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林黛玉到了屋里,见到宝玉直挺挺的躺在床上,一点气息也没有,顿时心如刀绞一般痛了起来,眼泪不要命的往下落。
这是怎么回事?
她平常也没觉得对宝玉有这么深的感情呀,不过是一个相处的还不错的哥哥罢了。
贾母也是满脸是泪,憔悴的不行,见到黛玉来了,忙将她拉过来:“好孩子,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来的,你来了,我就放心了。”
林黛玉不过叫了一声老太太,就走过去,坐在宝玉床边。她端详了宝玉半天,终究还是没有看出什么。
不管那奇奇怪怪的感觉是为了什么,她很清楚她的心,她不想跟宝玉在一起。
黛玉也不管宝玉能不能听到,便对他说:“你是你,我是我。你就是再胡闹,不是你的,终究不是你的。我没什么好说的了,你好自为之吧。”
贾母听了黛玉这样说,心慌的不行:“你这不是要了他的命吗?”
然而黛玉已经一阵风似的走了。
黛玉一边走,泪珠子还一边不要钱似的往下落。
顾文宁跟在后面,也不去打扰她。
她也不知道这两个孩子到底是什么感情。但她知道黛玉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贾家是个什么样子,她们住在这里这些时日,也早看的清清楚楚了。就算贾宝玉是个好的,这贾府也不能嫁进来。
等他们走了,贾宝玉依然躺在床上没什么反应。还是后面一个跛足道人来,拿了他的通灵宝玉,才将躺在床上的人唤醒。
宝玉醒来,哇的吐出一口鲜血来,嘴里只喊了一声“林妹妹”,却没有再多纠缠。
等史湘云来,见了呆子一样的宝玉,怎么逗他,他都一副正经的小大人模样,实在是无趣的很。
湘运恼了,不想跟他玩了,又问伺候的丫头们:“宝姐姐她们呢?”
一屋子的丫头都面露尴尬。
在甄家的事情传的满京城都是,难道史湘云居然不知道吗?怎么又问起她来?
袭人等人都小心的看着宝玉,生怕他又犯起疯病来。再来一次,怕不是先要了她们的命。
谁知贾宝玉听到宝钗的名字,无喜无悲,像是压根儿什么也没听到一样。
宝玉这些日子经常这样,丫头们见了,也不知道该难过还是该欣慰。不过他只要别再像之前那样死过去就好。
湘云便去找迎春和她的猫玩儿了。
过了些时日,宫里的贤德妃便传了旨意过来。省过亲的大观园,关锁着终究是可惜了,不如让宝玉跟姊妹们住进去。
这贾府上上下下的所有人,一听到贤德妃的旨意中居然还专门提了宝钗,都面色古怪。
这是这门亲事终于要定下了?
不过若是真的定了亲,反而要避嫌吧,如今住在一个园子里,虽然有单独的屋舍,可终究还是瓜田李下的。
一向最爱嚼舌根的贾家下人们,面对着宫里的主子,终究还是有些忌讳。议论了一阵贤德妃到底是什么意思,就把这事放下了。
贾母还象征性的让人传话,问顾文宁和黛玉要选哪处房舍,顾文宁当然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他们林家的房子快修好了,自然是选他们林家的花园。
贾母果然没有再派人来问,她早知道是这个结果。
过了几日,她们就听到宝玉、宝钗和贾家的姊妹们,连同着寡居的李纨带着儿子贾兰,都选好了房舍。
薛宝钗这隐忍的功夫,顾文宁是不得不佩服。在这样的风言风语之下,她居然还能坐得住,居然还真的搬进大观园去跟贾宝玉一起住。
不过再过了几日,顾文宁又听到一个更有趣的消息。贾母让史湘云也选个房子。刚好顾文宁和黛玉不去,这房舍还有空闲。
不过这剩下的潇湘馆,不合史湘云的脾气,别的她喜欢的地方,又被人先定下了。史湘云也不太想跟别人争。
她最后跟贾母说:“我想跟宝姐姐一起住。”
贾母的嘴唇又哆嗦起来。
兴许是她最近遇到的打击太多,这身体越来越不如以前了。
贾母定了定神,才打起精神来,对史湘云说:“你这个傻丫头,让你有个自己的地方,你自己当家做主,不好吗?怎么要跟别人挤在一起?”
