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有一个相当为大众所熟知,学生大约在初中或者高中就会了解到的知识,名为木桶效应。
盛水的木桶由多块木板组成,其容量却并非由所有的木板决定,而是由最短的那一块来决定,所以若是要增加盛水量,就需要加高这最短的一块木板。
而在演讲、介绍之类的环节中,木桶效应可以被相当好地运用出来:长处更适合被早早地说出来,并且用的时间也要更长,这样才能让人印象深刻,而缺点,则应该排列在更后面一点的位置说出来,而且用的时间也要短,力争让旁人听到这里的时候感觉到略微的厌倦和疲劳,没有心思详细听下去。
这样的演讲方法,很适合用来忽悠客户购买货物、为自己寻求到更多的融资……总之就是达成一些偏向于损人利己的结果。
郑含章的想法,是打算反其道而行之,从尚且缺点什么的地方开始说起。
毕竟,她对自己的来意非常确定,她就是来打秋风的,不管怎样,开头先拿出自己缺什么,这样才能更好地伸开双手,让对方把金的银的她需要的,全都给她打包了送过去。
——别看她先前对雍帝说话的时候,那叫一个“儿臣惶恐”,那叫一个“父皇隆恩加宇内”,还表现出了一副古早小白花该有的、什么都不贪图的模样,但是实际上,她都已经想好了之后应该怎么从雍帝那边抠点好东西回去。
这种年老之后被卖保健品的圣体,不从他那边拿走点什么、狠狠地搜刮上一笔,郑含章都觉得对不起自己这一路从凤凰城到长安来。
另外……她说句实话,虽然宫中的陈设一应都比凤凰城中刺史府里的要更好,但是整个长安和凤凰城相比的话,现在的凤凰城其实还要更好一些。
感觉自己走进了需要扶贫的地方,这是可以说的吗?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凤凰城那边,因为有自来水管道这么个东西的出现,其他人就将思路进行了一个发散,现在一些地方已经有了在地下铺设管道,用这些管道来排出生活中的污垢,并直接将这些管道连接到化粪池位置去,好直接开始堆肥,并在完成堆肥之后将其免费发放给附近有需求的百姓。
这不是比粪霸什么的专门上门收恭桶的人收集得差不多了之后再让需要的农人上门购买来得方便?
消耗的人力少了——只需要定期的维护检查即可以;上下游之间没有了差价;而因为污水被直接送走,而且因为郑含章的补充还出现了用一段水来封闭管道的细节处理,所以能够保证臭气不散、不污染……
主要是,还比较类似郑含章习惯的现代,这就更让她觉得长安这儿和她刚穿越过来的时候没啥区别的一切陈设都没什么意思,而且需要在将来好好做个城市规划。
于是,她想了好一会儿,竟然都没能想到自己应该先从什么地方开始装可怜。
“嗯,前段时间,就是请您把邓夫人送来的那趟,儿臣亲自去了一趟蜀中。”
*
哪怕有密文可以将真正想说的话给藏起来,不让别人有发现的机会,有些话也没必要在信里面说出来,况且,郑含章也不想让陈皇后了解到密文——哪怕她从记忆里面去翻,还能找到不少种类密文的设定,但运用密文本身也需要脑子,她不太想消耗自己、或者其他臣子的时间在这方面。
那也就只能在面见的时候说一下了。
这儿也安全,陈皇后经营甘露宫中十几载,不用担心隔墙有耳。
陈皇后略微挑眉:“我以为你只是派了人去,邓夫人的胆子倒是大的。”
她说邓尔思的胆子大,一方面是说她敢带郑含章去蜀中,期间万一要是发生了点什么,那后果可是不堪设想;另一方面,她是陈皇后送过去的,回来之后竟然也没有让陈皇后知道多少蜀中发生的事情。
郑含章道:“若是邓夫人胆子不大,也不会被儿臣、被母后看上。”
陈皇后微微一笑:“很好。”
她继续说:“长安之中,并无多少人知晓,洛州曾经有一支商队往蜀中去,这你且安心。蜀中那边,想来就是粮、盐和铁,你用盐来鼓舞百姓,用以工代赈取代徭役的方法很好,若是能在更多的地方用上,会更好。”
郑含章:“不止呢,蜀中确实是天府,物产甚众,儿臣除了粮盐铁,还要了别的,而且也便宜,不要钱。”
陈皇后有些惊讶了,蜀中还有别的好东西,这是没问题的,地理志上写蜀中,往往也说那边好东西成堆,虽然粮盐铁是最突出的,但略次一等,也有很多是外人想要抢的。
可是,不要钱?
