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静堂入职A大时尚不满二十六岁。
他早慧,十六岁就上了大学,拿着可以进A大王牌专业的分数,固执己见,要填A大历史系。
父母很意外,因为沈静堂此前并未表现出很多历史学方面的兴趣。他们一直以为,他会往数字有关的方向发展。
现代神童总是更擅长数理化的嘛。
难不成他们估计错误,沈静堂是三岁背诗,五岁写文章的古代型神童?
怎么没把作品给他们看过呢?
录取通知书收好,未成年的小孩要离家,一个人去过大学生活。沈静堂再早慧成熟,家里总归是不放心的。
他爸爸想啊想,想破脑袋,终于想起一个可以攀附的人脉。
公司里通过业务合作认识的友方股东,名片上的职位却不是什么总——
黎盼。
A大经济学院教授。
在一堆高管里显得特清高,特脱俗。
再一查。
丈夫随兴歇,A大历史学院教授,隋唐五代史方面权威学者,著有《隋唐五代史论》、《五代君王略论》等书籍。
专业对口了嘛这不是?
他满怀期待地联系黎盼,得到肯定答复后,兴高采烈,第二天就带着沈静堂上门拜码头。
随教授为人和善,黎盼彬彬有礼。他们聊得很是愉快。
时值暑假,他们还见到了随家的两个小孩。
大女儿随尔珍,比沈静堂大一岁,念高三,非常要强。得知沈静堂十六岁就上了大学,还是A大,十分不是滋味地背过身去,不愿意跟他们讲话了。
小儿子随夏生则是个开心果,看见沈静堂就叽叽喳喳地问:“你真的读大学了吗?你是天才吗?你以后可千万别选我爸的研究生,他一年到头各处飞,没时间带你写课题论文的。你可不能当方仲永。”
黎盼拉下脸,训斥:“你给我回房间写作业。”
沈爸乐呵呵地问:“这么可爱的孩子,多大啦?”
黎盼说:“十三,开学初二。”
沈静堂看着那个跑远了还要对妈妈做鬼脸的初中生,心道:小屁孩。
十九岁,很多人大学刚刚开始的年纪,沈静堂已经修完历史学和机械工程两个学士学位,要升入研究生了。
机械工程是他本科学有余力的第二选择,研究生学制没这么灵活,不能一次读两个,他仍然选历史,主攻明清,如随夏生所说,没有选随兴歇做自己的硕士生导师。
随教授还是很照顾他,时不时让他上家里吃饭。
硕士读了一年,他决定专攻科技史,A大没有特别对口的老师。导师惜才,知道他一定会在学术上做出一番成就,满中国地帮他找有所助益的新导师。
联系来联系去,联系上的却是英国的学术大拿,名字搬出来吓死人。
那可是写在教科书里的某史学流派代表人物,当代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
沈静堂当机立断:我出国。
这一出,就是六年。
再回国,沈静堂博士都毕业了。
他读书时发了不少文章,又是国内高校最喜欢的名校海归。回国的消息一经放出,许多大学发来邀约,其中最盛情难却的,当属A大。
从A大出去,六年后回到A大,沈静堂成了A大历史学院科技史方向的开山鼻祖。
迎接他入职的晚宴上,随兴歇拍着他的肩膀,高兴地说:“衣锦还乡啊,静堂。”
沈静堂谦虚道:“没有,初出茅庐。”
沈静堂其实没有什么母校情结,他选择A大的原因很简单。一,A大是承诺条件最好的几所高校之一;二,A大离他老家最近——高铁两个小时,开车也只要五个小时。
沈静堂是独子,父母晚育,过了三十才生下他。二十来岁的年纪,他只顾前程,独自一人在欧洲六年。而今回国,父母都已经奔六了。
他不得不为他们多考虑些。
历史系风气朴实,不爱搞铺张浪费。一顿晚饭吃到最后,桌上清空个七七八八,大伙都意兴阑珊。
“对了,”沈静堂突然想起来似的,“这些年,随老师家里怎么样了?”
“我爱人老样子。尔珍嘛,还在读博,跟着她导师去敦煌考察了,一两周后回来,你到时候就能见到。”
“小夏呢?”
小夏,很亲切的两个字,出口却生涩。
随夏生不喜欢他的名字,嫌最后一个“生”字太土。每次自我介绍,不管关系近不近的,他都要说:“你好,我叫随夏生,夏天的夏,生生不息的生,你叫我小夏就好了。”
倘若这位陌生人太疏离礼貌,认识都超过十分钟了,还是喊他:“随夏生。”
十三岁的随夏生会跺一下脚,“哎呀”起来:“说了叫小夏,小夏的小,小夏的夏。我妈妈说你特别聪明,怎么这也记不住?”
为了证明自己的确很聪明,十六岁的沈静堂只好把这两个字牢牢记住。
奇怪的是,本该对“小夏”熟悉无比的随兴歇,却在听见名字时怔愣了一下,好一会才说:“工作了,不在这边。”
他声音很低,不愿提及的样子。沈静堂识趣,不再追问。
几个月后,他才从旁人口里得知。
随夏生离家出走了。
为了一个男人。
-
在科研和育人之余,随兴歇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爱好。
他喜欢叫小辈来家里吃饭。
黎盼投资成功,在知识分子家庭中,随家算特别有钱的;随兴歇著作等身,在商人家庭中,随家又特别的有知识。
随家还有一位陆阿姨,做饭那是一等一的好吃。
随家的餐桌上,有随兴歇的得意门生,A大其他教职工子女,随尔珍和随夏生从小到大的同学,还有企业家们送来黎盼这儿,希望能沾染点书香门第气息的少爷小姐。
沈静堂哪个也不是,单划一类,姑且算作青年才俊。
学术圈的社交枯燥又复杂,每个名字背后都要跟着方向、流派、师承、过往作品、学术观点……沈静堂的学术成果在同龄人中傲视群雄,交际时鲜少落于下风。但应付得久了,难免怀念学生时代的单纯往来。
随家的饭桌正是一个供他喘息的绝佳出口。
这里并不完全背离沈静堂的社交圈——一桌子人,一半都和A大有关系;却又不像学校里那么严肃。
在随家掉书袋,总有几个性格活泼开朗、对学术一窍不通的活宝要打破气氛,大声抗议:“我说你们文化人能别拽高深词汇了不?我读大专的听不懂。”
沈静堂是来交朋友的,当然要顺他们的意。
但极偶尔的,他也会自我怀疑——
“数典忘祖”都听不懂,究竟是他的知识结构太不亲民,还是这人高中语文需要回去重修?
