辱臣死的。

迎春的嬷嬷抱怨跟着迎春没有其他姑娘的嬷嬷们得脸,焉知旁人还眼热她那二姑娘懦弱好拿捏,姑娘房里的东西随她调用呢!

正所谓欲壑难填,芸芸众生无不深陷其中,上下求索。

北方的冬日冷的那叫一个出奇。出门里三层外三层裹得跟狗熊似的,可进屋总不能还裹着披风大氅吧?配合着各种取暖设备,熏笼碳炉手捂子什么的,屋里好歹暖和些。

学堂里可不敢太暖和,容易让人犯困。对读书习字的苦命娃娃们来说,这可太难了。

至少,把自己裹成球的王喜凤觉得她掏不出手来。

对于一个跟着姐姐们混日子的小不点来说,上课什么的纯粹就是看个氛围。夫子说啥,一律都是听不懂。交上去的课业也是一水儿的黑点点墨团团,胳膊腿儿是不缺,看出形状真的好难。

夫子见她课堂上纯打坐,嘴里念念有词,手却紧紧拢在袖子里捂着手炉,只能无声叹息。前一回她就问过诸如“在默念些什么”“为何不习字”此类问题,这位四小姐口齿还挺清晰:“夫子,冬日手发僵,写不出字来,我这是在背书呢!”

说着就哇啦啦开始背三字经。这个年纪的孩子,行吧。

王喜凤很想念寒假,可惜这里啥时候放假取决于夫子啥时候归家。当然,宝玉不在此列。他若是哪天不想上学,问贾母撒个娇告个病也就得了。贾母还要嗔怪:“不去就不去,咒自己生病可不许!”全不记得当年教导儿子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话。

王喜凤觉得自己在冬天这种不想起床不愿上学的心态跟宝玉大概很能聊到一起。可惜,这种“带坏哥儿”的话也凭谁也不敢在宝玉跟前提起。谁管你几岁,懂事还是不懂事,牵扯上宝玉就准备背锅吧!

故而,小辈们聚在贾母处说话时,贾母问起学堂里冷不冷,耽误不耽误课业,众口一词的不冷,好着呢!谢老祖宗关怀!

王喜凤只有跟着点头的份儿。

贾母见了,笑着开口:“四丫头,你也不冷?”贾母早就听说惜春怕冷,上课揣着手不肯写字,不过下了课堂回了屋,课业都是补完了的。

王喜凤硬着头皮扮可爱:“身上不冷,手冷,”顿了顿,又补上一句,“它不听话。”

迎春和惜春早知道这一出,当场就笑出了声。宝玉哪有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追着探春问缘由。

探春笑道:“四妹妹年纪小,拿笔运劲还是吃力些,练字本就勉强,冬日里手再发僵,不受控制,横平竖直都扭成一团,更不能看了。夫子问起,她便苦巴巴地怨手不听话。”

贾母也跟着笑了一场。宝玉正跟着姐妹们傻乐,贾母又开口,“你还跟着笑呢,是谁小时候一提写大字就哭闹,还推说手不听使唤?”

众人听罢,齐刷刷看着宝玉,宝玉顿时闹了个大红脸,“多早晚的事情了,我哪里记得。老祖宗何苦编排我。”又抱着贾母的胳膊扭着只不依。

贾母笑哈哈,又被磨着说了旁人的陈年趣事才算了账。

到了春日,三春迁居。若一人得个小院子倒是值得庆祝一番。可依然是三人杂居,位置还在王夫人眼皮子底下,谁也没有欢喜的意思。本来,从荣庆堂搬离,不舍肯定是有的,姑娘们兴致不高到也说的过去,一句“舍不得老太太”就能澄清。

幸而她们也不是唯三搬家的,宝玉和黛玉也从正房搬出去了,总归没离了荣庆堂。反正是应了贾母“孩子太多闹得慌”这个安排众人搬家的理由。再怎么嫌孩子闹腾,总不能全都赶出去,还是留了两个最喜爱的在近旁。

