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朕靠吃瓜系统成为千古一帝 > 第56章 五十六章

第56章 五十六章

刘毓是有资格知道郑含章其实并不是生病,而是去了一趟蜀中的几个人中的一个。

而在郑含章回来之前,随着车队回到凤凰城中的邓尔思就已经将此行的收获——一本郑含章早早总结好了的本子——交给了他们这些有权查看的人。

刘毓在看到相应能够拿到手中的资源数量后当场就没能忍住,拍着手连连叫了三声好。

声音非常洪亮,要不是四周没有读郑含章的出行毫不知情的人在,估计他一会儿解释自己为什么会那么高兴都要花费好多的口舌。

洛州这儿的矿工数量还是太少了,于是虽然有着质量还不错的铁矿,但开采出来的数量却始终都不怎么多。

随着第二座成功的高炉的落成,现在洛州的铁矿正式进入了不太够用的状态:刘毓以及负责这一方面的官员都早早地就想要扩招矿工的数量,但是在最终请示郑含章的时候却被郑含章婉拒。

矿工这种职业……哪怕是在有了足够防护的现代,都不能算是什么让人放心的职业,就更别说在当前这个时代。

矿工的死亡率,意外率都是非常高的,而因为这个年代,不把人当人看的情况可比日后有比较严格监察的时代要普遍得多,所以抚恤金之类的东西也不太会出现在这里。

钱少活多容易死,死后家里的顶梁柱就折了,这样的工作,一般不是走投无路没有地的人都很少去干,而雍国地广人稀、人人给地的政策又降低了这种人的出现概率……

总之,矿工这边吧,确实可以当成是一场比较严重的恶性循环,而郑含章确实想要改掉其中的部分,却不是直接影响到矿工人数少的那部分,更没想着强迫别人如何如何。

一切的发展都离不开牺牲,郑含章是明白的,但是她大概还没有做好成为一个政治家的准备,她做不到看着那些上报的数字,然后无视其背后的死亡,只将其当做是战略游戏中可以重开的数字——她的心还没有那么硬,也暂时还不想变得那么硬。

为了日后的发展,为了之后可以不用死更多的人,这里的死亡是一定要砸下去的,郑含章也会一边在心里拖缓着进度,一边慢慢对自己说,让自己得以逐渐走上脱敏的道路。

但是,至少也可以先通过从几个资历老一点的矿工那边收集一些下了矿井之后如何保证安全的规范条目,建设更好一点的下矿环境,把如果发生意外之后的责任追究、抚恤金以及家属安置问题……这一切可以做好准备的都先做好,尽量减少伤亡和让去当矿工的人不安心的情况,然后再提增产。

毕竟,她不是已经从蜀中弄来铁矿石了吗?

至于说蜀中那边的矿工如何……这个,郑含章就是真的管不到了。

她也不是完全不想管,但是鞭长莫及、有心无力。

哪怕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在已经提升到更高维度的历史史观上看这个时代,郑含章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而除了这个问题之外,还有更多是她一样无法解决的:那些东西需要一点点地铺垫,通往文明高层的阶梯或许注定是被鲜血浸染透彻的。政客没有道德,而君主虽然可以保留道德,很多时候却也需要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将铡刀落下。

……这可真是愁煞人也。

能够困住拥有更高道德水平的郑含章的问题,却困不住生活在当今这个时代的人,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文明会进步,而道德水平也是要随着生活水平而水涨船高的道理之一:

刘毓时至如今仍然不明白为何郑含章不肯在近期扩招矿工人数,但是到手的铁矿石肯定是好事,总之快点投入使用,然后按照现在已经做出来的制作板甲和鳞甲的水车锻造工艺先把军工这辆大车给开动起来。

他盘算了一下,用比较保守的估计,还和卫云庭、李由之、施钺……这些逐渐在郑含章的带领下从队伍中脱颖而出,对付赵军也有相当经验的同僚们互相商讨商议了一段时间,最后得出如果全军都能穿着板甲、骑兵连马都能武装上鳞甲,其他的一应军械都能以差不多的水平对标上,那或许只要一万人的部队就能够撕碎十万人的大军。

盔甲的防护力度以及武器的尖锐程度,这些外在装备从视觉效果以及具体体验起来等多方面,能够对敌人起到的心理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想想看,一边全副武装,而另一边或许连一身像点样子的制服都没有,手里的武器也就是木棍包铁,谁看了会觉得这样的战争无法一边倒?