史湘云也不知道着了什么魔,非得跟薛宝钗一起住。
贾母重重的叹了一口气。那眼神让史湘云有些害怕。
不就是选个屋子吗?老太太为什么生这么大的气?
贾母又叹了一口气,终于对她说:“你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她老了,管不了了,也不想管了。
不过她老人家一偷懒,却又得罪了娘家人。史湘云还没住进宝钗选的蘅芜苑,这消息被史家的婶娘听到了,便急吼吼的接了湘云回家。
来的下人对贾母说的话还有些怨气。
湘云也还没议亲呢,谁想沾上宝钗坏了名声。回头再被人造谣湘云跟贾宝玉定了亲之类的话。
顾文宁听了却想,贾母不会真的打着这个主意吧?
眼看着她老人家对薛宝钗并不满意。甄家也不搭理她们。黛玉也明确的拒绝了。这娘家的侄孙女自然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管怎样,除了史湘云,其他人还是如期搬进了大观园。
李纨带着贾兰往她这里走了几次,谈起林如海给贾兰的指导。她老说贾兰一直在做姑老爷布置的功课,望子成龙的意思不要太明显。
顾文宁忖度着李纨的意思。她想搬进有可能让她名声受损的大观园吗?或者说她没有选择?
顾文宁送了她们一些江南带来的好纸好墨,李纨千恩万谢地收了。
顾文宁知道李纨在乎的并不是这些纸墨。她想要的是林如海对儿子贾兰的垂青。
要是能有林如海这样一个老师,既是科举上的赢家,又是如今官场上的大佬,对小小的贾兰的人生来说,可谓是如虎添翼。
不过顾文宁不可能替林如海答应。更何况他们都说好了,以后要远着点贾家。林如海会收这样一个徒弟吗?她看很难。
贾兰是很聪明,也很勤奋。不过天底下这样的孩子多了。他生在贾家,父亲死的早,周围没有一个长辈是用心学习上进的,终究是被耽误了。
顾文宁已经在收拾回林家的东西了,又听到消息说贾母要给宝钗过及笄的生日。
女孩儿十五岁及笄,意味着可以嫁人了。
之前在甄家闹成那个样子。贾母居然还能一直拖着,没让他们两个定亲。她老人家在涉及到贾宝玉的事情上,还是很强硬的。
听说贾母出了二十两银子。这二十两银子够刘姥姥家过一年了,可那是打发穷亲戚的。对于她们这样大族人家来说,未免太寒碜了。
老太太还真是——
一定要暗戳戳地恶心薛家。
不过她老人家不发话明着赶薛家走,这么搞小动作又有什么意思?
反正顾文宁觉得没意思。
但顾文宁终究是来了兴致,一定要去看看热闹,看看老太太战斗力如何。
薛家的人显然是没想到顾文宁居然会来。一个把眼神挪开了,一个低下了头。
贾母也是喜出望外,忙叫人给顾文宁安排座位,倒把这次生日的主角宝钗挪下去了。
本来宝钗是不必挪的,不过她想着顾文宁跟薛家的矛盾。既然顾文宁坐在上面,那薛家的人就不要坐在上头了。
席上照例请了戏班子,顾文宁一来,贾母就请她点戏。
顾文宁推辞不肯,她要先看看这些人的交锋,她才不要亲自下场呢。
一番推让之后,贾母终究让生日的主人公宝钗来点戏。
宝钗点的是一出《西游记》,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
这一看就是老人家喜欢的热闹戏。不过贾母还真不是平常的老人家。顾文宁往日跟贾母关系好的时候,一起聊天,她老人家审美高的很,更喜欢雅致有意趣的东西。
这《鲁智深醉闹五台山》的剧情也有些意思。
花和尚鲁智深犯了错,要被赶出五台山,但鲁智深对着师父哭诉,自己离开了这里实在无处容身,唱段十分感人。
这是薛家人委婉地表达自己不能离开贾府吗?