就是在那张饭桌上,沈静堂结识了几个与学术道路完全无关的朋友。
包括那个听不懂“数典忘祖”的活宝——
他叫毕子睿。
-
今天这个场子是毕子睿约的,台球局。到场的人里,沈静堂认识三个。
毕子睿妈妈是A大文院老师,发小里有一半是A大教职工子女。
他本人十分没有学习天赋,高考时别说A大,A市其他211也没考上,如今从事的职业更是和学术八竿子打不着。
但他依然喜欢和大学里的人来往。
他的说法是,“书呆子”们都特单纯,相处起来不累心。
沈静堂是他认识的“书呆子”中最登峰造极的一个,毕子睿第一次成功邀请他出来打牌时就说:“哎哟,我也是惊动得沈老师下凡了。”
当天,下凡的沈老师胡了两把大的,让毕子睿输了个底儿朝天。
今天不打牌,打球。毕子睿学聪明了,再也不带沈静堂参与任何智力有关的游戏。
凡人只会被神仙吊锤。
沈静堂台球打得一般,姿势对,范儿很正,但仅此而已。
毕子睿打球时,他安静立在一边,轮到自己上场,就抬起那只翻遍古籍的手,转两圈擦上巧粉,架好杆,姿势标准得像职业运动员打比赛。
估摸着球与球之间的直线,沈静堂一杆推出——
又没进洞。
毕子睿大声嘲笑:“好逊啊沈静堂。”
沈静堂不卑不亢:“熟能生巧。”
毕子睿登时不笑了。
万一下次再过来,沈静堂就杆杆进洞了怎么办?
俗话说得好,莫欺沈老师穷。
台球打完,一行九人去餐馆吃饭。一路上,毕子睿的手机叮叮叮,消息响个不停。
到地方打开一看,原来是除他以外八个人中,不认识沈静堂的那五人,有三个都来问他要沈静堂的联系方式。
这三人性别甚至都不一致,两女一男,足见沈静堂这厮的存在有多犯罪。
只可惜,沈老师醉心学术,无心恋爱,至今仍是A大东林校区一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高岭之花,从未落入凡尘。
吃饭时,例行公事,毕子睿向沈静堂转达这几则消息。
不出意外,沈静堂又拒绝了。
“如果不是工作上有可能合作的话,暂时就不加联系方式了。”
毕子睿叹息:“人家是想和你在人生上合作合作啊。”
沈静堂顿一下:“不了。”
“你都多大了?”毕子睿挨过去,“满二十八了没?”
“还一个月。”
“没满二十八,就已经获评副教授了,”毕子睿啧啧称叹,“真是搞学术走火入魔了,你就不怕孤独终老么?”
沈静堂说:“我不是苦行僧,时机合适自然会谈。”
这话从沈静堂嘴里说出来,特别地没有说服力。毕子睿乐了,问他:“真的?你还有恋爱的计划?”
沈静堂不疾不徐,抛出一颗重磅炸弹:“我有喜欢的人。”
……?!
毕子睿下巴大大地掉下来,沈静堂好心给他扶上一把,省得掉到地板上,一会捡不起来。
“什么?”收回下巴,毕子睿差点叫成个尖叫鸡,“谁?在哪儿?我认识吗?是什么样的人?你今天必须告诉我,不然我不会放过你的!”
沈静堂眉头轻轻拧起来,很为难地思考着,好像这个人他虽然喜欢,但一点不熟悉似的。
良久,沈静堂说:“他很叛逆。”
毕子睿哈哈两声:“这不是你的反义词么?”
“嗯,他和我很不一样。”
“哎,说起叛逆,”毕子睿用胳膊肘拐拐另一边,那个叫陈新芽的女生,“随夏生离家出走多久了?”
“快三年了吧,”陈新芽翻个白眼,“你自己不会算吗?干嘛一提起小夏的事就问我?”
“这不是你和他最熟吗?你俩小时候还有娃娃亲呢。”
“都什么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陈新芽警告,“再提揍你。”
沈静堂在一旁听着,心想,又来了。
跟认识随家人的小辈出来聚会总是这样,大家共同的生活范围里,新鲜的八卦就那么一点。经常吃着吃着饭,触发什么关键词,就有人手一拍桌子:“对了,说起小夏……”
这一桩《泰坦尼克号》一般义无反顾的旷世奇恋,到底是在随夏生“娘家人”这边,留下了莫大的心理震撼。
注意力已经被转移,毕子睿吃着菜,就“随夏生”此人侃侃而谈起来。
沈静堂成功隐身,心有余悸,喝一口茶水压惊。
他不得不感谢随夏生。
多亏了他,毕子睿才会放过他,没有继续追问他喜欢的人叫什么。
-
四年前,英国。
“Jingtang, you always say there's a person in your heart, do we know her?”
“No, he's in China.”
“He's a he?!!”
“Yes.”
“What's his name?”
“……Summer.”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