除非孙吴韩白再世,否则真的就是砍瓜切菜,毕竟另一边的士气都垮了,那十万人可是要比十万头猪都好抓啊。

不过,刘毓算出来的那绝妙的数字也是有一点点虚浮的空中楼阁的感觉,因为全身的甲胄,哪怕厚度相对一般,那也是相当沉重的份量了,对于一个没有经受过多少训练,平常吃的都是半饥半饱的人来说,光是穿上这身盔甲就能先把他弄个半死,更别说随后可能还要行军云云……

没关系,刘毓并不介意这个问题,反正训练的事情卫云庭负责着,卫云庭有多可靠,司马回和斛律羡肯定都有话说。

而后勤和物资保障,只要看过殿下是怎么盘洛州这盘棋的人,都不会觉得这方面能出什么问题,自古以来公认的内政第一人萧相国的水平,大概也就不过如此了!

现在所要做的,无非是静待时日,并且时刻不忘了自己这边跟紧殿下的脚步。

刘毓很满意,当即充满了工作的热情。

而且也确实有活干,关于最新的甲胄兵器等的铸造存储……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在那些铁矿石被送进高炉中之后需要规划好的。

生活哪里不需要铁,如果可以的话,农具上也要用到大量的铁,房屋建设过程中同样可以用铁……在铁水融化出来之前,首先需要敲定的就是怎样生产配备。

万事开头难,今年还是第一年,他们无法估计产出的铁水会有多少吨,制作出来的成品又会有多少数目,因此这个调配还真不是个简单活,放到明年,有了经验之后就会好很多,但这处理政务又不是搭建空中楼阁,哪有第一年全部跳过,直接从第二年开始干起的说法……

刘毓一边觉得这件事重要但是不好下手,另一方面又觉得这会儿干劲十足,当真是很适合开始的一个时机,于是他干脆将这几个被拉过来,和他一起看新到物资的那几个,干脆就在这间新开出来的,不算太大,但现在用起来刚好的会议室里开始讨论起来。

于是,当刺史府中的小厮一路小跑着过来,顶着满头汗,要对刘毓说起今天晚上那顿因为时间紧迫,注定了只能是一些相对普通的家常便饭的宴席时,他一下子看到了好多人。

小厮抬起袖子,擦了擦额头上快要滴落到眼睛里去的汗:“刘长史、王参军、李参军、施将军……几位都在这儿啊,那小的刚好偷个懒,少跑几处地方。”

他简单说了郑含章邀请诸位去吃饭的事情,随后带上了管家的意思:“殿下还让去打扫这段时间不用的书房,想是要在饭后留下几位谈谈,管家琢磨着,一贯要留的是您几位,就让我顺便请您几位做点准备,兴许等今天夜里呢,也要宿在府中尚未可知。”

刘毓更高兴了:有殿下主持的会议当然好啊,这种有殿下参与、把控着方向的小会从来都是效率最高、最有可能出点神来一笔的点子的场合。

“好啊,多谢你提醒,”他从怀里摸出一点零星碎银,塞到小厮手里,“去买点茶吃。”

小厮却摇头,说殿下之前交代过他们出去不能吃喝卡要的,楼嬷嬷和管家前段时间都抓得严,但是府中给他们的月例什么的却也都给提了不少。

一边是高薪养廉,另一方面是加大惩罚力度,双管齐下,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他们这些也没什么太远期许的小厮出门不乖着都不行。

像是今天这种情况,大热天的出来跑腿一趟,管家是会给他茶钱,让他在回来的路上去道旁的茶馆里面喝点儿凉茶,吃两口果干,稍稍补一补在大热天外头满地跑的劳累,回去之后也有绿豆汤给他喝。

对这小小年纪,顶多也就不过十五六的小厮来说,他还能想要些什么别的东西呢?