不过他们在京里有房有生意的,家里也有成年的儿子,怎么算得上无处容身?
等他们家的生意被掏空了,那时才真的是无处容身了。
顾文宁想起她们和谢家的交易,勾唇笑了。她期盼着那一天早点来。
之前点的戏唱完了,王熙凤点了一出《刘二当衣》。
这出戏就更有意思了,主角是个开当铺的,总是变着花样儿占别人便宜。
这在座的人谁家是开当铺的呢?
顾文宁瞅了王熙凤一眼。她这媳妇当得也是真不容易,为了奉承老太太太卖力了。薛家可是她自己的娘家亲戚呢。
一场宴席过半,贾母除了说了两句“他们在这里白听白吃”的话,也没干什么大不了的事。
真没意思。
顾文宁觉得没劲,正想提前退席,史湘云大大咧咧的嗓音传入了她的耳朵:“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
顾文宁看向桌前站着的两个孩子,一个小旦十一岁,一个小丑九岁。那小旦扮相还真的跟她们家的黛玉有些像。
顾文宁反应很快,马上摘了手上的镯子,叫丫头赏给小旦:“可怜儿见的,小小年纪学戏,吃了不少苦吧。倒真跟我们家姑娘有几分相像,这也是你的福气。”
说到这里,顾文宁突然转头看向贾母:“这个丫头跟我们家有缘,老太太开恩,不如赏给我们家吧。”
满屋皆寂。
这小戏子毕竟是专门买来伺候贤德妃的。顾文宁一开口要走一个,未免太霸道了。
顾文宁进贾府以来,一向谦虚谨慎,还是第一次做这么霸道的事情。
贾母的脸上第一次明显的出现了为难的神色。她本来以为今天是跟薛家人交锋,没想到顾文宁在后头藏着呢。
顾文宁眼错不见的看着贾母。自己的外孙女被比作戏子,都没有反应的话,这门亲就可以断了。这倒也不错,正合了顾文宁的心意。
兴许是想到了这一点,贾母的嘴唇哆嗦着,终于还是开了口:“既然顾太太这么说,那就带回家去吧。”
这说起来是对娘娘不敬。
但两害相权取其轻。
娘娘还不至于为了一个戏子跟自己的老祖母翻脸。她也要靠着外头的家人呢。
王夫人震惊地看向贾母。
顾文宁满意地笑了,看着小旦给自己磕头:“这多好。以后也不用唱戏了。好好的女孩子,做这些不三不四的事情。”
唱戏是被人瞧不起不假,可顾文宁分明就是故意针对贾家和贤德妃。
不三不四的话,怎么能跟娘娘扯上关系呢?
王夫人的脸色已经黑的不能再黑了,娘娘可是她们家的骄傲。
可惜她平常习惯了沉默寡言,一时之间居然想不出最合适的反驳顾文宁的话。
王夫人看向凤姐,凤姐却垂着眼睛,假装自己不存在。
她又看向妹妹薛姨妈,薛姨妈也坐着装木头呢。她又想起自己跟妹妹闹翻了,只好把目光收回来。
王夫人努力寻找着话语。
但顾文宁已经站起身来准备离开了,临走前,她对湘云说:“太上皇那里养了好多戏班子,史大姑娘要是感兴趣,改天我带你去长长见识。就是你想扮上唱两句,也没什么不好。”
史湘云不是宝钗那样聪明的人物,但她也听出来这句话里的恶意。让好好的女孩子去唱戏,那不是往下流里走吗?
史湘云红了眼眶,但顾文宁一行人已经消失不见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7章 大观园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