说来,荣庆堂独占一路的地盘,多少屋子住不得?不过是心力有限,便想着让三春跟王夫人亲近些,大了出了门子也好来往。

宝玉得了新居,便如那离巢的小鸟一般新奇与兴奋,屋里陈设摆件自不与他相干,早有得力的按他的喜好归置妥当,他便往林妹妹那里掺和,这里设花几,那里摆梅瓶的。又央了黛玉一起帮他参详新居的名字。只把黛玉搅的头晕脑胀,强打发他到一边安坐吃茶才罢手。

那头抱厦间里早安置妥当。说是抱厦,面积也不小,除开正厅,两边的卧房再拿屏风隔开,倒也不是没有私人空间。惜春年纪小,还理不得嬷嬷们,房里来来去去的人不免会多些。迎春和探春便住了一间,惜春一人住另一间,倒也相宜。

听闻姑娘们从荣庆堂搬出来,尤氏也来看过,这样的安排倒也挑不出什么错。本就是贾母心慈,才抱了惜春过西府将养。丧母长女若无长辈护持教养,以后难以说亲。黛玉千里迢迢抛父进京不也是为这个么?东府院子再多,尤氏不过是个嫂子,贾珍的爵位已经一降再降。贾母身为国公夫人,贾府的老祖宗,便是望着这个金字招牌,也是东府和惜春占了便宜。

虽说迁居只是小事,众人还是得了各房长辈的礼。尤氏更是携礼亲自来了一趟,叮嘱了丫鬟嬷嬷们尽心伺候,又与王喜凤说了句话,让她得空回东府看看,哥哥侄儿也挂念着云云。

王喜凤送走尤氏,这才记起东府的贾蓉可不就是她正经侄儿?这个时候他多大了?娶亲了不曾?哦,大概率是没有的,不然怎么也该跟着尤氏一起来见见她这个小姑姑。

惜春一直很排斥回东府,甚至排斥到厌恶的地步。可小时候应该不至于。毕竟孩子都是亲近亲人的,哪怕她自幼长在荣国府,但凡贾珍尤氏面子功夫做的好,血缘上的亲近是斩不断的。问题八成出在她回东府的时候看见过或者听见过什么。要么是反复多次的不愉快加深坏印象,要么是某一次开了大,摧毁了她对亲人的渴望。

王喜凤也只能猜到这里。反正目前看来,一切都正常。尤氏代表东府而来,她的待遇从未减过半分,故而身家比迎春和探春看着要丰富许多,譬如每年的年节礼和生辰礼,东府总是做足了面子,头面首饰,衣裳鞋袜,各色胭脂料子,玩物摆件等,嬷嬷做主挑一些给荣国府的小伙伴们,余下的也不少。

只是她还没到学管家理事的年纪,房里的账务都是嬷嬷管着,倒也看不出家底子。嬷嬷们自然乐得姑娘越晚开窍越好,她们经手这些,总能揩点油水。就像迎春的嬷嬷,姑娘的东西仿佛已经管成了自己家的,想拿便拿。

惜春的嬷嬷倒是想,可惜尤氏不是个省油的灯。

四姑娘身边的人都是东府的家生子,东府是贾珍说了算。贾珍这个人吧,上头没有长辈管着,一向是无法无天惯了,除了老一辈在主子跟前得脸的奴才,谁敢在他面前弄鬼?怕不是想挨鞭子!惜春再怎么不在贾珍眼跟前,那也是东府正经的主子,坑了惜春事小,折了贾珍的面子,闹不好一家子都得玩完。

尤氏时常往西府来,也是表现出东府对惜春的重视,以免外头风言风语刮起来,影响东府名声。虽有作秀的成分,却也无形中增加了惜春生活的舒适度。

她作为东府主母,对小姑子都这么费心了,哪里容得下奴才来坏事?惜春身边服侍的人都是精挑细选的,若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挨鞭子都是轻的。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假少爷回村后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道姑小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