刘毓颇为赞叹:这里头花的钱也不多,风气却直接为之一振,好事啊。

*

在郑含章这儿吃饭,吃的不是美味与否,吃的就是一个“能够看到殿下的脸,听殿下说点什么”。

否则谁爱吃这些家常菜?回去又不是吃不上,就算说刺史府中的这些个厨子,手艺能比世家豪强那儿的更厉害,但材料就这么些,也没个什么山珍如熊掌,河鲜如刀鱼的,上限在那儿卡着呢。

不过,今天郑含章的话还就真的不怎么多——她离开了这么长时间,吃瓜系统虽然跟进了一些,但还有更多的事情都不是会一五一十地写在系统上的,她还没来得及听下头汇报完毕,于是只挑挑拣拣地从自己方才那半个下午时间看过的文件中讲的那些进行了简单的褒贬指点。

褒多于贬,指点也不是很多:韦淮确实很有点本事,一直牢牢地坐在整个洛州豪强家族之中的头把交椅上的人怎么可能没点儿能耐——现在郑含章给他定了个大方针让他去执行,在整个儿的框架之中,韦淮的表现那是相当优秀,要说有什么特别能拿出来说一嘴的吗?那倒也没有,但是整体上不出错,稳中向好,这就是好事啊!

善弈者通篇无妙手,善战者其也无赫赫之名,盖因弥其敌于细微处耳,这个道理放在内政上也是这个道理——就像是郑含章穿越前的李靖。

不是手中托塔,时刻要防着儿子是不是要哄堂大孝了的那位天王李靖,而是唐代那个战神李靖。

此公一生功绩,每一件分摊给不同的人,兴许也能保证那些个人一位位的都能够进武庙去,灭国如喝水,兵线调动成百上千,运筹犹如臂使指,从不会有一点措手不及。

做他的敌人,基本上都会在还没有打出气势,还没有打出太大的威胁时就被干掉,因此一直以来声名都不如韩白之类显赫,但要说这位的能力不如前两者吗?

他们同样都象征了在一个时代之下,天花板的高度。

郑含章自己是很喜欢这类人的,毕竟一切问题都消弭在还没有爆发的时候,这岂不是就意味着几乎没有什么损失?

从最经济的角度看过去,这样的确是最好的情况。

于是,她亲自走到韦淮面前去给他敬酒(自然,她能喝的不是酒,而是比果子露更低级一点的,鲜榨果汁),韦淮有些受宠若惊,当即就表忠心说这是他身为别驾应该做的。

韦淮一饮而尽后放下酒杯,心想,殿下还真是赏罚分明的一个人,而且不仅赏罚分明,也很能捏得动他人的情绪。从前他还带着豪强们和殿下对着干的时候,那每天身上的压力都得多大啊!简直就是一到晚上就睡不好觉。现在呢?他因为她的一点夸赞就好生欣喜,全然没有一点成熟稳重大家主该有的样子。

果然,这种人,不能与之为敌也。

一席过后,先前被管家让小厮特地点了点的那几位果然就被郑含章留了下来,除了这几位之外,还有另外两人,郑含章同样开了口请对方稍留:一个是陈夷行,另一个,则是邓尔思推荐过来,来到凤凰城时因为正不巧碰到郑含章在蜀中玩得开心,因此一直都没能往官署中走走,没有官职暂时赋闲的书生,名叫崔凤鸣。

陈夷行是早早被安排了的,送去韦淮那边,对他说这位就是之后在他手下专门负责盐这一方面生意的人了,郑含章让韦淮给他找个大约摸在六七品左右,和他的工作沾点儿边的官职,先占了这个坑再说。

就郑含章自己来说,她其实不怎么觉得整个洛州上下的官职体系,让她自己来的话,她兴许要给陈夷行直接弄出个“盐曹”这样的名头。

术业有专攻,相关的事情还是交给韦淮去办,至于说剩下的那些粮,这就是韦淮的活了——洛州大管家得按照需求、预留一定的意外余量,分配好这些粮食的用途,不过其中必须要有相当的比例归给以工代赈的那群人。

以工代赈这种活啊,在生活水平好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干不下去了,因为吃穿、住行什么的需求全都已经解决了,这时候出去干活能够赚来的钱换的是额外的享受,而对于本身就把躺平当做世间第一等极乐来看的人来说,出门工作就全无那个必要了。

所以郑含章认为,在如今这个基建不能说是没结束,只能说是连起步都才走了刚刚一个小小的开始的时刻,得保持着那些农人在干完了自家的活之后就跑出来搞基建补贴家用的习惯。

这些人的习惯,将会为了之后逐渐开始一步步朝着工业化社会过渡起到很大的作用:郑含章知道资本的原始积累应该怎样操作,也明白相对温和的资本积累可以怎么操作,她还是挺有信心的,只要在之后的战场上不出现个什么意外,她这么一路走下去,应该可以在这辈子走完之前达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度。

第二次的话……感觉有一点困难,不过就算这样,那困难也主要表现在于大多数人科学观念的建立,而不是某一种特定机器的研发。

可不要小看了考公人啊!这是在高考结束之后,人类学识最为宽广的时刻了!