郑含章:“蜀中的流民,果然,母后也不知道。其实如今进入洛州地界的,已然有两万人余了,后续还会更多。”
陈皇后了然了:“原来是人——的确,这事没人知道,你做得很好。”
这消息其实不太好传开,哪怕郑含章完全可以解释,但在更多的情况下,解释并不能起到怎样的作用,人在有了成见之后大多都不愿意也不会转变自己的想法。
但影响不大,因为,虽然洛州肯定会出现想要将这儿的情报偷偷摸摸地告诉大皇子、三皇子这类太子之位有力竞争者的梭·哈赌狗,想要为自己搏一个富贵出身来,但是因为层次的限制,这些人很难联想到,这些看着是难民,实际上也确实就是难民流民了的人,竟然会是郑含章相当自豪的结果:她从刘旻那边,一点儿钱都没花,甚至还让对方倒贴,就弄回来了那么多的人!
他们不觉得这件事重要,也就不会向外报告,自然也就不会被政敌知晓。
至于说从国外的途径得知:这就更难了。
雍国在对外的情报方面做得其实很不咋样,大概是因为君臣的心气都不能算是很高,因此就算有所勾结,也是冲着他们认为将来有可能灭了雍国的那一势力中的高官而去。
这话翻译一下就是:只有赵国的那些大臣们,才有资格被这些雍国的官员们看在眼里,成为他们想要贿赂、勾结的名单上清清楚楚写明的一个名字。
至于说吴国,以及比起吴国更不足为虑的蜀中……哈哈,说笑呢,迄今为止的历史中,可有一个国家是从南到北打出了整个天下的?
战国时期的楚国也就是勉勉强强吧,但当时的老秦实在是优势面太大,尤其到了后期,基本上可以说是“天命已定”。
而洛州和蜀中接壤,走的那条路和赵国并不靠近,甚至中间还间隔着山川之险。
除非赵王已经提前布局到了在蜀中安排了自己的人,并且探知到了流民迁徙的情况,以及这背后是郑含章主动要求的真向。
——否则,他们拿头知道?
“这些人也一样要投入以工代赈?”
郑含章说:“不是投入,以工代赈的本质,是前期官府出钱,让这些人能够安居下来,获得稳定。诚然,未来也可以利用他们的劳动力完成一系列国家级的工程,比如说水坝、高炉等等,但是现在,仍然主要是以前期的政府出资为主。”
陈皇后:“天下堪为钱的众金之中,唯有铜可用。然而我却不见洛州有多少铜。你全都用物资来抵扣么?未来也打算这样?用物资,则究竟还有尽时,未来百姓不缺物资,拿回去也会囤坏掉的时候,你能够从哪里变出铜来?”
郑含章:“按照他们的习惯变化速度,哪怕是此时洛州境内的铜,也不会不够用,所需要的只是统一,此时市面上的币种,到底是良莠参差得太厉害了,母后应当也能够想明白,劣币驱逐良币。”
市面上最后留下来的钱币,基本上确实也都是那些含铁量更高、更薄的钱币,好的铜钱都会被百姓收藏起来,不舍得用在当下。
纵观整个历史长河,在工业技术进步到一定程度之前、在生产水平提升到一定程度之前,这种问题都在周而复始的出现。
陈皇后知道这一现象,稍微思考也就理解明白。
陈皇后:“你能解决这个问题?”
郑含章:“当然不能,儿臣又不是神仙。”
就算她是神仙,想要直接把这个时代的技术和生产力提升上个一千多年的,郑含章觉得自己那时候也应该仙力耗尽而死了,不带这么高难度的。
“只有应付一时的手段——我想母后应当不会不知道此时洛州以工代赈发下的是什么?”
她身边得用的人,多少是陈皇后送过来的,又有多少会因为这段母子关系和她走近,这些和悄悄进行的流民接纳又不一样,以工代赈必然是洛州以外所有具备政治素养的人都会第一时间关注到的一个模式,这其中发放的从物资变成了名为点数的纸券,绝对是关注的重中之重。
陈皇后默认。
郑含章说道:“这东西实际上一文不值,值的不过是儿臣在洛州的信用而已,而信用这东西,起来的快,垮得也快,所以母后,儿臣现在如履薄冰着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9章 六十九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