除开了内政方面的事情,郑含章并未先顾着邓尔思那边送过来的那位崔凤鸣,而是先同那几个负责军事方面的人讲了讲,这一次去蜀中,除了那些铁矿石之外,最大的收获。

——蜀中的山川地理图形。

在一部郑含章从小看到大的名著里头,曾经就出现过“献出西蜀地形图,然后这地方就这么水灵灵地给到了别人手上”的剧情,虽然是个小说中的剧情,但地图本身的作用也相当不小。

什么地方可以进军,什么地方可以驻军,什么地方能后勤部及保障,什么地方能够打一次水淹战……这些信息全都要从地理上来获得。

要不怎么说,政治一定要和地理结合在一起,在地图上看地缘政治才能看明白呢?

其余几个人反应还好,施钺是第一个坐不住的,她手边原本还放着给她上的茶,她一下子站起来,手臂上的动作幅度有点儿大了,险些就别自己的茶杯连带着另一边王稚的茶杯一道儿掀翻。

地图?!

地图在哪里?!

有这样的好东西怎么不早点说!

倒也不是不想早说。

地形图这一点邓尔思不知道,那些暂时还没有归队的士兵也不是刘毓在第一时间关注的对象——他还以为这些人就是被派出去保护郑含章安全的呢,哪里想得到郑含章把这些人全部都散了出去,一个也没有留在身边。

那些被带到蜀中去的洛州士兵,在洛州的军营中,跟着学习到的那些技能里面,有一条就是怎么配合着团队作战绘制地图——郑含章倒也不是早早地就预料到了会有这么一天,而是觉得看地图、记录地形这样的工作,不管是但斥候,还是将来玩意有幸升官之后都很有用处,偏偏又有很多人虽然已经身居高位了却还不会这个——尤其是那些个参军里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看地图需要慢慢悠悠地看上好久才能反应过来地图中给予的信息。

这样怎么得行?于是它在涧农关的时候就被塞进了军队的基础教育里。

郑含章负责提要求,卫云庭负责实现,也还好是卫云庭,换个指挥统筹弱一点的,估计郑含章的想法都得变成天马行空,顺便再让士卒对上头的命令产生点很容易动摇军心的疑惑。

最后好歹是成了,水平不能说很高,但也够用。

郑含章于是一到了蜀中地方,就把他们散出去,到各个地方去“参观游览”,其目的本质上就是让他们绘制出地图来。

一部分比较难画的,可以在蜀中就绘制出来,一些容易记忆的,就留到抵达洛州之后再画:这些同现在已经有的,就只是比较粗糙的蜀中地图相互比照着对应,就能够获得一张在这个时代格外精细的蜀中地图。

而且在外出的过程中,也不会太过引人注目,将她其实对蜀中很有几分觊觎的心思暴露彻底。

别看现在生意谈得好,郑含章还是很想要蜀中的。

虽然现在打不了还不能打,但是谁能说未来就也打不了、不能打?

蜀中那可是个好地方,在地盘方面,郑含章相当贪心,而在观念方面,她是自古以来最常见的大一统思想的“受害者”,并且中毒极深,自己还毫无知觉。

都得怪始皇帝当年统一天下,给中原的封建帝制王朝打了个优秀的样儿,以至于之后一代又一代的英豪都以此为目标,一个个的稍微有了点起色之后,就开始高瞻远瞩地给自己制定战略大目标。

而这些战略大目标,除了一些开着驴车逃跑的“战神”,又或者是那位连发十二道金牌的九妹这样的人,基本上人人都会写作“一统天下”。

这就和西方的一盘散沙、各自为政很不一样了。

郑含章怀疑,在现代那个环境下头,人人有这个倾向但是表现不出来,一旦被放入了合适的环境,这一野心就会立刻像是到了气候开始拔节的竹子一样疯长。

实在是也怪不得她太贪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6章 五十六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假少爷回村后

还有此等好事?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道姑小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